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屋未補地價按揭難過關?終極懶人包:一文看清申請資格、加按套現及銀行審批8大關鍵

申請未補地價居屋按揭,常被視為一項艱鉅任務,當中涉及的政府擔保期、樓齡限制及繁複的審批程序,往往令買家及業主感到困惑和卻步。不論您是準備「上車」的綠表或「白居二」買家,抑或是希望加按套現的現有業主,都可能面對按揭年期不足、貸款成數受限,甚至申請被拒的風險。本文將化身您的「終極懶人包」,從影響一切的「政府擔保期」核心概念入手,為您一文拆解買家申請資格、業主加按套現的限制與出路,以及銀行審批的8大關鍵,助您全面部署,輕鬆過關。

剖析按揭核心:政府擔保期如何影響一切?

談及居屋未補地價按揭的審批,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申請人的入息和年齡,但其實銀行內部還有一個更關鍵的考量核心,就是由政府提供的「按揭擔保期」。它就像一把隱形的尺,直接決定了你能獲批的還款年期有多長。理解這個概念,是掌握整個未補地價居屋按揭申請的基礎。

關鍵概念:什麼是房委會按揭擔保期?

定義:銀行審批未補地價居屋按揭年期的決定性因素

簡單來說,房委會按揭擔保期是政府給予銀行的一個「安全網」。由於未補地價居屋的業權存在轉讓限制,一旦業主斷供,銀行收回物業後不能馬上在公開市場自由出售,處理手續相對複雜。為了鼓勵銀行承造這類按揭,房委會便會為貸款提供擔保。在這個擔保期內,萬一出現壞帳,房委會將會承擔銀行的損失。正是因為有這個保障,銀行才願意為買家提供高成數和較優惠的未補地價居屋按揭計劃。

新舊政策對比:擔保期由30年延長至50年的實際影響

過去,這個擔保期一直設定為30年。但最新的政策已將其大幅延長至50年。這個改動帶來了非常實在的影響。在舊政策下,一個樓齡超過20年的居屋,剩餘的擔保期不足10年,銀行幾乎不會批出按揭。新政策實施後,同樣一個樓齡25年的單位,其剩餘擔保期一下子增加到25年(50-25年),令它重新具備申請長年期按揭的資格。這項政策更新,無疑是盤活了大量高樓齡的二手居屋單位。

樓齡的決定性影響:計算剩餘擔保期及最長還款期

計算公式:50年(新擔保期)- 物業首次發售日期至今的樓齡

要計算銀行最高可批出的還款年期,方法十分直接。你只需找出心儀單位的「首次發售日期」,計算出它的樓齡,然後套入以下公式:
50年 – 樓齡 = 銀行可提供的最長按揭年期
例如,一個樓齡15年的單位,銀行最高就可以提供35年(50-15年)的擔保期。不過,市場上普遍最長的按揭還款期為30年,所以銀行最終會以30年為上限批出。

樓齡20年以下:按揭申請的黃金期

如果單位樓齡在20年或以下,恭喜你,這是申請按揭的黃金時期。因為剩餘的擔保期(50-20=30年)仍然非常充足,完全覆蓋市場最長的30年還款期。只要申請人符合基本的入息要求,銀行一般都很樂意批出最長的年期和最高的按揭成數。

樓齡20至40年:按揭年期縮短,審批變數增加

當單位樓齡進入這個區間,情況就開始變得不同。例如一個樓齡35年的單位,其剩餘擔保期只有15年(50-35年)。這意味著銀行最多只能批出15年的還款期。年期縮短,每月的供款額就會大幅增加,對申請人的入息要求自然更高。如果供款與入息比例未能過關,銀行就有可能要求買家增加首期,降低貸款額。

樓齡40年以上:獲批按揭的機會極微

對於樓齡超過40年的單位,其剩餘擔保期已不足10年。對銀行而言,貸款風險相當高。因此,絕大部分銀行都會拒絕為這類物業批出按揭申請。市場上只有極少數財務機構可能考慮,但條款會非常嚴苛。所以在選擇這類高齡單位前,必須先確認資金及按揭安排。

