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一公屋戶主不幸身故或因移民、入住安老院等原因需要遷出,同住家人最擔心的莫過於會否失去安身之所。想合法「繼承」單位、保住層樓,就必須清楚了解房屋署俗稱「公屋繼承」的「批出新租約」政策。本文將為你整合公屋繼承權的5大關鍵,由申請人資格、審查準則、詳細申請流程,到最新的入息及資產限額,甚至成功保住單位後可能面對的「富戶政策」租金調整及「寬敞戶」調遷風險,都會為你逐一拆解,助你順利完成申請。
公屋繼承資格自我評估
想知道自己是否符合資格繼承公屋?在正式遞交申請之前,先清晰了解整個公屋繼承權的規則,絕對是明智的第一步。這部分內容會帶你由淺入深,一步步評估自己的情況。
了解「批出新租約」政策 (公屋繼承權)
為何官方稱「批出新租約」而非「繼承」
首先,我們要釐清一個概念。在房屋署的官方文件中,其實並沒有「繼承公屋」這個說法,取而代之的是「批出新租約」政策。這個用詞的差異,正正反映了公屋的本質。公屋是政府資助的租住單位,租戶擁有的是租住權,而不是物業的業權。因此,當戶主變更時,並不是像私人樓宇般進行財產繼承,而是由房屋署重新審核,決定是否批出一份全新的租約給新的戶主。
政策目的:確保公屋資源合理分配
這個政策的核心目的,是確保珍貴的公屋資源,能夠公平地分配給真正有需要和符合資格的家庭。坊間常說的公屋繼承權,其實就是指這個「批出新租約」的申請資格。透過這個審批程序,房署可以重新評估申請人的狀況,防止公屋資源被不合資格的人士佔用。
觸發公屋繼承的兩大情況
那麼,在什麼情況下才可以啟動這個「批出新租約」的程序呢?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
戶主不幸身故
這是最常見的情況。當公屋戶主不幸離世,單位內的其他合資格家庭成員便可以申請成為新戶主。
戶主因特定理由遷出(如入住安老院、移民等)
另一種情況是戶主因為一些特定理由需要遷出公屋單位。這些理由包括入住安老院舍、移民海外、結婚後遷出組織新家庭,或者參加了政府指定的養老計劃(例如「廣東計劃」或「福建計劃」)等。
申請人三大基本資格
了解了觸發條件後,接下來就要看看申請人本身需要符合什麼資格。基本上,你需要同時滿足以下三大條件:
1. 必須為租約上的認可家庭成員
申請人必須是名列於租約上的認可家庭成員。這意味著你的名字必須一早就在家庭戶籍冊上,而不是在戶主準備遷出或離世前才臨時加入的。
2. 必須年滿18歲
申請人必須是成年人,即年滿18歲。
3. 必須通過入息及資產審查(戶主配偶除外)
除了戶主的在生配偶可以獲得豁免外,其他家庭成員都需要通過「全面經濟狀況審查」。這意味著申請人的入息和總資產淨值,都不能超過房署為公屋申請者所定的最新限額。這就是大家十分關心的繼承公屋的入息及資產限額問題,房署會定期更新這些數字,申請前需要密切留意。
公屋繼承申請流程全攻略
了解自己符合資格後,下一步就是正式遞交繼承公屋的申請。整個流程其實相當清晰,只要跟著步驟準備,就能順利完成。我們將整個過程拆解成幾個簡單的步驟,讓你一目了然。
步驟一:索取及填寫申請表格
首先,你需要親身前往戶主所屬的屋邨辦事處,向職員說明情況並索取相關的申請表格。最主要的文件是「批出新租約申請書(表格 H114C)」,另外亦需要填寫「入息及資產申報表」。填寫時記得要仔細核對所有資料,確保準確無誤,因為這些資料是房署審核你公屋繼承權的重要依據。
步驟二:準備所需證明文件
提交申請時,必須附上所有相關的證明文件。房署需要這些文件來核實戶主的情況以及你的資格。文件是否齊備,直接影響審批的進度,所以這個步驟非常關鍵。所需文件會因應戶主離世或遷出而有所不同。
戶主身故所需文件(死亡證等)
如果戶主不幸離世,申請人需要準備以下文件:
* 戶主死亡證的副本。
* 申請人及其他家庭成員的身份證明文件副本。
* 顯示申請人與戶主關係的證明文件,例如出世紙或結婚證書。
戶主遷出所需文件(新住址證明等)
如果戶主因為特定原因遷出公屋單位,例如移民或入住安老院,則需要提供:
* 證明戶主已遷出的文件,例如新住址的水、電、煤氣費單,或安老院的入住證明文件。
* 戶主簽署的刪除戶籍申請書。
* 申請人及其他家庭成員的身份證明文件副本。
* 關係證明文件。
