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收數公司電話或信件,感到徬徨無助?面對持續的電話滋擾、甚至上門追討,許多人分不清哪些是合法追收程序,哪些是越界的刑事恐嚇或騷擾行為。本文將為你徹底剖析收數公司的運作模式,由專家詳細拆解7種合法程序與7種常見的非法手段,並提供清晰的5大自保攻略,教你從容應對各種情況,保障自身權益。無論你是被追數的債務人,還是考慮委託收數公司的債權人,本文更會揭秘行業收費模式及選擇專業公司的要訣,助你作出最明智的決策。
拆解收數公司手法:合法程序 vs. 違法行為
很多人一聽到收數公司手法,腦海中可能浮現電影裡那些激烈的畫面。其實,正規的收數公司做法,必須嚴格遵守法律框架。想判斷一間收數公司是否合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檢視其採用的追討程序。以下我們將會詳細拆解,讓你清楚分辨合法追討與非法手段之間的分別。
合法追討的7大正規步驟
一間專業的收數公司,其所有行動都應建基於法律之上。一個合法的追收流程,通常會依循以下七個步驟,由淺入深,逐步處理債務問題。
步驟一:發出正式律師信或要求函 (Letter of Demand)
這是追討債務的第一步,也是最正式的起點。債權人會委託律師或收數公司,向債務人發出一封正式的書面通知。信件內容會清晰列明債務的詳情、欠款總額、還款限期,和不還款可能引致的後續行動。這封信不僅是通知,更是一份具法律效力的文件記錄。
步驟二:進行背景及財務狀況調查 (Due Diligence)
在採取進一步行動前,專業的收數公司會對債務人進行詳細的背景調查。這包括了解其目前的財務狀況、資產記錄、工作背景等。這個步驟的目的,是為了評估債務人的還款能力,並制定最合適的追討策略,而不是盲目地施壓。
步驟三:電話催收與溝通 (Initial Contact & Negotiation)
完成初步調查後,收數公司會開始透過電話聯絡債務人。這一步的重點在於溝通和談判。他們會確認債務人已收到要求函,並了解其拖欠款項的原因,同時嘗試協商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還款方案。過程應該是專業且具建設性的。
步驟四:發出跟進警告信件 (Follow-up Notices)
如果電話溝通未有成果,收數公司會寄出後續的警告信件。這些信件的語氣可能會比第一封要求函更嚴肅,目的是要提醒債務人問題的嚴重性,並重申若繼續拖欠,將會採取更進一步的行動。
步驟五:預約上門會面及談判 (In-person Visit)
當信件和電話都無法解決問題時,收數公司可能會提出上門會面的要求。需要強調的是,合法的上門會面應該是預先約定時間,並在和平、理性的氣氛下進行談判,目標是為了面對面解決還款僵局,而不是進行騷擾或威嚇。
步驟六:透過調解達成還款協議 (Mediation & Agreement)
若債務人有還款意願,但雙方在還款方案上存在分歧,專業的收數公司或會建議透過中立的第三方進行調解。調解的目的是在法律框架下,協助雙方找到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並簽訂具法律約束力的還款協議。
步驟七:採取法律行動 (Legal Action)
如果以上所有方法都宣告失敗,債權人最終可以選擇採取法律行動。這包括入稟小額錢債審裁處或區域法院,甚至申請債務人破產。這是整個合法追討程序的最後一步,也是最具強制力的手段。
必須警惕!7種常見的非法追收手段
與合法程序相反,非法的追收手段往往涉及刑事罪行,對債務人造成極大的精神壓力甚至人身安全威脅。你必須懂得分辨並加以警惕。
1. 刑事恐嚇或暴力威脅
任何涉及人身傷害、毀壞財物或威脅家人安全的言論或行為,都已觸犯刑事恐嚇罪。例如「我知道你子女在哪間學校讀書」之類的言論,絕對是違法行為。
2. 高頻率電話騷擾 (Harassment)
在深夜或凌晨等不合常理的時間反覆致電,或在短時間內進行「電話轟炸」,對債務人的生活造成嚴重滋擾,這種行為已構成騷擾。