【買家篇】首次申請未補地價居屋按揭:資格、成數與注意事項

談及居屋未補地價按揭,許多首次置業人士可能會感到複雜。其實,由於有房委會作為擔保人,銀行承擔的風險相對較低,所以審批過程比想像中直接。銀行願意提供高成數的未補地價居屋按揭,關鍵在於申請人的買家資格。不同的資格,會直接影響你可以獲得的最高按揭成數。

不同買家資格的按揭成數上限

你的買家身份,會直接決定銀行可以批出的最高按揭成數。一般分為綠表和白表(或「白居二」)兩種主要資格。

綠表買家:最高按揭成數達95%

如果你是綠表買家,例如現時的公屋租戶,申請按揭的條件會相當優越。銀行最高可以批出樓價九成半(95%)的按揭貸款。所以,買家只需要準備樓價5%的資金作為首期,置業門檻相對較低。

白表/「白居二」買家:最高按揭成數達90%

至於白表買家或抽中「白居二」配額的申請人,最高按揭成數則是九成(90%)。換句話說,他們需要準備樓價一成的首期資金。雖然首期比例稍高,但對比私人樓宇,這仍然是一個非常吸引的按揭條件。

申請按揭所需文件及費用清單

準備好首期資金之後,下一步就是向銀行提交申請文件。以下是一個基本清單,讓你對所需文件和額外開支有個預算。

基本文件:身份證明、入息證明、臨時買賣合約

申請按揭時,銀行通常會要求你提供以下三類基本文件:
* 申請人及擔保人(如有)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副本。
* 最近三至六個月的入息證明,例如公司糧單、銀行月結單或稅單。
* 已簽署的臨時買賣合約。

額外費用:律師費、印花稅、代理佣金等

除了樓價本身的首期,買家還需要預留一筆資金應付其他雜項開支。這些費用雖然零碎,但總額亦不容忽視。主要包括:
* 律師費:處理樓宇買賣合約及按揭契的費用。
* 印花稅:根據樓價計算,是最大的一筆額外開支。
* 地產代理佣金:通常是樓價的1%。
* 其他雜費:例如查冊費、契據註冊費等。

【業主篇】加按套現為何困難?剖析限制與合法出路

談及居屋未補地價按揭,許多業主都明白首次置業時的按揭申請相對簡單,但當需要資金周轉,想為物業進行加按套現時,卻發現困難重重。這並非銀行刻意刁難,而是源於資助房屋政策的根本限制。

核心限制:受《房屋條例》約束,套現非房委會原意

所有未補地價的居屋,其業權都受到香港法例第283章《房屋條例》的嚴格規管。條例的核心精神,是確保公共資源能真正幫助市民自置居所,而不是用作物業投機或變成私人提款機。因此,在未補地價前,業主不可隨意將物業加按、轉讓或出租。未經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批准而進行居屋未補地價加按,更屬違法行為。

房委會批准「加按」的6大特殊情況

雖然限制嚴格,但房委會亦非不近人情,明白業主有機會遇上突發的財政困難。在以下六種經過證實的特殊情況下,業主可以向房委會提交申請,並有機會獲得加按批准。

籌措醫藥費

當業主本人或其家庭成員不幸患上嚴重疾病,需要支付龐大的醫療開支時,可以提交相關醫療證明文件申請加按。

家庭成員教育開支

若需要為家庭成員,例如子女,籌措在本港或海外升學的教育費用,亦是房委會考慮的理由之一。

支付殮葬費

家庭成員不幸離世,業主需要支付殮葬費等相關開支,也可成為申請加按的理由。

離婚/分居支付樓價

若業主與配偶離婚或分居,根據法庭命令需要向對方支付樓宇的部分業權價值,可以申請加按以籌集資金。

生意出現財政困難

假如業主經營生意,但遇上嚴重的財政周轉困難,而情況可能影響其家庭的生計,房委會也會酌情考慮。

支付物業維修費用

當單位需要進行大型且急切的維修工程,例如修葺樓宇結構,而業主一時間無法承擔相關費用,也可提出申請。

「加按」被拒?兩大合法出路

對於大部分業主而言,要符合上述六大理由並不容易。假如您的加按申請被拒,或需要資金的原因不在此列,市場上仍有兩個完全合法的途徑,助您善用未補地價居屋按揭的業主身份,解決財務需要。

