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供甩」層樓,手持現契本應鬆一口氣,但面對子女升學、生意周轉或新的投資機遇,這筆龐大資產卻彷彿被「鎖死」,無法靈活運用?「供完樓再按揭」(或稱「現契樓套現」)正正是為您活化資產、釋放資金的理財方案。然而,究竟最高可套現多少成數?申請流程有何步驟?當中又隱藏著哪些不容忽視的陷阱?
本文將為您提供「供完樓再按」的終極指南,由申請資格、按揭成數計算,到清晰的5步申請流程,以至3大必避陷阱,助您全面掌握套現關鍵,作出最精明的財務決策。
甚麼是現契樓套現(供完樓再按揭)?
定義與目的
何謂「現契樓」?已還清按揭、樓契在手的物業
當我們談論供完樓再按,首先要理解的核心概念就是「現契樓」。簡單來說,現契樓就是指您已經完全清還所有按揭貸款,並且已經從銀行取回樓契正本、由自己保管的物業。這代表您擁有該物業的完整業權,它不再有任何按揭負擔,是一項完全屬於您的資產。
「物業套現」的常見目的:子女升學、生意周轉、投資部署
那麼,為甚麼業主會選擇將辛辛苦苦供完的物業再次抵押呢?進行物業套現,背後通常有著清晰的財務規劃。常見的目的包括為子女籌備海外升學的教育基金,一筆過支付龐大的學費與生活開支。又或者,生意上遇到黃金機會或需要資金周轉,利用物業套現能獲取一筆較低利息的貸款。另外,也有不少人是為了把握投資時機,例如部署股票、基金或其他物業投資,將資金作更有效的運用。
核心好處:活化資產,提升財務靈活性
總括而言,供完樓按揭的核心好處,在於「活化資產」。您的物業本身是一筆龐大但流動性較低的資產。透過再按揭,您可以將這筆「不動」的資產價值,轉化為靈活的現金流。這大大提升了您的財務彈性,讓您在無需出售物業的情況下,也能夠應對突發的資金需求,或捕捉人生不同階段的發展機遇。
現契樓套現按揭成數:影響套現金額的關鍵因素
決定「供完樓再按」可以套現多少資金,關鍵在於銀行批核的按揭成數(LTV)。這並非一個固定數字,而是會根據你的財務背景,主要分為「有固定入息」和「無固定入息」兩大類情況,批出的成數可以有很大差別。
有固定入息人士:最高按揭成數
對於有穩定糧單或可證明收入的申請人,銀行審批的標準會比較清晰。
基本情況:最高可借七成(LTV 70%)
在最基本的情況下,如果你只有一層已供完的物業在手,並且有足夠的入息證明,申請供完樓按揭套現,最高可以借到物業估值的七成。這是目前金管局指引下的標準上限。
持有多於一個按揭物業:最高成數下調至六成
如果你名下除了這層現契樓外,還有其他未供完的按揭物業,情況就不同了。銀行會視你的按揭風險較高,因此最高按揭成數需要下調一成,即由七成降至六成。
其他考慮因素:申請人年齡、物業估值及樓齡
除了收入,銀行還會考慮你的年齡,因為這會直接影響還款年期。同時,物業本身的估值高低,以及樓齡是否過舊,都會是銀行最終批核貸款額的參考因素。
無固定入息人士:資產水平審批(Asset-based)
對於退休人士、家庭主婦或未能提供穩定入息證明的自由工作者,銀行會採用「資產水平審批」的方式來評估。
持有多項資產:最高可借六成(LTV 60%)
如果你除了持有這層現契樓,還擁有其他流動資產,例如股票、債券、現金或其他物業,並且總資產淨值足夠支持貸款,銀行最高可以批出六成的按揭成數。
僅持有該物業作資產:最高成數降至四成
相反,如果這層現契樓是你唯一的貴重資產,銀行在評估風險時會變得非常審慎。在這種情況下,按揭成數通常會大幅降低,最高只能做到物業估值的四成。
申請按揭保險:如何借取高達八成?
