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收到追數信,信中指控你欠下巨款,更威脅採取法律行動,但你對債務毫無頭緒,頓時感到莫名其妙又驚慌失措?你可能已成為「假追數信」騙局的目標。面對騙徒層出不窮的威嚇和滋擾,切忌自亂陣腳。本文將由執業律師為你詳細拆解假追數信的常見手法,從實體信件樣本分析到電話騷擾的應對話術,並提供終極7招自保錦囊,教你如何從第一步起保持鎮定,辨識騙徒破綻,並採取果斷法律行動,保障自己及家人的財產安全。
收到「假追數信」即時點算?三步緊急自保,切勿驚慌
收到突如其來的假追數信,任何人第一時間都可能感到不知所措。騙徒正是利用這種心理,讓你在一片混亂中作出錯誤決定。其實,只要清楚應對步驟,拆解一封假追數信並非難事。下面我們會分享一個簡單的三步自保策略,一步步帶你冷靜處理眼前的狀況,保障自己。
第一步:保持鎮定,辨識假追數信的詐騙關鍵訊號
收到信件後,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深呼吸,保持頭腦清晰。騙徒最想見到的,就是你驚慌失措。當你冷靜下來,就能夠客觀地審視信件的內容,尋找那些不合常理的蛛絲馬跡。一封製作粗劣的假追數信,往往充滿了破綻。
快速檢查清單:判斷是否為「假追數信」的五個即時警號
你可以用下面這份清單快速檢查,很多假信件都會出現至少一項警號:
1. 債權人資料含糊不清:一封合法的追數信,一定會清楚列明原本的債權人是誰。如果信中只用「有關客戶」或含糊的字眼,又或者拒絕提供債權人全名,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警號。
2. 充滿威嚇性及壓迫性字句:信件內容充滿「立即行動」、「最後通牒」等字眼,甚至威脅要採取不合法的騷擾行動,目的是製造恐慌,催促你盡快付款。正規的追討程序,措辭會相對嚴謹和專業。
3. 聯絡方式及戶口極不專業:留意信中提供的聯絡電郵,是否使用免費郵箱,而非公司專屬的域名。此外,如果收款戶口是個人銀行戶口,而不是公司戶口,詐騙的可能性就非常高。
4. 信件格式及錯別字:細心觀察信件的排版、標點符號和用詞。很多騙徒製作的追數信樣本,都會出現明顯的排版混亂、簡體字夾雜,甚至有錯別字,顯示其製作粗疏。
5. 拒絕提供證明文件:當你嘗試聯絡對方,要求提供最初的借貸合約或任何欠款證明時,對方用各種藉口推搪,甚至說出「先付款後提供文件」等不合邏輯的要求,這幾乎可以肯定是騙局。
第二步:應對假追數信騷擾,三句實用話術KO騙徒
辨識出信件有可疑之後,騙徒很可能會透過電話或即時訊息跟進,向你施壓。這時候,你需要準備好幾句簡單而有力的回應,掌握對話的主導權,讓對方知難而退。
應對電話騷擾的標準回覆
當對方致電時,你可以平靜地說:「關於你所提及的債務,請先以書面形式,郵寄相關的欠款證明文件正本或清晰副本給我核實,包括最初的貸款合約。在收到及核實文件前,我不會處理任何付款要求。」
質疑對方資訊來源
如果對方持續糾纏,你可以進一步質疑:「另外,請你書面解釋,你是從甚麼途徑取得我的個人資料。如果我懷疑資料來源不合法,我會向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作出正式投訴。」
將主導權交予執法機構
最後,如果對方使用威嚇性言詞,你可以直接結束對話:「我已經記錄了這次對話。如果你們堅持,請循香港的法律程序處理。所有進一步的通訊,請以書面進行。任何非法騷擾行為,我會立即報警處理。」
