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綠表二手居屋業主?7步上車全攻略:由申請資格、買賣流程到財務注意事項一篇讀懂

擁有綠表資格,意味著您手握以優惠條件晉身二手居屋業主的黃金入場券。然而,由核實自身資格、申請准買證,到物色心儀單位、處理法律文件及申請高成數按揭,整個買賣流程環環相扣,當中的財務細節與時間節點更是繁複,稍有不慎或會錯失良機。本文正是為準綠表買家而設的「上車天書」,將為您一步步拆解申請資格的各項準則,詳述由零開始到成功收樓的7大關鍵步驟,並精算所有潛在開支與按揭財技,助您清晰規劃置業藍圖,輕鬆實現業主夢。

綠表買二手居屋資格全解析:申請前必讀審查清單

想成功晉身綠表買二手居屋業主,第一步並非立即睇樓,而是清晰了解自己的綠表買二手居屋資格。房屋委員會對申請人的背景有相當嚴格的規定,不符合任何一項都無法繼續綠表買二手居屋流程。這份審查清單將會逐一解析各項條件,助你檢視自己是否持有這張珍貴的「入場券」。

誰是「綠表資格」持有人?五大類別全面睇

許多人以為只有公屋住戶才擁有「綠表資格」,但實際上,符合資格的人士分為五大類別。了解自己屬於哪一類,是申請的第一步。

公屋租戶:房委會及房協轄下出租單位住戶

這是最廣為人知的一類。申請人必須是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或香港房屋協會(房協)轄下公共租住房屋的現租戶。需要留意,持有「有條件租約」或以暫准證形式租用單位的住戶,則不包括在此類別內。

中轉房屋認可居民

正居住於房委會轄下中轉房屋,並且是認可的居民,同樣具備綠表資格,可以申請購買二手居屋。

持有有效《綠表資格證明書》人士

部分受政府清拆計劃影響或合乎特定資格的人士,會獲房委會或市區重建局直接發出有效的《綠表資格證明書》。持有這份證明書,就等同擁有綠表資格。

「長者租金津貼計劃」受惠者

正在領取由房委會發放的「長者租金津貼計劃」津貼的長者,也符合綠表申請資格。

獲核實資格的公屋申請者

已在公屋輪候冊上,並且已通過詳細審查獲核實資格,預計在不久將來可獲編配公屋單位的申請者,同樣可以綠表資格購買二手居屋。

基本申請條件:家庭及物業狀況審核

除了身份類別要符合,申請人本身的家庭及物業狀況也必須滿足以下基本條件,這是審批過程中的重要一環。

年齡及家庭組合要求

申請人必須年滿18歲。申請可以以單身人士或家庭組合形式提交。若以家庭名義申請,申請書上的所有家庭成員之間必須為親屬關係。

已婚人士與配偶的申請規定

這是一項非常嚴格的規定。如果申請人已婚,其配偶必須一同名列於同一份申請書上,不論配偶是否在香港居住。只有少數特殊情況,例如已合法分居或配偶沒有香港入境權,才可能獲得豁免。

物業擁有權限制:申請前24個月內不得持有住宅物業

這是其中一個最關鍵的綠表買二手居屋注意要點。由遞交申請書前的24個月起計,直至簽訂臨時買賣合約當日為止,申請人及申請書上的所有家庭成員,都不得以任何形式擁有香港任何住宅物業的權益。

常見不合資格情況:避免誤踩申請禁區

即使你符合上述所有資格,但過往的一些經歷或身份,也可能令你失去申請資格。了解這些「禁區」,可以避免浪費時間和心力。

曾享受資助自置居所計劃的業主或借款人

政府的資助置業福利基本上是一生人一次的機會。任何曾經透過居屋、私人機構參建居屋計劃、綠置居、置業資助貸款計劃等方式成功置業的業主或借款人,本人及其配偶,通常都不能再次申請。

資助房屋單位的「關鍵成員」

「關鍵成員」是指在過往的家庭申請中,為了滿足最少兩名家庭成員規定而加入申請的非業主成員。如果該單位由簽訂轉讓契據起計不足十年,這位「關鍵成員」便不合資格申請。

公務員建屋合作社成員

正享受公務員建屋合作社樓宇福利,或同類房屋計劃的成員,一般情況下也不符合申請資格。

其他不合資格類別(如清拆補償、現金津貼領取者)

因市區重建或清拆而選擇領取現金津貼,而沒有選擇公共房屋安置的人士,會在領取津貼後的指定年期內(通常為兩至三年)被禁止申請。另外,因九龍城寨清拆而獲得特定補償的人士及其配偶,亦不合資格。

綠表買二手居屋流程全攻略:7步曲由零到成交

想成功晉身綠表買二手居屋業主,清晰了解整個買賣流程是關鍵的第一步。很多人對綠表買二手居屋流程感到複雜,但只要跟著以下七個步驟,由申請文件到成功收樓,每一步都會變得清晰。這個攻略會由淺入深,助你順利完成交易。

