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求順利「上會」,不少置業人士會邀請家人作按揭擔保人,冀能利用其入息通過壓力測試,或以其較年輕的歲數延長還款期,減輕每月供款負擔。然而,擔保人的年齡是一把「雙刃劍」,當中涉及複雜的計算法則。一旦計錯數,或未有周詳考慮,隨時會導致還款期不似預期般延長,甚至不增反減,令每月供款額飆升,好心幫忙的擔保人亦可能因此無辜揹上「重債」。本文將為您全面拆解按揭擔保人年齡的4大計算關鍵,剖析當中常見的財務陷阱與法律責任,助您精明決策,避免誤墮債務危機。
按揭擔保人核心計算:年齡如何影響還款期?
談及按揭擔保人年齡,這絕對是整個按揭擔保人計算過程中最關鍵的環節之一。它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數字,而是直接釐定你的還款期長短,從而影響每月供款額與財務壓力。要掌握箇中玄機,我們首先要了解銀行審批時的計算邏輯。
還款期計算基礎:「人齡」與「樓齡」的雙重限制
銀行在審批最長還款期時,會同時考慮兩個關鍵指標:申請人或擔保人的年齡(簡稱「人齡」),以及所購物業本身的樓齡。這兩者就像兩把尺,共同框定了銀行願意批出的還款期上限。
人齡計算方程式:「75減」或「80減」法則
計算人齡對還款期的影響,銀行普遍採用的方程式是「75減」法則。計算方法很簡單,就是用75減去申請人的年齡,得出的數字就是最長還款年期。例如,一位50歲的申請人,其最長還款期便是 75 – 50 = 25年。部分銀行或會採用較寬鬆的「80減」作標準,讓還款期可以再長一些。
樓齡計算方程式:「75減」或「80減」法則
除了人齡,物業的樓齡也採用類似的計算方式。銀行同樣會用「75減」或「80減」的法則,套用在樓齡上。假設你看中的單位樓齡已有55年,那麼用「75減」法則計算,銀行就只會批出最多 75 – 55 = 20年的還款期。
最終還款期:銀行以人齡及樓齡計算結果之較短者為準
當人齡和樓齡計算出來的年期不同時,銀行會如何決定?答案是,銀行會選擇兩者之中計算出來較短的年期,作為最終的還款期上限。舉個例子,假設申請人50歲(人齡可借25年),但他購買的物業樓齡是55年(樓齡只可借20年),銀行最終批出的最長還款期就會是20年,而不是25年。
誰的年齡說了算?擔保人與借款人的年齡選擇
當按揭申請中加入了擔保人,計算還款期時便多了一個變數:究竟是用借款人的年齡,還是用擔保人的年齡?這個選擇並非隨意,而是取決於加入擔保人的主要目的。
情況一 (目的為延長還款期):採用較年輕者年齡計算
最常見的情況,是借款人本身年紀較大,希望利用擔保人來延長還款期。在這情況下,銀行會以借款人和擔保人之中,較年輕一方的年齡來計算最長還款期。例如,一位60歲的父親想置業,單獨申請最多只能供款15年(75-60)。如果他找來30歲的兒子作擔保人,銀行便會改用兒子的年齡計算,還款期就有機會延長至最長的30年,大大減輕每月供款壓力。
情況二 (目的為滿足入息):採用較高薪者年齡計算 (注意或縮短還款期)
另一種情況,是借款人雖然年輕但收入不穩,需要高收入的擔保人協助通過壓力測試。這時,銀行在進行按揭擔保人計算時,通常會以收入較高一方的年齡為準。這裡便可能出現一個財務陷阱:如果高薪的擔保人年紀較大,還款期反而會被大幅縮短。例如,30歲的兒子收入不足,找來58歲、月入豐厚的父親作擔保。銀行便會以父親的58歲來計算,令最長還款期只有17年(75-58),而非兒子本來可享有的30年。還款期縮短,每月供款額便會急升,最終可能令壓力測試更難通過。
按揭擔保人實戰應用:善用年輕擔保人延長還款期
談及按揭擔保人年齡,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入息要求,但其實它在延長還款期方面,發揮著意想不到的關鍵作用。當年長申請人因年齡關係,導致銀行批出的還款期過短時,引入一位年輕的擔保人,便是一個相當實用的財務策略。這個做法能直接扭轉局面,讓原本因供款壓力過大而難以獲批的申請,變得切實可行。
延長還款期的財務優勢
將還款期拉長,最直接的好處體現在兩個財務層面,讓整個供款壓力大大減輕。
降低每月供款額
這是一個很直接的數學概念。當總貸款額不變,還款時間越長,攤分到每個月的本金就越少,每月供款自然會顯著下降。這不僅讓日常現金流更充裕,也讓申請人有更多預算應付生活其他開支,提升生活質素。
