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補地價居屋套現】想加按但銀行Say No?一文詳解3大合法方案、申請流程及終極比較

手持未補地價居屋,急需資金周轉,想向銀行申請加按套現,卻被一口拒絕?這相信是許多居屋業主面臨的共同困境。礙於政府的轉讓限制,未補地價物業在業權上存在枷鎖,令銀行對其加按申請普遍卻步。然而,銀行Say No並不代表走投無路。其實,業主仍有三大合法途徑可以解決燃眉之急。本文將為您深入剖析「先補地價後加按」、「向房署申請加按」及「財務公司業主貸款」三大方案的完整流程、申請條件及潛在風險,並提供終極橫向比較,助您根據自身財務狀況及需要,清晰地選擇最穩妥、最具成本效益的套現出路。

了解未補地價居屋加按:為何是業主的核心煩惱?

不少居屋業主都面對一個共通的難題,就是如何進行未補地價居屋套現。明明物業已經升值不少,但想透過加按來獲取備用資金時,卻總是處處碰壁。這一切的煩惱,其實源於居屋獨特的業權結構。

什麼是「補地價」?解構居屋業權的轉讓限制

政府資助與業權份額:解釋政府如何限制物業的再融資與轉讓

居屋的全名是「居者有其屋計劃」,初衷是政府資助市民置業。當年你買入單位時,樓價並不是市場的十足價值,而是打了折扣。這個折扣,其實就是政府為你支付的地價部分。因此,在法律上,你並未擁有單位的完整業權,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實際上是物業的其中一位「隱形股東」,持有因折扣而產生的業權份額。正是這份政府持有的業權,構成了後續所有再融資與轉讓限制的基礎。

轉讓限制的定義:為何未補地價物業不能在自由市場出售或加按

由於政府仍然持有物業的一部分業權,所以業主不能像私人樓宇一樣,隨意將單位在自由市場出售、出租或抵押。假如你想解除這些限制,就必須先向政府「補地價」。這個程序等於你向政府回購其持有的業權份額,使你成為物業的唯一及完整業權持有人。在未完成補地價之前,任何試圖在公開市場將物業抵押作貸款(例如加按)的行為,都會因為業權不完整而受到阻礙。

融資枷鎖:為何銀行對未補地價居屋加按普遍說「不」?

當你向銀行申請未補地價居屋加按,銀行十居其九會拒絕。這背後有兩個關鍵原因:一是房署的規定,二是銀行的風險評估。

房屋署(房署)的同意書:解釋所有加按操作必須先獲房署批准

根據《房屋條例》,任何未補地價居屋的按揭契據變更,包括增加貸款額的加按,都必須先取得房屋署署長的書面批准,即所謂的「同意書」。房署的審批標準非常嚴格,只會在極為特殊的緊急情況下才會考慮批准,例如籌集醫療費用或殮葬費。單純想套現資金用作投資或個人消費,基本上不會獲批。沒有這封同意書,銀行根本無法進行任何加按程序。

銀行的風險考量:分析業權不完整如何影響銀行的按揭審批

從銀行的角度看,未補地價居屋是一項高風險的抵押品。因為業權不完整,萬一業主斷供,銀行也無法輕易在自由市場上拍賣單位來收回欠款。銀行只能透過第二市場,將單位轉售給合資格的綠表或白居二買家,潛在買家基礎大大收窄,令物業的流通性及價值都打了折扣。面對這種不確定的風險,銀行自然傾向採取保守策略,直接拒絕加按申請。

居屋業主的真實需求:從生意周轉到家庭應急的資金缺口

雖然申請過程困難重重,但居屋業主對資金的需求卻是真實而迫切的。手持一個不斷升值的資產,卻無法在關鍵時刻將其價值轉化為流動資金,確實令人感到無奈。

業主考慮加按套現的常見資金需要場景

許多業主考慮加按套現,往往是基於一些實際的生活需要。例如,生意上突然需要一筆資金周轉,以應付短期開支;家庭成員不幸遇上突發疾病,需要支付龐大的醫療費用;又或者希望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機會,需要籌集海外升學的學費及生活開支。這些情況都需要一筆靈活的資金來應對,而將物業加按套現,自然成為他們首先想到的解決方案。

【方案一:正途王道】先補地價後加按,徹底釋放物業價值

想為未補地價居屋套現,最徹底直接的方法,就是先向政府補回地價,然後像一般私樓一樣向銀行申請加按。這個方法就像打通物業的「任督二脈」,一旦完成補地價,您的居屋就解除了所有轉讓限制,可以在自由市場上出售、出租或進行任何形式的再融資,物業的全部價值潛力將得以完全釋放。

誰最適合「先補地價、後加按」方案?

