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屋地契年期告急?政府續期條例全拆解:5大必知重點涵蓋續期、新地租、查冊與按揭

隨著不少居屋地契年期逼近,特別是坊間流傳的「2047大限」,令許多業主憂心忡忡,擔心物業會否在地契到期後被政府收回,或需承擔天價的補地價費用。為消除市場疑慮,政府已實施《政府租契續期條例》,為物業契約續期提供清晰法律框架。本文將為您全面拆解此條例,從自動續期50年的機制、毋須補地價的「新地租」計算方法,到如何自行查冊確認地契年期,以至續期對未來按揭申請及物業資產價值的長遠影響,一文整合五大核心重點,助您徹底掌握居屋地契續期的所有關鍵資訊。

居屋地契到期點算?政府會否收樓?【續期法例拆解】

談及居屋地契年期,許多業主最關心的問題,莫過於居屋地契到期後,政府會否收回物業。這個長久以來的市場疑慮,現在已有非常清晰的法律框架和解決方案。核心答案就在一部關鍵法例之中,它為業主提供了明確的保障。

解決方案核心:《政府租契續期條例》

要理解地契續期的安排,首先需要認識《政府租契續期條例》。這部法例建立了一套常設、透明而且操作簡便的機制,專門處理一般用途地契(涵蓋絕大部分住宅及居屋)期滿的問題。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為物業市場提供確定性,讓業主對其物業的長遠前景有清晰的預期。

法律保障:地契到期後自動續期50年

根據條例,絕大部分符合條件的一般用途地契,在期滿之後,都會自動獲得續期,新的年期為50年。這項安排是法定權益,為業主的產權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換言之,物業並不會因為地契期滿而被政府收回。

續期操作:政府統一刊憲,業主無需自行申請

整個續期過程由政府主導,操作上極為簡便。地政總署會在相關地契到期日的大約三年前,分批在政府憲報上刊登續期公告。只要你的物業地契沒有被列入極少數的「不獲續期列表」,地契就會在到期日自動續期。整個過程業主無需提交任何申請,也無需簽署任何新文件,省卻了繁複的行政程序。

釐清「2047大限」與居屋地契到期的關係

市場上流傳已久的「2047大限」,與地契到期問題息息相關。要消除疑慮,就有必要了解其歷史脈絡,以及新法例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歷史背景:為何眾多地契集中於2047年到期

「2047大限」的說法,源於歷史。當年大量新界及新九龍的地契,原訂於1997年到期。根據《中英聯合聲明》及後來《基本法》的規定,這些地契獲無償續期50年,所以到期日順延至2047年6月30日。因為涉及的地契數量龐大,市場便開始憂慮2047年之後的安排。

政策解讀:新法例如何消除市場對「2047大限」的憂慮

《政府租契續期條例》的出現,正是為了解決這個長遠的不確定性。它建立了一個恆常機制,適用於所有到期的地契,包括那些將在2047年期滿的地契。條例清晰說明了「自動續期50年」的安排,等同為市場派了一顆「定心丸」。這意味著「2047大限」作為一個租契終結點的憂慮,在法律層面上已不復存在。

不獲續期的罕見例外情況

雖然自動續期是普遍原則,但在極為罕見的情況下,地契也可能不獲續期。了解這些例外情況,有助更全面地掌握整個機制。

情況一:涉及重大公眾利益的城市規劃

如果政府基於重大的公眾利益,需要收回土地用作關鍵的城市發展,例如興建鐵路、醫院等重大基建,那麼相關地契便可能不獲續期。不過,這種情況非常罕見,而且政府需要遵循一套嚴謹的法定程序。

情況二:業主嚴重違反地契條款

另一個例外情況是業主嚴重違反地契條款。這並非指一般的樓宇管理問題,而是指一些根本性的違規行為,例如將住宅單位用作工業用途、未經批准進行大規模的結構改動等,並且在政府多次警告後仍未有糾正。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有權不為其地契續期。

居屋地契續期要補地價嗎?新地租計算方法一覽

續期成本:無需一次性補地價,改為繳交「新地租」

談到居屋地契年期問題,業主最關心的自然是續期時的費用。以往市場普遍認為地契到期續期,可能需要支付一筆龐大的補地價費用。不過,根據政府最新的《政府租契續期條例》,這個情況已經改變。新安排的核心是,合資格的居屋地契到期後,業主並不需要一次過支付補地價,而是改為每年繳交一筆新的「地租」。

