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屋補地價按揭全攻略】樓價跌正是好時機?一文拆解4大核心:計算、流程、財技與銀行須知

近期樓市回調,不少業主感到憂慮,但對於手持未補地價居屋的業主而言,這或許是將資產升級、釋放物業價值的黃金時機。「樓價愈跌,補價愈平」是居屋補地價的核心原理,當物業市值下跌,您需要向政府支付的補價金額亦會相應減少,意味著能以更低成本,將物業由受限制的資助房屋,轉為可在公開市場自由買賣、出租或加按套現的私人物業。

然而,整個補地價及按揭過程牽涉繁複程序與財務計算。為了助您掌握這個時機,本文將化身您的「居屋補地價按揭全攻略」,一文為您拆解四大核心範疇:由精準的計算方法、清晰的申請流程,到靈活的財務技巧,以至最新的銀行審批須知,助您輕鬆完成補地價,將物業潛力發揮到極致。

居屋補地價基礎:為何樓價下跌是補價良機?

最近樓市調整,不少朋友都在考慮,這是否為手上的居屋申請補地價按揭的好時機。要完全掌握補地價居屋按揭的竅門,我們首先需要從最基本的「補地價」概念說起,理解清楚當中的運作原理,自然就會明白為何樓價下跌反而是一個值得留意的機會。

甚麼是居屋補地價?認識未補地價的轉讓限制

法律定義與目的:從不完整業權到完整業權

簡單來說,居屋補地價就是業主向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繳付一筆款項,用以補回當初購買單位時政府所提供的樓價折扣。因為居屋的售價低於市場價,所以業主最初只擁有「不完整業權」,物業的轉讓和出租權利會受到限制。當業主完成補地價後,便會解除這些限制,獲得物業的「完整業權」,單位性質就與市場上的私人樓宇無異。

各時期居屋的轉讓限制(2007年後、2018年、2019年及以後)

不同時期發售的居屋,其轉讓限制有很大分別,業主需要清楚自己單位所屬的類別:

  • 2007年至2017年期間出售的居屋:由首次轉讓契據日期起計,首兩年內不可在市場出售。在第三至第五年,業主可以在毋需補地價的情況下,於「居屋第二市場」將單位轉售予合資格人士。滿五年後,業主便可以申請補地價,並在自由市場上出售或出租。

  • 2018年出售的新居屋:限制期延長。首兩年只能以原價在居二市場轉售。第三至第五年可在居二市場自行定價出售。滿五年後,才可申請補地價在自由市場交易。

  • 2019年及以後出售的新居屋:限制進一步收緊。首兩年同樣只能以原價在居二市場轉售。第三至第十年,可在居二市場自行定價出售。業主需要等待整整十年,才可以申請補地價,在自由市場出售或出租。

未補地價下出租或出售的法律風險

有一點必須注意,未補地價的居屋單位,在公開市場上進行出租或出售均屬違法行為。根據《房屋條例》,違規的業主一經定罪,最高可被罰款50萬港元及監禁一年。所以,在考慮任何形式的轉讓前,必須先了解及完成補地價程序。

「樓價愈跌,補價愈平」:解構補地價核心原理

剖析官方計算公式:補價金額 = 補價時市值 x 購入時折扣率

補地價金額的計算方法非常清晰,完全依據官方的一條公式。這條公式是:補價金額 = 房委會評估的「補價時物業市值」 x 「購入時的折扣率」。當中,「購入時的折扣率」是指您當年買入單位時,房委會給予的售價折扣,這個百分比會清楚列明在樓契上。

固定折扣率 vs 浮動市值:影響補價金額的關鍵變數

在這條公式中,「購入時的折扣率」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字。無論樓市經歷多少升跌,這個折扣率從您買入單位的一刻起就已經鎖定。因此,唯一會影響最終補價金額的變數,就是「補價時物業市值」。這個市值是由房委會委派的測量師在您提出申請時進行評估,它會直接反映當時的市場樓價水平。

實例說明:樓價變動如何直接影響您的補價支出

讓我們用一個簡單例子說明。假設您當年以七折(即30%折扣率)買入一個居屋單位。

  • 情境一(樓市高位):房委會評估單位當時市值為600萬港元。
    補價金額 = 600萬 x 30% = 180萬港元

  • 情境二(樓市回調):房委會評估單位當時市值下跌至500萬港元。
    補價金額 = 500萬 x 30% = 150萬港元

從以上例子可見,即使是同一個單位,只是因為申請補地價的時機不同,補價支出就可以相差30萬港元。這就是「樓價愈跌,補價愈平」的核心邏輯。

甚麼是「居屋補地價按揭」?

