究竟誰要供強積金?作為全職、兼職、臨時工甚至自僱人士,您是否清楚自己的供款責任?新入職的「免供款期」點樣計?每月供款金額的上下限又是多少?強積金(MPF)制度看似複雜,當中細節和謬誤更令不少打工仔感到困惑。本文將為您全面拆解2025年最新的強積金供款條件,由基本資格、豁免情況,到詳細的供款計法、首次供款時間線,再到新手最易中的5大陷阱,一文看清所有您需要知道的資訊,助您輕鬆掌握自己的MPF權益。
誰要供強積金?一文看清基本資格與豁免條件
談及供強積金條件,很多人可能以為只有全職上班族需要處理。事實上,根據《強制性公積金計劃條例》,涵蓋的範圍比想像中更廣。不論是全職、兼職,甚至是自僱人士,只要符合特定資格,都需要參加強積金計劃。以下就為你清楚剖析各類人士的強積金供款條件,讓你一看便懂。
一般僱員的供款資格
核心條件:年齡與受僱期要求
要判斷一位普通僱員是否需要供款,主要看兩個核心的強積金條件。第一是年齡,僱員必須年滿18歲但未滿65歲。第二是受僱期,僱員需要為同一位僱主連續工作60日或以上。這裡的「60日」是按日曆日計算,並非指工作日,所以假期也計算在內。只要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僱主就必須為你登記參加強積金計劃。
不同僱用模式:全職、兼職與試用期的分別
許多人對不同工作模式下的供款責任存有疑問。其實,強積金供款條例並不區分全職或兼職工作。只要兼職員工同樣符合年滿18歲、未滿65歲,並且連續受僱滿60日的條件,僱主就有責任為其供款。另外一個常見的誤解是試用期,以為試用期間不需要供款。法例規定是以連續受僱期作為標準,所以只要合約(包含試用期)的總長度達到60日或以上,即使仍在試用期內,供款責任依然生效。
特定行業僱員的供款資格
建造業及飲食業「臨時僱員」的定義與要求
考慮到建造業及飲食業的僱員流動性較高,工作性質多為短期或按日計算,強積金制度為這兩個行業設立了特別安排。在這兩個行業中,即使僱用期少於60日,或屬於按日聘用的「臨時僱員」,只要年滿18歲但未滿65歲,僱主都必須為他們登記參加專為這類僱員而設的「行業計劃」。這個安排確保了即使是短期工作的僱員,其退休權益同樣受到保障。
自僱人士的供款資格
如何界定自僱人士?登記時限是多久?
自僱人士是指並非以僱員身份,而是透過提供服務或買賣貨品來賺取收入的人。簡單來說,就是為自己工作的人,例如自由工作者、私人補習老師、的士司機或網店店主等。所有年滿18歲但未滿65歲的自僱人士,都必須自行登記參加強積金計劃。根據規定,他們需要在成為自僱人士的60日內完成登記手續。
可獲豁免供款人士
按年齡及職業身份的豁免情況
雖然強積金制度涵蓋大部分工作人口,但亦設有豁免條款。在年齡方面,未滿18歲或已年滿65歲的僱員及自僱人士,便無須供款。在職業身份方面,有幾類人士可獲豁免,包括家務僱員(例如在僱主住所工作的傭工、司機或園丁)、領有牌照的自僱小販,以及已受其他法定退休計劃保障的人士,例如公務員和津貼學校的教員。
特定海外人士來港工作的豁免安排
對於持工作簽證來港工作的海外人士,亦有特定的豁免安排。第一種情況是,獲准留港工作不超過13個月的人士。第二種情況是,本身已經是海外退休計劃成員的人士。符合以上任何一種情況,便可以申請豁免參加強積金計劃。這個安排是為了方便一些短期來港工作或已有退休保障的專業人士。
強積金點樣計?掌握供款計算、上下限及方法
了解供強積金條件後,下一步自然是要知道如何計算供款。計算方法其實不複雜,關鍵在於搞清楚三個核心部分:你的「有關入息」是多少、供款的上下限規定,以及你公司的支薪週期。只要掌握這幾點,你就能輕鬆預算每月的強積金開支和儲蓄。一齊來看看強積金供款條件中的計算細節。
供款基礎:「有關入息」包括什麼?
