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企日久失修,想進行維修改善居住環境,但又擔心工程開支龐大?政府為協助有需要的自住物業業主,設有「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俗稱「長者裝修津貼」),提供最高達$80,000的津貼,以減輕業主的財政負擔。究竟自己是否符合四大申請資格?$80,000津貼如何計算?由準備文件到領取津貼的完整流程是怎樣?申請時又有什麼常見陷阱需要提防?本文將為你一文睇盡長者裝修津貼的申請詳情,由資格、流程、資助範圍到常見問題,助你順利完成申請,善用政府資源改善家居。
認識「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計劃目的與背景
談到長者裝修津貼2023,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市區重建局(市建局)推出的「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這個計劃的主要目的,是為有經濟需要的自住物業長者業主提供財政資助,幫助他們維修日久失修的居所,從而改善樓宇安全及居住環境。這個計劃其實是以往房協「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的優化版本,旨在更全面地支援有需要的社群。
津貼金額、計算方法及資助機制
了解計劃目的後,大家最關心的自然是津貼的實際金額和計算方式。這筆長者裝修津貼的資助機制有幾個重點需要留意,清楚理解這些細節,有助你更好地規劃維修工程。
最高津貼金額:每位申請人$80,000資助上限
計劃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每位合資格的申請人,一生人最高可以獲得港幣$80,000的津貼總額。這個上限是計算申請人與其配偶的總和,並且是針對同一個自住物業。如果之前已經成功申請過房協的舊計劃(即長者裝修津貼2022年或之前的版本),獲批的金額也會一併計算在這$80,000的總額度之內,不會重新計算。
業權份數對津貼金額的影響
一個經常被忽略的重點,是津貼金額的計算與物業的業權份數直接掛鈎。舉個例子,假設維修工程總費用是$80,000,而申請的長者只擁有該物業的一半業權。那麼,他最多只能獲批一半的資助,即$40,000。所以在申請前,特別是聯名物業的業主,需要先清楚了解自己的業權比例,才能準確預算可獲的資助金額。
靈活的10年4次申請機制及規劃建議
這個計劃並非要求申請人一次過用盡所有資助。由首次成功申請當日起計的10年內,申請人最多可以分開4次申請津貼,直到用完$80,000的總額度為止。這個設計相當靈活,容許長者業主根據家居的實際需要分階段進行維修。例如,可以先處理最緊急的防水或窗戶問題,幾年後再利用餘額處理其他老化設施。妥善規劃,就能夠將這筆資助的效益發揮到最大。
長者裝修津貼申請資格:四大類別與入息資產限額
想申請長者裝修津貼2023,第一步就是要了解自己是否符合資格。這項實用的長者裝修津貼,主要幫助有需要的自住業主改善家居安全。申請資格主要分為基本條件和四大申請人類別,現在為你逐一拆解。
申請人及物業基本條件
在探討四大類別之前,所有申請人都必須先符合一些基本門檻,這些是申請的入場券。
年齡、香港身份證及業主身份要求
申請人必須持有有效的香港身份證。同時,申請人亦必須是香港住宅單位的業主,業權資料會以土地註冊處的紀錄為準。
自住物業及非未解除破產規定
申請的單位必須是申請人的自住物業。如果申請人已婚,其配偶亦必須一同居住在該單位內。另外一個重要條件是,申請人在遞交申請時,不可以是未獲解除破產令的破產人士。
