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正式放寬二手公屋按揭,將擔保期由30年大幅延長至50年,令不少高樓齡公屋業主及準買家重燃希望,借盡9成甚至9成半按揭不再是夢。然而,新政策下銀行如何重新計算樓齡與按揭年期?綠表與白居二的申請資格有何分別?房委會及房協單位在審批上有何差異?本文將為你一文整合二手公屋按揭的申請全攻略,由最新按揭成數、壓力測試要求,到詳細申請5部曲及實例分析,助你計清計楚,順利上車。
2025二手公屋按揭新政:解構50年擔保期與30年還款期
談到二手公屋按揭,2025年絕對是關鍵的一年。政府為資助房屋市場帶來了重大更新,特別是延長了按揭擔保期和還款期。如果你正計劃買二手公屋,並且想申請按揭,這些新變動將直接影響你的置業預算和選擇範圍,所以了解清楚這些新政策十分重要。
為何擔保期延長是高樓齡公屋的「福音」?
過去,想購買樓齡稍高的二手公屋,按揭申請往往會遇到阻礙。因為銀行批核按揭時,非常看重政府提供的擔保期。在舊制度下,擔保期較短,很多超過20年的公屋單位,其剩餘的擔保期不多,銀行為了控制風險,可能會削減按揭成數,或者縮短還款年期。這意味著買家需要準備更多首期資金,每月供款壓力也更大,變相令市場上不少高樓齡但價格相宜的單位變得難以入手。
新政策將擔保期大幅延長,直接解決了這個核心問題。這項改動盤活了大量高樓齡的二手公屋盤源,讓它們在市場上重新具備吸引力。買家現在可以更有信心地物色樓齡30年、甚至40年以上的單位,因為在更長的政府擔保期支持下,銀行也更願意批出高成數、長年期的按揭,這無疑是高樓齡公屋市場的一大喜訊。
新舊政策核心變動一覽
這次政策變動的核心,主要圍繞兩個關鍵數字:政府擔保期和最長還款期。簡單來說,兩者都延長了,讓買家在財務安排上更具彈性。
政府擔保期:由30年延長至50年
最大的變動是政府為二手公屋(以及居屋)提供的按揭擔保期,由首次出售日期起計,從以往最長30年,一口氣延長至50年。這個「擔保」就像是政府向銀行派發的「定心丸」,承諾在擔保期內為按揭貸款提供保障。因為銀行的風險降低了,自然就更願意批出高成數的按揭。
最長還款期:由25年統一至30年
與擔保期延長相輔相成,最長的按揭還款年期也由過去普遍的25年,統一延長至30年。不要小看這5年的差距,將還款期拉長,最直接的好處就是每月的供款額會明顯下降。這能大大減輕買家的供款壓力,讓入息要求變得更寬鬆,幫助更多家庭實現置業夢想。
生效日期:適用於2025年3月1日後成交
需要留意的是,這項新政策並非對所有交易都生效。它主要適用於在2025年3月1日或之後,簽訂臨時買賣合約並完成交易的二手公屋買賣個案。如果你在此日期之前已經完成交易,那麼按揭申請仍會沿用舊有的標準。
申請資格與物業類型:釐清兩大關鍵
要順利申請二手公屋按揭,首先要釐清兩個最核心的概念。第一是你的申請人身份,第二是你心儀物業的市場類型。這兩大關鍵決定了銀行可以批出的按揭成數、年期和審批準則,所以在開始物色單位前,花時間了解清楚,絕對可以讓你事半功倍。
申請人身份:你是綠表還是白居二?