降低壓力測試入息門檻
每月供款額降低,直接帶來的另一個好處,就是通過壓力測試的入息門檻也隨之放寬。銀行批核按揭時,需要確保申請人在利率上升後仍有足夠還款能力。在按揭擔保人計算中,降低了的供款額,意味著對借款人和擔保人合併的總入息要求也變得更容易達到,大大提高了成功申請的機會。
案例分析:年長申請人與年輕擔保人組合
理論聽起來不錯,但實際效果有多大呢?我們透過一個具體案例來看看,數字會說明一切。
案例背景:65歲申請人獨立申請按揭
假設65歲的陳先生準備退休,希望購入一個價值500萬的單位自住,並申請五成按揭,即貸款250萬元。根據銀行普遍採用的「75減」人齡計算方法,陳先生可獲批的最長還款期只有10年(75 – 65歲)。短促的還款期將導致每月供款額非常高。
解決方案:由30歲子女作擔保人
為了解決還款期太短的問題,陳先生30歲的兒子同意擔任按揭擔保人。由於加入了年輕的擔保人,銀行在計算按揭擔保人年齡時,會採用較年輕一方(即30歲的兒子)作基準。雖然理論上可達45年(75-30),但由於一般按揭最長還款期上限為30年,銀行最終批出30年還款期。
結果對比:加入擔保人前後的還款期與供款變化
讓我們將前後的數據並列比較,變化一目了然。(假設按揭利率為4.125%)
項目 | 加入擔保人前 (陳先生獨立申請) | 加入擔保人後 (兒子作擔保) |
---|---|---|
計算年齡 | 65歲 | 30歲 |
最長還款期 | 10年 | 30年 |
每月供款額 | 約 $25,456 | 約 $12,123 |
壓力測試最低入息要求 | 約 $56,800 | 約 $28,600 |
結果顯示,僅是加入一位年輕擔保人,就讓每月供款減少超過一半,入息門檻也大幅降低,令原本看似不可能的按揭申請,變得輕鬆可行。
按揭擔保人陷阱:年齡與財務風險評估
按揭擔保人年齡的計算,看似是延長還款期的靈丹妙藥,但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只著眼於擔保人的入息而忽略其年齡,或者未有全面評估其財務狀況,隨時可能跌入銀行審批的陷阱,令整個置業計劃大失預算。
風險一:高薪年長擔保人反令還款期縮短
很多人以為找個高薪的親人作擔保就萬無一失,但這是一個常見的誤解。事實上,如果這位高薪擔保人年紀較大,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年齡與入息的權衡:為何高薪不一定有利?
這關乎銀行在進行按揭擔保人計算時的一個核心原則:銀行會以借款人與擔保人之中,收入較高一方的年齡為基準,去計算最長還款期。假設銀行採用「75減」法則,即使借款人只有30歲,但收入較高的擔保人已經60歲,那麼最長還款期就會被定為15年(75 – 60),而不是以年輕借款人計算的45年。還款期大幅縮短,意味著每月供款額會急升,壓力測試的入息要求也隨之提高,最終可能得不償失。
反面教材:年輕借款人配高薪年長擔保人的陷阱
舉個實例,一位28歲的年輕人月入3萬元,想借400萬買樓,原本可輕鬆承造30年按揭。由於入息不足,他找來月入7萬元的62歲父親作擔保人。雖然合併入息高達10萬元,看似十分穩妥,但銀行會以收入較高的父親年齡作計算。結果,最長還款期由30年銳減至僅有13年(75 – 62)。每月供款額將會非常高,即使合併入息高,也未必能通過壓力測試,這就是典型的「高薪陷阱」。
風險二:擔保人自身財務狀況的影響
除了年齡,擔保人自身的財務健康狀況,是另一個絕對不能忽視的關鍵。銀行會將擔保人視為共同借款人一樣,嚴格審視其所有債務及信貸紀錄。
擔保人現有按揭如何影響壓測及供款與入息比率(DSR)計算
如果擔保人本身已經有按揭在身,銀行在審批新申請時,供款與入息比率(DSR)及壓力測試的門檻便會收緊。一般而言,DSR上限會由50%降至40%,而壓力測試後的DSR上限亦會由60%降至50%。計算時,銀行會將擔保人現有的按揭供款,與新申請的按揭供款相加,然後用這個總額去計算是否符合收緊後的DSR要求。這會大幅削減整個組合的借貸能力。
擔保人的信貸評級(TU)與總債務對審批的影響