第三步:收到假追數信後的果斷行動,保障個人及財產安全
確認是騙局後,千萬不要以為不理會就沒事。主動採取以下幾個行動,不只能夠保障自己,更能防止騙徒繼續危害他人。
行動一:切勿付款或提供任何個人資料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無論對方如何威嚇或利誘,都絕對不要支付任何款項。同時,切勿向對方核實或提供任何額外的個人資料,例如身份證號碼、住址或家人的資訊。
行動二:立即報警,留下官方記錄作證
即使你沒有任何金錢損失,也應該立即到就近的警署報案。報案的作用是留下一個官方記錄,證明你曾收到詐騙信件。萬一將來騙徒盜用你的身份進行其他非法活動,這份報案記錄就能成為保護你的重要證據。
行動三:舉報可疑銀行戶口,截斷騙徒財路
將假追數信中提供的銀行戶口號碼,向該銀行舉報。你可以致電銀行的客戶服務熱線或防詐騙熱線,告知他們該戶口被用作詐騙用途。銀行在接獲舉報後,有機會凍結相關戶口,截斷騙徒的財路。
行動四:妥善保留所有通訊及文件證據
請將收到的假追數信、信封,以及任何相關的WhatsApp、SMS訊息截圖都妥善保存。如果在電話中有對話,也應該盡可能記下對方的電話號碼、來電時間和對話內容。這些全部都是提交給警方的有力證據。
假追數信騙局大拆解:由實體信到電話騷擾的常見手法
面對層出不窮的假追數信騙案,騙徒的手法已由傳統的實體信件,演化至更具侵擾性的電話與即時訊息。無論形式如何轉變,其核心目的都是利用資訊不對稱和高壓手段,製造恐慌,逼使收信人就範。只要我們看清當中的套路,就能輕鬆識破騙局。
類型一:偽冒律師行或財務公司的實體「假追數信」
這是最經典的手法。騙徒會製作一份看似極度專業的追數信,信頭印上虛構或盜用的律師行、會計師行或財務公司名稱,內容指控你拖欠一筆子虛烏有的債務,並限定你在極短時間內將款項存入指定戶口,否則將採取法律行動,甚至威脅上門追討。這些信件的目的,是利用法律文件的嚴肅性來製造心理壓力。
如何核實追數機構的真偽?
要核實發信機構的真偽,其實有幾個直接了當的方法,無須自己胡亂猜測。
- 查證律師行及律師身份: 所有在香港執業的律師行及律師,都必須在「香港律師會」的官方網站上註冊。你只需將信件上的律師行名稱或律師姓名輸入網站的搜尋系統,如果查無此機構或律師,或律師所屬的律師行與信件上的不符,那信件的真實性便非常低。
- 查證公司資料: 如果信件來自財務公司或追數公司,你可以透過公司註冊處的網上查冊中心,核實該公司是否真實存在,以及其註冊地址等資料是否與信件上的一致。
- 直接致電官方電話: 切勿直接致電追數信上提供的聯絡電話。你應該透過官方渠道(例如從香港律師會或公司註冊處網站)找到該機構的正式電話號碼,再致電查詢是否有向你發出相關信件。
【追數信樣本分析】一眼識破假信的7大破綻
騙徒的偽造技巧縱然高明,但細心觀察,總會找到破綻。一個正規的追數信樣本,絕不會出現以下這些問題:
- 收款戶口為個人戶口: 這是最致命的破綻。正規的律師行或公司,必定會使用公司名義的銀行戶口收款。如果收款方是一個個人姓名,幾乎可以肯定是詐騙。
- 地址與電郵格式可疑: 你可以利用網上地圖核實信件上的地址。此外,正規機構會使用專屬的域名電郵(如:[email protected]),而非免費的公共電郵(如Gmail、Hotmail)或格式奇怪的電郵地址。