在政府資助房屋的世界裏,申請人的身份資格直接影響買二手公屋的按揭條款,而最常見的就是「綠表」和「白居二」兩種。
綠表資格:定義與最高95%按揭
簡單來說,綠表資格人士主要是指現時的公屋租戶,或者符合資格獲派公屋的準租戶。由於他們購買二手公屋的同時,會交還現有的公屋單位予房委會,所以能獲得較優惠的待遇。在按揭方面最大的優勢,就是購買房委會旗下的未補地價公屋時,最高可以申請到樓價95%的按揭,大大減輕了首期負擔。
白居二資格:定義與最高90%按揭
「白居二」的全名是「白表居屋第二市場計劃」。合資格的申請者本身並非公屋租戶,但其入息和資產符合房委會訂立的上限。他們需要透過每年一度的攪珠抽籤,中籤後才能獲得配額,在居屋第二市場購買未補地價的單位。由於他們沒有交還公屋單位,所以按揭成數的上限會比綠表人士稍低,最高為樓價的90%。
物業市場:未補地價 vs 已補地價
釐清了申請人身份後,下一步就要看物業本身。同一個公屋單位,可以存在於兩個不同的市場,而這會徹底改變整個按揭的玩法。
未補地價(第二市場):享政府擔保,獲高成數按揭
市面上絕大部分的二手公屋買賣,都是在「第二市場」進行,也就是單位未補地價的狀態。在這個市場交易的單位,買賣雙方都必須是合資格人士(即綠表或白居二)。對買家來說,最大的好處是房委會為這類按揭提供了擔保。正因為有政府做擔保人,銀行承擔的風險較低,所以願意批出高達9成至9成半的按揭,而且一般都豁免壓力測試,審批過程相對簡單快捷。
已補地價(自由市場):按私樓標準申請按揭
如果公屋業主已經向政府繳付了地價差額(俗稱補地價),單位就可以在「自由市場」上自由買賣,任何人士(包括非綠表或白居二資格者)都可以購買。不過,一旦單位已補地價,它在銀行的眼中就等同於一般私人樓宇。房委會的按揭擔保會隨之失效,所有按揭申請都需要按照金融管理局對私樓的標準進行審批,這意味著按揭成數上限會大幅降低,而且申請人必須通過嚴格的入息審查和壓力測試。
二手公屋按揭計算核心:成數、年期及樓齡拆解
要掌握二手公屋按揭的計算方法,就必須理解三個互相影響的核心元素:按揭成數、還款年期和物業的「首次出售日期」。這三者之間的關係,直接決定了你能借到多少錢和需要供款多久。弄清楚它們的運作邏輯,是成功申請按揭的第一步。
按揭年期關鍵:為何要睇「首次出售日期」而非樓齡?
談及二手公屋按揭,很多人會直覺地認為,銀行審批時主要看物業的落成時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樓齡」。但事實上,決定按揭年期與成數的核心指標,是更為精準的「首次出售日期」。
「首次出售日期」如何決定擔保期起點?
政府為未補地價的公屋提供按揭擔保,而這個擔保期的起點,正是由單位的「首次出售日期」開始計算,並非由大廈的落成日期(入伙紙日期)起計。例如,一個公屋單位可能在1990年落成,但原租戶在2000年才透過「租者置其屋」計劃購入,那麼這個單位的「首次出售日期」就是2000年。銀行計算政府擔保期時,就會由2000年開始計起。
如何查證單位的「首次出售日期」?
最準確查證「首次出售日期」的方法,是透過土地註冊處的紀錄(查冊)來核實。紀錄上首次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轉讓予個人的日期,就是關鍵的「首次出售日期」。所以,計劃買二手公屋並申請按揭時,查清楚這個日期是你的首要功課。
新制下的樓齡與按揭成數關係
在2025年的新政策下,政府擔保期延長至50年,但按揭成數會根據「首次出售日期」後的年期分為兩個階段。
樓齡40年或以下:盡享最高按揭成數 (95%/90%)
如果單位的「首次出售日期」距今不足40年,它就處於最長的擔保期內。在這段時間,綠表買家最高可承造95%按揭,而白居二買家則最高可承造90%按揭,讓你用最少的首期資金上車。
樓齡40至50年:按揭成數上限降至80%
當單位的「首次出售日期」距今已踏入第41至50個年頭,雖然仍在政府擔保期內,但銀行的風險考慮會增加。因此,不論是綠表還是白居二買家,最高按揭成數將會劃一下降至80%。
銀行「還款年期 vs 按揭成數」的取捨:解構「搖搖板」機制
