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子女繼承2022】戶主過身點算?一文看清4大轉名步驟、富戶政策入息資產審查及避險全攻略

家中長輩是公屋戶主,萬一戶主不幸過身,作為子女能否繼承單位,保住安樂窩?許多人誤以為公屋繼承是理所當然,但事實上,子女要面對的最大挑戰,是房屋署嚴格的「富戶政策」審查。

本全攻略將為您詳細拆解公屋繼承的每一個關鍵環節,從釐清「租住權」與「業權」的根本分別,到剖析入息及資產上限,逐步詳解戶主過身後的4大轉名步驟,並提供前瞻性的規劃策略,助您及家人趨吉避凶,妥善處理承租權事宜。

公屋繼承的挑戰:為何子女繼承公屋困難重重?

處理公屋子女繼承2022年的相關事宜時,許多家庭以為公屋戶主過身子女繼承是理所當然的事,但現實情況遠比想像中複雜。不少子女在戶主家人離世後,才發現自己可能無法順利承接單位,甚至面臨遷出的情況。這一切挑戰的根源,來自公屋制度本身的設計和相關政策。

根本問題:公屋的「租住權」非「業權」

租住權本質:僅為居住權利,不能直接作為遺產

首先要釐清一個核心概念,公屋的住戶擁有的是「租住權」,而不是像私人物業一樣的「業權」。這個租住權只是房屋署批予租戶在單位居住的權利。它不能被視為個人財產,所以不能像一般遺產一樣,透過遺囑或法律程序直接繼承。這就是許多公屋繼承權問題的根本所在。

子女申請的並非業權繼承,而是「新租約」資格

當戶主離世後,同住的子女若想繼續居住,他們並非在辦理遺產繼承,而是在向房屋署申請「批出新租約」。這意味著房屋署會將子女視為一個全新的申請者,重新審核他們是否符合入住公屋的資格。這個公屋繼承方法,本質上是一個全新的資格審批過程。

最大障礙:富戶政策下的入息及資產審查

子女申請新租約時,最大的關卡就是「富戶政策2022」。房屋署為了確保公屋資源能分配給最有需要的人,會對新戶主申請人進行嚴格的公屋繼承資產審查,這也是整個公屋轉名比仔女流程中最困難的一環。

全面經濟狀況審查:審核新戶主的入息與資產

房屋署會要求申請人申報其家庭總入息及總資產淨值。如果子女的經濟狀況良好,其收入或資產超過了當時的公屋子女繼承入息上限,申請便會被拒絕。不論是單獨申請的公屋繼承單人,還是公屋繼承兄弟姊妹共同申請,都需要通過這個審查。

住宅物業權審查:審核新戶主及家庭成員在港物業持有情況

除了入息和資產,房屋署還會審查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是否在香港持有任何住宅物業。只要任何一位名列在新租約申請上的家庭成員擁有香港的住宅物業,不論其價值或面積大小,整個家庭都會即時喪失入住公屋的資格。

深入剖析「富戶政策」三大關卡

要具體了解富戶政策的影響,我們可以將其歸納為三大清晰的界線,任何一項超標都將導致申請失敗。

入息超額標準:家庭總入息超出公屋入息限額5倍

如果整個家庭的每月總入息,超出了當時適用於該家庭人數的公屋入息限額5倍,住戶便需要遷出。

資產超額標準:家庭總資產淨值超出公屋入息限額100倍

如果家庭的總資產淨值(包括存款、股票、車輛等)超出了公屋入息限額的100倍,同樣需要遷出。

物業持有規定:任何家庭成員持有香港住宅物業即需遷出

這是最嚴格的一項,只要任何家庭成員在香港擁有住宅物業的業權,不論其入息或資產水平如何,都必須遷離公屋單位。

自我評估:您的家庭繼承風險有多高?