- 語氣粗俗或充滿錯字: 正式的法律文件或商業信函,用詞會非常嚴謹、專業。如果信件內容充滿威嚇性言詞、語法不通順甚至有錯別字,便很可能是偽造的。
- 缺乏關鍵債務細節: 合法的追數信,必須清楚列明原債權人(即你最初向誰借貸)、欠債日期、合約編號等具體資料。假信通常只會含糊其辭,寫一個總金額。
- 簽名與印章粗糙: 留意信末的簽名與公司印章。偽冒的簽名可能看起來不自然,而公司印章則可能模糊不清,有明顯的數碼合成痕跡。
- 聯絡方式單一: 假信通常只會留下一個手提電話號碼或WhatsApp號碼,而不會提供公司固網電話、傳真或辦公地址。
- 不合常理的短促期限: 騙徒為了製造壓力,往往會設定一個極短的繳款期限,例如24或48小時,並配以嚴厲的後果威脅,這是不合乎正常追討程序的。
類型二:高壓電話及WhatsApp「無形假追數信」
除了實體信件,騙徒更常利用電話及WhatsApp進行直接騷擾。這種「無形假追數信」的壓力更大,因為它剝奪了你冷靜思考的時間。騙徒會直接讀出你的全名、身份證號碼等個人資料,讓你信以為真,然後以兇惡的語氣進行威嚇。
拆解騙徒常用心理戰術
騙徒並非單純恐嚇,而是運用一套精心設計的心理戰術,目的在於擊潰你的心理防線:
- 資訊權威: 他們一開始就準確說出你的個人資料,目的是營造一種「我們對你瞭如指掌」的權威感,讓你瞬間處於被動。
- 製造恐懼: 直接威脅「上門」、「淋紅油」或對你的家人不利,是為了激發你最原始的恐懼,使你的大腦無法進行理性分析。
- 時間壓迫: 不斷強調「即時」、「馬上」處理,目的是不給你查證或求助的機會,逼你在高壓下作出錯誤決定。
- 角色扮演: 騙徒或會一人分飾多角,例如先由「職員」致電,再由所謂的「大佬」或「律師」接手,層層加壓,讓你感到對方是有組織的團體,增加你的無助感。
- 轉移焦點: 當你嘗試質疑債務來源或要求證據時,他們會立即用更激烈的言辭或粗話來打斷你,將對話焦點從「事實求證」轉移到「人身威脅」,讓你因害怕而放棄追問。
法律專家拆解:「假追數信」背後的法律責任與自保屏障
收到一封看似正式的追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感到壓力,甚至會質疑自己是否真的要為信中提及的債務負責。其實,法律責任並非單憑一封信就能成立。了解自己在法律上的角色,以及騙徒可能觸犯的法例,是建立自保屏障的第一步。
釐清法律角色:我需要為「假追數信」負責嗎?
當你收到假追數信,最關鍵的問題是釐清你在事件中的法律角色。騙徒之所以能成功,很多時候是利用了收信人對法律責任的模糊認知。事實上,你的責任完全取決於你與所謂「債務」的真實關係。
諮詢人 (Contact Person) 的法律責任
在朋友或家人申請貸款時,你可能曾被填寫為諮詢人。這是一個非常常見的情況。你需要清楚知道,諮詢人的角色僅是作為一個聯絡點,在法律上完全沒有義務為他人的債務還款。所以,如果追數信是基於你的諮詢人身份,你沒有任何法律責任需要承擔。對方不能因為你是諮詢人而向你追討任何款項。
擔保人 (Guarantor) 的法律責任
擔保人的情況則完全不同。作為擔保人,代表你曾簽署過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承諾在債務人未能還款時,你會代為清還。不過,這個責任的大前提是,必須存在一份由你親筆簽署的真實擔保文件。當收到追數信時,你可以理直氣壯地要求對方出示該份文件的正本或清晰副本,讓你核實簽名真偽。如果對方無法提供,或文件有偽冒痕跡,你就沒有法律責任。