根據強積金供款條例,所有供款都是基於一個名為「有關入息」的金額計算。你可以簡單理解為,這是僱主因你的工作而支付給你的所有金錢報酬。這個定義非常廣泛,所以清楚知道哪些收入項目需要計算,哪些不需要,就非常重要。
須納入計算的收入項目
基本上,大部分常見的薪酬項目都屬於「有關入息」。這包括你的基本工資、薪金、津貼(例如交通津貼或膳食津貼)、佣金、花紅、獎金、加班費、以及任何形式的賞錢和合約酬金。簡單來說,只要是僱主以金錢形式支付給你的勞動報酬,通常都需要納入計算。
無須納入計算的收入項目
當然,也有些款項是例外的。根據法例,有幾類款項無須計入「有關入息」之內。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僱傭條例》中規定的遣散費和長期服務金。這類補償性質的款項,並不用作計算強積金供款。
強積金供款上下限及計算方法
釐清了「有關入息」後,就可以計算實際供款額。基本的供款率是僱員和僱主各自供款僱員「有關入息」的5%。不過,法例為供款額設立了最低及最高的入息水平限制,以平衡不同收入人士的負擔。
最低有關入息水平:月入低於$7,100的安排
如果你的每月「有關入息」低於$7,100,這對你的現金流是個好消息。在這種情況下,你本人(僱員)是無須作出任何供款的,即是供款額為$0。但你的僱主仍然有責任為你供款,供款額是你實際入息的5%。這項安排是為了保障較低收入僱員的實收薪金。
最高有關入息水平:月入高於$30,000的安排
另一方面,如果你的每月「有關入息」高於$30,000,供款額就會設定一個上限。不論你的實際收入有多高,你和僱主都只需要按$30,000的水平計算供款。換句話說,雙方每月的強制性供款額上限均為$1,500(即$30,000 x 5%),超出$30,000的收入部分則無須再作強制性供款。
不同支薪週期的供款計算實例
了解基本規則後,我們來看看實際應用。不同公司的支薪週期會影響計算的細節。
月薪僱員的計算方法
這是最常見的情況。假設你的月薪是$22,000,這個金額介乎$7,100至$30,000之間。
你的僱員供款:$22,000 x 5% = $1,100
你的僱主供款:$22,000 x 5% = $1,100
所以,該月份存入你強積金戶口的總供款額為$2,200。
非月薪僱員(日薪/週薪)的計算方法
如果你的工作是按日薪或週薪計算,強積金供款的上下限會按糧期長短作相應調整。
每日有關入息的下限是$280,上限是$1,000。
假設你是一位日薪僱員,每日薪金為$600,支薪週期為每半個月一次(15天)。
你的糧期總入息:$600 x 15 = $9,000
這個金額高於半個月的入息下限($280 x 15 = $4,200),但低於上限($1,000 x 15 = $15,000)。
所以,你的僱員供款:$9,000 x 5% = $450
你的僱主供款:$9,000 x 5% = $450
總供款額為$900。
新入職必睇:拆解僱員「免供款期」與首次供款時間線
剛投入新工作,除了要適應新環境,處理強積金事宜也是重要一環。其中,新僱員專享的「免供款期」是理解供強積金條件時一個常見的疑問。這段期間的安排,直接影響你何時開始供款,以及第一筆供款何時會存入你的戶口。
甚麼是僱員「免供款期」?
