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申請中轉屋?一文看清4大申請條件、資格、流程全攻略 (附申請表)

若您因天災、政府清拆或家庭巨變等突發情況,正面臨無家可歸的困境,申請中轉屋或許是暫時的安身之所。然而,中轉屋、過渡性房屋與臨時收容中心三者有何分別?自己的情況又是否符合房屋署訂立的嚴格資格?本文將為您提供最全面的中轉屋申請攻略,一文整合4大申請條件、入息及資產限額、申請人類別、完整流程、費用詳情以至現存地點,助您清晰判斷自身資格,並附上申請所需文件清單及表格下載連結,讓您為申請作好充分準備。

中轉屋、過渡性房屋、臨時收容中心有何分別?

想清楚了解申請中轉屋條件,首先必須分清楚香港幾種臨時居所,特別是中轉屋、過渡性房屋和臨時收容中心。雖然它們都是為有需要人士提供短暫的住宿,可是它們的角色、中轉屋申請資格和管理模式都有很大分別。搞清楚這些概念,對你的中轉屋申請過程非常有幫助。

中轉房屋的定義與角色

中轉房屋是由房屋署直接管理的臨時居所。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安置區,主要目的是為受政府清拆、市區重建或天災影響而失去家園,並且正在輪候公屋的人士,提供一個過渡性的住處。你可以將它理解為入住公屋前的「中途站」,解決燃眉之急。

過渡性房屋的定義與目的

過渡性房屋是由政府提供資助,再交由不同非政府機構(NGO)營運的短期住宅項目。它的目的比較廣泛,主要是為長期輪候公屋和居住在劏房等不適切居所的基層市民,提供一個租金相宜而且居住環境較佳的臨時家園。它的租期通常是幾年,讓住戶有時間喘息和儲蓄,為日後的長遠居所作準備。

臨時收容中心的定義與作用

臨時收容中心可以看成是應急住宿的「急症室」。它同樣由房屋署管理,主要為因火災、水災或緊急執法行動而突然無家可歸的人士,提供最即時和基本的棲身之所。入住通常是免費的,但期限只有三個月。在這段時間內,相關部門會評估入住者的情況,再決定他們是否符合資格申請中轉屋或其他房屋援助。

三種臨時居所比較一覽

為了讓你更清晰地看到三者的分別,我們整理了一個比較表:

項目 中轉房屋 過渡性房屋 臨時收容中心
H4: 申請資格與對象 – 受政府清拆、市區重建影響的住戶
– 天災災民
– 經社會福利署轉介的特殊體恤個案
– 須通過房屋署「無家可歸評審」及符合公屋入息資產限額
– 甲類:已輪候公屋不少於3年的家庭或人士
– 乙類:居於不適切居所或有急切住屋需要的人士
– 因天災、火災、政府執法行動等緊急事故而即時無家可歸的人士
H4: 居住期限與目的 作為輪候公屋期間的臨時居所,直至獲派公屋為止。 一般租期約2至5年,視乎項目地契而定。目的是提供穩定居所,讓住戶改善生活,等待長遠房屋安排。 首3個月免費,屬緊急短期收容。目的是提供即時安身之所,之後會再評估長遠住宿需要。
H4: 負責機構與費用 由房屋署管理。
繳交「暫准證費用」,金額視乎情況而定(現時約$330至$1,410),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受助人可獲資助。
由不同非政府機構(NGO)營運。
租金由營運機構釐定,通常低於市值,並與住戶收入掛鈎。
由房屋署管理。
首3個月免費。之後如獲批准繼續居住,須按情況繳付佔用費。

中轉屋申請資格:一文看清4大核心條件

要清楚了解申請中轉屋條件,其實可以將其歸納為四大核心部分。當你逐一檢視這些中轉屋申請資格,就能夠清晰地評估自己是否符合要求,為之後的中轉屋申請程序做好準備。讓我們一步步拆解這些條件。

條件一:身份與居港要求

申請人須年滿18歲

首先,申請中轉屋的基本門檻是年齡。申請人必須是成年人,即年滿18歲,才能夠作為戶主提出申請。

申請人及家庭成員均為香港居民

除了年齡要求,申請人以及所有名列於中轉屋申請表上的家庭成員,都必須為香港居民。他們需要擁有香港入境權,並且其居留不受任何附加逗留條件的限制。

條件二:通過房屋署「無家可歸評審」

「無家可歸」的官方定義

這是中轉屋申請中最關鍵的一環。房屋署需要評審並確認申請人確實面臨「無家可歸」的困境。這個定義並非單純指沒有地方居住,而是特指因以下情況而導致失去居所:

  • 受政府清拆行動或市區重建計劃影響
  • 受天災(例如火災、水災、山泥傾瀉)影響
  • 因個別值得體恤的特殊家庭原因(例如家庭暴力)而急需援助

證明在香港並無擁有任何住宅物業

與此同時,申請人及所有家庭成員在提交申請時,都不能以任何形式(包括個人名義、聯名或公司股權持有)擁有香港任何住宅物業的權益。簡單來說,你和你的家人在香港不能擁有任何可居住的物業。

條件三:符合公屋輪候冊入息及資產限額

最新公屋申請入息及資產限額表

中轉屋申請資格的審核標準,會直接參照現行的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申請準則。換言之,申請家庭的每月總入息和總資產淨值,都不能超過房屋委員會為公屋申請者所訂立的最新限額。

家庭人數如何影響限額計算

這個限額並非一個固定數值,而是會根據你的家庭人數作出調整。一般情況下,家庭成員越多,可容許的入息及資產上限就會越高。例如,一個四人家庭的限額會比二人家庭的限額寬鬆。

快速自我評估:我是否符合中轉屋申請資格?

透過簡單問答,初步評估您的資格

看過以上三大條件,你可以透過回答以下幾個問題,為自己做一個快速的初步評估:

  1. 我是否已年滿18歲?我和家人是否都是香港居民,並且沒有任何居留限制?
  2. 我失去居所的原因,是否屬於政府清拆、天災或特殊體恤個案?我和家人在香港是否沒有任何住宅物業?
  3. 我整個家庭的總收入和總資產,是否都低於最新的公屋申請限額?

根據評估結果提供下一步行動建議

如果以上所有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你便很有可能符合基本的中轉屋申請資格。下一步,你可以開始著手準備相關證明文件,並留意我們稍後介紹的詳細申請流程。如果其中有任何一項不符合,你可能需要考慮其他房屋援助方案,例如過渡性房屋。

誰符合資格?三大中轉屋申請人類別詳解

要了解申請中轉屋條件,首先要清楚房屋署主要將合資格人士分為三大類別。這並非單純符合入息或資產限額就可以,申請人必須因為特定原因而急需臨時居所。以下我們會詳細拆解每一類人士的中轉屋申請資格,讓你一看便知自己屬於哪一類。

類別一:受政府清拆或市區重建影響的住戶

如果你現時的居所,正正受到政府清拆計劃,例如收回土地、寮屋區清拆,或者受市區重建局項目影響而需要遷出,你就可能屬於第一類合資格的申請中轉屋人士。

安置與補償方案對申請資格的影響

不過,並非所有受影響住戶都會自動獲派中轉屋。房屋署會根據你獲得的安置或補償方案來決定。例如,如果你獲派公屋單位,或者獲得的現金補償足以讓你另覓居所,你就不會再符合入住中轉屋的資格。簡單來說,中轉屋是為那些在清拆後,未獲即時安排長遠居所,又確實無家可歸的家庭提供的臨時中途站。

類別二:受天災(如火災、水災)影響的住戶

第二類是因突發天災而失去家園的人士。常見情況包括住所遭遇火災、水災、山泥傾瀉等,導致樓宇結構不再安全,不能繼續居住。

天災後的緊急應對及登記程序

一般來說,在災害發生後,相關的政府部門,例如民政事務總署,會即時開放臨時庇護中心,為受影響居民提供緊急棲身之所。社會福利署的職員亦會到場協助登記。在這個階段,署方會評估你的情況,假如確認你因天災而「無家可歸」,並且符合其他基本資格,就會轉介你申請中轉屋,作為輪候公屋或其他長遠房屋安排前的臨時住所。

類別三:因個別體恤原因而急需援助的人士

最後一類涵蓋範圍較廣,主要是指因特殊家庭或社會因素,而急切需要房屋援助的人士。這些個案通常需要經由社會福利署的社工評估和推薦。

家庭暴力受害者

若不幸成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需要緊急遷離現有居所保障人身安全,你可以向社工求助。經社工評估確認情況後,會為你轉介申請中轉屋,提供一個安全的臨時避風港。

離婚人士的特別程序:社工轉介與單位編配

對於離婚人士,特別是原本居於公屋單位的一方,如果因離婚後需要遷出,並且沒有子女管養權,以致無法解決住宿問題,就可以循此途徑申請中轉屋。申請程序必須透過社工進行評估和轉介。獲批後,房屋署通常會編配一人單位,讓你暫時安頓,同時你可以用單身人士的身份重新輪候公屋。