這個方案特別適合幾類居屋業主。首先,如果您需要一筆較大額的資金,而且資金用途並不在房署批准的緊急範圍內,例如是用於投資、生意擴張或整合個人財務,那麼這個方法就是不二之選。其次,如果您對物業有長遠的規劃,例如未來數年內可能考慮出售給任何買家,或者希望將單位出租以賺取被動收入,那麼提早補地價,便能為您未來的財務部署鋪路。

捕捉補地價黃金時機:樓市調整期如何節省補價成本?

補地價的金額並非一成不變,而是與市場樓價直接掛鉤。這意味著,選擇合適的時機補價,可以為您節省一筆可觀的費用。

解釋補地價金額與物業市值的關係,點出低市價補價的優勢

補地價的計算公式是:補價時的物業市值 x 當年購入時的折扣率。當中的「折扣率」是固定的,但「物業市值」則會隨市場氣氛而升跌。所以,在樓市處於調整期或相對低位時,物業的估值會較低,計算出來的補地價金額亦會相應減少。舉例來說,一個單位當年的折扣率是40%,在樓市高峰期估值達700萬元,補價金額便是280萬元。如果市況回調,估值跌至600萬元,補價金額就會降至240萬元,足足節省了40萬元。

「先補地價後加按」詳細四步曲

整個流程涉及與房署、銀行及律師樓的協調,看似複雜,但只要跟隨以下四個步驟,便能清晰掌握。

第一步:獲取物業市場估值

第一步是準確了解您物業在自由市場的價值。您可以聯絡多間銀行進行免費的網上或電話估價,取得一個客觀的估值範圍。這個數字是計算補地價金額和新按揭貸款額的基礎,非常關鍵。

第二步:計算補地價金額(公式:補價時市值 x 當年購入時折扣率)

根據銀行提供的估值,套入公式計算出需要向政府支付的大概補價金額。當年購入的折扣率通常會列明在買賣合約上。準確計算出這筆最大的開支,有助您規劃整個套現預算。

第三步:向銀行申請新按揭或加按

您可以同步向銀行申請一筆新的按揭貸款。銀行會以物業補地價後的自由市場價值作為基礎進行審批。一般而言,已補地價的居屋與私樓無異,按揭成數可參考金管局的最新指引。

第四步:由律師樓同步處理:清還舊按、支付補價、提取加按餘款

當新按揭獲批後,銀行會將貸款發放至您委託的律師樓。律師樓會為您同步處理所有關鍵的財務程序:首先,用部分貸款清還原有的居屋按揭餘額;然後,代您向房署支付補地價金額;最後,將剩餘的款項轉交給您,順利完成整個未補地價居屋加按套現的過程。

實例分析:如何透過補地價成功套現過百萬資金?

讓我們看看一個真實的例子,了解這個方案的實際操作潛力。

假設沙田區某居屋單位,業主當年以210萬元買入,當時市值為300萬元,折扣率即為30%。經過多年供款,現時的按揭餘額只剩下50萬元。

  • 目前狀況:
  • 現時自由市場估值:$650萬
  • 當年折扣率:30%
  • 舊有按揭餘額:$50萬

  • 計算流程:

  • 計算補地價金額:
    $650萬 (現時市值) x 30% (折扣率) = $195萬

  • 申請新按揭貸款額 (假設獲批七成):
    $650萬 (現時市值) x 70% = $455萬

  • 計算最終套現金額:
    $455萬 (新批貸款) – $50萬 (清還舊按) – $195萬 (支付補價) = $210萬

透過這個周詳的財務安排,業主不僅一次過清還了舊有按揭,還繳付了所需的補地價,最終成功從物業中套現超過二百萬元的流動資金,可以用於實現其他人生目標。

【方案二:條件限定】向房署申請加按的「官方通道」

如果想為未補地價居屋套現,但又不打算先補地價,其實還有一條「官方通道」可以嘗試,就是直接向房屋署(房署)申請未補地價居屋加按。不過,這條路並非人人都能走,因為它有非常嚴格的申請前提。

