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寫齊你姓名、身份證號碼的收數信突然寄到府上,或一通自稱收數公司的電話,夾雜著恐嚇與黑社會術語,讓你瞬間陷入恐慌與自我懷疑:「我係咪真係爭人錢?」先別自亂陣腳。這些高壓手段,往往是騙徒精心設計的心理陷阱,目的就是利用你的恐懼,在你查證真相前,逼使你就範。本文將為你提供一套完整的自救SOP,由識破騙徒常用的4大心理陷阱開始,再教你掌握3步黃金應對術,讓你由被動轉為掌控局面,最後更會拆解個人資料洩漏的源頭及法律自保知識,讓恐嚇信從此變成廢紙。
拆解假收數手法:識破騙徒4大心理陷阱
面對層出不窮的假收數騙案,單靠膽量並不足夠。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看穿騙徒精心設計的心理陷阱。他們並非胡亂威嚇,而是有一套完整的劇本,一步步瓦解你的心理防線。了解他們的策略,是保護自己的第一步。
心理陷阱(一):偽冒權威,利用「精準個資」擊潰防線
技巧:準確讀出你的姓名、身份證號碼、住址等個人資料。
騙徒一開口,就準確讀出你的全名、身份證號碼,甚至住址。這個舉動的威力非常大,因為在我們的認知中,只有銀行、政府或合法機構才能擁有如此詳盡的個人資料。
目的:讓你誤信對方為合法機構,瞬間瓦解戒心。
這正是騙徒的目的:透過偽冒權威,讓你在一瞬間將他們與「正規機構」劃上等號,從而徹底放下戒心,為接下來的騙局鋪路。
心理陷阱(二):捏造債務,利用「資訊不對稱」製造恐慌
技巧:聲稱你欠下不明款項,但拒絕或迴避提供原始債權人資料。
在你感到驚訝之際,他們會拋出一個模糊的指控,聲稱你欠下一筆款項。但當你追問是哪間公司、哪筆債務時,他們就會開始迴避,甚至反過來指責你。
目的:以「你自己諗下」、「你心知肚明」等話術,讓你陷入自我懷疑。
他們會用「你自己諗下啦」、「欠邊個你心知肚明」等話術,將舉證的責任拋回給你。這種資訊不對稱的策略,目的就是讓你陷入自我懷疑與混亂,特別是如果你本身真的有未清還的賬目,就更容易墮入這個陷阱。不少lihkg網友分享,這一步是讓他們開始恐慌的關鍵。
心理陷阱(三):升級威嚇,以「即時威脅」剝奪思考時間
技巧:電話謊稱「我已經喺你樓下」、「我啲同事好快到」。
如果前兩招未能讓你屈服,騙徒就會迅速將威脅升級,將遠程的電話騷擾,變成一個近在咫尺的物理威脅。他們會突然壓低聲線,謊稱「我已經在你樓下」,或者「我的同事幾分鐘就到」。
目的:施加極端時間壓力,阻止你查證或向外求助。
這是一種極端的時間壓迫戰術。目的是在你的腦海中製造一個「危險正在迫近」的畫面,讓你腎上腺素飆升,完全失去冷靜查證或向朋友求助的思考時間。
心理陷阱(四):語言暴力,用「黑社會術語」進行心理脅迫
技巧:在信件或電話中威脅「淋紅油」、「塞鎖匙窿」、「搞你屋企人」。
作為最後的施壓手段,騙徒會動用赤裸裸的語言暴力,不論是在電話中,或是在偽造的假收數信裡面。他們會使用一些香港社會文化中與黑社會行為掛鈎的術語,例如威脅要「淋紅油」、「塞鎖匙窿」,甚至「搞你屋企人」。
目的:利用社會對特定行為的恐懼,逼使你因害怕而付款。
這些詞語本身就帶有強烈的恐懼符號。騙徒的目的並非真的要執行,而是要觸發你內心深處對這類暴力行為的恐懼感,利用這種心理脅迫,逼使你為了保護家人與安寧而選擇「破財消災」。
[實戰演練] 聲音重現:親身體驗騙徒威嚇語氣
嵌入模擬「假收數電話」錄音聲檔。
[嵌入模擬假收數電話錄音聲檔]