新地租 vs 傳統補地價:兩者根本差異

新地租和傳統的補地價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補地價是一筆過的大額費用,金額可能高達物業市值的相當一部分,對業主來說是沉重的即時財務壓力。新地租則是一種持續性的開支,將大額費用分攤為每年的小額款項。簡單來說,這就像是將一筆巨額入場費,改為每年繳付的會籍年費,性質截然不同。

政策目的:減輕業主財政負擔,穩定物業市場

政府推出這項政策,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避免對社會經濟造成巨大衝擊。假如數十萬計的業主在同一時期需要籌集巨款去補地價,這不但會對家庭財政構成巨大壓力,更可能引發物業市場的連鎖反應,影響金融穩定。採用繳交新地租的方式,可以確保地契續期過程平穩過渡,有效減輕業主的即時財政負擔,同時維持市場的穩定性。

新地租計算方式:應課差餉租值的3%

新地租的計算方法非常清晰,就是根據物業每年「應課差餉租值」的3%來釐定。這是一個固定的百分比,計算基礎公開透明。業主每年收到的差餉及地租通知單上,會清楚列明應課差餉租值和應繳的地租金額,通常分開四個季度繳交。

計算基礎:「應課差餉租值」是什麼?

「應課差餉租值」是由政府的差餉物業估價署評估得出的一個數值。這個數值是假設物業在一個指定的估價日期空置出租時,估計全年可以收取的租金。差餉物業估價署會定期重估所有物業的應課差餉租值,以反映市場租金的變化。因此,新地租的金額並非永遠不變,它會隨著應課差餉租值的調整而變動。

新「地租」與舊「地稅」有何分別?

部分業主可能會混淆新「地租」與舊有的「地稅」。兩者雖然都是向政府繳交的費用,但金額差異極大。舊有的「地稅」(Government Rent)主要適用於一些舊有的土地契約,其金額通常很低,很多時候只是象徵式收費。而續期後的新「地租」(new Government Rent),是按應課差餉租值的3%計算,金額遠高於舊地稅,是一筆實質的恆常開支。

新地租對業主長遠財務的實際影響

新地租的安排,將一次性的財務衝擊轉化為長期的持有成本。這意味著業主在規劃個人財務時,需要將這筆每年數千元甚至更多的地租開支計算在內。由於應課差餉租值會隨市場租金水平上升而增加,業主也要有心理準備,未來地租的開支也會緩慢向上調整,成為一項與物業共存的長期支出。

如何估算未來地租開支?【附計算實例】

想知道自己未來的地租開支其實很簡單,你只需要找出單位的應課差餉租值,然後乘以3%就可以了。應課差餉租值的資料可以在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網站查閱,或參考你過往的差餉通知單。

各區主要居屋應課差餉租值參考表

以下為部分居屋於2025至25年度的應課差餉租值估算例子,僅供參考,實際數值請以差餉物業估價署的公布為準。

地區 屋苑名稱 單位實用面積(平方呎) 估計全年應課差餉租值(港元)
將軍澳 寶盈花園 約 590 $145,000
沙田 愉翠苑 約 650 $155,000
長沙灣 凱樂苑 約 480 $130,000
旺角 富榮花園 約 592 $160,000

計算實例:3分鐘估算你的新地租開支

我們以沙田愉翠苑一個單位為例,看看如何計算新地租。

步驟一:找出應課差餉租值
假設該單位的全年應課差餉租值為 $155,000。

步驟二:套用3%計算公式
新地租金額 = 全年應課差餉租值 x 3%
$155,000 x 3% = $4,650

結果:
這個單位在地契續期後,每年需要繳交的新地租大約為 $4,650。這筆款項通常會分四期繳交,即每季約 $1,162.5。透過這個簡單計算,你就能對未來的地租開支有一個清晰的概念。

如何查冊確認居屋地契年期及到期日?(網上及親身教學)

想清楚掌握自己層居屋地契年期,了解確實的居屋地契到期日,其實方法相當直接。你可以透過官方渠道,用網上或親身兩種方式查閱物業的土地登記冊(俗稱「查冊」),所有關於地契的詳細資料都會清楚列明。以下就為你拆解兩種查冊方法的詳細步驟。

網上查冊:土地註冊處「綜合註冊資訊系統」(IRIS)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使用土地註冊處的「綜合註冊資訊系統」(IRIS)進行網上查冊是最快捷方便的選擇,安坐家中就能完成。