僱員「免供款期」是強積金供款條例為新入職僱員而設的一項特別安排。簡單來說,你在受僱初期的指定時間內,無須從薪金中扣除僱員部分的5%強制性供款。這項安排讓新僱員在剛入職時,可以有更充裕的資金運用。
免供款期的定義與計算方法(附實例)
免供款期的計算方式是「受僱首30日」加上「緊接該30日後的第一個不完整的支薪期」。這裡的「不完整支薪期」是指你並非在整個支薪月份或週期內都受僱。
舉一個實例會更清晰:
假設你的公司是每月月尾發薪,而你在3月15日入職。
* 首30日: 由3月15日至4月13日,這30天你無須供款。
* 緊接的第一個不完整支薪期: 4月13日之後,緊接的支薪期是4月份。由於你並非由4月1日就開始工作,所以整個4月對你而言是一個不完整的支薪期。因此,由4月14日至4月30日這段時間,你也無須供款。
* 總結: 你的整個免供款期就是由3月15日直至4月30日。你的僱主會從5月份的薪金,才開始為你扣除第一筆僱員部分的強積金供款。
僱主有免供款期嗎?
沒有。免供款期這項強積金供款條件,是專為僱員而設的。僱主並沒有享有任何免供款期。
僱主的供款責任:由受僱首天起計
這一點是很多人會混淆的地方。雖然僱員享有免供款期,但是僱主的供款責任是從你受僱的第一天就開始計算。以上述例子來說,僱主需要為你由3月15日起的整段受僱期間,作出僱主部分的5%供款。所以,僱主和僱員的供款起算日是不同的。
幾時會收到第一筆強積金供款?
了解了免供款期和雙方的供款責任後,你自然會想知道,第一筆錢究竟何時才會真正存入你的強積金戶口。這就要看強積金供款條例中為僱主首次供款所訂下的法定期限。
僱主首次供款的法定期限
根據規定,僱主必須在你受僱首60日內為你登記參加強積金計劃。而首次供款(包括僱主和僱員的部分)的支付限期,是僱員首個供款期的供款日,即該月份的下一個月第10日。
我們繼續用上面的例子說明整個時間線:
* 3月15日: 你入職。
* 3月15日至4月30日: 這是你的僱員免供款期,你無須供款,但僱主需要計算此期間的供款。
* 5月份: 這是你的第一個供款期。僱主會從你5月份的薪金中,扣除你僱員部分的供款。
* 6月10日: 這是僱主為你支付第一筆強積金供款的法定最後限期。這筆供款會包含僱主為你由3月15日起計算的供款,以及從你5月份薪金扣除的僱員供款。
所以,你大概會在6月中旬左右,才首次在你的強積金戶口結單上,看到第一筆來自新工作的供款紀錄。
5大強積金供款謬誤:避開新手最易中的陷阱
清楚了解供強積金條件只是基本功,但很多職場新人都會因為一些常見的誤解,而對自己的權益產生混淆。我們整理了五個最常見的謬誤,讓你一次過釐清所有關於強積金供款條件的疑問,避開這些新手陷阱。
謬誤一:試用期唔使供MPF?
這大概是最多人誤解的一點。事實上,強積金供款條例的關鍵在於受僱期,而不是你是否在試用期。只要你年滿18歲但未滿65歲,並且連續受僱滿60日或以上,無論是否處於試用期,你的僱主都必須為你安排登記強積金計劃並開始供款。
謬誤二:僱主同僱員一齊開始供款?
很多人以為雙方的供款責任是同步開始的,但實際上有時間差。根據規定,新入職的僱員享有「免供款期」,即受僱首30日以及緊接的第一個不完整支薪期,都無須作出僱員部分的供款。但是,僱主是沒有免供款期的。僱主的供款責任是由你受僱的第一天就開始計算。
謬誤三:收到表格但唔揀基金就得?