方案一:「平手轉按」慳息賺回贈

「平手轉按」是指將現有的按揭餘額,不增加任何貸款額,直接轉移到另一間提供更優惠利率或現金回贈的銀行。由於此舉不涉及套現,純粹是為了節省利息開支或賺取回贈,房委會一般較容易批准。這是最簡單直接的理財方法。

方案二:「業主貸款」靈活套現(無需房委會批准)

另一個更靈活的選擇是申請「業主貸款」。必須清晰理解,這並非按揭貸款,而是一種無抵押的私人貸款。金融機構只是因為您持有物業,視您為財政狀況較穩健的客戶,從而批出更高額度及更優惠利率的貸款。整個過程無需抵押樓契,亦不會在土地註冊處有任何紀錄,因此完全無需向房委會申請,合法合規地為您提供一筆靈活的備用現金。

如何選擇最合適的按揭銀行及計劃?

當成功處理好居屋未補地價按揭的資格問題後,下一步就是面對市場上五花八門的銀行按揭計劃。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計劃,猶如挑選一位長期的理財夥伴,對未來數十年的財務狀況有著深遠影響。

比較按揭計劃三大核心

要從眾多計劃中作出明智抉擇,可以從三個最核心的元素入手比較,它們直接決定了整個貸款的總成本與靈活性。

利率:H按與P按的選擇及鎖息上限

利率是按揭供款中最主要的成本。市場上主要有兩種計息方式:H按和P按。

H按(同業拆息按揭)的利率跟隨銀行同業拆息(HIBOR)浮動,波動性較大。不過,所有H按計劃都有一個「鎖息上限」,這個上限通常等於銀行的P按利率減去某個百分比,作用是在市場利息急升時,為你的供款額設定一個最高的屏障。

P按(最優惠利率按揭)則直接與銀行的最優惠利率(Prime Rate)掛鈎,利率相對穩定。

選擇哪一種,取決於你對未來利率走勢的預期。如果預期利率平穩或向下,H按通常能提供較低的實際利率。如果預期利率持續上升,P按的穩定性,或者H按的鎖息上限就顯得特別重要。

現金回贈:比較不同銀行的回贈比例

現金回贈是銀行為了吸引客戶而提供的一筆過回贈,通常是貸款額的某個百分比。例如,貸款額300萬,現金回贈1%,你就可以獲得3萬元。這個數字看似吸引,但需要注意,有時候提供最高現金回贈的銀行,其按揭利率未必是最低的。你應該將回贈金額與長期的利息支出作綜合考慮,計算哪個方案的總成本更低。

罰息期:長短期的考慮

罰息期是指在指定時期內(通常為2至3年),如果你提早全數清還按揭貸款,就需要向銀行支付一筆罰款。選擇長或短的罰息期,應視乎你對未來的規劃。

假如你計劃長期自住,沒有打算在短期內轉售或轉按,那麼選擇一個罰息期較長但利率或回贈更優惠的計劃,可能是個不錯的選擇。反之,如果你希望保留未來資金調動的彈性,例如計劃數年後進行平手轉按以賺取新的現金回贈,那麼一個較短的罰息期會更適合你。