步驟一:登入 IRIS 網上查冊系統

首先,你需要前往土地註冊處的 IRIS 網上服務網站。一般市民查閱資料,選擇以「非經常用戶」的身份登入系統便可,無需預先登記戶口,過程非常簡單。

步驟二:輸入物業地址搜尋土地登記冊

登入系統後,請在主頁選擇「查閱土地登記冊」。就一般的居屋單位而言,於查冊類別中選擇「分層土地登記冊」即可。然後,系統會要求你輸入物業的完整地址,建議按照差餉單上的格式,準確輸入屋苑名稱、座數及單位號碼,以確保搜尋結果的準確性。

步驟三:付費並下載土地登記冊文件

當系統成功配對到你輸入的物業地址後,便會顯示相關的土地登記冊選項,並提示你付款。網上查閱一份土地登記冊的費用為港幣10元,可以使用信用卡或繳費靈支付。成功付款後,你就可以即時下載PDF格式的土地登記冊文件,並儲存到自己的電腦或手機。

步驟四:解讀文件,找出地契年期及到期日

下載文件後,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解讀內容。請打開PDF文件,仔細查閱「第一部:物業資料」(Section A: Property Particulars) 的部分。你會找到幾個關鍵項目,包括「政府租契的年期」(Term of Government Lease) 以及「租契生效日期」(Commencement Date)。將生效日期加上租契年期,便能計算出你物業的準確地契到期日。

親身查冊:前往土地註冊處辦理流程

如果你不習慣使用網上系統,或者希望取得一份由官方蓋印的文本,亦可以選擇親身前往土地註冊處的客戶服務中心辦理。

所需文件、費用及注意事項

親身查冊的程序同樣簡單。你只需要前往任何一間土地註冊處的客戶服務中心(例如金鐘道政府合署的總辦事處),填寫一份查冊申請表格,並提供準確的物業地址。親身索取一份土地登記冊文本的費用為港幣25元,你可以用現金、易辦事或支票支付。職員會根據你提供的資料,為你列印一份正式的土地登記冊文件。雖然親身辦理亦很可靠,但一般需要預留交通及排隊等候的時間,便利程度始終不及網上查冊。

居屋地契年期基礎:為何居屋有「年期」限制?

談及居屋地契年期,許多人心中都會浮現一個疑問:為何我們買入的物業,並不能像海外一些地方一樣永久擁有?其實,這並非居屋獨有的情況,而是源於香港整個土地制度的核心。要深入了解居屋地契到期的議題,我們必須先從這個根本概念談起。

香港「土地批租」制度簡介 (Leasehold System)

在香港置業,我們買到的其實是在指定年期內的「物業使用權」,而不是土地的永久業權(Freehold)。簡單來說,政府是全香港的「超級大地主」,除了中環聖約翰座堂這一個極為罕有的歷史例外,全港所有土地都是以「批租」形式(Leasehold)租予發展商或使用者。

這份由政府批出的「長期租約」,就是我們常說的「地契」(Lease),而租約上訂明的年期,自然就是「地契年期」。這個制度源於殖民地時期,並一直沿用至今。因此,無論是私人住宅還是資助房屋,每一間屋都必然受地契年期所約束。

常見居屋地契年期一覽(50年、75年、99年)

既然所有物業都有年期,那麼居屋的地契年期通常是多久?這並非一個固定的數字,而是取決於政府最初批出該地皮的年份和當時的政策。常見的年期主要有以下幾種:

首先是較長的99年或75年期。這類地契多數是在早期批出,一些樓齡較大的居屋屋苑,可能就是建在這些舊有地契的土地上。

其次是50年期。根據《基本法》的規定及現行政策,自1997年7月1日之後新批出的土地契約,年期一律為50年。因此,近年落成的新居屋,其地契年期都是由批地當日起計50年。有一點必須注意,地契年期是由政府批出土地予房委會興建時開始計算,而不是由業主買入單位當天才開始計算的。

地契續期對居屋按揭及資產價值的長遠影響

談及居屋地契年期,大家最關心的莫過於它對自己資產的實際影響。這不單純是法律條文的變更,而是直接牽動到物業的按揭申請與長遠價值。新的續期法例正式實施後,過去市場對居屋地契到期的不明朗因素一掃而空,並且為整個資產市場帶來了結構性的轉變。

對物業按揭的影響:銀行審批有何改變?