收到參加表格後置之不理,絕對不是一個明智的做法。如果你沒有在指定時間內填寫基金選擇,你的供款(包括僱主和僱員的部分)並不會憑空消失,而是會自動被投放到計劃下的「預設投資策略」(DIS)之中。這個策略未必符合你的個人投資目標或風險承受能力,所以主動選擇適合自己的基金組合,才是管理自己退休資產的第一步。
謬誤四:轉工後唔使理舊有戶口?
每次轉工,如果你不處理舊公司的強積金戶口,它就會變成一個「個人帳戶」繼續存在。很多人因此名下累積了多個戶口,不但管理困難,也很難掌握自己退休儲備的全貌。最好的做法是定期整合這些分散的個人帳戶,將所有資產轉移到一個你最信賴的計劃下集中管理,這樣無論是查閱回報還是調整投資組合都會方便很多。
謬誤五:「免供款期」等於「豁免供款」?
這兩個概念聽起來相似,但意思完全不同。「免供款期」只是針對僱員,指的是僱員在受僱初期的一段時間內「暫時無須」從薪金中扣除供款,但僱主仍然要為這段時間供款。而「豁免供款」是指某些特定人士(例如家務僱員、未滿18歲人士等)在符合強積金條件下,可以完全無須參加強積金計劃,僱主和僱員雙方都無須供款。千萬不要將兩者混淆。
如何參加及管理你的強積金?
清楚了解供強積金條件之後,下一步就是實際行動。參加計劃和日後管理戶口其實很直接,整個過程都有清晰的指引,我們一步一步來看。
首次參加強積金計劃流程
無論是作為僱員還是自僱人士,首次參加強積金計劃都是踏入職場的重要一步。兩者的登記流程稍有不同,以下分開說明。
僱員登記步驟
當你成為公司的僱員,僱主有責任為你辦理強積金登記。整個流程通常如下:
- 僱主提供表格:你的僱主會選定一個強積金計劃,然後在你入職的60日內,提供一份計劃的參加表格給你。
- 僱員填寫資料:你需要填寫個人基本資料,並且作出投資基金的選擇。這一步很重要,因為這決定了你的供款將會如何投資。
- 交回表格:填妥並簽署後,將表格交回給僱主的人力資源部或負責同事,他們會為你遞交至強積金受託人處理。
- 注意預設安排:如果你沒有在表格上選擇任何基金,你的供款將會自動按該計劃的「預設投資策略」進行投資。這個策略未必完全符合你的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和目標,所以主動選擇是比較理想的做法。
自僱人士登記步驟
自僱人士需要主動為自己安排強積金供款,步驟也相當簡單:
- 選擇計劃:首先需要自行研究和比較市面上的強積金計劃,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受託人。
- 索取表格:直接聯絡你選定的強積金受託人,索取自僱人士參加計劃的表格。
- 填寫及遞交:填寫個人資料、申報你的有關入息、選擇投資基金,然後直接將表格交回給該受託人,便可成功開戶。根據強積金供款條例,自僱人士必須在成為自僱人士的60日內完成登記。
為何要整合強積金個人戶口?(整合懶人包)
打工仔轉工是平常事,但每次轉工,舊公司的供款戶口就會變成「個人戶口」保留下來。如果沒有處理,幾年下來你可能會擁有多個分散在不同受託人旗下的強積金戶口。
這樣會造成幾個管理上的不便:首先,難以掌握自己退休儲備的總額和整體表現。其次,要查閱不同戶口的狀況,需要登入多個平台,費時失事。因此,將所有個人戶口整合到一個你最喜歡的計劃之中,是管理強積金的聰明做法。
尋找所有個人戶口的兩個方法
如果你不確定自己究竟有多少個個人戶口,可以透過以下兩個官方途徑查詢:
- 積金局網上查詢:使用積金局的「個人帳戶電子查詢」服務,透過「智方便」或上載身分證及住址證明作身分認證後,便可以查閱到你名下所有個人戶口的受託人名稱及聯絡電話。
- 填寫表格查詢:你也可以下載並填寫「個人帳戶資料查詢表格」,然後郵寄、傳真或親身遞交至積金局。
需要留意的是,積金局只會提供戶口所在的受託人資料,並不會提供戶口號碼或結餘。取得受託人名單後,你便需要逐一聯絡他們查詢戶口詳情。
整合強積金戶口(俗稱「整合MPF」)的步驟
找到所有戶口後,整合的過程就非常直接:
- 選定一個計劃:從你現有的計劃或市面上任何一個計劃中,選定一個你最滿意、打算長期使用的強積金計劃。
- 索取轉移表格:聯絡你選定的受託人,索取一份「計劃成員資金轉移申請表」。
- 填寫表格:在表格上填妥你的個人資料,以及所有你希望整合的舊有個人戶口的資料。
- 遞交申請:將填好的表格直接交給你「選定的新計劃」的受託人。他們收到申請後,就會負責聯絡你所有舊戶口的受託人,為你辦理資產轉移手續。整個過程由新受託人代為處理,你只需要耐心等候完成便可。
強積金供款條件常見問題 (FAQ)
做幾份兼職(Part-time)要點供強積金?