了解以上規則後,您可以為自己的家庭進行一個簡單的風險評估,提前了解潛在的繼承問題。

風險評估一:繼承順位與家庭成員結構

首先,要了解繼承的優先順序。戶主的在生配偶(公屋繼承配偶)擁有無條件的優先繼承權。若沒有配偶,才輪到戶籍內的子女。家庭成員的數量和結構,也會影響日後的審查標準。

風險評估二:子女總入息與現行入息上限對比

計算一下所有希望繼續居住的子女的每月總入息,然後與房屋署最新公布的公屋入息限額作比較,看看是否已接近或超出規定的2倍、3倍甚至5倍的水平。

風險評估三:家庭總資產淨值估算

估算整個家庭的總資產淨值,包括所有人的銀行存款、投資、車輛及其他資產,然後對比資產限額,評估超出100倍限額的風險。

風險評估四:單位是否屬「租者置其屋計劃」

最後,確認一下您所居住的單位,是否屬於「租者置其屋計劃」的屋邨。如果是,情況便大有不同,因為戶主有機會買入單位,將租住權轉為業權,這為日後的繼承安排提供了完全不一樣的出路。

官方繼承途徑:解讀「批出新租約」政策與轉名條件

要處理公屋子女繼承2022年的相關問題,首先要明白房屋署的官方程序。這個程序並非真正的遺產繼承,而是透過「批出新租約」政策,讓合資格的家庭成員成為新戶主。這就是大家常說的公屋轉名,整個過程有清晰的規則與條件。

誰有資格申請新租約?繼承的優先順序

房署為公屋繼承權設定了明確的優先次序,以決定在戶主過身後由誰承接租約。

第一順位(無條件):戶籍內的在世配偶

排在最優先位置的,是已登記在租約上而且一直居於單位內的戶主配偶。只要符合這個條件,在生的配偶就可以無條件獲批新租約,這是最直接的公屋繼承配偶安排。

第二順位(有條件):戶籍內的其他認可成員(如子女)

假如戶主沒有在生的配偶,或者配偶並非認可成員,那麼戶籍內的其他認可家庭成員,例如子女,就屬於第二順位。不過,子女要取得新租約是有條件的,他們必須通過房屋署的「全面經濟狀況審查」,包括公屋繼承資產審查和入息審查,同時亦不能擁有香港任何住宅物業。

豁免入息及資產審查的四類家庭

在特定的情況下,有些家庭在申請新租約時可以豁免進行全面的經濟狀況審查,讓公屋轉名比仔女的過程更為直接。主要有以下四類情況:

全家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

如果單位內所有認可的家庭成員,都正在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金,便符合豁免資格。

全家年滿60歲或以上

如果單位內所有成員的年齡都已達到60歲或以上,同樣可以豁免審查。

全家符合資格/正領取傷殘津貼

若所有家庭成員均符合資格申領或正在領取由社會福利署發放的傷殘津貼,也可以獲得豁免。

由上述三類成員組成的混合家庭

由以上任何一類或多類成員(即領取綜援、年滿60歲、領取傷殘津貼)所組成的家庭,亦符合豁免審查的資格。

何謂「擁有香港住宅物業」?官方定義詳解

除了入息與資產,「不得擁有香港住宅物業」是另一項關鍵的審查標準。房屋署對此的定義非常嚴格,涵蓋範圍遠比一般人想像中廣泛,具體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直接或間接擁有任何住宅物業權益

不論是獨自擁有,還是與他人共同擁有任何住宅物業的全部或部分業權,都屬於擁有物業。

已簽署任何協議(包括臨時買賣合約)購買住宅物業

即使物業尚未正式完成交易,只要已經簽署了任何具法律約束力的文件,包括臨時買賣合約去購買住宅物業,已經會被視為擁有物業。

持有擁有住宅物業的公司過半股權

如果你持有一家公司超過一半的股權,而這家公司名下又持有任何香港的住宅物業,那麼在房署的定義下,你也等同於擁有住宅物業。

解決繼承難題:化被動為主動的前瞻性策略

面對公屋子女繼承2022的潛在挑戰,與其日後被動地應對資產審查,不如提早規劃,化被動為主動。其實,只要策略運用得宜,目前的租住權是有機會轉化為更穩固的保障。以下將會介紹三種前瞻性策略,助你為家庭的未來做好準備。

