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資助裝修2025】$80,000長者維修津貼點樣拎?一文看清申請資格、4步流程及3大伏位

舊樓日久失修,窗戶滲水、石屎剝落、水電喉管老化等問題困擾不少長者業主。想維修安樂窩,卻對動輒數萬元的工程費感到徬徨?政府的「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正是為此而設,提供最高達$80,000的免還款資助,幫助合資格長者改善居住環境及樓宇安全。

究竟自己是否符合申請資格?$80,000津貼可以用來做哪些工程?申請手續繁複嗎?又有哪些常見陷阱要避開?本文為你整合2025年最新資訊,由申請資格自我評估、資助範圍、四步申請教學,到三大常見伏位,一文睇清所有細節,助你順利領取津貼。

我是否符合申請資格?「長者維修津貼」三大核心要求

談到政府資助裝修,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這項高達8萬的維修津貼,確實能為許多家庭解決樓宇復修的燃眉之急。那麼,究竟自己是否符合申請資格?其實,要判斷政府資修裝修的資格,可以從三個核心層面去理解,整個概念就會變得非常清晰。

快速自我評估:3步檢查申請資格

想快速了解自己是否合資格申請,可以循著以下三個方向作自我評估。這三步涵蓋了申請長者維修津貼的所有基本門檻。

核心要求(一):身份、年齡及業權狀況

首先,申請人必須是香港居民,並持有有效的香港身份證。其次,在業權方面,你必須是香港境內一個私人住宅單位的業主,而且正於該單位內自住。這項裝修政府資助計劃主要是幫助自住業主,所以出租物業是不符合資格的。最後,年齡也是一個考量因素,但並非唯一標準,因為除了年滿60歲的長者外,其他特定群體同樣可以申請。

核心要求(二):個人或夫婦入息及資產

第二個核心要求是經濟狀況。這項政府裝修資助始終是為有需要的人士而設,所以設有入息及資產限額。申請人或申請夫婦的每月總入息和總資產淨值,都不能超過指定上限。這個長者維修津貼入息上限和資產限額會定期檢討,下文我們會提供詳細的列表供你參考。

核心要求(三):是否正領取指定社會福利

第三個方向是一個便捷的資格判斷方法。如果你或你的配偶,正在領取政府特定的社會福利,例如「長者生活津貼」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就很大機會已經符合了計劃的經濟審查要求,申請手續也會相對簡便。

詳解四類合資格申請人士

綜合以上三大核心要求,市建局的維修資助計劃將合資格人士清晰地劃分為以下四個類別。你只需符合其中一類,便可著手準備申請。

60歲或以上長者業主

這是最直接和常見的申請人群。只要你是年滿60歲的自住物業業主,並且個人或夫婦的收入與資產符合下文列出的限額,便具備了申請長者裝修津貼的基本資格。

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

如果你是「長者生活津貼」的受惠人,由於你已經通過了社會福利署的經濟審查,計劃會視你為合資格的申請人,無需再進行額外的入息及資產審查,申請流程會更直接。

合資格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受助人

正領取綜援的自住業主同樣符合資格。不過,這裡有一個附加條件:你的家庭成員中,需要有65歲或以上的長者,或經醫生證明的殘疾或健康欠佳人士;又或者,家庭中沒有50歲以下的健全成年人。

合資格的傷殘津貼受助人

正在領取公共福利金計劃下「傷殘津貼」的自住業主,也是計劃的資助對象之一。不過要注意,與長者生活津貼或綜援受助人不同,傷殘津貼的受助人仍需符合另外一套特定的入息及資產限額規定。

「長者維修津貼」入息及資產限額一覽表

要準確判斷政府資助裝修的申請資格,最關鍵的一步就是核對入息及資產限額。以下為你整理了兩大類申請人的詳細限額,資料清晰易明,讓你一目了然。

單身長者及長者夫婦的入息資產限額

此限額適用於年滿60歲,但並未領取上述特定社會福利的長者業主。

申請人類別 每月總入息上限 資產總值上限
單身長者 $10,710 $1,203,000
長者夫婦 $16,330 $1,824,000

傷殘津貼受助人的入息資產限額

此限額適用於正領取傷殘津貼的業主,限額會根據家庭成員人數而有所不同。

家庭成員人數 每月總入息上限 資產總值上限
1人 $12,940 $286,000
2人 $19,730 $387,000
3人 $24,740 $505,000
4人 $30,950 $590,000
5人 $37,740 $655,000
6人 $44,620 $709,000
7人 $48,970 $757,000
8人 $54,770 $792,000
9人 $60,430 $877,000
10人或以上 $65,950 $945,000

$80,000津貼點樣計、點樣用?一文看清工程範圍與限制

談及政府資助裝修,大家最關心的問題,無疑是這筆高達8萬的維修津貼如何計算,以及可以用於哪些工程。這筆津貼的設計初衷是協助長者改善居住安全,因此並非所有裝修項目都符合資格。以下將會詳細拆解津貼的計算方法、合資格的工程範圍,和一些常見的限制。

真實個案參考:$80,000津貼可以做哪些工程?