銀行的審查是全方位的。擔保人的信貸評級(TU)報告會被仔細審閱,任何不良紀錄,例如遲還款,都可能直接導致整個按揭申請被拒絕。此外,擔保人所有的個人債務,包括私人貸款、汽車貸款、信用卡分期等,其每月的還款額都會被計入總債務之中,一併納入DSR計算。這意味著即使擔保人入息高,但如果他本身債務繁重,能夠用作擔保的空間其實相當有限。
成為擔保人前必讀:法律責任與未來財務影響
雖然善用按揭擔保人年齡優勢,可以巧妙地延長還款期,但在簽下名字之前,清楚了解這份承諾背後的法律責任和長遠財務影響,是絕對必要的。這不只是一個幫忙,而是一項牽涉重大的法律與財務決定。
法律責任:無限責任與銀行的追討權
成為按揭擔保人,意味著你需要承擔「無限責任」(Unlimited Liability)。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法律概念。簡單來說,如果借款人因任何原因停止償還按揭貸款,銀行在向借款人追討不果後,有絕對的權利轉向你追討所有剩餘的貸款本金、利息及相關費用。請注意,追討的是整筆貸款的餘額,而不是借款人無法負擔的差額。從法律層面看,你與借款人對這筆債務的責任是相同的。
財務影響:佔用個人借貸力,影響未來置業
擔保人的角色會清楚記錄在你的個人信貸報告 (TU) 中,這會直接影響你未來的借貸能力。當你日後打算置業並申請按揭時,銀行在進行你的個人財務審查及按揭擔保人 計算時,會將你正在擔保的按揭貸款視為你的潛在負債。這將導致兩個直接後果:第一,你的按揭成數上限需要下調;第二,你的供款與入息比率及壓力測試的門檻會變得更加嚴格。換句話說,你為他人作擔保,實際上是佔用了自己未來的借貸額度,令自己置業的難度增加。
如何「甩擔保」?條件與程序一覽
「甩擔保」並非由擔保人單方面可以決定的事,整個過程的主導權在於借款人。當借款人的收入狀況有改善,足以獨立承擔按揭供款及通過壓力測試時,借款人可以主動向銀行提交申請,要求解除你的擔保人身份。銀行會重新審核借款人最新的財務狀況,過程等同於一次全新的按揭申請。只有在銀行審批通過後,你才能正式卸下擔保人的責任。這個程序意味著,如果借款人不主動申請,或者其財務能力一直未有改善,你的擔保人身份便可能需要維持很長一段時間。
按揭擔保人年齡及入息常見問題 (FAQ)
關於按揭擔保人年齡及入息的計算,坊間總有各種疑問。我們整理了幾個最常見的問題,希望可以幫你釐清一些重要概念,讓你更懂得如何規劃。
按揭擔保人有年齡上限嗎?
很多人在考慮按揭擔保人年齡時,都會問銀行是否設有上限。實際上,銀行並沒有一個硬性的規定,例如指明超過某個歲數就不能擔任擔保人。關鍵之處在於,擔保人的年齡會直接影響最長還款期的計算。銀行普遍會用「75減」或「80減」的準則來計算還款期。因此,如果擔保人年紀太大,計算出來的還款期便會縮短。所以,雖然沒有絕對的年齡上限,但選擇一位年紀太大的擔保人,可能無法達到延長還款期的目的,甚至有機會縮短還款期,這是進行按揭擔保人計算時必須注意的細節。
只為延長還款期,擔保人是否仍需提供入息證明?
這是一個十分常見的迷思。即使擔保人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其年齡優勢來延長還款期,銀行仍然需要審視其財務狀況,所以提供入息證明是不能缺少的程序。這是因為擔保人需要承擔實質的法律責任。萬一借款人無法償還貸款,銀行需要確保擔保人具備基本的還款能力。不同銀行的審批標準各異,有些可能要求擔保人的收入必須高於借款人,有些則可能要求擔保人的收入至少能覆蓋每月的按揭供款。簡單來說,純粹想「借用年齡」而擔保人完全沒有還款能力,在銀行審批中是無法通過的。
擔保人與共同借款人在年齡及壓力測試計算上有何分別?
擔保人與共同借款人最根本的分別在於業權。共同借款人是物業的共同業主,名字會顯示在樓契上,而擔保人則不是業主。這個身份上的差異,也導致了計算上的不同。
在年齡計算方面,銀行處理擔保人個案時,會根據申請目的去選擇用借款人或擔保人的年齡作準則。壓力測試方面,銀行會將借款人及擔保人的收入與債務合併計算,但通常會採用比單人申請更嚴格的標準。
共同借款人的情況則比較直接。由於他們都是業主,銀行會將所有共同借款人的收入和債務全部合併,用標準的壓力測試來審批。而在計算最長還款期時,銀行通常會採用當中年齡最輕的一位,以得出最長的還款年期。總括而言,兩者在法律身份、業權歸屬以及銀行審批的計算細節上,都有清晰的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