步驟三:遞交申請及審批流程
當你填妥表格並集齊所有文件後,就可以將整份申請交回屋邨辦事處。辦事處職員會初步檢查文件是否齊全,然後正式遞交至房屋署作內部審批。之後,房屋署會審核你的個案,包括核實你是否符合繼承公屋的入息及資產限額,並可能安排面見。整個審批過程需要時間,完成後你會收到書面通知結果。
申請文件清單及表格下載
為方便你準備,以下是一個簡單的文件清單,建議你在遞交前再三核對:
* 已填妥的「批出新租約申請書」
* 已填妥的「入息及資產申報表」
* 戶主死亡證副本 或 遷出證明文件
* 所有家庭成員的身份證明文件副本
* 關係證明文件(出世紙、結婚證書等)
* 入息及資產證明文件
部分表格或可在房屋署的官方網站下載,建議在前往辦事處前先上網查看,做好準備。
成功繼承公屋後的注意事項
成功繼承公屋,安頓下來之後,還有幾項重要的事宜需要留意。房屋署會對新租戶的狀況進行審核,這主要關乎兩個方面:一是租金水平,二是居住單位面積。這兩項審核都可能直接影響你日後的生活開支和居住安排,所以預先了解清楚,就能更好地為未來作好準備。
租金調整:「富戶政策」的影響
當你取得公屋繼承權,成為新戶主後,房屋署會根據你的家庭總入息及資產水平,重新評估你應繳的租金。這就是「富戶政策」的機制。政策的原意是確保公共房屋資源能優先分配給最有需要的人士,所以會對經濟狀況較佳的租戶作出租金調整。
「富戶政策」下的租金計算方法
租金的計算方法是階梯式的,主要視乎家庭總入息超出「公屋入息限額」的倍數。簡單來說,計算方式如下:
- 正常租金:如果家庭總入息不超過公屋入息限額的2倍,而且總資產淨值不超過限額的100倍,只需繳交正常租金。
- 倍半淨租金:如果家庭總入息介乎公屋入息限額的2倍至3倍之間,就需要繳交倍半淨租金另加差餉。
- 雙倍淨租金:如果家庭總入息介乎公屋入息限額的3倍至5倍之間,就需要繳交雙倍淨租金另加差餉。
- 遷出單位:如果家庭總入息超過公屋入息限額的5倍,或總資產淨值超過限額的100倍,戶主及所有家庭成員就需要遷出公屋單位。
繼承公屋的入息及資產限額會按年調整,大家可以留意房屋署的最新公布。
單位面積審核:「寬敞戶」的調遷風險
除了入息水平,房屋署亦會審視單位內的居住人數與面積是否合乎比例。如果繼承單位後,家庭成員人數大幅減少,令單位的人均居住面積遠超於標準,便有機會被界定為「寬敞戶」,並可能需要調遷至面積較小的單位。
什麼是「寬敞戶」?
「寬敞戶」是指住戶的人均居住面積,高於房屋署所訂定的標準。這個標準會因應家庭人數而有所不同。舉例來說,一個原本供四至五人居住的單位,在戶主離世後,如果只剩下一名子女繼承並獨自居住,人均居住面積便會變得非常寬敞,這種情況通常就會被界定為「寬敞戶」。
「寬敞戶」的調遷安排
一旦被界定為「寬敞戶」,房屋署會啟動調遷程序。署方會根據住戶的家庭人數,向他們發信提供最多三次的房屋編配建議,安排他們遷往面積較合適的公屋單位。這些單位可以是同區或他區的翻新單位。住戶需要在指定時間內作出決定,如果三次都拒絕接受編配,其公屋租約便有可能會被終止。
【個案分析】租金加幅與調遷流程模擬
理論聽起來可能有點複雜,我們用兩個簡單個案來模擬一下實際情況。
個案一:單身子女繼承後的「寬敞戶」調遷
陳先生自小與父母同住一個四人公屋單位。父母相繼離世後,作為獨生子的陳先生成功繼承了該單位。由於單位只剩下他一人居住,房屋署在年度審核時,將其界定為「寬敞戶」。不久後,陳先生收到房屋署的信件,通知他需要調遷。署方先後向他提供了兩個位於同區的一至二人單位,陳先生考慮到第二個單位交通較為方便,便接受了編配,順利搬遷至新單位。
個案二:兄弟繼承後的入息水平與租金調整
李氏兄弟與母親同住一個三人單位,戶主為母親。母親過身後,兄弟二人共同繼承單位,並由哥哥擔任新戶主。哥哥是文員,弟弟是餐廳廚師,兩人的總月入約為40,000元。根據最新的二人家庭公屋入息限額,他們的總入息水平超過了限額的2倍,但未及3倍。因此,在房屋署完成審批後,他們需要按「富戶政策」繳交倍半淨租金。雖然租金有所增加,但他們仍然可以繼續居住在原來的單位。
豁免入息及資產審查的特殊情況
談到繼承公屋,許多人最關注的就是繼承公屋的入息及資產限額。一般情況下,申請人確實需要通過「全面經濟狀況審查」,確保公屋資源能分配給真正有需要的人。不過,房屋署亦設有一些特殊情況,讓合資格的家庭成員可以豁免審查,順利取得公屋繼承權。了解這些豁免條件,對規劃家庭未來非常重要。