策略一:善用「綠表」資格,將租住權轉化為可繼承業權

許多家庭忽略了戶主手上最有價值的資產——「綠表」資格。這個資格是將不穩定的「租住權」變為可傳承「業權」的關鍵鑰匙,能有效處理公屋繼承權問題。

途徑(A):購買現居「租者置其屋計劃」單位(優點與限制)

首先可以了解現居的屋邨是否屬於「租者置其屋計劃」的一部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這絕對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項。優點在於可以用非常優惠的價格,購入自己熟悉已久的單位,免卻搬遷的煩惱。不過,這個計劃的最大限制是並非所有屋邨都適用,而且可供出售的單位已經越來越少,選擇相對有限。

途徑(B):購買「居屋第二市場」單位或「綠置居」(優點與限制)

另一個更靈活的方法,是利用戶主的綠表資格,購買「居屋第二市場」的二手單位或全新的「綠置居」項目。這樣做的好處是選擇範圍廣闊,可以按家庭的實際需要,在全港各區尋找心儀的單位。但它的限制也很明顯,這意味著需要搬離現居的公屋單位,而且樓價通常會比「租置計劃」的單位為高。

策略二:子女自行置業,規劃未來出路

如果子女的經濟能力許可,自行置業也是一個解決方案,但當中的利弊和對公屋戶籍的影響必須仔細權衡。

申請新居屋或「白居二」計劃的利弊分析

子女可以嘗試以個人或家庭名義,申請新居屋或「白居二」計劃。這個方法的好處是能夠建立屬於自己的資產,徹底解決長遠的住屋問題。然而,現實的弊處是中籤率極低,等候時間漫長,充滿不確定性,未必能及時應對迫在眉睫的公屋戶主過身子女繼承問題。

子女擁有私人物業對公屋戶籍的影響

這是一個關鍵的注意事項。根據現行的富戶政策,任何家庭成員一旦在香港持有住宅物業,就必須在公屋戶籍上除名。公屋除名的影響非常深遠,如果該名子女是唯一的認可家庭成員,那麼在他置業後,就等同自動放棄了將來繼承該公屋單位的資格。

策略三:檢視家庭戶籍,尋求分戶可能性

部分家庭或會考慮,能否將一個公屋戶籍分拆成兩個,讓子女獲得獨立的戶籍。不過,必須強調,這條路的門檻極高。

分戶政策的嚴格限制與適用情況

現時房屋署的分戶政策非常嚴格,一般家庭的申請基本上不會獲批。政策主要為處理一些歷史遺留的個案,例如早年被政府安排與沒有親屬關係人士合住一個單位的租戶。對於一般的核心家庭或大家庭,想透過常規途徑分戶是極為困難的。

體恤性分戶的申請條件及轉介途徑

唯一的例外是「體恤性分戶」。假如家庭面對一些值得體恤的特殊困難,例如因家庭成員有暴力行為或出現嚴重醫病情而無法共住,便有機會獲酌情處理。但這類申請並非由住戶直接向房屋署提出,而是必須經由社會福利署或相關認可機構進行評估及轉介,證明情況緊急且屬實,審批過程相當嚴謹。

公屋轉名流程實戰:戶主過身後繼承手續四部曲

了解清楚公屋繼承權的挑戰和規則後,就讓我們進入實戰部分。處理公屋子女繼承2022的轉名手續,其實有一套清晰的官方流程。當不幸遇上公屋戶主死亡,或者戶主因其他原因需要遷出時,只要跟著以下步驟去做,就能順利處理公屋轉名比仔女的申請。

申請轉名成為新戶主的兩種情況

首先要明白,申請成為新戶主,不單止適用於公屋戶主過身子女繼承的情況。房屋署主要接納兩種情況下的轉名申請。

情況一:因原戶主死亡而申請

這是最常見的情況。當公屋戶主過身後,戶籍內的認可家庭成員,例如配偶或子女,就可以向房屋署申請批出新租約,成為單位的新戶主。這是解決公屋繼承權問題最直接的方法。

情況二:因原戶主遷出(如入住安老院、移民)而申請

另一種情況是原戶主仍然在生,但因特定原因需要永久遷出單位。房屋署接納的理由包括入住安老院、移民,或者戶主本人成功購買資助房屋(例如透過綠表資格置業)而遷出。在這些情況下,留在單位內的其他認可成員同樣可以申請轉名。