當你心儀的公屋樓齡較高,超出了可以借足最高成數和最長年期的範圍時,銀行就會啟用一套內部稱為「搖搖板」的審批機制。你可以想像一個搖搖板,一邊是「按揭成數」,另一邊是「還款年期」。如果你想壓低首期,爭取較高的按揭成數,銀行就可能會縮短你的還款期;反過來,如果你願意多付一點首期,降低按揭成數,銀行就可能批出較長的還款期讓你慢慢供款。
超高樓齡公屋:當政府擔保期用盡 (樓齡>50年)
如果物業的「首次出售日期」已經超過50年,代表政府的按揭擔保期已經完全用盡。這時候,買二手公屋申請按揭的遊戲規則會徹底改變。
銀行審批標準:與私樓看齊,成數大減
沒有了政府擔保,銀行會將這類公屋視為一般的私人物業處理。在不申請按揭保險的情況下,最高按揭成數通常會大幅降至6成或7成,與私樓看齊。同時,申請人亦需要通過壓力測試和供款與入息比率審查,上車門檻會顯著提高。
剩餘擔保期不足的潛在風險 (樓齡45年以上)
對於「首次出售日期」已達45年或以上的單位,雖然理論上仍有政府擔保,但剩餘的擔保期只有5年或以下。銀行在審批這類按揭時會變得非常審慎,因為風險較高。它們有很大機會傾向採用更嚴格的標準,甚至要求申請人提供較詳盡的入息證明,準買家需要有心理準備。
房委會(HA) vs 房協(HS)公屋:按揭審批標準大對比
在考慮二手公屋按揭時,很多人會將房委會(HA)和房協(HS)的單位混為一談。其實兩者的按揭審批標準有天壤之別。最大分別在於,房委會的未補地價公屋有政府提供的按揭貸款擔保,而房協單位則沒有。這個根本性的差異,直接決定了銀行處理你買二手公屋按揭申請時的態度和流程。
房委會(HA)公屋按揭:豁免壓力測試的優勢
由於有政府作為「後台」,銀行承擔的風險大大降低,所以在審批房委會的公屋按揭時,標準會寬鬆很多,整個過程也相對簡單直接。
最大優勢:無需通過壓力測試
房委會公屋按揭最吸引的地方,就是申請人無需通過金融管理局規定的「壓力測試」。簡單來說,銀行不需要模擬加息情境來評估你的還款能力。申請人只需證明或聲明家庭總收入足以應付每月供款便可以了。這對收入不穩定,或者收入剛好足夠供樓的人士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便利,大大降低了上車的門檻。
申請人年齡限制:銀行如何彈性處理?(如99減人齡)
對於一般私樓按揭,銀行會用「75減人齡」來計算最長還款年期,年紀較大的申請人會比較吃虧。但是在政府擔保下,銀行對房委會公屋按揭申請人的年齡限制非常彈性。部份銀行甚至可以用「99減人齡」來計算,讓年長申請人也能夠承造較長的還款年期,減輕每月供款負擔。
限制:原則上不可加擔保人
有辣有唔辣,房委會公屋按揭雖然審批寬鬆,但有一個嚴格規定,就是原則上不可以增加擔保人。銀行只會獨立評估業主本人的財政狀況。如果你的入息不足以通過銀行的基本要求,是無法透過增加家人作擔保人來解決問題的。
房協(HS)單位按揭:與私樓看齊的審批流程
房協單位的按揭申請,由於沒有政府擔保,銀行會將其視為一般私人物業處理。整個審批流程和標準,基本上與購買私樓沒有分別,要求會嚴格很多。
必須通過壓力測試及供款與入息比率
與房委會單位最大的不同,就是申請房協單位的按揭,必須通過嚴格的壓力測試。你的每月供款額不可以超過家庭總收入的50%,並且在模擬加息3厘後,供款額亦不能超過總收入的60%。銀行會要求你提供詳盡的入息證明文件作嚴格審核。
須申請按揭保險並支付保費
如果你希望申請高成數按揭(例如九成),由於沒有政府擔保,你需要向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HKMC)申請按揭保險。這意味著除了銀行的審批,你還需要通過按證公司的審批,並且要支付一筆不小的按揭保險費用,這會增加你的前期開支。
彈性:可加直系親屬作擔保人
雖然審批嚴格,但房協單位按揭亦有其彈性之處。如果你的入息不足以通過壓力測試,你可以選擇邀請直系親屬(例如父母、配偶或子女)作為擔保人,將擔保人的入息一併計算,從而增加成功獲批的機會。這一點是房委會公屋按揭無法做到的。
按揭申請五部曲:由零到成功批核全流程
處理二手公屋按揭的申請過程,其實就像是按圖索驥,只要跟著清晰的步驟走,整個流程就會變得相當直接。想順利買二手公屋,並且成功申請按揭,關鍵在於掌握以下五個核心步驟。我們將會由第一步準備入場資格開始,一直到最後成功收樓,逐一為你拆解。