想突破七成的上限,申請按揭保險是一個可行的方法,但限制相當嚴格。
申請條件:只適用於估值600萬港元或以下的自住物業
只有當你的物業是自住用途,並且銀行估值等於或低於600萬港元,你才有資格申請按揭保險。成功申請後,最高按揭成數可以提升至八成。
注意事項:不適用於新按保計劃(波叔plan)
這裡要特別留意,現契樓套現申請的按揭保險,沿用的是舊有按保計劃的規則。近年市場上放寬按揭成數的新按保計劃(俗稱「波叔plan」),並不適用於任何形式的套現用途。
現契樓套現還款年期:兩大準則決定每月供款
決定申請供完樓再按時,還款年期是影響每月供款額的關鍵。年期越長,每月供款壓力就越輕;反之,年期越短,每月還款額就會相應增加。銀行審批還款年期時,主要依據兩大核心準則,了解清楚有助你更好地規劃財務。
還款年期計算核心:「75減」或「80減」
目前銀行界計算供完樓按揭的最長還款年期,普遍採用兩套基準公式。一套是較常見的「75減」,另一套則是部分銀行採用的較寬鬆準則「80減」。這兩個數字,就是釐定你最長可以分多少年還款的基礎。
雙重限制:以「申請人年齡」和「物業樓齡」計算,取較短者
計算時並非只考慮單一因素。銀行會同時用公式計算「申請人年齡」和「物業樓齡」兩個數值。然後,銀行會以計算出來的兩個年期之中,選擇較短的一個作為最終批核的還款年期。這個做法是為了管理風險,確保貸款在申請人退休年期和物業變得過舊之前能夠還清。
計算範例:55歲業主與55年樓齡物業之比較
讓我們用一個具體例子來說明。假設申請人陳先生今年55歲,他用作申請套現的物業樓齡也是55年。我們以常見的「75減」公式計算:
- 以申請人年齡計算:75 – 55歲 = 20年
- 以物業樓齡計算:75 – 55年 = 20年
在這個情況下,由於兩者計算結果相同,陳先生最長的還款年期就是20年。但如果物業樓齡是60年,以樓齡計算的年期就會變成15年(75 – 60),銀行便會取較短的15年作準。
延長還款年期的兩大策略
如果計算出來的還款年期未如理想,導致每月供款過高,你仍然有方法可以爭取延長。以下是兩個市場上常見而且有效的策略。
策略一:選用計算準則較寬鬆的銀行(採用「80減」)
市場上並非所有銀行的計算準則都完全一樣。部分銀行會採用較為寬鬆的「80減」公式。以上述55歲的陳先生為例,若選用「80減」的銀行,其還款年期便可延長至25年(80 – 55),足足多了5年時間,每月供款壓力自然大大減輕。
策略二:增加年輕且有穩定收入的擔保人
另一個有效的方法,是增加一名較年輕的直系親屬(例如子女)作為按揭擔保人。這樣,銀行在計算「人齡」部分時,便会以較年輕的擔保人年齡為準。假設55歲的陳先生,其兒子30歲並有穩定收入,銀行便會用30歲來計算,還款年期便能輕鬆達到最長的30年(受樓齡限制)。不過,擔保人必須具備足夠的還款能力,並通過銀行的壓力測試。
現契樓套現申請流程:五步曲由準備到過戶
當你決定為手上已供完的物業進行「供完樓再按」,整個申請流程其實相當系統化,好比一份詳細的說明書,只要跟著步驟走,就能順利完成。供完樓按揭的過程並不複雜,從準備文件到成功提取貸款,一般來說,大約一個月就能完成。現在就為你拆解這清晰的五步曲。
第一步:查核樓契及物業估價
確保樓契正本完整無缺
申請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檢查你的樓契正本。這份文件是業權的最終證明,必須確保它完整無缺,沒有任何遺漏或損毀。如果發現樓契不齊全,就需要預留時間處理補領文件事宜,因為這是銀行展開審批的基礎。
經銀行或按揭中介免費初步估價
在正式提交申請前,你應該先了解物業的市場價值。你可以直接向心儀的銀行查詢,或者透過按揭中介一次過為物業進行免費的初步網上估價。這樣做的好處是,你可以對物業能套現的大約金額有一個初步概念,方便你規劃資金用途。
第二步:準備文件及比較銀行方案
文件清單:身份、住址、入息證明、樓契正本
