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居屋出售終極指南:由申請出售證到成交,掌握7大必讀章節助你高價賣樓

計劃出售您持有的居屋單位,但對繁瑣程序及獨特規定感到無從入手?與私人樓宇買賣不同,出售未補地價的二手居屋,必須先向房屋委員會申請俗稱「出售證」的「可供出售證明書」,並只能售予綠表或「白居二」等合資格人士。本指南將為您全面拆解由申請出售證、放盤議價、簽署合約到最終成交的完整流程,更會深入剖析三大策略,教您如何利用「房委會擔保期」及「補價折扣率」等獨有優勢,提升單位叫價能力。本文涵蓋7大必讀章節,助您一文掌握所有賣樓關鍵,順利高價出售物業。

賣樓第一步:了解「可供出售證明書」(俗稱出售證)

計劃二手居屋出售的第一步,並非立即尋找地產代理放盤,而是先要向房屋委員會(房委會)申請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叫做「可供出售證明書」,我們通常都稱之為「出售證」。這份文件可以說是整個二手居屋出售流程的入場券,是一切後續步驟的基礎。

為何必須申請「出售證」?其法律效力與重要性

為何這份文件如此重要?因為未補地價的居屋,其轉讓是受到政府資助房屋條例所規管的。這份二手居屋出售證,就是房委會發出的官方許可,證明你的單位的確可以在居屋第二市場上合法出售。沒有這份文件,你和買家就算簽訂了任何買賣合約,法律上也是無效的。簡單來說,它確立了你賣樓的資格,是保障買賣雙方權益的基礎。

我的單位需要申請嗎?居屋轉讓限制期詳解

那麼,是不是所有居屋業主都可以隨時申請出售證?這就要看單位的「轉讓限制期」。根據現行政策,居屋業主必須由單位「首次轉讓契據」的日期起計滿兩年後,才可以在第二市場出售單位而不需要補地價。這個「首次轉讓契據日期」,就是你當年從房委會或發展商手上購入單位時,所簽署的正式樓契上註明的日期。由於每個單位的起計日期都不同,所以最準確的方法,就是翻閱自己的樓契文件,確認已經過了兩年的限制期,便可以著手申請了。

「出售證」與買家的「提名信」有何關係?

「出售證」是賣方的文件,而買家也有一份對應的重要文件,稱為「提名信」。兩者的關係是環環相扣的。你成功申請到出售證後,就可以正式將單位放盤。當你和合資格的買家(綠表或白居二人士)談好價錢,並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後,買家就需要拿著這份臨約和你的出售證副本,去向房委會申請「提名信」。房委會批出提名信後,就等於確認了這位買家的購買資格,並正式「提名」他購買你的單位。所以,出售證是啟動交易的第一步,而提名信就是完成交易的關鍵批核文件,兩者缺一不可。

二手居屋出售流程全拆解:由準備到成交

談到二手居屋出售,整個過程其實環環相扣,就像一個清晰的劇本。由最初向房委會申請文件,到最後順利交樓,每一步都有其重要性。以下我們會將整個流程拆解成四個主要階段,讓你一目了然,輕鬆掌握每個關鍵節點。

階段一:申請出售證

賣樓的第一關,就是取得官方的「入場券」,也就是正式的二手居屋出售證。

檢查轉讓限制期及備妥所需文件 (如樓契)

在遞交申請前,首要任務是確認你的單位是否已過轉讓限制期。這個關鍵日期記錄在「首次轉讓契據」上,所以必須先找出這份重要文件。同時,請準備好樓契正本及業主身份證明文件等,因為這些是申請的必備材料。

填寫並遞交「可供出售證明書」申請書 (HD106C)

文件備妥後,便可以填寫名為「可供出售證明書」的申請書(表格編號HD106C)。這份俗稱「二手居屋出售證」的文件,是你在第二市場放售單位的法律許可。填妥後,連同所需文件副本一併遞交至房委會指定的辦事處,例如樂富的客戶服務中心。