定義及運作模式:專為補地價而設的金融方案

居屋補地價按揭」是一種專門為資助房屋業主而設的貸款方案。當業主計算出需要繳付的補地價金額,但手頭上未有足夠現金時,便可以向銀行申請這種按揭。其運作模式是,銀行批出一筆貸款,其主要目的就是用作支付給房委會的補地價款項,幫助業主完成程序。

與一般物業買賣按揭的主要區別

補地價按揭與我們平常買賣樓宇時申請的按揭,最主要的分別在於資金的用途和流向。一般買賣按揭的貸款是支付給賣家,用作交易樓價。而補地價按揭的貸款,則是由銀行直接開出支票支付給房委會,用以解除物業的轉讓限制,當中不涉及物業買賣交易。

完成補地價後,物業權利將有何變化?

當您成功繳付補價金額,並從房委會取得「解除轉讓限制證明書」後,您的物業就正式擁有完整業權。這意味著:

  1. 自由買賣:您可以在公開市場上,將單位自由出售給任何買家,不再局限於綠表或白表資格人士。
  2. 自由出租:您可以將整個單位或部分房間合法出租,賺取租金收入。
  3. 靈活融資:您可以像一般私人樓宇一樣,隨時向銀行申請加按套現,以應付個人或家庭的財務需要,資金運用更具彈性。

精準預算:如何計算補地價金額與按揭套現潛力?

要成功申請補地價按揭,第一步就是做好精準預算。這不單是計算一筆數目,而是為整個財務規劃打好基礎。想知道為補地價居屋申請按揭究竟需要多少資金,又能釋放多少物業潛力,我們可以從掌握補地價金額的計算方法開始。這就像砌積木一樣,只要跟著步驟,就能清晰地看到完整的畫面。

居屋補地價金額計算三步曲

計算補地價金額其實有一個官方的標準公式,整個過程可以拆解成簡單的三個步驟。只要找到兩個關鍵數字,就能準確計算出所需金額。

第一步:查閱樓契,確定「購入時折扣率」

首先,你需要找出一個不會改變的數字:「購入時折扣率」。這個折扣率記錄了你當初買入單位時,政府給予的樓價折扣。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翻閱你家中的樓契正本(Deed of Assignment),上面會白紙黑字列明這個百分比。這個數字是整個計算的基石,從買入單位那一刻起就已經固定下來。

第二步:獲取房委會的「補價時物業評估市值」

第二個關鍵數字是「補價時物業評估市值」。這個數字是浮動的,會跟隨市場變化。它並非地產網站上的參考價,而是當你正式向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提交補價申請後,由他們委派的測量師為你的單位評估所得出的專業市值。這個估價直接反映了補價那一刻的市場狀況,所以樓價下跌時,這個估價亦會相應調低。

第三步:套入公式計算最終補地價金額

當你掌握了以上兩個數字,就可以套入官方公式計算了。
公式非常簡單:補地價金額 = 補價時物業評估市值 x 購入時折扣率

舉一個例子:假設房委會評估你的單位現時市值為600萬港元,而你樓契上列明的購入時折扣率是40%。
那麼你需要繳付的補地價金額就是:6,000,000港元 x 40% = 2,400,000港元。
就這樣,你便能清晰計算出需要支付給政府的費用。

影響最終按揭貸款額的關鍵因素

計算出補地價金額後,下一步就是向銀行申請按揭。銀行最終批出的貸款額,除了要覆蓋補地價的費用,還可能讓你套現一筆額外資金。不過,最終的貸款額會受到幾個重要因素影響。