接下來,就是準備申請所需的文件。這一步就像準備上戰場的裝備,必須齊全。一般需要準備的文件包括:香港身份證、最近三個月的住址證明(例如水電煤單)、入息證明(例如最近稅單、糧單或銀行月結單),當然還有最重要的樓契正本。
方案比較:利率(H按/P按)、現金回贈、罰息期
市場上各家銀行提供的按揭方案各有千秋。你應該花時間比較不同方案的細節,主要有三個比較重點:首先是按揭利率,了解H按(同業拆息按揭)與P按(最優惠利率按揭)的實際利率及封頂息率;其次是現金回贈的金額;最後是罰息期的長短及條款。選擇最適合自己財務狀況的方案。
第三步:遞交申請及銀行審批
銀行審核財務狀況及進行壓力測試
當你選定銀行並遞交申請後,銀行便會開始審批程序。銀行會詳細審核你的財務背景,包括信貸紀錄及還款能力。同時,所有按揭申請人都需要通過金管局規定的壓力測試,確保你在利率上升後仍有足夠能力供款。
銀行委託測量師行進行實地驗樓
除了審核文件,銀行通常會委託專業的測量師行,到你的物業進行實地視察,俗稱「驗樓」。測量師會評估物業的內部狀況、維修保養情況,以及確認有沒有僭建物等問題。這個步驟是為了核實物業的最終估值,直接影響最終的貸款額。
第四步:委託律師樓辦理法律文件
簽署貸款信(Offer Letter)及按揭契(Mortgage Deed)
銀行正式批准你的按揭申請後,便會發出貸款確認信(Offer Letter)。接著,你需要委託律師樓處理後續的法律文件。你將會在律師的見證下,簽署這份貸款信以及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按揭契(Mortgage Deed),正式確立這次的按揭貸款。
支付律師費及相關雜費
在這個階段,你需要支付相關的法律費用。這主要包括處理按揭契的律師費,以及一些相關的雜費,例如文件註冊費等。律師會向你提供清晰的費用清單。
第五步:成功提取貸款
完成所有法律程序後,貸款經由律師樓發放
當所有法律文件簽署妥當,並且在土地註冊處完成註冊後,整個法律程序便告完成。銀行會將批核的貸款金額,經由你委託的律師樓發放給你。
整個流程預計需時:約一個月
總結來說,在文件齊備、樓契完整的情況下,由遞交申請、銀行審批到律師樓辦理手續,整個現契樓套現的流程,預計大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便能順利完成。
申請現契樓套現三大陷阱與應對策略
準備申請供完樓再按,以為樓契在手就必定順利?其實整個供完樓按揭過程中,有幾個常見的陷阱需要留意。預先了解這些潛在問題和應對方法,可以令你的套現計劃更加暢順。
陷阱一:樓契不完整或遺失
物業供滿多年,樓契由銀行交還後,業主自行保管。時間一長,文件有機會放錯位置,甚至遺失部分頁數,這對申請按揭是相當嚴重的問題。
處理方法:進行遺失樓契的宣誓及向田土廳申請核證副本
如果發現樓契有缺漏,第一時間需要委託律師樓協助。律師會安排業主進行宣誓,詳細聲明遺失樓契文件的經過。完成宣誓後,再由律師正式向田土廳(土地註冊處)申請相關文件的核證副本(Certified True Copy)。這個過程需要時間和額外費用,所以申請前檢查清楚樓契是否完整,是必須做的功課。
風險警告:若整份樓契遺失,銀行極可能拒絕申請
需要特別注意,如果遺失的是整份樓契,情況會變得非常棘手。即使能夠補領大部分核證副本,銀行基於業權鏈斷裂的巨大風險,極有可能會直接拒絕按揭申請。妥善保管樓契正本,絕對是業主最重要的責任之一。
陷阱二:物業存在僭建物
香港很多樓宇,特別是樓齡較高的單位,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改動,例如封閉式露台、加建的簷篷或間隔改動,這些都可能被視為僭建物。銀行在重新審批按揭時,會委託估價行重新驗樓,這些問題便會浮現。
銀行處理:一般需簽署免責聲明,嚴重或影響估值
若銀行發現物業有僭建物,不一定會即時拒批。對於輕微的個案,銀行普遍會要求業主簽署一份免責聲明(或稱承諾書),承諾未來若因僭建物引致任何法律責任或政府命令,均由業主自行承擔,與銀行無關。