四類合資格申請人士詳解
只要符合了上述的基本條件,你只需要再滿足以下其中一個類別的身份,就有資格提出申請。
類別一:年滿60歲並符合入息資產限額的長者
這是最常見的申請類別。如果你年滿60歲,並且個人或與配偶的每月總入息和總資產淨值,都沒有超過指定的限額,就符合這一項資格。詳細的限額數字會在下面列出。
類別二: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
這個類別的申請手續相對簡單。如果你是正在領取長者生活津貼(OALA)的受惠人,就已經通過了相關的資產審查,可以直接符合申請資格,無需再另外計算入息和資產。
類別三:綜合社会保障援助受助人(須符合特定家庭成員條件)
正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的業主,需要額外符合以下其中一個家庭狀況:同住家庭成員中有年滿65歲的長者;或有經醫生證明為殘疾或健康狀況欠佳的成員;或家庭中沒有50歲以下的健全成年人。這個設計是為了讓資源更集中地幫助缺乏工作能力的家庭。
類別四:傷殘津貼受惠人(須符合入息資產限額)
如果你是傷殘津貼的受惠人,同樣有資格申請。不過,與第一類長者相似,這個類別的申請人也需要符合指定的家庭入息及資產限額,其標準與純粹年滿60歲的長者類別有所不同。
最新入息及資產限額一覽
對於需要進行經濟審查的第一類和第四類申請人,清楚了解相關的入息及資產上限非常重要。
60歲或以上長者申請人的入息及資產上限
這個限額分為單身長者和夫婦兩類:
* 單身長者: 每月總入息上限及資產總值上限需參考當時「普通長者生活津貼」的規定。
* 長者夫婦: 每月總入息上限及資產總值上限同樣需參考當時「普通長者生活津貼」的規定。
傷殘津貼受惠人的家庭入息及資產上限
傷殘津貼受惠人的審查標準,會按照申請人的家庭人數而定,參考公屋申請入息及資產限額,與上述長者類別的計算基準不同。具體的金額會按家庭人數(例如1人、2人、3人家庭等)設有不同的上限,人數越多,相對的限額亦會越高。
長者裝修津貼資助範圍:合資格維修工程項目
想成功申請長者裝修津貼2023,最關鍵的一步是清楚了解資助的實際用途。這筆津貼並不是一筆隨意使用的裝修費,而是專門針對改善樓宇安全及處理日久失修問題的維修資助。換句話說,津貼的重點在於「維修」而非「美化」。以下就為你詳細拆解,哪些工程項目才符合長者裝修津貼的資助資格。
樓宇結構及外部維修工程
津貼首先涵蓋的是保障樓宇整體安全性的工程,即是處理樓宇「骨架」和「外殼」的問題。這些工程直接關係到居住安全,是資助的首要目標。
修葺混凝土、外牆、斜坡及擋土牆
這包括了大家經常聽到的「石屎剝落」問題,例如修補天花或牆身的混凝土。同時,如果大廈外牆的批盪或瓦片有剝落危險,相關的修葺工程也符合資格。另外,假如物業範圍內有需要維修的斜坡或擋土牆,同樣可以申請資助。
單位內部維修及改善工程
除了樓宇外部,大家最關心的單位內部工程,只要與安全和基本衞生設施相關,大部分都在資助範圍內。
窗戶檢驗、維修或更換
這是十分常見的申請項目。無論是應政府的強制驗窗計劃要求,還是因為窗戶已經老化變形、開關困難或有滲漏問題,相關的檢驗、維修或更換工程費用,都可以申請津貼。
室內外防水防漏工程
家中漏水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此項津貼可以用於處理各種滲水問題,例如修葺天花、牆壁的滲漏,或者進行天台或平台的防水層重造工程,從根本解決問題。
屋宇裝備改善(電力、水喉、煤氣管)
單位內的基礎設施也是資助重點。例如,如果家中的電線系統已經非常陳舊,需要重新鋪設;或者食水喉管生鏽、排水管淤塞需要更換;甚至煤氣管的維修,都屬於合資格的改善工程。
消防安全及違規建築處理工程
津貼也鼓勵業主改善樓宇的消防安全水平,以及處理違規建築物,消除潛在的法律和安全風險。