銀行估價與房委會估價的差異處理

你需要留意,銀行會為你的物業進行獨立估價。這個估價未必與房委會的評估市值完全相同。當兩個估價出現差異時,銀行在審批按揭貸款時,通常會以較低者為準。例如,若房委會估價600萬,但銀行估價只有580萬,銀行便會以580萬作為基礎去計算最高貸款額。這個差額會直接影響你的套現潛力。

申請人的入息、信貸狀況與壓力測試要求

補地價按揭在本質上仍是一筆按揭貸款,所以申請人的財務狀況是銀行審批的核心。銀行會嚴格審核你的入息證明、工作穩定性及信貸報告(TU)。同時,申請人亦必須符合香港金融管理局訂立的壓力測試要求,確保你在利率上升時仍有足夠的還款能力。穩健的財務背景是成功獲批理想貸款額的關鍵。

現行按揭利率對每月供款的影響

按揭利率直接決定你日後的每月供款額。即使是0.25%的利率差別,在長達二、三十年的還款期內,總利息支出可以有很大分別。因此,在申請前了解市場的利率環境,選擇一個合適的按揭計劃,對於控制長遠的供款負擔十分重要。

【互動計算機】即時預估補地價按揭套現潛力

理論說了這麼多,不如親手試算一下。我們特別設計了一個互動計算機,讓你即時掌握你的財務潛力。

功能介紹:輸入屋苑、估值及按揭餘額

使用方法非常簡單。你只需要輸入幾個基本資料,包括你的屋苑名稱、你對物業的初步估值,以及現有按揭的剩餘貸款額。系統就能為你進行初步評估。

即時獲取三大數據:預計補地價、最高可套現金額、新按揭月供

提交資料後,計算機會即時為你呈現三大核心數據:
1. 預計補地價金額: 讓你對首要開支有初步預算。
2. 最高可套現金額: 扣除補地價及原有按揭後,你能動用的靈活資金。
3. 新按揭月供: 讓你了解完成整個操作後,每月的財務承擔。

如何善用計算機作初步財務規劃

這個計算機是一個很好的財務規劃工具。你可以利用它來模擬不同情況,例如輸入一個較高或較低的物業估值,看看結果有何變化。這有助你制定更全面的計劃,衡量在不同市況下進行補地價按揭的可行性。不過請緊記,計算結果只作初步參考,最終的貸款額及條款仍需由銀行作最終批核。

一步一教學:居屋補地價按揭完整申請流程全拆解

要順利完成整個補地價按揭流程,最重要是掌握清晰的步驟。看似複雜的程序,其實可以拆解成三大階段,只要跟著以下教學,由向房委會申請到銀行批核,每一步都一目了然。

階段一:向房委會申請評估補價

填寫及遞交「評估補價申請書」(HD1065C)

整個程序的起點,是向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提交正式申請。您需要填寫一份名為「評估補價申請書」、編號為 HD1065C 的表格。這份文件代表您正式向官方提出為居屋單位評估補價市值的請求。

所需文件清單(樓契副本等)及申請費用

遞交申請書時,記得要附上單位的樓契副本,以及一筆支付給「香港房屋委員會」的申請費用。這筆行政費是處理申請的必要開支。備妥文件與費用,才能確保申請程序順利展開。

房委會委派測量師上門視察及估價

房委會收到申請後,就會委派認可的測量師與您聯絡,預約時間上門視察單位。測量師會評估單位的狀況、座向、景觀等因素來釐定市值。這裡有一個專業提示,由於補價金額與估值直接掛鉤,建議在測量師完成評估前,先不要進行大型或豪華的裝修工程,以免無意中推高了單位的估值,增加了補價的支出。

階段二:接收通知書及提出上訴

接收「評估補價通知書」:核對內容及有效期

測量師完成評估後,大約一個月,您就會收到房委會發出的「評估補價通知書」。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上面會清楚列明單位評估出的市值,以及根據您購入時的折扣率計算出的最終補價金額。收到後,請仔細核對所有資料,並且特別留意通知書的有效期,您必須在有效期內(通常為兩個月)繳付款項。