潛在影響:估價被調低,或直接拒批
雖然簽署免責聲明後可繼續申請,但是僭建物會直接影響物業的估值。估價行可能會在估價報告中,扣除還原僭建物所需的費用,導致物業估價下降,最終影響可套現的金額。如果僭建情況嚴重,例如涉及主力牆改動或影響樓宇結構安全,銀行則有權直接拒絕批核申請。
陷阱三:擔保人身份的長遠影響
對於年紀較大的業主,為了延長還款年期以降低每月供款,其中一個常見策略是增加年輕的直系親屬(例如子女)作為按揭擔保人。這個方法看似雙贏,但對擔保人自身的財務未來卻有深遠影響。
對擔保人的影響:未來自行申請按揭時,成數及供款與入息比率會被扣減
當子女為父母的按揭擔任擔保人後,在信貸紀錄上便等同於背負了一項按揭貸款。根據金管局指引,他日當這位子女計劃置業、為自己申請按揭時,其最高按揭成數將需要扣減一成,而供款與入息比率的審查亦會比首次置業人士更為嚴格,直接削弱其借貸能力。
家庭財務規劃:擔任擔保人前需作周詳考慮
因此,邀請家人擔任擔保人並非只是簽個名般簡單,這是一項重大的家庭財務決策。在作出決定前,家庭成員之間應有充分溝通,清楚了解擔保人身份對其未來置業計劃的實際影響,並將此納入長遠的家庭財務規劃之中,作出最周詳的部署。
真實個案分析:成功利用現契樓套現實例
紙上談兵總覺抽象,我們看看兩個真實的「供完樓再按」個案,這樣會更易理解整個操作。你會發現,不論是退休人士或是在職專業人士,只要用對方法,供完樓按揭套現其實是一個非常靈活的財務工具。
個案A:退休人士為子女籌集升學費用
背景:無固定入息,但持有其他流動資產
陳先生今年65歲,已經退休,名下持有一個早已供滿的單位。最近他計劃為女兒籌備一筆約200萬的資金,用作海外升學的學費及生活費。雖然陳先生沒有固定的月薪收入,但他手持一筆價值不菲的股票及現金儲蓄。
挑戰:年齡較大,還款年期受限
陳先生遇到的主要難題是他的年齡。如果向普遍採用「75減」準則的銀行申請,他的最長還款年期只有10年(75減65歲),這會導致每月供款額非常高,對他的退休生活構成壓力。
解決方案:利用資產水平審批獲批六成按揭,並選用「80減」銀行
我們的策略是雙管齊下。首先,由於陳先生沒有固定入息證明,我們協助他採用「資產水平審批」的方式申請。因為他持有的流動資產總值遠高於申請的貸款額,銀行評估後認為其還款能力充足,最終批出物業估價的六成按揭。
其次,我們為他篩選出市場上少數採用較寬鬆「80減」準則計算還款年期的銀行。在這條計算基準下,陳先生的還款年期成功由10年延長至15年(80減65歲),每月供款額大幅降低,讓他可以在不影響生活質素的情況下,順利為女兒實現留學夢。
個案B:在職人士套現投資,應對多重按揭限制
背景:收入穩定,但名下已有另一按揭物業
李小姐是一位45歲的企業經理,收入穩定。她名下除了一個已經供完的自住單位外,還有另一個單位正在供款中,供父母居住。最近她看中一個投資機會,希望利用已供完的物業套現一筆資金。
挑戰:現契樓按揭成數被「扣減一成」
根據金管局的指引,由於李小姐本身已經持有一個按揭物業,她為現契樓申請套現時,按揭成數上限需要由標準的七成「扣減一成」,即最高只能借取物業估值的六成。這直接影響了她可以動用的資金總額。
解決方案:精準計算可套現金額,比較各銀行回贈以最大化效益
面對這個限制,我們的處理重點是「精準」與「最大化效益」。第一步是精確計算。我們根據物業的最新估價,以及六成按揭的上限,準確計算出李小姐可套現的最高金額,確保資金足夠應付其投資計劃。
第二步是比較。由於當時市場上各銀行的按揭利率相差無幾,現金回贈便成為了關鍵。我們比較了多間銀行的回贈方案,包括百分比回贈及額外獎賞,最終選擇了總回贈最高的一間。這讓李小姐在成功套現之餘,也獲得了額外數萬元的現金,直接降低了這次融資的成本,將整個套現方案的效益提升至最高。
現契樓套現常見問題 (FAQ)
當你考慮為已供完的物業進行再按揭時,心中自然會浮現不少疑問。我們整理了幾個最常見的問題,希望透過清晰的解答,助你更全面地規劃「供完樓再按」這一步。
未補地價的居屋或公屋,可以申請現契樓套現嗎?