其他經社會福利署推薦的特殊困難個案

除了上述情況,社會上還有其他各種複雜的困難個案。只要經社會福利署評估,確認申請人面對極大困境,確實有迫切和值得體恤的住屋需要,署方同樣可以作出推薦,協助他們申請入住中轉屋。

申請全攻略:由入住臨時收容中心到獲派中轉屋完整流程

要成功申請中轉屋,除了要符合基本的申請中轉屋條件,了解整個申請流程亦同樣重要。整個過程並非一步到位,而是需要經過幾個特定階段。對於受政府清拆或天災影響的合資格人士,第一步通常是由入住臨時收容中心開始。現在,讓我們一起看看由第一步到成功獲派單位的完整流程。

中轉屋申請流程概覽 (附流程圖)

整個申請中轉屋的流程可以簡單歸納為三個主要階段:首先入住臨時收供中心,然後通過資格審查,最後成功獲批並遷入單位。你可以參考附上的流程圖,對整個中轉屋申請程序會有更清晰的理解。

第一步:入住臨時收容中心

對於因政府清拆行動或天災而頓失居所的人士,相關政府部門,例如屋宇署或地政總署,會先安排他們入住臨時收容中心,作為一個緊急的棲身之所。

為期三個月的免費住宿

入住臨時收容中心的首三個月是免費的。這個安排是為了提供一個短暫的緩衝期,讓受影響的家庭可以處理當前的困難,同時讓政府部門有時間評估他們的長遠住屋需要。

必須遵守的入住守則

入住期間,住戶需要遵守中心訂立的一系列守則,目的是確保中心環境安全、衛生和有秩序。這些守則一般包括保持地方清潔、在指定時間保持安靜、以及不可轉讓床位等。共同遵守規則,才能為大家維持一個較理想的臨時居住環境。

第二步:通過資格審查及評估

在臨時收容中心住滿三個月後,並不代表會自動獲派中轉屋。住戶需要進入下一個關鍵階段,就是接受全面的資格審查。

社會福利署或相關部門的評估程序

社會福利署或其他相關部門的職員會與住戶會面,詳細評估他們的家庭狀況、經濟能力以及實際的住屋需要。這個評估是決定你是否能繼續下一步申請中轉屋的重要依據。

審核是否持續符合「無家可歸」及其他資格

審查的核心是再次確認住戶是否持續符合「無家可歸」的定義,以及是否依然滿足中轉屋申請資格中的各項要求,例如入息及資產限額等。只有通過這個審核,證明確實有長遠的住屋需要,申請才會被轉交至房屋署作進一步處理。

第三步:成功獲批並遷入中轉屋

當你的個案通過所有審查和評估,並獲確認符合資格後,便會進入最後的單位編配階段。

單位編配與辦理入住手續

房屋署會根據你的家庭人數和具體情況,編配一個合適的中轉屋單位。收到編配通知後,你便可以按照指示,帶齊所需文件前往指定辦事處辦理入住手續,領取鑰匙,正式遷入中轉屋。

中轉屋費用與地點:暫准證費及現存屋邨一覽

了解中轉屋的費用與地點,是衡量申請中轉屋條件時相當實際的一環。當你正準備申請中轉屋,除了資格審查,清楚掌握潛在的開支和可選地點,能讓你更有預算。

費用詳情:「臨時許可證費用」而非傳統租金

談及費用,首先要釐清一個概念。入住中轉屋所繳付的款項,並非我們一般理解的「租金」,而是稱為「臨時許可證費用」(暫准證費)。這名稱正正反映了中轉屋的臨時性質,住戶是以「暫准租用」的形式入住,而非正式的租賃關係。

收費標準的釐定依據 (現時每月$330至$1,410)

這個費用的釐定,主要是針對那些因入息或資產超出公屋申請限額,而暫時未能入住公屋的受影響人士。根據房屋署的資料,現時的收費標準介乎每月港幣$330至$1,410不等,具體金額會按個別情況評估。

費用豁免條件

當然,並非所有住戶都需要承擔這筆費用。政府為有經濟困難的家庭提供了豁免機制,確保他們不會因為費用問題而失去臨時居所的保障。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 (綜援) 受助人可獲全額資助

根據現行政策,如果入住中轉屋的家庭是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 (綜援) 的受助人,他們所需要繳付的臨時許可證費用,將可以獲得全額資助。換言之,他們無需自行支付這筆費用。

全港中轉屋地點與現況:為何供應持續減少?