對估價有異議?28天內提出上訴的權利與程序

假如您認為房委會的估價過高,與市場水平有明顯差距,您有權提出異議。您必須在通知書發出日期起的28天內,以書面形式向房委會提出上訴。這是一個法定的權利,讓業主在估價不合理時有申訴的渠道。

階段三:向銀行申請按揭及完成交易

憑「評估補價通知書」正式向銀行提交按揭申請

當您對補價金額沒有異議,並且準備好繼續程序時,就可以拿著這份「評估補價通知書」,正式向心儀的銀行提交補地價居屋按揭申請。這份官方文件是銀行啟動審批程序的關鍵,證明您已完成政府的估價步驟。

銀行審批流程:信貸審查、物業重新估價及批出貸款

銀行收到申請後,會展開一系列的內部審批工作。首先,銀行會對您的個人信貸狀況及還款能力進行審查。同時,銀行也會委派自己的估價師為您的物業重新估價,貸款額通常會以房委會及銀行估價中的較低者為準。完成所有審批後,銀行便會正式批出貸款。

律師樓的角色:協調銀行與房委會,處理法律文件

在整個交易中,律師樓扮演著至關重要的協調角色。律師會負責處理所有法律文件,確保業權轉移無誤。他們會作為您、銀行與房委會三方之間的橋樑,協調付款安排及文件交收等事宜,確保整個流程符合法律規範。

交易日操作:銀行付款予房委會,套現資金到戶

到了預定的交易日,銀行會根據您的指示,直接開出銀行本票支付給房委會,用以繳付補地價款項。如果您申請的補地價按揭包含套現部分,扣除補價金額及相關費用後,剩餘的套現資金也會在同日轉賬到您指定的銀行戶口,讓您靈活運用。

最後一步:註冊「解除轉讓限制證明書」,完成程序

房委會確認收妥補價款項後,會向您的律師發出「解除轉讓限制證明書」。律師收到後,會立即將這份文件送交土地註冊處進行註冊。一經註冊,您的居屋單位在法律上便等同於私人樓宇,所有轉讓限制正式解除,整個補地價按揭程序也宣告圓滿完成。

專家策略:聰明規劃您的補地價按揭方案

了解補地價按揭的計算與流程後,下一步就是制定一個精明的執行策略。想順利完成整個過程,甚至從中發掘出更多財務潛力,事前規劃絕對是關鍵。以下分享幾個專家級的準備貼士和實用財技,助您輕鬆應對。

申請前三大準備工作

俗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正式向房委會提交申請前,做好以下三項準備,可以令您的補地價按揭之路順暢許多,同時避免不必要的支出和延誤。

提示一:先向多間銀行獲取初步估價及諮詢

在啟動任何程序之前,第一步應該是聯絡至少兩至三間不同的銀行,為您的居屋單位進行初步估價。這樣做有幾個重要好處。首先,您可以對單位的大約市值心中有數,從而初步估算出可能需要繳付的補地價金額,方便您制定財務預算。其次,這也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向銀行按揭部門的專家諮詢有關補地價居屋按揭的細節,了解他們的審批標準和最新的利率優惠。最後,當您日後收到房委會的正式估價時,手上的銀行估價紀錄亦可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

提示二:房委會估價前,避免進行大型裝修

這是一個經常被忽略,卻極為重要的省錢秘訣。補地價的金額與房委會評估的「單位市值」直接掛鈎。如果您在房委會委派測量師上門視察前,為單位進行了全新的豪華裝修,例如更換廚廁設備或全屋地板,這無疑會提升單位的狀況,測量師給予的估價亦會相應提高。結果就是,您需要繳付的補地價金額也會因此增加。換句話說,等於是您自己出錢裝修,然後再為此支付一筆額外的「補價稅」。最聰明的做法,是等待房委會完成估價,並確定了補價金額後,才開始規劃您的裝修大計。