答案是不能。未補地價的資助房屋,例如居屋或公屋,其業權受到房屋委員會的轉讓限制。業主不能隨意在公開市場上將其出售或抵押。因此,若想利用這類物業申請現契樓套現,必須先向地政總署完成補地價程序,解除轉讓限制,使其性質等同於私人樓宇,之後銀行才能受理其按揭申請。
整個按揭過程的律師費大約是多少?
進行現契樓套現,與一般物業買賣一樣,需要委託律師樓處理法律文件,例如簽訂新的按揭契,並在土地註冊處進行登記。這筆律師費是申請過程中的固定開支之一。市場上,律師費一般介乎港幣5,000元至10,000元之間,實際費用會因應貸款額、物業的複雜程度以及不同律師樓的收費標準而有所調整。
申請現契樓套現需要通過壓力測試嗎?
是的,申請現契樓套現同樣需要通過壓力測試。雖然物業本身已經沒有任何按揭負擔,但由於銀行將會批出一筆全新的貸款,所以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指引,銀行必須評估申請人的還款能力。這包括計算你的「供款與入息比率」(DTI),並且進行利率壓力測試,即模擬在現有利率基礎上加息後的供款額,確保你的收入仍能穩健地應付。對於沒有固定收入的退休人士,銀行則會以資產水平審批,評估其總資產是否足夠支持貸款。
現契樓套現、加按套現、轉按套現有何分別?
這三種套現方式雖然目的相似,但前提和操作卻大有不同,清晰分辨有助你選擇最合適的方案:
-
現契樓套現 (供完樓再按): 專為已完全還清按揭、樓契在手的物業而設。業主是向任何一間銀行申請一筆全新的按揭貸款。
-
加按套現: 適用於物業仍有按揭在身的情況。業主是向「原有」的承按銀行申請,提取物業升值後所產生的額外貸款額,整個過程不涉及轉換銀行。
-
轉按套現: 同樣適用於仍有按揭在身的物業。業主將整筆按揭貸款由「原有」銀行轉至「另一間」新銀行,通常是為了爭取更優惠的利率或回贈,並在轉移過程中同時提取物業的升值部分套現。
簡單來說,三者的主要分別在於物業本身是否有按揭負擔,以及申請過程中有否轉換貸款機構。
銀行現金回贈超過貸款額1%有何影響?
這是金管局的一項重要規定。如果銀行提供的現金回贈超過貸款總額的1%,那麼超出1%的部分,必須在批出的貸款本金中直接扣除,而不是以現金形式全數發放給你。
舉個例子,假設你申請400萬港元的貸款,銀行提供1.5%的現金回贈(即60,000元)。根據規定,你可以獲得相當於貸款額1%的現金,即40,000元。至於超出1%的另外0.5%(即20,000元),則需要在貸款本金中扣除。最終,你實際收到的貸款額會是398萬元(400萬 – 2萬),另外再獲得40,000元現金。這樣做的好處是總貸款額減少,長遠能節省一點利息支出;但對於需要盡量多現金周轉的業主來說,實際到手的流動資金就會比預期中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