為了讓你更具體地了解這筆長者裝修津貼的實際用途,我們設想了兩個常見的長者家居維修情景,讓你一看便明白$80,000津貼可以如何改善生活。

個案一:處理全屋滲水及窗戶安全

陳伯伯的單位樓齡較高,長年受天花及牆身滲水問題困擾,不但影響生活,更有石屎剝落的風險。同時,家中的鋁窗也開始老化變形。透過「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他可以申請資助進行以下工程:
* 修葺天花及牆身的滲水部分,包括剷底、批灰及重髹防水油。
* 聘請合資格承建商檢驗及維修全屋窗戶,確保符合屋宇署的強制驗窗規定。
* 更換因滲水而損壞的電線插座,保障家居電力安全。

個案二:進行長者友善家居改造(如更換坐廁、防滑浴缸)

李婆婆因年紀漸長,行動不如以往方便,尤其擔心在浴室滑倒。她可以利用這項裝修政府資助,進行針對性的長者友善家居改造,提升居家安全:
* 拆除企缸或浴缸,改為無門檻的淋浴間,並鋪設防滑磚。
* 在淋浴間及坐廁旁加裝穩固的扶手。
* 更換一個高度較高的坐廁,方便長者坐下及站起。
* 將單位內有高低級的門檻拆除,改為平緩的斜台,方便出入。

津貼計算方法與終身限額

了解津貼的計算方式是成功申請政府資助裝修的關鍵一步。津貼額度並非劃一發放,而是根據業權及過往申請紀錄等因素來釐定。

最高資助額:終身$80,000

每位合資格的申請人(或夫婦),就其自住物業可獲批的津貼總額,終身累計上限為港幣$80,000。這筆8萬維修津貼是針對單一物業計算,一旦該物業的資助額用盡,便不能再就同一物業提出申請。

聯名物業如何按業權比例計算資助

若物業由多人聯名持有,津貼金額會按照合資格申請人所佔的業權比例計算。舉例來說,若一位合資格的長者申請人與子女聯名持有物業,且只佔有50%業權,那麼他可獲批的津貼上限便是$80,000的50%,即$40,000。

10年內最多分4次申請的限制

申請人無需一次過用盡$80,000的額度。在首次成功申請日起計的10年內,申請人最多可以分4次申請津貼,直至達到$80,000的總額上限。這個設計讓長者可以根據樓宇復修的迫切性,分階段處理不同的維修需要。

曾領取房協同類維修津貼的計算

如果申請人過去曾成功申請由房協主辦的同類型「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當時獲批的金額將會從現時計劃的$80,000總額中扣除。例如,若之前已從房協維修津貼中領取$30,000,那麼在新計劃下最多只能再申請$50,000。

詳細合資格工程範圍

長者維修津貼的工程範圍,主要聚焦於改善樓宇結構安全及提升基本居住質素的項目。所有工程都必須與樓宇安全直接相關。

樓宇結構安全(如修葺天花、外牆、窗戶)

  • 修葺鬆脫、破裂或剝落的混凝土(例如天花石屎)。
  • 修葺或更換破損的外牆批盪或瓦片。
  • 檢驗、維修或更換破損的窗戶及簷篷。
  • 處理樓宇的滲水問題,例如修葺天台或平台的防水層。

單位內部改善(如更換水喉、電線)

  • 更換失修或破損的食水管、污水管或雨水管。
  • 為單位進行電力線路重鋪,以符合安全標準。
  • 維修或更換升降機、水泵等屋宇裝備設施(適用於大廈公用地方維修)。

消防安全提升(如更換防火門)

  • 更換符合消防條例的防火大門或廚房門。
  • 改善走火通道的消防安全設施。

其他相關專業費用

  • 因進行上述合資格工程而衍生的勘測及專業顧問費用。
  • 清拆樓宇的違例建築物或僭建物。

不獲資助的工程項目

申請人必須留意,市建局維修資助計劃有明確的不獲資助項目清單,避免因誤解而導致申請失敗,是申請政府資助裝修的一大伏位。

純粹室內裝飾或美化工程

所有純粹為了美化家居的裝飾性工程,均不符合資助資格。例如,更換牆紙、鋪砌特色牆、安裝假天花、改動單位間隔等,都不在資助範圍之內。

購買傢俬或電器

津貼不能用於購買任何可移動的傢俬或家庭電器。例如,購買新沙發、睡床、衣櫃、電視機、冷氣機或雪櫃等開支,均不會獲得資助。

申請流程四部曲:「長者維修津貼」逐步教學

想成功申請政府資助裝修,整個長者維修津貼的申請流程其實不複雜,關鍵在於按部就班,準備好所需文件。這筆高達8萬的維修津貼,只要跟著以下四個步驟,就能清晰掌握申請的每一步,順利完成樓宇復修。