公屋轉名手續與文件清單

不論是以上哪一種情況,申請公屋轉名的基本手續都大同小異,主要可以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步:到屋邨辦事處索取及填寫指定表格(HD10-1C)

申請人需要親身前往所屬屋邨的辦事處,向職員說明情況,並索取一份名為「轉換戶主申請書(非因離婚問題)」的表格,其編號是HD10-1C。這份表格需要由申請人及單位內所有年滿18歲的成員填寫及簽署。

第二步:準備並提交證明文件(死亡證、入息及資產證明等)

填妥表格後,就要準備相關的證明文件。如果是因戶主死亡而申請,最重要的文件就是原戶主的死亡證副本。然後,所有家庭成員都需要準備身分證明文件、入息證明(如糧單、稅單)和資產證明(如銀行月結單、投資結單等),用作公屋繼承資產審查之用。

第三步:配合房屋署進行全面經濟狀況審查

提交申請後,房屋署會對申請人及其他家庭成員進行「全面經濟狀況審查」。這個審查與富戶政策2022的標準類似,主要審核家庭的總入息和總資產淨值,確保符合最新的公屋子女繼承入息上限。除非申請人是原戶主的在生配偶或屬於可豁免的特殊類別,否則這個審查是必須的。

第四步:審批完成後簽訂新租約,正式成為新戶主

當房屋署完成所有審查,並確認申請人符合資格後,就會發信通知申請人。申請人需要到屋邨辦事處簽訂新的租約,這份新租約會取代舊有的租約。簽署完成後,申請人便正式成為單位的新戶主,整個公屋繼承方法的手續便告完成。

申報資產審查時的注意事項

在整個申請過程中,最關鍵的一環就是資產審查。申報時必須準確無誤,因為任何錯漏都可能影響申請結果。以下是一些必須注意的項目範圍。

須申報的入息項目範圍(稅前總收入、津貼、花紅、投資收益等)

入息指的是家庭所有成員的每月總收入,計算的是稅前金額。這包括受僱的薪金、佣金、津貼、雙糧和花紅。如果是自僱人士,就要計算業務純利。另外,定期的投資收益,例如股息、利息等也需要計算在內。

須計算的資產項目範圍(存款、投資、車輛、物業等)

資產的範圍很廣,包括所有成員在香港及海外持有的資產。常見的項目有銀行存款、現金、股票、基金、債券、保險的現金價值、車輛的市值,以及商業或工業用途的物業和車位等。

可扣除的指定項目(法定退休金、一筆過工傷賠償等)

在計算總資產淨值時,有幾類款項是可以扣除的。例如,成員收取的一筆過法定退休金(如強積金)、因為工傷或交通意外而獲得的賠償金,或者因家人離世而收取的一筆過保險賠償等。準確申報這些可扣除項目,有助更真實地反映家庭的資產狀況。

公屋繼承常見問題(FAQ)及後續影響

處理公屋子女繼承2022年的相關事宜時,除了要通過入息和資產審查,後續還有不少細節會影響日後的生活。我們整理了一些最常見的疑問,助你更全面地規劃。

繼承後會否成為「寬敞戶」而被調遷?

寬敞戶的定義與房屋署處理方式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當公屋戶主過身後,若繼承單位的新家庭人數,少於該單位面積的既定編配標準,便會觸發「公屋寬敞戶政策」。例如,原本四人家庭的單位,在父母離世後由一名子女繼承,這位公屋繼承單人住戶便會被界定為「寬敞戶」。

房屋署的目標是善用公屋資源。所以,他們會按序聯絡寬敞戶,安排調遷至面積更合適的單位。這個過程並非強制驅逐,而是提供選項讓住戶搬遷。房屋署通常會提供最多三次的單位編配機會,確保住戶能搬到合適的新居。

公屋轉名後租金會否增加?