提示三:預留充足時間,整個流程需時約數月

補地價按揭並非一蹴可幾的過程,它牽涉到房委會與銀行兩個不同機構的審批,中間還有律師樓的文書處理工作。由您向房委會遞交申請表開始,到他們安排測量師上門、內部審核、發出「評估補價通知書」,通常已需時約兩個月。收到通知書後,您再向銀行正式提交按揭申請,銀行亦需要時間進行信貸審批和處理法律文件。因此,整個流程由零開始到最終成功提取款項,預留三至四個月的時間會比較穩妥。切勿將時間安排得太緊迫,以免因突發情況打亂您的財務計劃。

財務策略:資金不足?善用「賣居屋同日補地價」財技

有些業主可能希望出售單位,但手頭上沒有足夠現金去預先支付數十萬甚至過百萬的補地價款項。這時候,可以考慮運用市場上相當成熟的「賣居屋同日補地價」操作。

操作原理:如何利用買方的資金完成補地價

這個操作的核心,是巧妙地利用買方支付的樓價,在交易完成的同一天,同步完成補地價的程序。整個資金流由律師樓作中間人協調。在成交日當天,買家支付的樓價(包括其按揭貸款和首期餘額)會先存入賣方律師樓的戶口。律師樓會按事先協議,即時開出支票,第一步是先支付給房委會以完成補地價;第二步是償還賣家原有的按揭餘額(如有);最後剩下的資金,才是真正屬於賣家所得的樓價。這樣一來,賣家無需預先動用自己的儲蓄,也能順利完成交易。

簽訂臨時買賣合約時需注意的條款及成交期

要成功執行這個財技,關鍵在於簽訂臨時買賣合約時的條款。您必須與買家協商一個較長的成交期,以預留足夠時間處理房委會的補地價申請。一般建議成交期至少定於三個月或以上。此外,合約上必須清晰列明,單位樓價已包含補地價費用,並註明補價事宜由賣方負責在成交日或之前完成。聘請一位熟悉此類交易的律師至關重要,他們能確保合約條款保障您的利益。

賣家補價 vs 買家補價的利弊與風險

市場上處理補地價主要有兩種方式,各有其利弊:
* 由賣家負責補價(最常見做法):
* 操作: 買賣雙方協議一個「已補地價」的成交價。
* 優點: 做法清晰,買家預算明確,較易被市場接受。
* 風險: 對賣家而言,若房委會最終的估價高於預期,意味著補價支出增加,實收的樓價淨額會減少。反之,若估價低於預期,賣家則能獲利。
* 由買家負責補價(較罕見):
* 操作: 合約訂明一個「未補地價」的價格,並註明補價由買家自行承擔。
* 優點: 賣家可以鎖定實收金額,不受估價波動影響。
* 風險: 對買家極為不利。首先,買家需要額外準備一筆龐大的現金來支付補價,因為這筆款項通常不能計入按揭貸款額中。其次,若房委會估價高於預期,買家的總支出便會大失預算。因此,這種做法在市場上並不普遍。

實戰演練:真實個案與時間線拆解

紙上談兵總覺抽象,讓我們透過一個模擬個案,一步步拆解整個補地價按揭套現的實戰過程。

案例背景模擬(例:沙田區業主,望套現100萬)

假設陳先生是沙田區某居屋單位的業主,單位當年以七折(30%折扣率)買入。他希望透過補地價按揭,套現約100萬港元現金,用作家庭的應急資金。
* 銀行初步估價:$650萬
* 原有按揭餘額:$150萬
* 預計補地價金額:$650萬 x 30% = $195萬
* 目標新按揭總額:$150萬(還舊債)+ $195萬(補地價)+ $100萬(套現) = $445萬

完整時間線展示:由諮詢到成功取款(約15週)