語氣分析:拆解騙徒如何透過語速、音調和攻擊性言詞操控情緒。
單純閱讀文字,可能未完全感受到那種壓迫感。在這段模擬錄音中,你可以留意騙徒如何運用聲線作為武器:首先,語速由一開始的平淡,到提出要求時的急速,再到威嚇時的刻意放慢,製造張弛有度的壓迫感。其次,音調在讀出你的個人資料時語氣平穩,顯得「公事公辦」,但在你質疑時,音調會突然提高,充滿攻擊性。最後,對話中夾雜大量粗俗用語與質問式語句,目的並非溝通,而是透過羞辱與威嚇,徹底摧毀你的理智與尊嚴。
應對假收數黃金SOP:三步由被動轉為掌控局面
面對層出不窮的假收數騙案,不論是接到電話或是收到可疑的假收數信,最重要是掌握主導權。與其被動地受驚,不如學習一套標準作業程序(SOP),只需三個簡單步驟,就能從被動的接收者,轉變為掌控局面的主導者。這套方法清晰直接,助你有效應對。
第一步:保持冷靜,用三個關鍵問題奪回主導權
騙徒的第一步,就是透過威嚇讓你陷入恐慌,失去思考能力。所以,你的第一步就是保持絕對的冷靜。深呼吸,然後用以下三個直擊要害的問題,一環扣一環地取回對話的主導權。
第一問:「原始債權機構的全名是甚麼?」
這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問題。任何合法的收數公司,都必須清楚講出自己是受哪一間銀行、財務公司或機構委託。假收數騙徒通常只知道你的個人資料,但沒有確實的債務紀錄,所以面對這個問題,他們很可能會支吾以對,或者用「你自己欠債自己知」等話術迴避。清晰直接地提出這個問題,是識破騙局的第一關。
第二問:「我在這筆債務中的法律身份是甚麼?(債仔/諮詢人/擔保人)」
這個問題能顯示你的法律常識,進一步增加對方的壓力。你需要讓對方明確指出,你在這筆所謂的債務中,究竟是主要借款人(債仔)、只提供聯絡方式的諮詢人,還是需要負上法律還款責任的擔保人。騙徒通常沒有準備好如此詳細的劇本,這個問題會令他們難以應對。
第三問:「請提供證明債務存在的合約或文件副本。」
這是最關鍵的一步。合法的債務追討,必須基於真實的書面文件。你應理直氣壯地要求對方提供相關合約、借據或月結單的副本,作為證明。如果對方以「私隱問題」或「先付款才能提供文件」等荒謬理由拒絕,你幾乎可以肯定這是一場假收數騙局。記住,沒有任何合法機構會要求你在未見到任何證明前付款。
第二步:反守為攻,用兩個建議令騙徒知難而退
問完以上三個問題後,騙徒很可能已經露出馬腳。這時候,你可以乘勝追擊,提出兩個他們絕對無法接受的建議,讓他們知難而退。這些做法,在不少假收數 lihkg 討論區中,也被認為是相當有效的反擊策略。
建議一:「好,我準備好現金,請你親身上門收,我等你。」
假收數騙徒的運作模式,是依賴電話進行遠程恐嚇,成本極低。他們最怕的就是暴露身份。當你主動邀請他們上門收取現金時,就是直接挑戰他們的底線。騙徒絕不會為了騙款而冒著被捕的風險現身。提出這個建議後,對方很可能會惱羞成怒,然後迅速掛斷電話。
建議二:「為保障雙方,我建議一齊到就近警署,在警員見證下處理。」
這個建議聽起來非常公平和合理,但對騙徒而言卻是致命一擊。將處理地點轉移到警署,並引入第三方執法人員作見證,是任何詐騙份子都極力避免的情況。這句話能立即表明你的立場:你不怕對質,而且準備好尋求官方協助。騙徒知道無利可圖,自然會放棄你這個目標。
第三步:安全離場,記錄證據並向官方求助
成功擊退騙徒後,你需要做一些後續工作來保障自己,並且幫助執法部門追查。
立即掛斷電話,切勿糾纏或對罵。