善用專業按揭轉介服務的優勢

要自行比較各銀行的未補地價居屋按揭計劃,既費時又費力。這時候,專業的按揭轉介服務就能夠發揮極大作用。

一站式比較各銀行計劃

按揭轉介公司與多間銀行有緊密合作,能夠即時掌握市場上最新的按揭優惠,包括哪間銀行的利率最低、現金回贈最高、審批最寬鬆等。你只需要提供你的基本情況,轉介顧問就能為你篩選出最合適的幾個方案,讓你一目了然地比較,節省大量時間。

協助處理繁瑣申請文件及跟進

申請按揭的過程涉及大量文件,例如入息證明、買賣合約等。按揭轉介顧問的經驗豐富,會協助你準備齊全所有文件,並預先審核,確保符合銀行要求,減低因文件問題而被延誤或拒絕的風險。遞交申請後,他們還會為你持續跟進銀行的審批進度,讓你更輕鬆地完成整個按揭申請流程。

居屋未補地價按揭常見問題 (FAQ)

關於居屋未補地價按揭,總有許多細節讓人好奇。以下整理了幾個大家最常遇到的問題,希望可以幫你釐清一些重要概念。

申請「居屋未補地價加按」必須符合什麼條件?

申請居屋未補地價加按的門檻相當高,因為這類操作受到《房屋條例》的嚴格限制。房委會的原意是資助市民自住,而不是將單位用作財務工具。因此,除非業主遇到非常特殊而且急切的個人狀況,房委會才會考慮批准加按申請。一般來說,必須符合以下六種情況之一:

  • 籌措家庭成員的醫藥費。
  • 支付家庭成員的教育開支。
  • 支付殮葬費。
  • 因離婚或分居,需要支付給前配偶樓價或贍養費。
  • 生意上出現財政困難,急需資金周轉。
  • 支付單位的維修費用。

值得留意的是,想透過加按來償還個人貸款或信用卡數,通常不會獲批。業主需要向房委會提交詳細證明文件,申請獲批後才能向銀行正式辦理加按手續。

已補地價的居屋,按揭申請與私樓有何分別?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幾乎沒有分別。當居屋完成補地價程序後,它在法律及市場上的地位就等同於一間私人樓宇。銀行審批按揭時,考慮的因素會完全改變。

政府擔保期這個概念將不再適用。銀行的審批核心會轉移到申請人自身的財政狀況,包括入息是否穩定、能否通過壓力測試,以及物業的市場估價。買家也可以利用按揭保險計劃,申請高成數按揭。整個未補地價居屋按揭的申請流程及準則,都與購買私樓看齊。

銀行會否因為貸款額低而不批出最優惠利率?

這是一個很實際的考量。由於未補地價居屋的樓價一般比私樓低,貸款額自然較小。部分銀行對於最優惠的按揭計劃(例如最低的利率或最高現金回贈)設有最低貸款額門檻。如果你的貸款額未能達標,確實有機會無法獲得市場上最頂級的優惠。

不過,隨著「白居二」計劃恆常化,每年都有穩定數量的買家投入市場,銀行之間為了爭取這批客戶,也會推出具競爭力的按揭計劃。所以,雖然未必能取得為大額貸款而設的「頂級優惠」,但仍然可以找到條件不錯的未補地價居屋按揭計劃。建議多比較幾間銀行,或者透過專業的按揭轉介服務尋找最合適的方案。

購買未補地價居屋,整個流程需時多久?

購買未補地價居屋的流程,比一般私樓買賣多了一些步驟,所以時間會稍長一點。一般來說,由簽署臨時買賣合約到正式完成交易,整個過程大約需要三個月。

整個流程大致如下:
1. 買賣雙方簽署臨時買賣合約。
2. 買方律師協助買家向房委會申請「提名信」。這是整個流程的關鍵,需時約兩至三星期。
3. 取得「提名信」後,便可簽署正式買賣合約,並向銀行正式遞交按揭申請。
4. 銀行批出按揭後,買賣雙方律師處理餘下文件,並約定最終的成交日期。

因為當中涉及向房委會申請文件,所以時間的掌握上需要預留得鬆動一些,確保有足夠時間處理按揭及其他法律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