步驟一:申請「購買資格證明書」(綠表/白居二)
這一步是整個買賣旅程的入場券。無論你是綠表資格持有者,還是白居二的幸運中籤者,都必須先向房屋委員會申請這份「購買資格證明書」。
對於公屋租戶等綠表人士,可以直接向屋邨辦事處提交申請。而白居二申請者,則需要在成功攪珠、並通過資產審查後,才會收到由房委會發出的批准信,然後憑信去申領這份證明書。這份文件證明了你的購買資格,是物色單位前的必要文件。
步驟二:物色單位並簽署臨時買賣合約
當你手持有效的「購買資格證明書」,就可以正式開始物色心儀的二手公屋單位了。找到目標單位、並與業主達成價格共識後,下一步就是簽署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臨時買賣合約」。
這份合約會列明成交價、成交日期及其他重要條款。簽署臨約是申請銀行按揭的基礎,因為銀行需要根據合約內容來評估和處理你的貸款申請。建議在簽署時,盡量爭取較長的成交期,例如三個月,這樣可以預留更充裕的時間處理後續的按揭及法律程序。
步驟三:備妥文件,向銀行正式申請按揭
簽署臨約後,就要立即行動,準備好所有文件向銀行正式提交按揭申請。文件的齊備程度,直接影響銀行的審批速度。準備功夫做得好,整個過程自然更順暢。
申請按揭所需文件清單
一般情況下,銀行會要求你提供以下文件:
* 買賣雙方的身份證副本
* 已簽署的臨時買賣合約
* 有效的「購買資格證明書」
* 最近三至六個月的入息證明,例如糧單、稅單或銀行月結單
* 最近三個月的住址證明,例如水電煤費用單
步驟四:向房委會申請「提名信」
在你向銀行申請按揭的同時,你的代表律師會協助你向房委會申請「提名信」。這封信是房委會的官方批核,確認同意你購買該指定單位。
銀行在正式批出按揭貸款前,必須收到這份提名信。因此,這一步是按揭流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確保了整個交易都合乎房委會的規定。
步驟五:委託律師處理交易及簽署正式買賣合約
當銀行發出正式的按揭批核信,並且房委會也發出了提名信後,就進入最後的法律程序。雙方律師會根據臨時買賣合約的條款,草擬並安排簽署「正式買賣合約」。
你的律師會負責處理所有後續的法律事宜,包括查核業權、準備按揭契據等。到了成交當日,銀行會將貸款額直接支付給賣方律師,而你繳付首期餘額後,就可以從賣方手上取得單位鎖匙,正式成為業主。
按揭實例分析:拆解不同個案的成功關鍵
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真實個案更能幫助我們理解申請二手公屋按揭的竅門。我們來看看兩個常見的場景,分析一下他們成功上車的關鍵是什麼。
案例一:高齡綠表買家,如何善用新政承造高樓齡公屋按揭?
陳先生今年65歲,持有綠表資格,希望買入一個二手公屋單位安享退休生活。他看中了一個心儀單位,但單位的「首次出售日期」距今已達42年。在舊制度下,樓齡這麼高的單位,加上陳先生的年紀,要申請高成數按揭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不過,2025年的按揭新政策正好為他打開了方便之門。新政策將政府擔保期延長至50年,這就是成功的核心。
-
關鍵一:把握擔保期規定
雖然單位樓齡已達42年,但它正好落在新政策下「40年至50年」的擔保期區間內。根據規定,這個區間的單位最高可獲80%按揭成數。這對陳先生來說,大大減輕了首期負擔。 -
關鍵二:銀行對申請人年齡的彈性
由於是房委會的單位,有政府擔保,銀行在審批申請人年齡時會比較寬鬆。部分銀行採用「99減人齡」的方式計算還款期,所以陳先生仍有機會獲批最長30年的還款期,令每月供款更輕鬆。 -
關鍵三:豁免壓力測試
最重要的一點是,房委會的未補地價公屋按揭申請,並不需要通過壓力測試。陳先生只需證明自己有能力供款,申請流程就簡單得多。
結果,陳先生成功利用新政策,申請到8成按揭及30年還款期,順利購入心儀單位。這個案的成功,完全取決於他對新政策的理解和善用。
案例二:白居二家庭首次置業,如何順利通過房協單位壓力測試?