步驟一:申請「購買資格證明書」(准買證)

申請地點、所需文件及費用

整個流程的起點,是取得一份名為「購買資格證明書」的文件,這就是坊間俗稱的「准買證」。合資格的綠表人士,例如公屋租戶,需要到現居屋邨的辦事處提交申請。你需要填妥指定的申請表格,然後連同申請費用一併遞交。房委會會不時調整費用,所以遞交前最好先作確認。

審批時間及12個月有效期

遞交申請後,房屋署一般需要數星期的時間審批。成功獲批後,你就會收到「准買證」。這份文件非常重要,因為它設有12個月的有效期。你必須在這一年內,完成物色心儀單位及簽訂臨時買賣合約的步驟。如果期限過了仍未成功交易,就需要重新申請。

步驟二:物色單位、睇樓及洽談

認識居二市場(未補地價)

取得「准買證」後,就可以正式開始睇樓了。綠表人士購買的二手居屋,是來自「居屋第二市場」(簡稱居二市場)。這個市場的單位特色是未補地價,所以樓價會比已補地價、可在公開市場自由買賣的單位便宜。你需要透過地產代理或網上平台尋找這些放盤。

核實業主的「可供出售證明書」(准賣證)

當你找到心儀單位時,有一項重要的綠表買二手居屋注意事項,就是必須請業主出示他的「可供出售證明書」(俗稱「准賣證」)。這份文件證明業主已獲房委會批准在居二市場出售其單位。核實這份文件,可以確保交易的合法性,保障你的權益。

評估單位樓齡對按揭的影響

睇樓時,除了單位的間隔、景觀及裝修,樓齡也是一個影響深遠的因素。因為銀行審批按揭成數及年期時,會參考房委會提供的「按揭貸款擔保期」,而這個擔保期是由單位的「首次發售日期」起計算的。樓齡較高的單位,剩餘的擔保期可能較短,這有機會影響銀行最終批出的按揭條件。

步驟三: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及聘用律師

支付臨時訂金(細訂)注意事項

當你與業主議定價錢後,下一步就是簽訂臨時買賣合約。簽署這份合約時,買家需要支付一筆「臨時訂金」(俗稱細訂),金額通常是樓價的3%至5%。這筆訂金代表你對交易的誠意,所以簽署前務必仔細閱讀合約條款。

律師的角色與重要性

與一般私樓買賣不同,購買二手居屋的交易程序比較繁複,因為當中涉及向房委會申請多份文件。因此,在簽訂臨時買賣合約時,甚至之前,就應該聘用一位熟悉居屋買賣的律師。律師會協助你處理所有法律文件,確保流程順暢。

步驟四:向房委會申請「提名信」

提名信的作用及所需文件

簽訂臨約後,你的代表律師會馬上為你向房委會申請「提名信」。這封信的作用是向賣方正式提名你為單位的合法買家。律師會將你的「准買證」、賣方的「准賣證」、臨時買賣合約副本及其他所需文件,一併遞交至房委會的指定部門。

申請費用及處理時間

申請提名信需要支付一筆申請費,費用同樣有機會調整。房委會收到所有文件後,一般需要約一至兩個星期處理。只有成功取得提名信後,買賣雙方才能進行下一步,簽訂正式買賣合約。

步驟五:簽訂正式買賣合約及支付加付訂金

簽署時間點及流程

取得房委會發出的提名信後,買賣雙方就可以在律師樓簽署正式買賣合約。這個步驟通常在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後約14天內進行。這份合約會更詳細地列明交易的各項條款,具有更強的法律約束力。

支付加付訂金(大訂)

簽署正式買賣合約的同時,買家需要支付「加付訂金」(俗稱大訂)。連同之前支付的細訂,訂金總額一般會達到樓價的10%。這筆款項會由律師樓保管,直至交易完成。

步驟六:申請按揭及獲銀行批核

提交正式按揭申請文件

簽署正式買賣合約後,你就可以憑著這份合約,連同個人入息證明等文件,正式向銀行提交按揭申請。雖然在簽訂臨約後已可初步向銀行查詢,但正式的審批程序會在這一步才全面展開。

銀行審批流程及貸款確認

銀行收到申請後,會為單位進行估價,然後審核你的財務狀況。由於綠表買家有房委會的擔保,一般可獲豁免壓力測試,審批過程相對簡單。成功批核後,銀行會發出正式的貸款確認信,列明貸款額、利率及年期等條款。