繳交申請行政費

遞交申請時,需要一併繳付申請的行政費用。房委會一般接受劃線支票,抬頭寫明「香港房屋委員會」。費用金額會按年調整,你可以在房委會網站查閱最新的收費標準。

階段二:放盤與議價

成功取得出售證後,你的單位正式可以進入市場銷售階段。

如何參考市場為未補地價單位進行估價

為未補地價居屋定價,不能單純參考私人樓宇的呎價。最可靠的參考數據,來源於房委會網站公布的居屋第二市場成交紀錄,以及土地註冊處的資料。你也可以瀏覽各大物業資訊網站,了解同屋苑或鄰近屋苑近期放盤的叫價,但緊記這些只是叫價,並非最終成交價。

委託地產代理 vs. 業主自讓盤的利弊分析

委託地產代理的好處是他們擁有龐大的客戶網絡,能較快接觸到合資格買家,並且會代為處理睇樓、洽談及文件往來等繁瑣事務,為你節省大量時間。當然,成交後需要支付佣金。而選擇「業主自讓」,最大的誘因是省卻佣金支出,並且能與買家直接溝通。不過,由尋找買家、安排睇樓到處理法律文件,都需要親力親為,對業主的時間和精力要求較高。

與合資格買家 (綠表/白居二) 進行洽談

當有潛在買家表示興趣時,首要步驟是確認他們持有有效的「購買資格證明書」,證明其綠表或「白居二」資格。洽談過程與一般物業買賣相似,主要圍繞樓價、成交日期、以及單位內包含的傢俬電器等細節。

階段三:簽署合約

議價成功,就進入了鎖定交易的法律程序。

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及收取細訂

買賣雙方達成共識後,會簽訂臨時買賣合約。這份合約會列明成交價、成交日期等關鍵條款。簽署時,你會收取買家支付的細訂,金額通常是樓價的3%至5%。

委託律師處理正式買賣合約及收取大訂

簽署臨約後,你需要委託律師代表你處理後續的法律文件。律師會草擬正式買賣合約,並在指定日期(通常是簽署臨約後14天內)安排簽署。屆時,你會收取樓價餘下的訂金,即大訂,合計訂金一般為樓價的10%。

階段四:完成交易

來到最後直路,這階段主要由律師和買家主導,你需要做的就是耐心配合。

等待買家向房委會申請「提名信」

簽署正約後,買方的律師會協助買家向房委會申請「提名信」。這份文件是房委會正式批准該買家購買你的單位,是完成交易的必須文件。整個申請過程需時約數星期。

於成交日簽署轉讓契及收取樓價尾數

在約定的成交日,你需要在律師樓簽署正式的樓宇轉讓契(俗稱「樓契」)。同時,你的律師會確認已收到買方支付的樓價尾數。款項會先存入律師樓的戶口,再由律師轉交給你。

順利交樓

完成所有法律及款項程序後,最後一步就是在單位內將鑰匙交予新業主。記得確保單位狀況符合合約訂明的「交吉」標準(即清空單位),整個二手居屋出售流程便大功告成。

提升二手居屋叫價能力三大策略

成功申請二手居屋出售證只是第一步,想在二手居屋出售過程中爭取到最理想的價格,就需要花點心思,主動出擊。與其被動地等待買家出價,不如掌握以下三大策略,將單位的潛在價值完全展現出來,自然能提升叫價的說服力。

策略一:突顯「房委會擔保期」剩餘年期優勢

甚麼是30年擔保期?(由首次轉讓契據起計)

房委會為所有新居屋單位提供一個由「首次轉讓契據」日期起計的30年結構安全保證。你可以將它理解為一個官方為樓宇結構提供的「保用期」。這個擔保期的起點,是你或者前一手業主,從房委會手上買入單位並簽署樓契的那一天開始計算。

為何剩餘擔保期長,對買家按揭申請是極大誘因?