3. 虛報身份(如冒充執法人員)
收數人員絕不可以冒充警察、法庭執達吏或其他執法人員,意圖利用公權力的威信來嚇唬債務人。這種行為涉及詐騙,屬嚴重罪行。
4. 公開披露個人資料(起底)
在未經當事人同意下,將其身份證、地址、電話等個人資料在網上或公眾地方發布,俗稱「起底」,是嚴重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的行為。
5. 滋擾無關的第三方(家人、同事)
除非該第三方是債務的擔保人,否則收數公司無權向債務人的家人、朋友或同事追討債務或對他們進行任何形式的滋擾,意圖藉此向債務人施壓。
6. 張貼大字報或噴漆毀壞財物
在債務人住所或公司門外張貼附有其個人資料的大字報、淋紅油、噴字或以其他方式毀壞其財物,均屬於刑事毀壞,是絕對非法的行為。
7. 巧立名目收取不合理費用
部份不良公司可能會在追討過程中,巧立名目加收各種不合理的費用,例如高昂的「行政費」或「上門費」。合法的收數公司手續費應在合約中有清晰列明,任何額外的無理收費都可能涉及欺詐。
面對收數公司?債務人自保應對全攻略
當面對各種收數公司手法時,許多人會感到壓力和不知所措。其實,了解正確的應對策略與自身的法律權益,是保障自己的第一步。專業且合法的收數公司做法,都必須在法律框架內進行。以下將會一步步拆解,當你直接面對追討時,可以如何冷靜應對,並善用法律工具與官方渠道保護自己。
實戰教學:面對上門或電話騷擾的5大自保步驟
假如收數公司人員突然上門或不斷致電,保持鎮定並依循以下步驟是保護自己的關鍵。整個過程的核心在於「不接觸、不承諾、只記錄」。
步驟1:保持冷靜,切勿開門或作任何承諾
不論對方如何拍門或說話,你都無任何法律義務需要開門。開門只會讓情況升級,將自己置於不必要的風險中。同樣地,電話中切勿作出任何口頭承諾,例如答應某個還款日期或金額,因為這些承諾可能被對方記錄下來,對日後談判造成不利。
步驟2:隔門要求對方出示身份證明及合法授權文件
你可以隔著門,清晰要求對方出示其身份證明,例如職員證及印有全名的卡片。更重要的是,要求對方出示由債權人(例如銀行或財務公司)發出的正式授權追討文件。一間合法的收數公司,必然能夠提供這些文件以證明其追討的合法性。若對方無法提供,你絕對有權拒絕一切溝通。
步驟3:即時用手機錄影錄音存證
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應即時透過門眼或窗戶,用手機開始錄影或錄音。你可以清晰告知對方:「為保障雙方,現時的對話及情況將會被全程記錄。」這個舉動不僅能為潛在的法律行動保存重要證據,很多時候也能有效嚇退一些採取灰色地帶手法的追討人員。
步驟4:清晰告知對方其行為已構成騷擾,若不離開即報警
假如對方持續拍門、大叫或作出任何威嚇性言行,你應清晰及冷靜地隔門告知對方:「你的行為已構成滋擾,請立即離開,否則我會報警處理。」這一步是設定清晰的法律界線,表明你了解自己的權利,並且不會啞忍任何非法行為。
步驟5:果斷報警並向警方提供證據
如果對方在你警告後仍不離開,就應果斷報警。致電999時,清楚說明地址、有人在門外作出騷擾及恐嚇行為,並表示感到人身安全受威脅。待警方到場後,將你所錄製的影片或錄音證據提供給他們,並詳細交代事發經過。
自保法律工具:善用書面溝通與證據記錄
除了即時應對,你亦可以運用一些書面工具,將溝通規範化,並為自己建立完整的保護記錄。
工具一:致收數公司信件範本(要求提供書面債務證明)
你可以透過掛號信,正式致函收數公司,要求對方提供完整的書面債務證明。信件內容應包括要求對方列明原始債權人是誰、詳細的欠款計算方式(包括本金、利息及任何收數公司手續費),以及附上債權人授權其追討的正式文件副本。這一步能有效驗證債務的真確性,並將所有溝通轉為白紙黑字的記錄。
工具二:非法追數行為證據記錄表
建議你準備一個簡單的表格,用作記錄每一次的追討行為。表格應包括日期、時間、對方職員姓名(如知道)、追討方式(電話/上門)、騷擾行為的具體描述,以及你所收集到的證據(例如錄音檔案編號、相片等)。這個記錄表在向監管機構投訴或尋求法律意見時,將會是非常有力的證明。