關於同時處理幾份兼職的供強積金條件,關鍵在於將每份工作獨立看待。強積金供款條例是以單一僱傭關係為基礎,所以不會將你所有兼職的收入合併計算。
處理方式很直接,就是判斷每一份兼職是否符合受僱期不少於60日的規定。如果你的A兼職是長期合作,受僱期超過60日,那麼A僱主就必須為你登記參加強積金計劃,並且根據A公司支付給你的薪金計算供款。同時,如果你在B公司有一份為期僅一個月的短期兼職,由於受僱期少於60日,B僱主就沒有強制性責任為你供款。簡單來說,每份工作是否需要供款,都由該份工作的合約期獨立決定。
暑期工需要供強積金嗎?
暑期工是否需要供強積金,主要的判斷標準同樣是「受僱期是否連續達到60日」。這個原則適用於大部分行業。
如果你的暑期工合約期,例如由7月1日至8月31日,總日數超過了60日,你的僱主便有法定責任為你登記參加強積金計劃並作出供款。相反,如果工作期限明確少于60日,例如一份為期六星期的實習,那麼僱主就無須為你供款。不過,有一個特別情況需要留意,假如你在建造業或飲食業從事臨時工作,即使受僱期不足60日,也可能需要根據行業計劃的規則去供款。
自僱人士收入不穩定,如何處理強積金供款?
自僱人士的收入時高時低,要像受薪僱員一樣每月定額供款,確實會帶來挑戰。針對這個情況,強積金制度提供了彈性的供款週期選擇,讓你可以更靈活地處理供款。
你可以選擇按「月」或按「年」為週期作出供款。如果選擇按月供款,你就在該月計算你的「有關入息」,然後按5%供款。若某個月的收入低於$7,100,你該月便無須供款。如果選擇按年供款,你可以在財政年度結束後,計算全年的總有關入息,再一次過作出供款。對於收入波動較大的自僱人士,選擇按年供款通常是比較方便的管理方式,可以避免因某幾個月收入不足而造成的困擾。
外籍人士在香港工作,需要供強積金嗎?
外籍人士在香港工作,是否需要參加強積金計劃,主要視乎幾個特定條件,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參加。
根據法例,以下兩類人士可獲豁免:第一,獲准在香港工作不超過13個月的人士;第二,本身已經是海外退休計劃成員的人士。只要符合其中一項條件,就可以豁免參加強積金。換句話說,如果你持工作簽證來港,預計逗留時間超過13個月,並且沒有參加任何海外的退休保障計劃,你的僱主就需要為你登記強積金。還有一點要注意,如果你的簽證最初短於13個月,但後來獲准延長,導致總逗留期超過13個月,那麼豁免資格便會在你獲准延長逗留後結束,屆時便須開始供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