你可能會發現,現時可供選擇的中轉屋地點非常有限。這與近年政府的房屋政策轉變有密切關係,政策傾向將土地資源集中用於興建傳統公屋,導致中轉屋的角色逐漸淡化,供應量也隨之減少。

屯門寶田中轉屋:目前唯一的選擇

截至目前,全港唯一仍然提供中轉房屋服務的,就是位於屯門的寶田中轉屋。值得留意的是,寶田邨內部分原屬中轉屋的單位,近年也已陸續轉為公屋單位出租,以應對龐大的公屋輪候需求。

政策轉變:石籬中轉屋已清拆與未來供應

過去,位於葵青的石籬中轉屋是另一個主要供應來源。不過,該中轉屋已於2022年底完成清拆,原址現正計劃重建為公營房屋。這個轉變清晰地反映了政策方向,預計在未來,專門的中轉屋供應將會持續處於極低水平。

中轉屋申請常見問題 (FAQ)

在了解各項申請中轉屋條件後,你可能還有一些具體疑問。這裡整理了幾個最常見的問題,希望可以幫助你更清晰地掌握整個申請過程。

Q1:離婚人士的申請資格有何特別之處?

離婚是申請中轉屋的其中一種體恤安置類別,處理程序確有不同。一般而言,因離婚而需要遷離原有公屋單位,並且無法自行解決居所問題的一方,可以透過社會福利署的社工進行個案評估。

首先,你需要聯絡社署或相關的非政府機構社工,詳細說明你的情況。然後,社工會評估你的住屋需要,如果認為情況符合資格,便會撰寫報告並轉介個案予房屋署。最後,房屋署會根據社工的專業建議和你的具體狀況,審批你的中轉屋申請。獲批後,申請人通常會獲編配面積較小的一人或二人單位,同時亦可以重新輪候公屋。

Q2:如果入息或資產輕微超出限額,還有機會申請嗎?

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根據房屋署的規定,所有中轉屋申請資格都必須嚴格對照最新的公屋申請入息及資產限額。這意味著,無論是入息還是總資產淨值,都必須符合你家庭人數所對應的限額要求。

如果你的入息或資產只是輕微超出上限,現行政策下並沒有提供酌情處理的空間。因此,在遞交申請前,仔細核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是否完全符合標準,是相當重要的一步。

Q3:由申請到成功入住中轉屋,一般需要多長時間?

整個過程所需的時間,會因應你的申請類別而有很大差異,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答案。

對於受政府清拆或天災影響的合資格住戶,流程相對清晰。他們會先被安排入住臨時收容中心,為期三個月。在這段時間或之後,相關部門會完成資格審核,若獲批便可遷入中轉屋。

至於因體恤安置(例如家庭問題)而提出的申請,所需時間則取決於社工轉介、個案評估以及房屋署審批的進度,變數較多。

Q4:入住臨時收容中心超過三個月後會怎樣?

臨時收容中心提供的是為期三個月的免費應急住宿。三個月期限屆滿後,房屋署會重新評估你的狀況。

主要有幾種可能的情況:第一,如果你的中轉屋申請已獲批准,便可以準備遷出收容中心,搬入中轉屋。第二,如果你的長遠住屋問題仍未解決(例如正等待公屋編配),並且有實際困難,署方可能會批准你繼續暫住,但或需開始繳付「暫准證費用」。第三,如果你已不符合資格,例如已獲其他安置或拒絕合理的編配方案,便需要按規定遷出。

Q5:申請中轉屋需要準備哪些文件?

要順利完成中轉屋申請,準備齊全的證明文件至關重要。雖然初步遞交申請表時未必需要立即附上所有文件,但營運機構或房屋署在審核階段必定會要求提供。你可預先準備好以下文件:

文件清單:身份、入息、資產及需要證明 (附申請表下載連結)

  • 身份及關係證明:
  • 申請人及所有家庭成員的香港身份證副本。
  • 子女的出世紙副本。
  • 結婚證明書或離婚判令副本(如適用)。
  • 子女管養權證明文件(如適用)。

  • 入息及資產證明:

  • 申請人及家庭成員過去6至12個月的收入證明,例如糧單、僱主證明信、稅單等。
  • 所有銀行戶口的月結單或存摺副本,以顯示過去一段時間的資產狀況。
  • 車輛登記文件、股票、基金等資產證明(如適用)。

  • 住屋需要證明:

  • 受政府清拆或重建影響的通知書。
  • 火災或天災報告。
  • 由註冊社工撰寫的轉介報告或證明文件(適用於體恤安置個案)。
  • 現居惡劣環境的證明,例如租約、相片等。

你可以透過以下連結下載最新的中轉屋申請表,表格內亦附有更詳細的文件清單說明。

按此下載房屋署中轉房屋申請表 (HD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