尋求官方協助:三大機構投訴渠道及流程
當遇到不合法的追討行為時,你可以向以下官方或法定機構尋求協助及作出投訴。
香港警務處
任何涉及刑事罪行的追討手法,例如刑事恐嚇、刑事毀壞(如淋油、塞鎖匙孔)、暴力威脅或「起底」行為,都應第一時間報警處理。警務處牌照課亦負責處理有關持牌放債人的投訴。
香港金融管理局 (HKMA)
如果你的原始債權人是銀行或受金管局監管的金融機構,而你認為其委託的收數公司做法違反了《銀行營運守則》,你可以直接向香港金融管理局作出投訴。金管局會對相關機構展開調查。
公司註冊處(放債人牌照課)
如果你的債務來自持牌放債人(俗稱「財務公司」),而其收數手法涉及不當行為,你可以向公司註冊處轄下的放債人牌照課投訴。假如投訴成立,有機會影響該放債人公司的牌照續期。
債權人必讀:如何選擇專業合法的高效收數公司?
當債務無法收回時,委託專業的收數公司是一個有效方法。不同的收數公司手法和做法,會直接影響追討成功率和過程的合法性。作為債權人,學會分辨市場上形形色色的收數公司,是保障自己權益的第一步。這就像尋找一位可靠的商業夥伴,需要仔細觀察和判斷。
四大收數公司類型剖析:如何分辨優劣?
市面上的收數公司大致可分為四類,它們的背景、手法和專業程度各有不同。了解它們的區別,就能幫你作出明智的選擇。
第一類:銀行及金融機構常用公司
這一類公司通常規模較大,專門為銀行和大型金融機構處理大量標準化的債務個案。它們的追收流程非常規範,主要依賴電話和信件進行催收。因為處理的案件數量多,手法相對單一,對於一些案情簡單的個案尚可應付。但面對較複雜或債務人存心迴避的情況,成功率就可能較低。
第二類:專營商業賬務追討公司
這是專為中小企業和個人債權人服務的專業公司。它們的優勢在於靈活性和深入的調查能力。一間專業合法的收數公司,在接手個案後,會先詳細分析所有文件,然後進行背景調查,找出債務人的財務狀況、資產位置甚至其弱點或「痛點」。它們會結合談判技巧和法律知識,制定個人化的追討策略。這類公司通常會與客戶簽訂正式合約,確保整個收數公司做法都在法律框架內進行。
第三類:有社團背景的非法收數公司
這類公司是債權人必須極力避免的。它們通常與二、三線財務公司或非法借貸活動有關,追討手法極端而且違法。它們的手法包括但不限於淋油、鎖閘、刑事恐嚇和暴力威脅,完全漠視法律。它們不會提供正式合約,只作口頭協議,目的是讓債權人在出事後無法追究。選擇這類公司,不但可能無法收回債務,更有可能讓自己捲入刑事案件之中。
第四類:純粹詐騙訂金的空殼公司
最後一類是徹頭徹尾的騙徒。他們會設立網站或辦公室,標榜「百分百成功」、「不成功不收費」等極具吸引力的口號,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騙取你的前期費用或訂金。他們可能會要求你支付一筆可觀的「行政費」或「調查費」,收款後就會人間蒸發,讓你蒙受雙重損失。
收數公司手續費揭秘:兩種主流收費模式大比較
了解收數公司手續費的計算方式,有助你評估服務的性價比和潛在風險。市場上主要有兩種收費模式。
模式一:固定服務費 (Fixed Fee)
這種模式要求客戶在追討行動開始前,預先支付一筆固定的服務費,金額由數千至數萬港元不等。這筆費用無論最終能否成功收回債務,都不會退還。這種模式的潛在問題是,收數公司在收款後可能缺乏足夠的動力去積極跟進個案,導致成功率相對較低。
模式二:「不成功,不收費」佣金制 (Commission-based)
這是目前市場上較為主流和受歡迎的模式。收數公司只會在成功討回欠款後,按追討回來的金額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作為手續費。佣金比例通常介乎15%至50%之間,具體比例會根據債務金額、逾期時間長短和追討難度而定。因為收數公司的收入與追討成果直接掛鉤,所以他們會有極大的誘因去盡力追討,成功率自然也較高。
評估關鍵:如何判斷收數公司的專業度與追討策略?