申請前提:必須證明有迫切且合理的財務困難

向房署申請加按,與一般在銀行申請按揭的思維完全不同。銀行關心你的還款能力,但房署則聚焦於你「為何需要這筆錢」。申請人必須提出確實證明,顯示自己正身陷迫切而且合理的財務困境。這並不是一個讓業主靈活套現資金作投資或個人消費的途徑,而是房署在特殊情況下,為居屋業主提供的一個應急方案。

房署接納的四大加按批准理由

房署對「迫切且合理」有清晰的定義,一般只會接納以下四種情況。你需要準備好充足的證明文件,證明資金是用於這些指定用途。

家庭成員的緊急醫療開支

當自己或直系親屬(如父母、子女、配偶)不幸患上嚴重疾病,需要支付龐大的醫療費用時,例如進行緊急手術或接受昂貴的治療,就可以向房署提出申請。

親人身故的殮葬費用

若家庭遭逢變故,需要為離世的親人辦理後事,相關的殮葬開支亦是房署接納的其中一個申請理由。

生意周轉出現嚴重財困

如果業主是生意人,而生意上遇到預期之外的嚴重財務困難,導致債務纏身或面臨倒閉,亦可以此理由申請加按。不過,房署的審批會相當嚴謹,需要證明情況的嚴重性及迫切性。

子女海外升學的教育費用

為子女籌措到海外升讀大學或大專院校的學費及基本生活費,也是房署認可的申請理由之一。這為有子女升學計劃的家庭,提供了一個可行的資金選項。

申請流程與貸款額計算

清楚了解自己符合申請資格後,下一步就是掌握具體的申請流程和貸款額的計算方式。

申請流程及所需證明文件(如醫療帳單、學費通知書)

整個流程的第一步,是向房署遞交加按申請書,並附上所有相關的證明文件。例如,申請醫療開支就需要醫院發出的費用帳單或估算單;申請教育費用就需要海外院校的取錄通知書及學費單。房署審批後,會發出一封「原則上同意書」,業主憑這封信,才能正式向銀行申請加按貸款。

貸款額計算公式與上限

房署批准的貸款額度,會取以下兩者中的較低者為準:一是你所證明的實際開支需求;二是根據特定公式計算出的貸款上限。
貸款上限公式為:
(銀行為物業作出的最新估值 – 當年買入時的政府折扣金額)x 70%
舉例來說,若你的單位銀行估值為500萬,當年購入時的折扣率是40%(即折扣額200萬),那麼貸款額的最高計算基礎就是300萬。以此計算,貸款上限便是210萬(300萬 x 70%)。但如果你申請的醫療開支證明總額只是30萬,最終獲批的加按金額亦只會是30萬。

重大後果警示:獲批加按即永久失去政府擔保

透過這個官方途徑成功套現,雖然解決了燃眉之急,但業主需要注意一個非常重大的後果,就是物業將會永久失去由政府提供的按揭擔保。

失去政府擔保:未來加按需通過壓力測試

原本一手居屋業主申請按揭,因為有政府擔保,所以無需通過銀行的壓力測試。一旦加按獲批,這個「金鐘罩」就會消失。日後如果想再為物業進行任何按揭操作(例如轉按),就必須按照私樓的標準,通過銀行的入息審查及壓力測試。

借貸能力受限:不可增加擔保人

另一個影響是,在失去政府擔保後,日後申請按揭時不可以再增加擔保人來提升借貸能力。如果物業只有一位業主,銀行就只會計算該業主的收入來評估其還款能力,這會大大限制了未來的融資彈性。

【方案三:靈活快捷】財務公司業主貸款:免補地價套現途徑

如果向房署申請加按的理由不被接納,又或者短期內無法籌集大筆資金補地價,那麼考慮財務公司的業主貸款,可能是另一個可行的未補地價居屋套現方案。這種方法繞過了傳統銀行的重重關卡,而且勝在靈活快捷,能夠應對一些突發的資金需求。