這30年擔保期對銀行而言,是一個重要的信心指標。只要單位仍在擔保期內,銀行普遍願意為買家提供最高九成按揭,而且還款期最長可達25年。如果你的單位樓齡較新,剩餘的擔保期還很長,這就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賣點。因為這代表買家能以較低的首期入場,而且每月供款壓力也較輕,自然更願意考慮你的單位,叫價的底氣也更足。

策略二:善用「補價折扣率」資訊

如何在樓契中找出單位的補價折扣率

每一份居屋的樓契(即轉讓契據)中,都會清楚列明單位在首次出售時的「十足市值」和業主當初的「買入價」。將這兩個數字找出來,透過簡單計算((十足市值 – 買入價) / 十足市值),就能得出單位最初的折扣率。這個比率就是日後在公開市場出售時,計算補地價金額的基礎。

向買家闡明未來補地價的參考金額,突顯現時樓價吸引力

掌握了折扣率後,你可以主動向有興趣的買家說明。你可以參考附近已補地價單位的市價,然後用折扣率估算一個未來需要補價的參考金額。這樣做能讓買家清晰地看到,現時在第二市場所付的樓價,與將來在自由市場的潛在價值之間,存在一個吸引的差距。這種透明的做法,不但能增加買家的信心,更能突顯你單位目前的價格優勢。

策略三:做好放盤前的準備

簡單裝修或家居佈置以提升觀感

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放盤前不一定要進行大規模的昂貴裝修,但一些簡單的準備功夫卻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將全屋牆壁重新髹上一層簡潔的油漆、維修好有問題的水龍頭或門柄、徹底清潔家居,以及將雜物收拾整齊。一個光猛整潔的單位,總能讓買家感覺更舒適,也更願意相信單位的價值。

整理單位資料,突顯交通、校網及社區配套賣點

除了單位本身,周邊的配套也是價值的一部分。在買家睇樓前,你可以準備一份簡單的資料,清晰列出單位的賣點。例如,步行到最近港鐵站或巴士站的時間、單位所屬的中小學校網、附近有哪些街市、超市、公園或商場等。將這些生活便利的優點具體化,能讓買家更立體地了解居住在此處的好處,從而更認同你的叫價。

鎖定目標:誰是您的潛在買家?

要順利完成二手居屋出售,首先要清晰了解您的單位可以賣給哪些人。在毋須補地價的居屋第二市場,買家的身份並非沒有限制,而是由房屋委員會嚴格規定的兩大類別組成。清楚掌握這兩類買家的特質與需求,有助您制定更有效的銷售策略。

綠表資格人士

綠表資格人士是居屋第二市場最傳統的核心購買群體。他們本身已是公共房屋資源的受惠者,購買二手居屋是他們置業階梯向上流動的一個重要途徑。

公屋租戶及合資格住戶

這類買家主要是指現正租住公共房屋(公屋)的租戶,以及已通過審查、符合入住公屋資格的輪候冊家庭。政策的原意是鼓勵有能力的公屋住戶自置居所,他們在購入二手居屋後,需要交還現居的公屋單位。這個機制可以加快公屋單位的流轉,讓資源重新編配給更有需要的家庭。

持有「綠表資格證明書」人士

除了公屋租戶,亦有部分人士可以透過申請「綠表資格證明書」,獲得購買二手居屋的資格。例如,符合特定條件的房委會轄下中轉房屋的認可居民,或受市區重建局項目影響的住戶等。他們與公屋租戶一樣,持有有效的資格證明文件進入市場。

白表居屋第二市場計劃 (白居二) 買家

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一股強大的新購買力,他們就是「白表居屋第二市場計劃」(俗稱「白居二」)的中籤者。這個計劃的恆常化,為二手居屋市場注入了更多元的客源。

每年中籤者的購買力與市場影響

房委會每年會透過攪珠抽籤,批出指定數量的白居二配額。每一位中籤者都代表一個有確實置業需求的家庭,他們需要在「購買資格證明書」發出的一年有效期內入市。這意味著每年市場都會湧現一批目標明確、購買意欲強烈的買家,成為推動二手居屋成交的重要力量。

了解白居二買家的入息及資產限制

白居二申請人必須符合房委會訂立的入息及資產上限,這些限制會每年根據市況作出調整。對賣家而言,這是一個正面的訊息。因為所有白居二買家都已經通過了政府的資格預審,證明他們具備一定的經濟能力去負擔樓價及完成交易,是背景可靠的潛在買家。