改善走火通道及消防設備
這包括更換符合消防條例的防火大門、維修大廈的消防喉轆或火警鐘系統,以及改善走火通道的照明等,確保在緊急情況下住戶可以安全疏散。
清拆僭建物
如果單位或大廈範圍內存在僭建物(例如天台屋、違規簷篷等),業主可以利用這筆津貼聘請承辦商進行清拆工程,以符合屋宇署的規定。
特殊資助用途:償還樓宇維修貸款
這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功能。假如業主早前因為應付強制驗樓或驗窗等命令,已經向屋宇署、市區重建局或房屋協會借了維修貸款,這筆津貼可以直接用來償還該筆貸款的餘額。
注意:津貼不包括的裝修項目
為了避免申請時產生誤會,必須清楚知道哪些項目是「不獲」資助的。津貼的核心原則是安全與維修,所以純粹為了美觀或提升生活享受的項目,通常都不符合資格。
純粹美化裝飾工程(如油漆、訂造傢俬)
如果只是想為家居換個新面貌,例如重新髹油、更換牆紙、鋪設新地板,或者訂造新的衣櫃、廚櫃等,這些純粹出於美化目的的工程,津貼是不會涵蓋的。
添置或更換家庭電器
津貼是用於維修樓宇本身,而不是添置個人物品。因此,購買或更換任何家庭電器,例如冷氣機、雪櫃、電視機或洗衣機等,都不能使用這筆津貼。
長者裝修津貼申請流程:四步曲由準備到獲批
了解長者裝修津貼2023的申請資格和資助範圍後,下一步就是掌握整個申請流程。其實,整個過程可以清晰地分為四個主要步驟。只要跟著這個流程圖走,由準備文件到最後成功領取津貼,每一步都會更加清晰。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由準備到獲批的四步曲。
步驟一:準備所需文件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申請津貼也是一樣的道理。準備齊全的文件是成功申請的第一步,可以大大縮短後續的審批時間。
申請文件清單(身份證明、報價單等)
申請時需要提交一系列文件,用來證明你的身份、業權及維修工程的細節。建議大家預先準備一個文件夾,將以下文件整理好:
- 身份證明:申請人及配偶(如適用)的香港身份證副本。
- 業權證明:最新的物業查冊紀錄(即土地登記冊),用以證明你是該物業的業主。
- 經濟狀況證明:如非領取長者生活津貼或綜援,便需要提交入息及資產證明文件,並進行宣誓。
- 工程報價單:由合資格註冊承建商發出的詳細工程報價單,上面需要清楚列明每項維修工程的內容和費用。
- 承建商資料:承建商的有效商業登記證副本。
- 住址證明:例如近期的差餉單或水電煤氣費單。
如何尋找合資格註冊承建商
計劃規定,所有維修工程必須由「註冊承建商」進行。這點非常重要,因為這關乎到工程的質素、安全,以及最終能否提交合格的完工證明。要尋找合資格的承建商,你可以:
- 查閱政府名冊:屋宇署網站備有「註冊承建商名冊」,可以查閱承建商的資格和紀錄。
- 索取多份報價:建議最少尋找三間不同的註冊承建商報價,詳細比較工程內容、用料及價錢。
- 確認其專業資格:直接詢問承建商是否熟悉長者裝修津貼的申請流程,以及能否提供所有必需的法定完工證明文件。
步驟二:遞交申請
文件準備妥當後,就可以正式遞交申請表了。市區重建局提供了幾種便捷的遞交方式。
透過「樓宇復修平台」網上申請
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是透過「樓宇復修平台」的網站進行網上申請。你只需要根據網站指示,填寫資料並上載所需文件的電子檔案即可。網站系統會引導你完成整個流程,減少出錯的機會。
親身、郵寄或傳真遞交注意事項
如果你偏好使用傳統方式,也可以選擇親身、郵寄或傳真遞交申請。需要注意幾點:
- 核對地址和號碼:確保郵寄地址或傳真號碼正確無誤。
- 備份文件:遞交前,最好將所有文件複印一份作個人紀錄。