第一步:施工前準備(成功申請關鍵)

申請政府裝修資助,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動工前的準備工作。這個階段做得好,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更能有效避開常見的政府資助裝修伏位。

關鍵原則:「先取批准,後動工」

請務必記住這個黃金法則:一定要先取得市建局或房協的書面「原則上批准書」,然後才開始任何維修工程。因為主辦機構需要派員上門視察單位維修前的狀況,用作評估和存檔。假如你先動工後申請,職員無法核實工程的必要性,該項申請就很大機會不獲批。

聘請合資格註冊承建商

計劃要求所有工程必須由合資格的承建商進行。你所聘請的師傅或公司,必須持有有效的商業登記證。如果工程涉及屋宇署的「小型工程監管制度」,例如更換窗戶或清拆僭建物,更必須聘用名列於屋宇署相關註冊名冊上的承建商。完工後提交證明文件時,承建商的資格是審核重點之一。

索取詳細工程報價單

你需要向承建商索取一份詳盡的工程報價單。這份文件應該清楚列明每一項工程的施工範圍、用料和費用。報價單越清晰,審批過程就越順暢。主辦機構會根據這份文件評估長者維修津貼工程範圍的合理性。

【實用下載】申請文件核對清單及報價單範本

為了方便你準備,可以參考市建局「樓宇復修平台」網站上提供的申請文件清單及報價單範本,確保沒有遺漏任何重要資料。

第二步:遞交申請表格及證明文件

準備好所有初步文件後,就可以正式遞交政府資助裝修的申請。

申請途徑及辦事處地點

你可以透過以下幾種方式遞交申請:
1. 網上申請:透過「樓宇復修平台」網站的電子表格提交。
2. 郵寄或親身遞交:將申請表格及文件副本交到市區重建局辦事處(地址:九龍汝州西街777-783號)。

所需證明文件完整清單

遞交申請時,一般需要附上以下文件的副本:
* 申請人及配偶的身份證明文件。
* 證明業權的文件(例如:土地註冊處的查冊紀錄)。
* 證明住址的文件(例如:差餉單或水電煤費單)。
* 如正領取綜援或長者生活津貼,需提交相關證明。
* 如需審核入息及資產,需提交相關證明文件(例如:銀行月結單、糧單)。
* 合資格承建商發出的詳細工程報價單。
* 承建商的商業登記證副本。

第三步:審批與簽署協議

遞交申請後,主辦機構會開始審批程序,你需要耐心等待並配合。

等待職員上門視察及評估

主辦機構收到申請後,會聯絡你並預約時間上門視察。職員會對照你提交的報價單,評估單位需要維修的實際情況,並拍攝照片作紀錄。

簽署「原則上批准書」及津貼協議

視察和初步審核完成後,若申請符合資格,你會收到一份「原則上批准書」和津貼協議。這代表你的申請已被初步接納,可以準備安排承建商施工。簽署協議前,請仔細閱讀所有條款。

按法律要求進行宣誓

如果你並非領取綜援或長者生活津貼,而是根據長者維修津貼的入息上限及資產限額申請,便需要按照法律要求,就所申報的資料進行宣誓。

第四步:完工驗收與津貼發放

工程完成後,就進入最後的驗收和領取津貼階段。

工程完成後通知主辦機構

當承建商完成所有獲批准的工程項目後,你需要盡快通知主辦機構。

提交完工證明文件

你需要向主辦機構提交所有完工證明文件,包括:
* 承建商發出的正式收據。
* 工程前後的照片對比。
* 如適用,由註冊承建商簽發的各類完工證明(例如:屋宇署小型工程完工證明、機電工程署電力工程完工證明書WR1等)。

等待職員上門核實工程

主辦機構會再次安排職員上門,核實所有工程項目是否已按照批准的內容妥善完成。

津貼發放方式與時間

所有文件齊備並且驗收合格後,津貼款項一般會以劃線支票或銀行轉帳形式發放給你。整個流程由完工驗收到發放津貼,通常需要數個星期至幾個月不等。

申請常見問題 (FAQ) 與三大伏位

在了解政府資助裝修的基本流程後,您可能還有一些具體疑問。這裡我們整理了申請「長者維修津貼」時最常見的問題,並點出三個最容易導致申請失敗的「伏位」,幫助您順利完成整個申請過程,成功獲得這筆實用的樓宇復修資助。

常見問題(一):津貼金額與發放

Q1:「長者維修津貼」的官方名稱是什麼?