步驟七:簽署轉讓契據及交還公屋

成交日流程:驗樓、支付尾數、收鎖匙

來到最後一步,就是約定「成交日」。在成交日當天或之前,你會安排作最後一次驗樓,確保單位狀況與合約相符。成交日當天,銀行會將按揭貸款直接轉賬至律師樓,律師再將樓價尾數支付給賣方。完成所有款項交收後,你就可以從賣方手上取得單位鎖匙,正式成為業主。

交還公屋單位的期限及程序

作為綠表買家,完成交易後還有一個重要的責任。你必須在指定期限內(通常是收樓後的60天內)將現居的公屋單位騰空,並交還予房屋署。你需要辦理相關手續,確保順利完成公屋住戶身份的轉變。

綠表買二手居屋財務規劃:按揭、首期、總開支精明計算

想成功晉身綠表買二手居屋業主,周詳的財務規劃是整個流程中最關鍵的一環。這不只是計算樓價,還包括按揭、首期,以及林林總總的雜費。我們一步步拆解,助你精明計算所有開支,讓你對整個財務安排有更清晰的預算。

綠表最大優勢:高達95%按揭成數解構

談到綠表買二手居屋,最大的吸引力莫過於極高的按揭成數。合資格的綠表申請人,購買房委會轄下的二手居屋單位,最高可以申請到樓價95%的按揭,意味著首期最低只需準備5%,大大減輕上車的初期負擔。

房委會擔保的角色:免壓力測試的關鍵

能夠做到如此高成數按揭,全靠有房委會(HA)作為擔保人。正因為有這個「政府擔保」,銀行承擔的風險降低,所以大部分情況下,綠表買家可以豁免金融管理局的壓力測試,銀行審批過程相對簡單,令按揭申請更順暢。

按揭利率選擇:P按 vs H按

在按揭利率方面,未補地價的二手居屋通常只有P按(最優惠利率按揭)這個選項。P按的利率與銀行的最優惠利率掛鉤,走勢相對平穩。而H按(銀行同業拆息按揭)雖然在低息環境下利率可能更吸引,但一般不適用於未補地價的居屋按揭。

房委會與房協單位的按揭成數及年期差異

這裡有一個綠表買二手居屋要注意的細節,就是房委會與房協(HS)單位的按揭成數有分別。房委會的居屋最高可承造95%按揭,但房協的資助房屋(例如「住宅發售計劃」單位),即使是綠表申請,最高按揭成數一般是90%。

樓齡與按揭「政府擔保期」解碼

除了按揭成數,單位的樓齡與「政府擔保期」是影響按揭審批的另一項核心因素。銀行批出的按揭年期與成數,都與這個擔保期息息相關。

關鍵概念:擔保期由「首次發售日」起計

首先要理解一個關鍵概念,政府的擔保期是由單位的「首次發售日」開始計算,而不是由你買入的當日計起。這意味著一個樓齡30年的單位,其擔保期也已經過了大半,直接影響銀行批核按揭的條款。

最新擔保期政策(最長50年)詳解

幸好,政府在2025年起放寬了擔保期政策,大大增加了高樓齡單位的吸引力。在新政策下,房委會為二手居屋提供的擔保期最長可達50年。在單位首次發售日起計首40年內,綠表買家最高可獲95%按揭;在第41年至第50年期間,最高按揭成數則為80%。同時,最長還款期也由25年延長至30年。

如何計算剩餘擔保期及其對按揭審批的影響

計算剩餘擔保期很簡單,就是用單位首次發售日起計的50年,減去已經過去的年期。雖然政策放寬,但如果剩餘擔保期太短,或者單位狀況不佳,銀行在審批時仍有最終決定權,有機會因應風險而調整按揭成數或還款年期。

完整洗費清單:除樓價外所有開支一覽

成功上車,除了準備首期,準業主還要預留一筆資金應付各項雜費開支。這裡為你整理了一份完整的洗費清單。

訂金(臨時訂金與加付訂金)

訂金一般分兩次支付。簽署臨時買賣合約時,需支付樓價約3-5%的「臨時訂金」(細訂)。之後在簽署正式買賣合約時,再支付「加付訂金」(大訂),兩者合共通常為樓價的10%。

印花稅(第二標準稅率)計算方法

作為首次置業的綠表買家,印花稅會按照稅務局的「第二標準稅率」計算。稅率按樓價以階梯式遞增,你可以利用稅務局的網上計算機,輸入樓價準確計算所需費用。

律師費及相關雜費

買賣物業必須經由律師處理法律文件,包括查核業權、草擬及簽署買賣合約和樓契等。律師費及相關雜費(如查冊費)是一筆固定開支,金額視乎律師樓收費而定。

地產代理佣金

如果經由地產代理覓得心儀單位,成交後買賣雙方通常需要各自支付樓價1%作為佣金。

各項政府申請費用

在整個買賣流程中,還需要向房委會支付數項申請費用。例如申請「購買資格證明書」(准買證)及後續申請「提名信」等,雖然金額不大,但也是總開支的一部分。

綠表買二手居屋常見問題 (FAQ) 與進階攻略

想順利成為綠表買二手居屋業主,除了要熟悉基本的申請資格和流程,了解交易中可能遇到的各種疑問和特殊情況一樣重要。這部分我們將會深入探討一些大家最關心的進階問題,涵蓋按揭、業權、交易時間以至轉售限制,讓你對整個置業計劃有更全面的掌握。

關於樓齡與按揭的常見疑問

政府擔保期已過,是否完全無法申請高成數按揭?