- 確認收妥:如以郵寄或傳真方式遞交,建議在數個工作天後致電查詢,確保對方已成功收到你的申請。
步驟三:審批流程
遞交申請後,便會進入審批階段。這個階段有兩個關鍵原則需要緊記。
緊記「先批核,後動工」原則
這是整個申請過程中最重要的規則。你必須等待市區重建局發出「原則上批准書」,確認你的申請已被初步接納,才可以安排承建商開始施工。如果在收到正式批准前就動工,相關的工程費用將不會獲得任何資助。
職員上門視察及工程報價審批
在審批期間,市區重建局會安排職員或委派的獨立顧問上門視察你的單位。他們會評估你需要維修項目的迫切性,並且審核你提交的工程報價是否合理。最終的津貼金額,會以他們的專業評估為準,而不一定是報價單上的金額。
步驟四:完工及領取津貼
工程順利完成後,就來到領取津貼的最後一步。
安排職員完工視察
工程完結後,你需要通知市區重建局,他們會再次安排職員上門視察。這次的目的是確認所有已獲批准的工程項目,都已經按照規定妥善完成。
提交法定完工證明文件(如WR1)
視察完成後,你需要向市區重建局提交由註冊承建商簽發的完工證明。根據工程性質,可能需要不同的法定文件,例如:
- 電力工程:需提交註冊電業承辦商簽發的「完工證明書(WR1)」。
- 窗戶工程:需提交就強制驗窗計劃呈交屋宇署的文件副本。
- 小型工程:需提交相關的小型工程完工證明文件。
這些文件是證明工程合法合規的重要依據,缺少任何一份都可能影響津貼發放。
津貼發放方式
當所有文件齊備,並且通過最終審核後,津貼款項一般會以銀行轉帳或郵寄支票的方式直接發放給你。至此,整個長者裝修津貼申請流程便大功告成。
避免申請失敗:5大長者裝修津貼常見陷阱
申請長者裝修津貼2023的過程,乍看之下很清晰,但是不少申請人因為忽略了一些關鍵細節,最終導致津貼金額減少,甚至申請失敗。了解這些常見的陷阱,可以幫助你更順利地完成整個流程,確保家居維修得到應有的資助。以下歸納了五個最常見的申請「中伏」位,值得大家留意。
陷阱一:誤解津貼為實報實銷
津貼額以獨立顧問估價為準,而非工程報價
許多人申請長者裝修津貼時,最大的誤解是以為津貼會按照工程報價單上的金額「實報實銷」。事實並非如此。市建局會委派獨立的工程顧問到單位視察,然後根據工程的必要性和市場合理價格進行估價。最終批出的津貼額,是以這位顧問的評估為基礎,而不是你提交的報價單。如果報價單中包含了純粹美化、非必要的裝飾項目,或者價格高於市場水平,這些部分都不會獲批資助。
陷阱二:維修工程項目中途變動
新增工程項目必須先獲批准
緊記「先批核,後動工」是整個計劃的核心原則。如果在維修過程中,承辦商發現有新的問題需要處理,例如臨時建議更換全屋電線,你絕對不能立即同意動工。正確的做法是,要求承辦商就新增項目提供正式報價單,然後立即將文件提交給負責機構。你必須等待機構審批新增項目後,才可以讓承辦商施工。任何未經事先批准就動工的項目,無論理由多麼充分,都不會獲得資助。
陷阱三:未經批准改動單位間隔
違規改動如何影響津貼批核
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津貼資助的對象是維修樓宇的原有核准間隔。如果你的單位曾有未經屋宇署批准的改動,例如拆除了廚房的牆壁改成開放式廚房,或者移動了廁所門的位置,那麼與這些違規改動空間相關的所有維修工程,都可能不獲批准。審批是以樓宇的原始圖則為標準,任何與圖則不符的結構,其相關的維修項目,例如更換廚櫃、鋪設瓷磚等,都可能被視為不合資格。
陷阱四:忽略提交法定完工證明文件
不同維修工程所需的證明文件
工程完成後,申請人有責任提交所有法例規定的完工證明文件,這是獲取津貼的最後一步,卻也經常被忽略。不同的工程需要不同的證明,例如:
– 電力工程:必須提交由註冊電業承辦商簽發的「完工證明書」(表格WR1)。
– 窗戶維修:可能需要向屋宇署呈報小型工程的完工文件。