李氏夫婦是白居二中籤者,計劃購入家庭第一個安樂窩。他們物色到一個房協(HS)的單位,單位質素和環境都十分理想。不過,他們在申請買二手公屋按揭時遇到了一個主要挑戰:房協單位的按揭審批標準與房委會不同。
房協的資助房屋並沒有政府擔保,所以銀行會以貼近私樓的標準來審批,申請人必須通過壓力測試和供款與入息比率(DTI)的審查。李氏夫婦的收入穩定,但要輕鬆通過壓力測試仍有一定難度。
-
關鍵一:善用擔保人機制
與房委會單位原則上不可加擔保人不同,房協單位的按揭申請是容許加入直系親屬作為擔保人的。李氏夫婦邀請了收入穩定的父親作為擔保人,將他的收入一併計算,這大大增強了他們的還款能力,順利滿足了壓力測試的要求。 -
關鍵二:妥善管理個人財務
在正式申請按揭前,李氏夫婦做足了準備。他們預先清還了信用卡結欠和一筆小額私人貸款,確保自己的信貸紀錄良好,也降低了整體的供款與入息比率,給予銀行更大的信心。
最終,透過增加擔保人及預先的財務整理,李氏夫婦的按揭申請順利獲批,成功購入單位。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在選擇房協單位時,必須清楚了解其按揭審批要求,並及早規劃應對策略。
二手公屋按揭常見問題 (FAQ)
買二手公屋 按揭的過程中有不少細節需要留意,我們整理了一些最常見的問題,希望可以幫你釐清一些概念,讓你對整個流程更有預算。
未補地價公屋可以加按或轉按套現嗎?
這是一個很常見的疑問。簡單來說,未補地價的公屋在加按或轉按套現方面,限制非常嚴格。因為單位仍有政府資助成份,業權並非完全自由,所以業主不能像私樓一樣,隨意將物業加按來獲取資金作個人周轉或投資。
如果你真的有非常迫切的財務需要,例如要支付家人緊急的醫療開支、殮葬費,或者子女升學的費用,你可以嘗試向房屋署提交申請。房屋署會逐一審批個案的特殊情況,只有在理由充分而且極為緊急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發出「同意書」,讓你向銀行申請加按。一般個人財務理由,例如清還卡數或私人貸款,通常都不會獲批。
按揭利率應該選H按還是P按?
在選擇二手公屋按揭計劃時,你會發現選擇其實很直接。對於未補地價的公屋,由於有房委會的按揭擔保,銀行一般只會提供P按(最優惠利率按揭)計劃。H按(銀行同業拆息按揭)的選項,在未補地價的市場上基本是找不到的。
P按的好處是利率相對穩定,供款額的變動較容易預算。如果你購買的單位是已經補妥地價,可以在自由市場買賣的公屋,情況就完全不同。屆時該單位會被視為一般私人物業,你可以自由選擇P按或H按,與申請私樓按揭無異。
除了首期,買二手公屋還有哪些額外開支?
準備首期固然是置業最重要的一步,但是在規劃預算時,千萬不要忽略其他伴隨而來的開支。這些費用加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最好預先計算清楚:
- 印花稅: 這是最大筆的額外開支。稅率與私樓看齊,如果你是首次置業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就可以用較低的第二標準稅率計算。
- 律師費: 你需要委託律師樓處理買賣合約、樓契及按揭契等法律文件,這部分的費用是免不了的。
- 地產代理佣金: 透過地產代理覓得心儀單位,成交後通常需要支付樓價1%作為佣金。
- 其他雜費: 還包括一些零碎的費用,例如到土地註冊處查冊的費用、契據註冊費、銀行處理按揭申請的手續費等。
將這些開支加總,才是你真正需要準備的初期資金。
樓齡太高除了影響按揭,還有什麼風險?
樓齡是影響二手公屋按揭成數及年期的關鍵,但它的影響遠不止於此。購買高樓齡的公屋,還有兩個潛在的風險需要考慮:
第一是維修保養的成本。樓齡高的屋邨,無論是單位內部還是公共設施,例如水管、電梯、大廈外牆等,都難免會老化。當業主立案法團決定進行大型維修時,所有業主都需要分攤費用,這可能是一筆預期之外的開支。
第二是物業升值潛力。雖然公屋的入場門檻較低,但樓齡過高的單位,其樓價的升值空間可能會相對有限。加上單位的內部狀況和設計可能較為過時,日後想在第二市場轉售時,吸引力或會稍遜於樓齡較新的單位。所以在做決定前,需要平衡樓價、個人需要和長遠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