賣樓開支及稅務一覽

計劃二手居屋出售時,預先掌握所有相關開支與稅務項目,是制定財務預算和釐定理想賣出價的關鍵一步。整個流程中,賣方需要承擔的費用其實相當清晰,可以分為幾個主要部分。

賣方需承擔的費用

我們首先看看幾項賣方在交易過程中直接涉及的費用。

房委會「可供出售證明書」行政費

要正式啟動交易,業主必須先向房屋委員會申請「可供出售證明書」,這亦是大家常說的二手居屋出售證。在遞交申請時,需要繳付一筆行政費用,現時為港幣880元,這筆費用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發還。

律師費

與處理任何物業買賣一樣,你需要委託律師代表處理整個交易的法律文件,例如草擬和審閱正式買賣合約、查核業權,以及在成交日處理樓契轉名等手續。律師費沒有劃一標準,收費會因應律師樓、服務範圍及交易的複雜程度而有所不同,一般介乎數千至萬多元。建議可以事先向幾家律師樓索取報價作參考。

地產代理佣金 (如適用)

如果你選擇委託地產代理協助放盤、物色合資格買家及處理議價等事宜,便需要在成功出售單位後支付佣金。市場上普遍的做法是買賣雙方各付樓價的1%作為佣金,但這個比例並非固定不變,你可以在委託代理前與對方先行商議。當然,如果選擇以「自讓盤」形式自行放售,就可以省卻這筆開支。

稅務責任

談到賣樓,不少人會聯想到印花稅。我們來清晰釐定一下賣方在稅務上的責任。

釐清從價印花稅 (AVD) 的支付責任

從價印花稅 (Ad Valorem Stamp Duty, AVD) 是物業交易中最大的一筆稅項。根據法律規定及市場慣例,這筆費用是由買方全數支付的,賣方在這方面並沒有任何稅務責任。

二手居屋是否受額外印花稅 (SSD) 約束?

額外印花稅 (Special Stamp Duty, SSD) 是稅務局為遏抑短期物業炒賣而設的稅項,主要針對在購入物業後指定年期內轉售的交易。不過,由於未補地價的二手居屋本身已受到房委會的轉讓限制期規管,例如由首次轉讓契據日期起計滿指定年期後才可在第二市場出售,業主並不能在購入後隨意於短時間內轉售。基於房委會這個前置的規定,在居屋第二市場出售的單位,一般情況下並不受額外印花稅 (SSD) 所約束。

全港可於第二市場出售的居屋屋苑參考

在計劃二手居屋出售的過程中,了解自己的單位是否合資格在第二市場轉售,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以下將會說明如何查找最準確的官方資訊,並提供一個各區熱門屋苑的概覽,助你對市場建立基本概念。

如何查閱官方最新屋苑名單

要獲取最準確、最及時的屋苑名單,有兩個核心原則必須掌握。這關乎到你是否能順利申請二手居屋出售證,繼而展開後續的賣樓流程。

房委會官方網站是唯一權威來源

首先,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的官方網站,是查閱可在第二市場出售的資助房屋名單的唯一權威渠道。由於每年都有屋苑的轉讓限制期屆滿,這份名單會隨之更新。坊間地產網站或討論區提供的清單,未必能反映最新情況。因此,直接參考房委會公佈的資料,是確保資訊準確無誤的最佳方法。

最終資格以個別單位的「首次轉讓契據」為準

此外,一個非常關鍵的細節是,屋苑是否符合資格,並非單純看其首次入伙日期,而是必須以「個別單位」的「首次轉讓契據」(First Assignment)日期為準。簡單來說,即使是同一座大廈,不同單位的首次出售日期也可能存在差異。這個契據上的日期,才是計算轉讓限制期的正式起點,直接影響你何時可以申請出售許可。

熱門居屋屋苑分區概覽

雖然一切應以官方資料為準,但為了方便你快速建立市場印象,我們整理了港九新界各區一些較為人熟悉、交投較活躍的居屋屋苑。這份名單僅供參考之用,讓你對各區的選擇有一個初步了解。