這是一個常見的誤解。政府擔保期屆滿,並不代表完全無法申請按揭,不過要取得像新居屋般高達九成半的按揭成數就幾乎不可能了。當擔保期結束後,銀行會將該單位視作一般私人物業處理,按揭成數會大幅下調至六成左右,而且審批標準會變得更嚴格,例如可能需要進行壓力測試。不過,政府在2025年放寬了按揭政策,大大延長了擔保期,所以這個問題對大部分單位而言已大為紓緩。

高樓齡(如超過30年)二手居屋的按揭審批有何不同?

高樓齡單位的按揭審批,關鍵在於其首次發售日期。根據2025年最新的政策,房委會為二手市場居屋提供的按揭擔保期已大幅延長至50年。簡單來說,只要單位由首次發售日起計未超過40年,綠表買家最高仍有機會申請到九成半按揭。如果樓齡介乎40至50年之間,最高按揭成數則會調整至八成。所以,即使是樓齡超過30年的單位,只要仍在新的擔保期範圍內,申請高成數按揭依然是可行的,這對買家選擇樓齡較大的單位十分有利。

關於業權與家庭成員的特殊情況

買入單位後,可否增加或刪除家庭成員名單?

在單位購入後,增加或刪除戶籍上的家庭成員(例如子女出生或遷出)是可行的,這一般不涉及業權變動。不過,如果想增加或刪除單位的「業主」,情況就複雜得多。這牽涉到「業權轉讓」,必須有充份且房委會接納的特殊理由,例如因結婚而加入配偶姓名,或者因離婚、分居而將業權轉予另一方。整個過程需要向房委會正式申請,獲批准後再經由律師辦理,並會產生額外費用。

聯名業主及業權轉讓的特殊條件

資助房屋的業權轉讓受到嚴格限制,不能像私樓一樣隨意買賣或轉名。所有業權轉讓,除了極少數特殊情況(如破產),都必須以「無涉及金錢代價」的送贈形式進行。而且,承讓人必須是戶籍上已登記的家庭成員。申請人需要向房委會提交申請,並提供充足的證明文件,只有在符合如業主身故、年滿65歲、移民或身患危疾等特定條件下,申請才可能獲批。

關於交易流程與時間的注意事項

整個買賣流程,由申請到收樓通常需時多久?

整個綠表買二手居屋流程,從你物色到心儀單位並簽署臨時買賣合約開始計算,到最終完成交易、收樓入住,一般需要大約2至3個月的時間。這段時間包括了聘請律師、向房委會申請「提名信」(一般需時約一至兩星期)、買方申請按揭,以及雙方簽署正式合約和最終的樓契。由於涉及向政府部門申請文件,時間上會比一般私樓買賣稍長。

准買證有效期內未能成功買樓應如何處理?

「購買資格證明書」(俗稱「准買證」)的有效期通常為12個月。你必須在這一年內,找到合適的單位並與賣方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如果在這段時間內未能成功購入單位,你的「准買證」便會自動失效。屆時如果你仍希望購買二手居屋,便需要重新向房屋署遞交申請,再次辦理所有手續,以獲取一張新的「准買證」。

關於單位的轉售與出租限制

購入單位後的轉售限制期是多久?

購入二手居屋後,同樣會受到轉售限制。根據現行政策(適用於2022年及之後首次發售的單位),業主在購入單位後的首5年內,不能以高於原價的價錢在第二市場轉售單位。到了第6年起,才可以在第二市場自行定價出售予其他綠表或「白居二」買家。

何時可以補地價並在公開市場自由出售或出租?

想將單位在不受限制的公開市場上自由出售或出租,業主必須先向政府補回地價。同樣根據現行政策,業主需要在購入單位15年後,才可以申請補地價。完成補地價手續後,該居屋單位便等同於私人物業,可以自由賣給任何人士,或者在市場上放租。

二手居屋轉按或加按套現的嚴格限制

這一點是綠表買二手居屋要注意的重要事項。與私樓業主可以較自由地利用物業進行轉按或加按套現不同,未補地價的居屋業主在這方面受到極嚴格的限制。業主不能因個人理財或投資需要而申請加按。只有在遇到突發的嚴重困難,例如籌集醫藥費、家庭成員的教育開支、殮葬費等極特殊情況下,才可向房委會書面申請,並在獲得批准後方可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