運作原理:以「私人貸款」繞過房署限制

這個方案的核心運作原理,是將貸款定性為「業主私人貸款」,而不是傳統的「物業按揭」。

解釋此類貸款不屬於按揭,無需在土地註冊處登記

由於它不屬於按揭貸款,整個貸款協議無需到土地註冊處進行登記。這代表貸款機構不會在你的物業上註冊任何押記(charge),從法律層面上繞過了房署對未補地價居屋加按的限制。簡單來說,財務公司是基於你是業主這個身份,以及物業本身所具備的價值,來評估你的信貸額度,批出一筆大額的私人貸款。

優點:無需補地價、申請門檻低、批核速度快

這種貸款方式最顯著的優點,自然是無需補地價,為業主節省了一筆龐大的前期開支。同時,財務公司的申請門檻普遍較銀行寬鬆,即使信貸評級(TU)稍遜或入息證明文件不齊全,只要物業有一定淨值,獲批的機會仍然很高。加上其審批流程相對簡單,批核速度通常很快,最快可能在數天內完成,能有效解決業主急切的資金周轉問題。

潛在缺點與風險

靈活快捷的背後,是相對高昂的資金成本,申請前必須清楚了解各種潛在風險。

高昂利率:利息成本遠高於銀行按揭

財務公司業主貸款的實際年利率(APR)普遍遠高於銀行的按揭利率,有時甚至可能相差十數厘或以上。這是因為財務公司承擔的風險較高,所以會以較高的利息作為回報。在申請前,必須仔細計算總利息支出,確保自己有能力負擔。

隱藏條款:注意手續費及提早還款罰息

除了利率,部分貸款合約中可能包含一些隱藏條款。申請時要特別留意有沒有高昂的手續費、行政費或估價費。另外,一定要問清楚關於提早還款的安排。有些機構會設有罰息期,若在指定時間內提早還清全數貸款,便需要支付額外罰款。簽署任何文件前,務必逐字逐句細閱合約條款,了解所有潛在收費。

機構選擇:強調選擇持牌及信譽良好財務公司的重要性

市場上提供業主貸款的財務公司眾多,質素良莠不齊。選擇時,首要原則是必須確認該公司是根據香港《放債人條例》領有牌照的「持牌放債人」。你可以透過查閱公司註冊處的「放債人牌照持牌人名冊」來核實其資格。選擇一間信譽良好、經營歷史悠久且作風正派的公司至關重要,可以避免遇上不良中介或陷入不合理的貸款條款。

貸款形式比較:分期貸款 vs. 循環貸款

財務公司的業主貸款主要有兩種形式,了解它們的分別有助你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案。第一種是「分期貸款」,你會一次過提取全部貸款額,然後按照固定還款期,每月償還指定的本金和利息。這種方式的還款計劃清晰,方便預算,適合應付一筆過的大額開支,例如生意投資或家居大裝修。第二種是「循環貸款」,它像一個備用信貸額度。獲批後,你可以在信貸額內隨時提取資金,利息只會按已提取的金額計算。當你償還部分款項後,該額度會自動恢復,供你再次使用。這種形式的彈性極高,適合需要一筆備用資金以應對突發或持續性開支的業主。

決策指南:三大居屋加按套現方案終極比較

看過前面三個方案的詳細介紹,相信您已對各種未補地價居屋套現的可行途徑有了基本了解。不過,理論歸理論,到底哪一個才最適合自己的情況?這部分,我們就來做個終極比較,助您一步步理清思路,找到最理想的未補地價居屋加按方案。

橫向比較決策表:各方案優劣一目了然

為了讓您更直觀地比較,我們將三大方案的核心要點整理成一個橫向比較,讓您對各方案的優劣一目了然。

核心原理與合法性

方案一(先補地價):原理是徹底解決業權問題,將居屋轉為可在自由市場交易的私人樓宇。此舉完全合法,讓物業可進行任何按揭或買賣。
方案二(房署申請):這是官方認可的未補地價居屋加按渠道,合法性毋庸置疑,但它屬於特殊情況下的恩恤安排,並非常規選項。
方案三(財務公司):貸款性質界定為「私人貸款」,以此繞過《房屋條例》對按揭的限制。只要選擇持牌放債人,借貸本身是合法的,但物業本身不會進行任何正式的抵押登記。