  • 第1-2週: 陳先生聯絡三間銀行作初步諮詢和估價,選定利率和服務較佳的銀行作主要申請對象。
  • 第3週: 準備好樓契副本等文件,正式向房委會遞交「評估補價申請書」。
  • 第7週: 房委會委派的測量師完成上門視察。
  • 第11週: 收到房委會發出的「評估補價通知書」,核實後的應繳補價金額為$190萬(因房委會估價稍低於銀行估價)。
  • 第12週: 憑通知書,正式向選定的銀行提交補地價按揭申請,申請貸款額調整為 $150萬 + $190萬 + $100萬 = $440萬。
  • 第14週: 銀行完成審批,正式批出貸款,並通知律師樓準備相關法律文件。
  • 第15週(交易日): 律師樓協助下,銀行將$190萬的本票交予房委會完成補地價,同時將$150萬用於清還舊有按揭。餘下的$100萬套現資金,成功轉賬至陳先生的指定戶口。

案例中的挑戰與解決方案(例:估價差異、文件延誤)

在上述案例中,過程相對順利。但在現實操作中,也可能遇到挑戰:
* 挑戰一:銀行估價與房委會估價出現較大差異。 如果銀行最終的估價遠低於房委會,銀行批出的貸款額會以銀行估價為準。例如,若銀行只估到$600萬,最高按揭成數(假設七成)為$420萬,這可能不足以覆蓋「還舊債+補地價+套現」的總額。
* 解決方案: 這正正突顯了「事前諮詢多間銀行」的重要性。若一間銀行估價不足,可嘗試其他估價較「貼市」的銀行。同時,申請人應有心理準備,最終套現金額可能因估價差異而需作出調整。
* 挑戰二:文件延誤。 在申請過程中,如未能及時提供入息證明、住址證明或樓契等關鍵文件,會拖慢整個審批進度,甚至可能錯過「評估補價通知書」兩個月的繳款期限。
* 解決方案: 在申請前便將所有預計需要的文件整理妥當,建立一個文件清單。在過程中與銀行客戶經理及律師樓保持緊密溝通,確保所有文件往來暢通無阻,是避免延誤的最佳方法。

深入比較:補地價按揭 vs 未補地價加按/轉按

對於居屋業主來說,資金週轉是個常見的課題。在眾多選項中,最關鍵的分水嶺在於物業是否已補地價。當你考慮利用物業套現,了解「補地價按揭」與未補地價物業的按揭限制之間的天壤之別,就變得非常重要。兩者在操作原理和資金靈活性上,可以說是截然不同的金融工具。

「居屋補地價按揭」的套現威力

處理居屋補地價按揭,實際上是將資產價值完全釋放的過程。完成補地價後,你的居屋在法律及金融層面上,就等同一間私人樓宇,可以發揮其最大的融資潛力。

運作原理:以補地價後的「完整市值」申請更高貸款額

未補地價的居屋,銀行在計算按揭時,基礎是政府當初的「資助價」。但是,一旦你完成補地價,物業的身份就徹底改變。銀行會以物業完整的「公開市場價值」作為估價基礎,重新評估其按揭價值。因為公開市場價值遠高於資助價,所以可申請的貸款額度自然大幅提升。這個差額,就是套現空間的來源。

按揭成數上限與可套現金額的關係

新的按揭貸款額度,會根據金融管理局當時對私人物業的按揭成數上限而定。可套現的金額,其計算邏輯十分清晰:就是以補地價後的市值計算出的「新按揭貸款額」,減去「原有按揭餘額」,再減去需要支付給房委會的「補地價金額」。剩餘的部分,就是你能實際拿到手的現金。

套現資金用途:完全自由,不受限制

這可能是補地價按揭最吸引的地方。透過這個方法套現出來的資金,其用途完全不受任何限制。無論是子女的教育基金、個人投資增值、生意週轉,或是裝修家居,你都可以自由調配。銀行不會過問資金的具體去向,給予業主最大的財務自主權。

未補地價居屋的按揭限制

相比之下,未補地價的居屋在按揭方面就受到相當嚴格的規管。由於業權不完整,業主想利用物業獲取資金的渠道非常有限,而且條件苛刻。

「加按套現」:原則上禁止,僅限於極特殊的緊急情況

未補地價的居屋,基本上是無法向銀行申請加按套現的。房屋委員會只有在極其特殊和緊急的情況下,才會酌情批准,例如需要籌集家庭成員的緊急醫療費用、殮葬費或子女的海外教育費等燃眉之急。申請人必須提交充足證明,並且由房委會逐宗個案審批,獲批機會不高,而且過程繁複。