物業按揭的年期,最長可達30年。所以,地契的剩餘年期自然成為銀行審批貸款時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這直接關係到銀行的風險管理。

過往銀行對臨近到期地契的審批取態

在《政府租契續期條例》出現之前,銀行處理地契剩餘年期短的物業按揭申請,態度普遍比較審慎。因為地契年期短於按揭年期,代表銀行承受的風險增加。所以,銀行可能會縮短最長還款期,甚至直接拒絕按揭申請。市場上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薄扶林花園,在續期問題未明朗前,據聞一度只有極少數銀行願意承造按揭。這種情況為買賣雙方都帶來了很大困擾。

新法例如何為居二市場按揭申請掃除障礙

新法例的出現,可以說是為居二市場的按揭申請帶來了曙光。條例明確規定地契會自動續期50年。這為銀行提供了清晰的法律依據和信心。現在,銀行在審批按揭時,可以將這額外的50年計算在內。例如,一個居屋地契尚餘10年,但在新法例下,銀行可以視為還有60年(10+50)的有效期來評估。因此,買家申請高成數或長年期的按揭,將會變得順暢得多。這也大大提升了居二市場單位的流動性。

對資產價值的影響:地契續期後的居屋定位

除了按揭,地契續期對居屋的長遠資產價值和市場定位也有深遠影響。過去的不確定性,就像一個隱形的折讓因素,壓抑了部分地契年期較短的居屋價值。現在續期機制確立,為資產的長遠價值注入了穩定劑。

新地租對居屋資產值及投資潛力的影響

續期雖然無需一次性補地價,但是業主需要每年繳付應課差餉租值3%作為新地租。這項持續的開支,會成為物業持有成本的一部分。所以,它會直接影響居屋的資產估值。買家在計算負擔能力和投資回報時,必須將這筆未來的地租開支計算在內。長遠來看,差餉租值較高的市區優質居屋,其地租開支也會相應增加,這可能會輕微影響其市場價格的升值潛力。

資助房屋與私樓在地契續期後的價值分野

新法例同時適用於大部分私樓,這意味著在地契續期這個議題上,資助房屋與私樓的界線變得模糊。以往,一些地契年期極長(例如999年期)的私樓,其價值中包含了「免除續期煩惱」的溢價。現在,由於大部分物業都能自動續期50年,居屋在這方面的折讓因素也隨之消失。當然,居屋在轉售和補地價方面仍有其獨特的限制。但是在土地使用權的穩定性上,兩者的差距已經大大收窄,這有助於鞏固居屋作為一種穩健資產的市場地位。

關於居屋地契到期的常見問題 (FAQ)

Q1:所有居屋都適用於自動續期安排嗎?

談及居屋地契年期,絕大部分居屋單位都屬於一般住宅契約的範疇,因此同樣適用於《政府租契續期條例》下的自動續期安排。這個新法例的原意是為市場提供確定性,涵蓋所有一般用途的土地契約,當中包括住宅、商業及工業用途。只要居屋本身沒有嚴重違反地契條款等極罕見的特殊情況,當其地契到期時,便會經由政府刊憲,自動續期50年,業主無需自行申請。

Q2:如果我的居屋地契在2047年後才到期,需要關心此問題嗎?

即使你的居屋地契到期日是在2047年之後,了解這個續期機制依然十分重要。新的續期條例並非一次性的安排,而是一個恆常、持續運作的法定框架。政府會按照地契到期的時間表,提前分批處理續期事宜。換言之,無論地契是在2047年、2060年或更遠的將來到期,屆時都會依循此法例的框架處理。預先了解這個機制,有助你為物業的長遠規劃作好準備。

Q3:出售居二單位時,新地租責任如何處理?

當居屋地契續期並開始繳交新地租後,這筆費用會視為物業的恆常支出,類似差餉或管理費。在出售居二單位的過程中,新地租的責任會跟隨業權一併轉移。簡單來說,在買賣交易時,雙方律師會根據正式成交的日期,按比例計算及分攤該年度的地租。原業主負責繳付成交日前的部分,新買家則負責成交日及其後的部分,整個程序會在樓宇買賣的法律文件中清晰訂明。

Q4:地契續期會否影響日後補地價出售的金額?

首先需要釐清,地契續期與居屋補地價是兩個獨立的程序。地契續期是政府延長土地租約的安排,確保物業的合法性,而補地價則是居屋業主為解除轉售限制、能在公開市場自由出售單位而向政府繳付的款項。地契續期本身不會直接改變補地價的計算公式,該公式依然是根據物業當時的市值扣除首次購入時的折扣率來計算。不過,兩者存在間接關係。一個已獲續期50年的物業,其市場價值自然比一個地契即將到期的物業更加穩固。總結而言,地契續期不會改變補地價的計算方式,但是它鞏固了物業的根本價值,這一點會反映在用作計算的市值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