資金用途限制

方案一:完全沒有限制。補地價後,物業等同私樓,套現所得資金可自由運用於投資、生意周轉或個人消費。
方案二:限制極為嚴格。資金用途必須符合房署接納的四大理由(醫療、殮葬、生意財困、海外升學),並且需要提供確實單據作證明。
方案三:基本沒有限制。由於是私人貸款,資金用途非常靈活,金融機構一般不會過問細節。

貸款額潛力

方案一:潛力最大。以物業的完整市值計算按揭成數,可套現金額最高,能徹底釋放物業的內在價值。
方案二:潛力最低。貸款額受雙重限制,第一是不能超過房署的計算上限,第二是以實際所需金額為準,有多少證明文件就批核多少。
方案三:額度中等。貸款額一般會參考物業估值及一按餘額,但通常設有上限,實際可借額度會比方案一低。

利率水平

方案一:最低。完成補地價後,業主可享用市場上最優惠的銀行按揭利率。
方案二:低。沿用銀行的標準按揭利率,與一般按揭相若,利率水平具吸引力。
方案三:最高。屬於私人貸款性質,實際年利率遠高於銀行按揭,利息成本是選擇此方案時的最大考慮因素。

申請難度與需時

方案一:流程最複雜,需時最長。涉及向房署申請補地價、銀行估價、律師樓及銀行按揭等多個程序,一般需時數個月。
方案二:申請門檻高,需時不短。需要準備大量證明文件,並等待房署審批,過程嚴謹,時間難以準確預測。
方案三:最簡單快捷。申請門檻較低,文件要求相對簡單,批核速度快,最快數天內可取得款項。

對業權及政府擔保的影響

方案一:業權變為完整,永久解除轉讓限制,同時亦失去政府的按揭擔保。
方案二:業權維持不變,但會永久失去政府擔保。一旦獲批加按,政府的按揭擔保會被撤銷。
方案三:沒有影響。由於交易不涉及土地註冊處的任何登記,物業的業權和政府擔保均維持不變。

最適合人士

方案一:適合有長遠財務規劃、資金需求較大,且計劃未來在自由市場出售或出租物業的業主。
方案二:適合資金需求完全符合房署四大理由、能提供充足證明,並且追求低利率的業主。
方案三:適合有緊急、短期資金需求,無法通過前兩種途徑,並有能力承受較高利息成本的業主。

三步找到最適合您的加按方案

看過橫向比較後,您心中可能已有初步想法。接下來,不妨跟著以下三個步驟,問自己幾個關鍵問題,就能更清晰地鎖定最適合您的方案。

第一步:檢視資金需求:是否符合房署接納理由?

首先,誠實地檢視您需要資金的真正原因。是為了應付家人的突發醫療開支,還是為子女籌備海外升學費用?如果您的需求剛好與房署接納的四大理由完全吻合,而且能夠提供十足的證明文件,那麼「方案二:向房署申請」無疑是您的首選,因為您可以享受到銀行按揭的低利率。反之,如果您的資金是用於生意擴張、投資或個人周轉等理由,那麼就必須考慮方案一或方案三。

第二步:評估時間與未來規劃:有多緊急?物業會否出售?

接著,評估您對資金的緊急程度。如果資金需要在幾天內到位,用作解決燃眉之急,那麼只有「方案三:財務公司貸款」的批核速度能滿足您的要求。如果您有較充裕的時間,例如幾個月的準備期,則可以考慮方案一或方案二。同時,也想一想對這間居屋的長遠打算。您會否計劃在幾年內將它在自由市場出售或出租?如果是,那麼「方案一:先補地價」就是一個一勞永逸的選擇,它能為物業的未來徹底鬆綁。

第三步:衡量還款能力:可承受多高利率?