一旦你確認對方是騙徒並已表明立場,就沒有必要再與他們糾纏下去。繼續對話只會浪費你的時間,和讓自己接收更多負面情緒。果斷地掛斷電話,就是最好的結束方式。
記錄關鍵資訊(電話、時間、對話重點)並報警備案。
掛線後,立即記下來電的電話號碼、通話的日期與時間,以及對方恐嚇性言論的重點。即使你沒有任何金錢損失,這些資訊對於警方追查詐騙集團也很有價值。你可以到就近警署備案,提供相關資料。
使用警務處「防騙視伏器」查核對方電話號碼。
你可以使用警務處推出的「防騙視伏器」手機應用程式,或其網頁版,輸入對方的電話號碼、網址或收款賬戶等資料。系統會即時評估其詐騙及網絡安全風險,讓你進一步確認對方的真偽。
[實用資源] 下載「應對假收數防騙清單 (PDF)」
為了讓你更方便地應對突發情況,我們為你準備了一份實用的防騙清單,總結了所有應做與不應做的事項。
Checklist內容:應做事項 (To-Do) vs 三大禁忌 (Not-to-Do)。
清單清晰列出面對可疑收數電話時,應該採取的行動步驟,同時也指出了三個絕對不能犯的錯誤,助你在壓力下保持清晰頭腦。
禁忌一:不要口頭威脅「我會報警」,應直接行動。
對騙徒說「我會報警」這句話,作用其實不大,他們聽慣了。與其口頭警告,不如在掛線後直接記錄證據並報警備案。無聲的實際行動,遠比口頭威脅更有力。
禁忌二:切勿情緒失控,與對方互相恐嚇。
騙徒的目的就是激怒你,讓你情緒失控。如果你與對方對罵或互相恐嚇,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可能在無意中說出更多個人資訊。保持冷靜和理性,才是最強大的武器。
禁忌三:切勿在壓力下同意任何口頭協議或簽署文件。
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因為對方的威嚇而倉促答應任何口頭上的還款協議,更不要簽署任何來歷不明的文件。任何決定,都必須在冷靜、安全和有充分資訊的情況下作出。
為何你會成為目標?拆解3大個人資料洩漏途徑
當你遇到假收數騙案,最困惑的一點,莫過於對方竟能準確說出你的個人資料。其實,你的資料可能早已在不知不覺間外洩。讓我們一起看看三個最常見的洩漏途徑,了解為何你會成為目標,這也是許多在假收數lihkg討論區中,網友最關心的問題。
途徑一:大型數據洩漏事件的滯後影響
你可能還記得幾年前某個大型社交平台或購物網站的資料洩漏新聞。當時你可能改了密碼就以為沒事,但問題在於,這些被盜的資料庫,包含了你的姓名、電話、甚至身份證號碼,早已在暗網(Dark Web)上被打包轉售了無數次。即使你已經很久沒有使用那個服務,騙徒如今仍然可以買到你當年的資料,用來策劃今天的騙局。
途徑二:不良財務中介或網上服務申請
回想一下,你是否曾經為了申請貸款、服務或索取網上報價,而向一些名不見經傳的財務中介或網站提交過個人資料?這些平台的資訊保安措施往往非常薄弱。你的資料可能因為技術漏洞而被盜取,或者更直接地,被不良職員惡意複製並轉售圖利。
途徑三:社交工程與網絡釣魚攻擊
有時,資料洩漏的源頭就是我們自己不經意的一個點擊。例如,點擊了冒充銀行或速遞公司的釣魚短訊連結,並在假網站上輸入了登入資料。又或者,為了一些小優惠而填寫了來歷不明的網上問卷。這些行為都會讓你的個人資料,直接落入騙徒手中。
[進階技巧] 3招反向追蹤,初步調查可疑公司背景
當你收到可疑的假收數信或電話,除了被動防守,其實也可以主動出擊,做一些基本的背景調查。以下三招簡單易用,助你快速判斷對方是否可信。
第一招:Google進階搜尋,使用「”公司名稱” + 騙案」或「”電話號碼” + 投訴」。