港島區主要屋苑

港島區的居屋供應相對較少,但當中亦不乏一些位置優越、配套成熟的選擇。例如鄰近港鐵太古站的康山花園、筲箕灣的愛蝶灣,以及柴灣的漁翠苑等,都是市場上備受關注的屋苑。

九龍區主要屋苑

九龍區的居屋選擇眾多,遍佈不同地區。鑽石山的龍蟠苑、新蒲崗的采頤花園、旺角的富榮花園,以及近年落成的長沙灣凱樂苑等,均是交通便利、社區發展成熟的熱門屋苑,深受綠表及白居二買家歡迎。

新界及離島區主要屋苑

新界及離島是居屋供應量最多的地區,涵蓋了多個主要新市鎮。例如沙田的愉翠苑、馬鞍山的錦豐苑、將軍澳的寶盈花園、天水圍的天盛苑,以至東涌的裕雅苑等,這些屋苑規模較大,戶型選擇亦較多樣化,能滿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二手居屋出售常見問題 (FAQ)

在準備二手居屋出售的過程中,業主們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疑問。這裡我們整理了幾個最常見的問題,希望用最直接清晰的方式,為你逐一解答。

申請出售證後,可以將單位出租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明確:不可以。即使你已經成功申請了二手居屋出售證,在單位未成功出售並且未補地價之前,絕對不能將單位出租。根據房屋條例,居屋單位的用途是自住。將未補地價的單位出租屬於違法行為,一旦被房屋署發現,業主除了可能面臨罰款,其出售資格亦有機會被撤銷。所以,在等待合適買家的期間,單位必須保持空置或由業主自住。

如果找不到樓契正本應如何處理?

樓契是物業交易中最重要的文件之一,遺失了的確會造成一些麻煩。如果真的找不到樓契正本,業主或其委託的律師,需要到土地註冊處辦理俗稱「補契」的程序。這個程序通常需要業主進行宣誓,確認樓契正本已遺失,並非因為按揭等原因押在其他地方。然後,律師會協助向土地註冊處申請一份樓契的核證副本。這份核證副本在法律上具備與正本同等的效力,可以用於物業交易。不過,整個過程需要額外的時間和律師費用,所以建議在決定賣樓前,先確保已妥善保管好樓契正本。

補地價在公開市場出售,與在第二市場出售有何分別?

這兩者是二手居屋出售的兩個完全不同的途徑,主要分別在於目標買家、售價和業主需要辦理的手續。

第二市場出售,是指將單位賣給持有「綠表」或「白居二」資格的買家。整個交易過程毋須補地價,業主是以折扣價出售單位,買家亦是以折扣價購入。這種方式的好處是手續相對簡單,而且目標買家群明確。

公開市場出售,則需要業主先向房屋署申請評估補價金額,並繳付全數補價。完成補地價手續後,該居屋單位就等同於私人樓宇,可以自由賣給任何人士,不受買家資格限制,售價亦是按市場的十足市值而定。簡單來說,補地價後,你的物業價值會更高,但前期需要付出一筆資金。

聯名物業在申請出售證時有何特別要求?

如果你的居屋單位是由多於一位業主共同持有,即聯名物業,那麼在申請二手居屋出售證時,必須得到所有聯名業主的同意。在遞交「可供出售證明書」申請書時,文件上需要所有業主親自簽署作實。假如有任何一位業主身處外地或因其他原因未能親身簽署,便需要預先辦理有效的授權書,委託代表處理相關事宜。總而言之,賣樓是重大決定,所有業主必須達成共識,才能順利啟動出售程序。

出售證設有有效期嗎?過期後需要重新申請嗎?

是的,二手居屋出售證設有有效期。由房屋署發出的「可供出售證明書」,有效期為簽發日期起計的12個月。業主必須在這一年內,與買方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如果超過了12個月仍未成功出售單位,該出售證便會自動失效。到時候,如果你還想繼續出售單位,就需要重新向房屋署遞交申請,並再次繳付相關的行政費用。因此,取得出售證後,最好還是把握時間,積極為單位尋找合適的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