這個計劃的正式名稱是「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過往由香港房屋協會(房協)營辦的「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現已整合並由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以新計劃名稱統一處理,所以大家現在申請的,就是這個由市建局主辦的維修資助。

Q2:津貼是實報實銷還是預先發放?

津貼採用「實報實銷」的方式發放。申請人需要先自行支付工程費用。待工程完成後,通知主辦機構上門核實,並提交所有必需的證明文件,例如完工證明與收據。審批完成後,津貼款項才會發放到申請人指定的銀行戶口。

Q3:若有未清還的樓宇維修貸款,津貼會如何處理?

如果申請人本身有尚未清還,並且是由屋宇署、市建局或房協批出的樓宇維修貸款,那麼這次獲批的津貼,將會優先用作償還該筆貸款的餘額。餘下的津貼金額(如有)才會發放給申請人。

常見問題(二):申請資格與業權

Q4:與子女聯名持有物業,如何計算資格與津貼額?

政府資助裝修的資格和津貼額,是根據合資格申請人在物業所佔的業權比例計算的。例如,一位合資格的長者與子女聯名持有物業,每人各佔50%業權。那麼,這位長者最高可申請的津貼額就是$80,000上限的一半,即$40,000。

Q5:此津貼與市建局或房協其他資助有何分別?

這個「長者裝修津貼」主要針對有經濟需要的長者自住業主,資助其單位內部及大廈公用地方的維修。市建局或房協的其他資助計劃,目標可能不同,例如有些是針對整棟大廈的大規模樓宇復修、有些是特定項目如「優化升降機資助計劃」等,申請對象和條件都各有分別。

Q6:遺產物業的執行人可否為長者受益人申請?

可以的。如果物業的長者業主已經去世,其遺產管理人或遺囑執行人,可以代表長者受益人提出申請。不過,一個重要的前提是,相關的法律文件(如遺產管理書或遺囑認證)必須在津貼獲批之前,正式在土地登記冊上完成註冊。

常見問題(三):工程與承建商

Q7:工程中途想增加項目,會否影響資助?

任何在批准後想增加的工程項目,都必須立即以書面形式連同更新的報價單,再次向主辦機構申報。您必須等待機構發出書面同意,才可以展開新增的工程。如果自行增加項目而未獲批准,新增部分的費用將不會獲得資助。

Q8:為何必須聘用屋宇署註冊承建商?

這是為了保障工程質素、樓宇安全及符合法例要求。很多維修工程,例如更換窗戶、電力工程或清拆僭建物,都必須由相關法例下指定類別的註冊承建商進行。聘用合資格承建商,才能確保工程合法合規,並且能夠提供後續領取津貼時必需的法定完工證明文件。

Q9:若未能提交法例要求的完工證明會怎樣?

如果某項工程按法例規定需要完工證明(例如電力工程的WR1表格),但完工後承建商未能提供,那麼該項工程的費用將不會獲得資助。主辦機構會在最終的津貼總額中,扣除這部分的金額。

申請三大伏位:如何避免申請失敗?

了解規則是成功申請政府資助裝修的關鍵。以下三個是最多人忽略的政府資助裝修伏位,事前了解清楚,就能大大提高成功率。

伏位一:未獲書面批准便動工,導致申請資格被取消

這是最常見的失敗原因。申請程序的核心原則是「先取批准,後動工」。主辦機構職員必須在上門視察時,記錄物業維修前的原始狀況。如果您在他們視察及發出「原則上批准書」前就開始了工程,機構便無法評估原有狀況,相關工程的資助資格亦會被取消。

伏位二:聘用不合資格承建商,完工後無法領取津貼

申請人有責任查核所聘用的承建商是否持有有效的商業登記及所需的專業註冊資格。如果聘用了不合資格的承建商,即使工程已經完成,也會因為無法提交合規的證明文件,而導致最終無法領取該筆8萬維修津貼。

伏位三:工程涉及改動單位間隔,令相關項目不獲資助

此項津貼旨在「維修」而非「改動」。任何涉及改動單位原有間隔的工程,例如拆除非結構牆以改動房間佈局、或將廚房改為開放式設計,這些改動本身及相關區域內的所有維修項目,都一概不獲資助。即使是更換該區域的水喉或電線,也可能因為涉及間隔改動而不獲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