戶主配偶:最優先的繼承權
在所有繼承公屋的申請中,戶主的在生配偶擁有最優先的繼承權。只要戶主的配偶本身是租約上的認可成員,並且一直居於該單位,便可以無條件獲批新租約。這意味著戶主的配偶完全不需要接受入息及資產審查,可以直接繼承單位,繼續在熟悉的社區安居。
其他可獲豁免的特殊情況
除了戶主配偶之外,房屋署亦考慮到其他家庭的特殊需要。如果申請繼承公屋的家庭符合以下幾種情況,同樣可以豁免進行入息及資產審查。
家庭成員均年滿60歲
如果戶主離世或遷出後,單位內餘下的所有認可家庭成員均年滿60歲或以上,他們在申請新租約時,便可以豁免資產審查。這項政策主要是為了保障年長家庭成員的居住權,讓他們晚年生活有個安穩的居所。
家庭成員均領取綜援或傷殘津貼
另一種可獲豁免的情況是,單位內所有餘下的家庭成員,都是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或公共福利金計劃下傷殘津貼的受助人。由於這些家庭的經濟狀況已由社會福利署評估及支援,因此在申請公屋繼承權時,便不需要再作額外的入息及資產審查。
經房署批准的體恤個案
最後,房屋署會按個別情況,批准一些具特殊困難的體恤個案。如果家庭面對非常特殊而且值得體恤的困境,即使不完全符合上述條件,房屋署仍可能酌情處理,批准豁免審查。不過,這類申請需要經由相關政府部門或社福機構評估及推薦,審批過程會比較嚴謹。
公屋繼承權常見問題 (FAQ)
關於繼承公屋,大家心中總有不少疑問。這裡我們整理了幾個最常見的問題,希望可以幫到你更清晰地了解整個程序。
為部署繼承,可以為成年子女「加名」嗎?
很多家庭都想為未來打算,提早為子女「加名」,以為這樣就能確保他們日後順利獲得公屋繼承權。但實際上,房委會對「加戶」申請有非常嚴格的規定。一般來說,除非有充分的體恤理由,例如戶主年邁或傷殘,確實需要該名成年子女在單位內貼身照顧,而且該子女本身亦符合入住公屋的資格,否則申請很難獲批。房委會此舉是為了確保寶貴的公屋資源能公平分配給最有需要的人士,所以想透過「加名」來部署公屋繼承,並非一個常規的可行方法。
「公屋繼承」與「居屋轉名」有何分別?
這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千萬不要混淆。「公屋繼承」,官方正式名稱為「批出新租約」,處理的是單位的「租住權」。成功繼承後,你只是成為了新的租戶,需要繼續向房委會繳交租金,單位的業權依然屬於房委會。「居屋轉名」則涉及實質的「業權」轉讓。居屋是可買賣的資產,轉名是將單位的擁有權從一個人轉移到另一個人手上,這是一個需要經由律師處理的法律程序。兩者的性質、手續和法律基礎都截然不同。
家庭成員對繼承權有爭議應如何處理?
家庭內部對公屋繼承權出現分歧時,的確會比較棘手。房委會處理繼承申請時,有一套清晰的優先次序:在生的戶主配偶擁有第一優先權。如果沒有配偶,才會考慮單位內其他年滿18歲的認可成員。若有多於一位合資格成員,房委會通常會要求他們自行協商,並提名其中一人作為新戶主。假如家庭成員之間無法達成共識,最終便須由房署根據既定政策作出裁決。最好的方法是家庭成員之間坦誠溝通,尋求共識,避免將矛盾升級。
如何查詢最新的公屋入息及資產限額?
要查詢最新的繼承公屋的入息及資產限額,最直接和準確的方法就是瀏覽房屋委員會的官方網站。房委會每年都會檢討並公布最新的公屋申請資格,當中就包含了詳細的入息及資產限額表,適用於不同人數的家庭。由於這些數字會定期更新,直接查閱官方網站可以確保你獲得的資訊是最新、最準確的,避免因使用過時資料而影響申請。
「有條件暫准居住」是否等同成功繼承?
這絕對是兩回事。「有條件暫准居住」是房署批出的一種臨時安排,並非正式的公屋繼承權。這種安排通常是給予一些不完全符合繼承資格、但在戶主離世後頓失居所的家庭成員一段緩衝期(例如一年),讓他們尋找其他居所。獲准暫住的人士需要繳交的是「暫准證費」,而不是正式租金,而且居住期屆滿後就必須遷出。因此,它只是一個臨時的居住許可,與成功繼承並成為正式租戶的權利有著本質上的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