租金調整機制:倍半租、雙倍租及市值租金的計算

成功辦理公屋轉名比仔女後,租金的計算方式會根據新家庭的總入息水平而調整,這與富戶政策2022的規定息息相關。

  • 正常租金:如果新家庭的總入息不超過公屋入息限額的2倍,只需繳交原有的正常租金。
  • 倍半租金:如果總入息介乎公屋入息限額的2至3倍之間,就需要繳交「倍半淨租金」另加差餉。
  • 雙倍租金:如果總入息介乎公屋入息限額的3至5倍之間,則需要繳交「雙倍淨租金」另加差餉。

若家庭總入息或資產淨值超出指定上限(入息超5倍或資產超100倍),則需要遷出單位。

真實個案情景分析

個案A(高風險):獨生子入息超額,如何善用綠表提早規劃?

陳先生是獨生子,月入超過公屋子女繼承入息上限的標準。若父親突然離世,他將無法通過資產審查,面臨失去居所的風險。

前瞻策略:最好的公屋繼承方法,是在陳父在生時主動出擊。陳父可以利用其「綠表資格」,考慮購買現居的「租者置其屋計劃」單位,或是在「居屋第二市場」購入一個未補地價的單位。這樣做,便能將租住權轉化為實質業權,日後陳先生便能以遺產方式合法繼承物業,徹底解決公屋繼承權問題。

個案B(中風險):兩姊妹共同繼承,如何處理戶籍及寬敞戶問題?

林氏夫婦過身後,留下兩名女兒共同住在一個三人單位。兩姊妹的入息和資產都符合資格,但她們需要解決兩個問題。

處理方式:首先,兩姊妹(公屋繼承兄弟姊妹的情況適用)需要協商,決定由誰擔任新戶主,然後向房屋署提交申請。成功繼承後,由於二人家庭住在三人單位,她們極有可能會被納入寬敞戶名單,日後需要配合房屋署的安排,調遷至一個面積較小的二人單位。

個案C(低風險):長者或綜援家庭,豁免審查的順利繼承流程

黃婆婆與領取綜援的兒子同住。在黃婆婆離世後,由於兒子是綜援受助人,屬於可豁免「全面經濟狀況審查」的類別。

繼承流程:兒子只需帶同戶主死亡證明等文件,到屋邨辦事處辦理公屋繼承手續。由於他符合豁免資格,整個過程會相對簡單快捷,無需進行繁複的公屋繼-承資產審查,順利成為新戶主,並繼續繳交原有的租金。

其他重要疑問解答

現行的公屋加名條件是什麼?為何對繼承如此重要?

現行的公屋加名條件非常嚴格。一般而言,只有在特殊情況下,例如是為了照顧年長或殘疾的戶主,才可能獲批加入成年子女。為何這如此重要?因為公屋繼承權的前提是,該名子女必須是戶籍上的「認可成員」。如果從未成功加名,即使與戶主同住多年,在法律上也沒有資格申請成為新戶主。

在戶主過身前進行公屋除名有何影響?

公屋除名的影響是深遠而且通常是不可逆轉的。一旦家庭成員因置業、結婚等原因從公屋戶籍中除名,便會永久失去該單位的居住權和繼承資格。即使日後情況有變,亦極難重新加入戶籍。所以在做出決定前,必須仔細考慮長遠的居住安排。

若多名子女均符合資格,應如何協調繼承事宜?

房屋署不會介入家庭內部的協商。如果戶主過身後,有多於一名子女同時符合繼承資格,他們必須自行達成共識,推舉其中一位作為新戶主的申請人。如果家庭成員之間無法協調,最終可能導致沒有人能成功繼承,整個家庭或需遷出單位。

虛報資產審查資料的嚴重後果是什麼?

虛報資料是刑事罪行,後果非常嚴重。一經發現,當事人除了會被終止租約和收回單位外,更有可能被檢控。一經定罪,可被判罰款甚至監禁。此外,相關人士在指定年期內將不能再申請公共房屋,絕對是得不償失。

整個繼承申請過程通常需要多長時間?

整個申請流程的時間長短,視乎個案的複雜程度。如果情況簡單,例如是公屋繼承配偶,或屬於豁免審查的個案,可能只需一至兩個月。但如果需要進行詳細的入息及資產審查,或者文件不齊全,處理時間便可能延長至三至六個月,甚至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