打開Google搜尋引擎,使用引號「” “」將公司名稱或電話號碼括起來,然後加上「騙案」、「投訴」或「黑名單」等關鍵字。例如,搜尋「”XX財務” + 騙案」或「”98765432″ + 投訴」。看看搜尋結果,常常會有其他受害者的分享或警示。
第二招:查閱公司註冊處網上服務,核實公司是否在香港註冊。
合法的公司必須在香港公司註冊處註冊。你可以使用公司註冊處的網上查冊服務,輸入對方聲稱的公司名稱,核實其是否存在、註冊狀況是否正常。如果查無此公司,那幾乎可以肯定是騙局。
第三招:檢查數碼足跡,合法公司通常有官網、地址及正常社媒。
在現今世代,一間正規經營的公司,通常會有一個正常的官方網站、清楚列明的辦公地址和聯絡電話,甚至有在營運的社交媒體專頁。如果對方只提供一個手機號碼,網上完全找不到任何關於其公司的蹤跡,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大的警號。
法律自保術:釐清責任界線,讓假收數信變廢紙
當你懷疑收到假收數的通知,懂得運用法律知識是保護自己的最強武器。其實,法律為收數行為劃下了一條清晰的界線,只要我們能釐清當中的責任,那些虛張聲勢的假收數信,最終只會變成一堆廢紙。
辨識合法收數與非法騷擾的法律界線
合法收數行為準則:必須能提供債務證明文件正本,並受《銀行營運守則》等規範。
首先,一間合法的收數公司,其所有行動都必須有根有據。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他們必須能夠提供證明債務存在的原始文件正本或清晰副本,例如貸款合約。同時,他們的行為亦受到例如《銀行營運守則》等行業規範所約束,不能隨意行事。如果對方含糊其辭,或者拒絕提供任何實質文件,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大的警號。
非法騷擾刑事罪行:任何「淋紅油」等威脅,均可構成《刑事罪行條例》中的「刑事恐嚇」罪。
另一方面,任何帶有威嚇成分的追數行為,都可能觸犯法例。坊間甚至在LIHKG討論區中常提到的「淋紅油」、「塞鎖匙窿」等威脅,絕非單純的恐嚇說話。根據香港法例第200章《刑事罪行條例》,這些言論或行為足以構成「刑事恐嚇」罪,是需要嚴肅對待的刑事罪行,你可以直接報警處理。
如何應對涉及家人或前住戶的收數信
處理前住戶的信件:告知對方此人已搬離,並要求更新資料庫,可提供租約作證明。
如果收到的信件是寄給單位前住戶的,處理方法其實很直接。你可以聯絡信上的機構,清晰告知對方此人已經搬離,並正式要求他們更新資料庫,停止將信件寄到你的地址。如果對方持續騷擾,你甚至可以主動提出,在保障個人私隱的前提下,提供部分的租約或水電煤單作為居住證明,以加快處理進度。
家人債務的法律責任:除非你是擔保人,否則法律上你沒有義務為成年家人還款。
至於家人的債務問題,這是一個常見的法律誤區。必須釐清一點,在法律原則上,債務屬於個人責任。除非你曾經白紙黑字簽署過文件,明確同意擔任某筆債務的「擔保人」,否則你完全沒有任何法律義務,為你的成年家人(不論是父母、配偶或兄弟姊妹)償還任何款項。單純的親屬關係,並不會讓你自動承擔他人的債務。
假收數信常見問題 (FAQ)
面對假收數的威嚇,心中難免會產生各種疑問。以下將解答幾個最關鍵的問題,助你清晰判斷,從容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