「平手轉按」:在不增加貸款額前提下,轉換銀行以獲取更佳利率

未補地價居屋唯一較常見的按揭操作,就是「平手轉按」。所謂「平手」,就是指新的按揭貸款額,必須等於或少於原有的按揭餘額,不能增加任何貸款。業主進行平手轉按的目的,純粹是為了轉換到另一間提供更低利率或更高現金回贈的銀行,以節省利息開支,但並不能從中獲取任何額外資金。

居屋補地價按揭常見問題 (FAQ)

補地價款項,可否直接計入按揭貸款額中分期償還?

這是一個常見的疑問。答案是,補地價的款項不能直接「加」入現有的按揭貸款中。整個操作的原理是透過申請一筆全新的「補地價按揭」。

具體來說,銀行會根據您物業補足地價後的完整市值,重新審批一筆新的按揭貸款。在交易當天,銀行會直接開出本票支付給房屋委員會,用作繳付補地價金額。如果新批核的貸款額高於補地價所需,扣除補價金額及原按揭餘額後,剩下的資金便能成為您可以自由動用的現金。所以,這個過程讓您能夠利用新的按揭貸款去覆蓋補地價的支出,並以月供形式償還,實際上達成了分期支付補價的效果。

若銀行估價比房委會低,按揭貸款額會如何計算?

在審批補地價按揭時,銀行會同時參考房屋委員會的估價,並且會委託估價行對物業進行獨立評估。當兩個估價出現差異時,銀行會遵循一個基本原則:以較低者為準(Take the lower one)去計算最終的按揭貸款額。

舉個例子,假設房委會評估您的單位市值為600萬元,但銀行自身的估價為580萬元。在計算最高貸款額時,銀行便會以580萬元作為基礎。這個估價差異會直接影響您最終可獲批的總貸款額,以及完成補地價後的可套現金額。

整個補地價按揭流程,由申請到成功套現,大概需時多久?

整個流程涉及房屋委員會與銀行兩方面的審批,需要預留充足時間。一般而言,由向房委會遞交「評估補價申請書」開始,到最終完成銀行按揭並取得套現資金,整個過程大約需要3至4個月。

當中主要的時間分佈在以下幾個階段:
1. 房委會評估:由遞交申請至收到「評估補價通知書」,約需1至2個月。
2. 銀行審批:收到通知書後向銀行申請按揭,銀行進行估價、信貸審核等程序,約需數星期。
3. 法律程序:律師樓處理文件及協調各方完成交易,亦需時數星期。
由於通知書有效期只有兩個月,所以及早規劃十分重要。

除了補地價金額,還有哪些額外費用(如律師費、申請費)?

在規劃補地價居屋按揭的預算時,除了最大筆的補價金額外,還要考慮到一些相關的雜費開支。主要包括:

  • 房委會申請費:向房委會遞交「評估補價申請書」時需要支付的行政費用。
  • 律師費:這是開支較大的一環。您需要委託律師處理兩項主要事務:一是代表您向房委會繳付補地價款項及處理相關法律文件;二是為您訂立新的銀行按揭契據。
  • 銀行手續費:部份銀行可能會收取按揭申請的相關手續費。
  • 土地註冊處登記費:將「解除轉讓限制證明書」及新的按揭契據註冊到土地註冊處的費用。

錯過了「評估補價通知書」的繳款期限有何後果?

「評估補價通知書」設有嚴格的繳款期限,通常為通知書發出後的兩個月內。錯過這個期限的後果相當直接。

首先,該次的補地價申請會自動作廢。其次,您之前向房委會繳付的申請費用將不會獲得退還。如果您仍然希望為物業補地價,您必須重新遞交一份全新的申請,再次繳付申請費,並由頭開始整個評估程序。這意味著房委會將會根據屆時最新的市況,重新為您的單位進行估價,最終計算出的補價金額有機會比上一次更高或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