選擇一間專業合法的收數公司,除了看收費模式,更要評估其專業能力。你可以從以下幾點觀察:
首先,專業的公司會有一套清晰的諮詢流程。他們會先詳細了解你的個案背景,包括債務證明文件的完整性、債務人的背景資料等,而不是一開始就作出不切實際的承諾。
其次,他們會坦誠地解釋其追討策略和手法。合法的公司會強調其所有行動均在法律容許的範圍內進行,例如透過背景調查、資產追蹤和談判協商來解決問題,而不是暗示會使用灰色地帶或非法手段。
最後,一份清晰、條款分明的服務合約是必不可少的。合約應詳細列明服務範圍、收費方式、佣金比例和雙方的權利與義務。願意簽訂正式合約,是判斷一間公司是否正規經營的重要指標。
關於收數公司的常見問題 (FAQ)
收數公司有權聯絡我的家人或僱主嗎?
關於收數公司手法,其中一個最令人困擾的問題,就是他們會否聯絡債務人以外的第三方。根據正規的營運守則,例如香港金融管理局對銀行業的指引,收數公司做法應僅限於聯絡債務人本人或其擔保人。
他們的確可能致電你的公司,但目的通常是為了核實你的工作狀況或聯絡方式。如果收數人員在電話中向你的同事或上司披露你的債務詳情,甚至進行騷擾,意圖透過向公司施壓來逼使你還款,這種行為已經超越了合法界線,並可能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同樣地,向沒有為你作擔保的家人追討債務,或對他們進行滋擾,亦是不被允許的。
債務已過6年追溯期,收數公司仍可合法追討嗎?
這是一個常見的法律誤解。根據香港的《時效條例》,針對一般合約類債務(例如私人貸款、信用卡欠款),債權人必須在債務產生或你最後一次還款的6年內提出法律訴訟。如果超過這個期限,債權人便會喪失透過法庭追討的權利。
不過,這不代表債務會自動消失。債務本身依然存在。因此,收數公司仍然可以聯絡你並要求還款,這個「追討」行為本身並不違法。關鍵在於,他們不能以法律訴訟作為威脅。如果收數公司聲稱要告上法庭,而債務確實已過追溯期,這便可能構成誤導。所以,一間合法的收數公司在此情況下,只會進行催收,而不能採取法律行動。
我可以繞過收數公司,直接與債權人商討還款嗎?
這個方法是絕對可以嘗試的,而且有時候效果可能更好。當債權人(例如銀行或財務公司)將債務外判給收數公司後,他們的主要目標仍然是希望能收回款項。
你可以主動聯絡原來的債權人,表達你的還款意願,並嘗試協商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還款方案。因為收數公司的目標是盡快收回全額,以賺取最高的收數公司手續費;而債權人本身可能更願意考慮你的實際情況,提供一個較為靈活的還款安排。即使債權人最終仍要求你與收數公司溝通,你主動接觸的舉動也展示了誠意,對後續談判亦有好處。
香港所有收數公司都受法律監管嗎?
香港目前沒有一個專為收數公司而設的統一發牌制度或單一監管機構。換句話說,任何人都可以成立一間收數公司。
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可以為所欲為。他們的營運受到多條法例的約束。例如,使用恐嚇手段可能觸犯《刑事罪行條例》;不當處理你的個人資料則會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此外,如果收數公司是受銀行或持牌放債人委託,他們就必須遵守香港金融管理局或《放債人條例》等相關的營運守則。若他們的手法違規,你可以向委託他們的金融機構,甚至相關的監管機構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