最後,也是最現實的一步,是評估自己的還款能力。方案一和方案二的利率最低,長遠的利息支出最少,還款壓力相對較輕。方案三雖然方便快捷,但它的代價是高昂的利息成本。您需要仔細計算,每月還款額是否在您的可負擔範圍內,並且評估自己是否有能力在短期內清還貸款,以避免利息滾存。選擇一個您能夠輕鬆應付的還款方案,才是最明智的理財決策。

常見問題 (FAQ):解答您對未補地價居屋加按的所有疑問

在考慮為未補地價居屋套現的過程中,您心中必定浮現不少疑問。我們整理了幾個業主最常遇到的問題,希望透過清晰的解答,助您更全面地了解未補地價居屋加按的各種細節,作出最明智的決定。

偷偷將未補地價居屋出租或抵押有何嚴重後果?

有些業主可能會想,既然物業在自己名下,不如靜悄悄地將單位出租或作其他抵押,以賺取額外收入或資金。這種想法非常危險,因為未補地價居屋的業權並不完整,任何未經房委會批准的轉讓或出租行為,都屬於違法。一旦被發現,後果遠比想像中嚴重。

法律後果:面臨高額罰款及監禁

根據香港的《房屋條例》,任何未補地價的資助房屋業主,若非法將單位出租或轉讓,即屬刑事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處罰款50萬港元及監禁一年。這並非危言聳聽,而是白紙黑字的法律條文,執法部門絕對會嚴肅處理。

財務後果:房委會有權追討利潤及拒絕日後出售申請

除了法律制裁,房委會亦有權採取嚴厲的行政措施。假如業主非法出售單位並獲利,房委會有權向業主追討所有賺取的利潤。換言之,業主最終可能只能收回當初的買入價,所有物業升值的好處都會化為烏有。更嚴重的是,房委會可以拒絕簽發「可供出售證明書」,令該單位無法在第二市場合法出售,資產的流動性會被完全鎖死。

房委會的按揭「擔保期」是什麼?對加按有何影響?

「擔保期」是理解居屋按揭的一個核心概念,特別是對於二手居屋的業主或買家,它直接影響到按揭的年期與成數。

解釋擔保期機制與高成數按揭的關係

一手居屋買家之所以能輕鬆獲得高達九成甚至九成半的按揭,而無需購買按揭保險,全因房委會為銀行提供了按揭貸款擔保。在這段擔保期內(一手居屋通常為30年),假如業主斷供,房委會將會先向銀行償還欠款,然後再向業主追討。這個機制大大降低了銀行的風險,因此銀行樂意批出高成數的按揭。

指出樓齡對二手居屋擔保期及加按年期的影響

最關鍵的一點是,這個擔保期是由單位首次出售的日期起計算,並不會因為單位轉手而重新開始。例如,一個單位的擔保期是30年,您在18年後買入這個二手單位,那麼剩餘的擔保期就只有12年。當剩餘擔保期不足時,銀行在審批新按揭或加按申請時會變得非常審慎,有機會縮短最長的還款年期,這會直接增加每月的供款壓力,影響您的借貸能力。

申請財務公司的「業主貸款」,會否影響將來向銀行申請按揭?

答案是肯定的。雖然財務公司的「業主貸款」不屬於按揭,無需在土地註冊處登記,但這筆貸款紀錄會清楚地顯示在您的個人信貸報告(TU)上。當您日後向銀行申請任何按揭時,銀行必定會查閱您的信貸報告。報告中若有一筆來自財務公司的大額貸款,銀行會將其計算在您的總負債內,直接影響您的供款與入息比率(DTI)。如果負債過高,便很可能無法通過銀行的壓力測試,導致按揭申請被拒絕或批出的貸款額大打折扣。

不同加按方案的申請流程大約需要多長時間?

不同方案的複雜程度各異,所需時間亦有很大分別,業主應按自己的資金需要和緊急程度作考量。

  • 方案一(先補地價後加按): 這是最徹底但亦最耗時的方案。整個流程包括找銀行為物業估價、向房署申請評估補價金額、等候批核、再向銀行申請新的按揭,加上律師樓處理文件,一般需時約3至4個月。

  • 方案二(向房署申請加按): 由於需要向房署提交申請並提供各種證明文件(如醫療單據、學費通知書等),審批時間取決於房署的處理速度和個案的複雜性。一般而言,由遞交申請至獲批,預計需時約1至2個月。

  • 方案三(財務公司業主貸款): 這是最快捷的途徑。因為它繞過了房署的審批程序,基本上等同處理一筆大額私人貸款。由申請、提交簡單文件到批核放款,最快可能在一星期內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