– 更換防火門:需要提供防火門的測試報告或證書。
如果缺少這些關鍵文件,相關工程項目的資助將被扣起,所以必須在工程開始前就和承辦商確認,他們會提供所有必需的法定文件。
陷阱五:對$80,000津貼總額的誤解
如何查詢已使用的津貼餘額
$80,000是每位合資格申請人(與配偶合計)及每個物業在10年內的總資助上限,而不是指單次申請的金額。這個總額度會計算你過往所有在相關計劃下(包括舊有的「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或之前的長者裝修津貼2022版本)已獲批的金額。例如,如果你之前已用過$20,000,那麼今次申請的上限就只剩下$60,000。想知道自己還剩下多少津貼餘額,最直接的方法是致電市區重建局的熱線(3188 1188),提供個人資料以作查詢,這樣有助你更好地規劃維修項目。
長者維修津貼常見問題 (FAQ)
在申請長者裝修津貼2023的過程中,大家總會遇到各種疑問。這裡我們整理了幾個最常見的問題,希望可以為你提供清晰的解答,讓你對整個長者裝修津貼的申請細節有更深入的了解。
Q1: 聯名物業如何申請?津貼金額會否按業權計算?
可以。如果物業由多人聯名持有,所有符合資格而且在單位內居住的業主可以一同申請。津貼金額的計算方式,與申請人在物業所佔的業權份數直接掛鈎。舉例來說,如果一位合資格的申請人只擁有物業的50%業權,那麼他個人可獲批的津貼上限,就是總津貼額$80,000的一半,即$40,000。所以,如果想獲取最高的津貼額,最好由所有合資格的聯名業主共同提出申請。
Q2: 公屋或私樓租戶可以申請嗎?
不可以。這項津貼計劃的援助對象是自住物業的業主。因此,不論是公共屋邨或私人樓宇的租戶,都不符合申請資格。不過,有一種情況例外,就是已經透過「租者置其屋計劃」等資助房屋計劃購入現居公屋單位的業主,他們的身分是業主,所以只要符合其他申請條件,便可以提出申請。
Q3: 申請流程需時多久?
整個審批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一般而言,由遞交所有必需文件起計,至市區重建局完成審批並發出「原則上批准書」,大約需要三至四個月。這個時間預算,並不包括之後進行維修工程所需的時間。所以申請人應預留充足時間,及早規劃。
Q4: 之前申請過房協的「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仍可申請此津貼嗎?
可以的。即使你過往曾成功申請並獲批香港房屋協會的「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你仍然可以申請現時的「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不過,兩個計劃的總資助金額設有合併上限。申請人一生人可從兩個計劃合共獲取的總津貼額,不能超過$80,000。例如,你之前在房協計劃下已領取$20,000,那麼在新計劃下最多只可再申請$60,000。
Q5: 必須聘用註冊承建商嗎?
是的,這是硬性規定。所有獲此津貼資助的維修工程,都必須聘用根據《建築物條例》註冊的承建商進行,例如「註冊小型工程承建商」。這是為了確保工程的質素與安全符合法例標準。申請人提交申請時需要提供承建商的資料,並在工程完成後提交相關的法定完工證明文件,否則津貼將不獲批核。
Q6: 遺產管理人可否為已故業主申請?
可以。如果業主不幸離世,其遺產管理人或遺囑執行人,是可以代為申請這項維修津貼的。申請的前提是,相關的法律文件,例如「遺產管理書」或「遺囑認證」,必須在津貼正式批出之前,已經在土地註冊處完成註冊,以證明其管理遺產的合法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