騙徒可能干犯的刑事罪行
寄出假追數信不單是一種滋擾行為,更可能已觸犯香港的刑事法例。了解這一點,有助你更堅定地應對騙徒的威嚇。
香港法例第200章《刑事罪行條例》中的「偽造」與「勒索」
根據香港法例第200章《刑事罪行條例》,製造一份虛假的追數信樣本,意圖令人信以為真從而付款,已可能構成「偽造」罪行。如果騙徒在信件或電話中,進一步以威脅手段,例如聲稱會對你或你的家人不利,來迫使你交出款項,這種行為就可能構成更嚴重的「勒索」罪。這兩項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處監禁14年。
執業律師關鍵提醒:應對「假追數信」的專業建議
綜合以上法律觀點,執業律師有幾項關鍵提醒。收到任何可疑的追數信,首要原則是保持冷靜並進行核實,而不是立即付款。你可以主動查證信中機構的真偽,並要求對方提供確實的法律文件證明。同時,妥善保留所有信件、電郵及通訊記錄,這些都是重要的證據。假如騷擾持續,應立即報警處理,讓執法機構介入。記住,清晰的法律知識是應對騙局最有力的武器。
防範與應對策略:保護個人資料及處理持續騷擾
為何騙徒會有我的個人資料?常見的資料洩漏途徑
收到假追數信,第一個反應通常是震驚,然後就是疑惑:騙徒為何會有我的個人資料?這個問題確實令人不安。其實,騙徒獲取個人資料的途徑比我們想像中要多,而且很多時候並非因為你單方面犯錯。最常見的來源是過往發生的大型資料洩漏事件。一些公司或網站的客戶資料庫被黑客盜取後,你的姓名、電話、甚至身份證號碼就可能在網絡黑市上被轉售。另外,一些公開的政府或商業登記冊,例如公司註冊處的董事資料,也可能成為騙徒的目標。除此之外,當你申請某些手機應用程式權限,或在安全性不足的網站上填寫問卷時,你的資料亦有機會在不知不覺間被收集和轉售。
當「假追數信」騷擾持續不斷時的進階處理方案
假如你已經表明立場,但來自假追數信的滋擾電話或訊息依然沒有停止,你可以考慮採取更進取的方案,主動出擊保護自己。
方案一:寄出掛號信,正式要求停止騷擾
寄出一封掛號信,是將你的要求正式化、文件化的重要一步。這不只是一封信,而是一份清晰的法律記錄,證明你已正式要求對方停止騷擾。信件內容應簡潔而堅定,清楚列明你並非欠債人、要求對方立即停止所有形式的聯絡。最重要的是,透過掛號信寄出能確保對方收妥,並留下郵政局的派遞記錄。這份記錄在日後向警方或私隱專員公署投訴時,會成為非常有力的證據,顯示你已採取過合理步驟去制止騷擾。
方案二:反向調查對方背景,向警方提供線索
與其被動地受騷擾,不如主動出擊,對追數一方進行背景調查。你可以從對方在追數信或訊息中提供的資料入手。例如,利用公司註冊處的網上查冊服務,核實信中提及的公司是否真實存在。同時,將對方的電話號碼、銀行戶口號碼等資料在網上搜尋,看看是否有其他受害人分享過類似經歷。如果信件附有地址,也可以利用網上地圖確認該地址是否屬實。將所有查證到的疑點,例如查無此公司、電話號碼被標示為詐騙等資訊整合起來,然後一併交予警方,這些線索能有效協助執法部門追查騙徒的真正身份。
【實用資源】官方求助清單與回覆範本
面對騙徒,善用官方資源和準備好的回覆範本,能讓你更有底氣地應對。
官方求助熱線及網站
- 香港警務處「防騙易18222」熱線:提供反詐騙諮詢,你可隨時致電尋求建議。
- 香港律師會:如果假追數信冒充本地律師行,你可以透過律師會網站的「法律界名錄」查證該律師行及律師的真偽。
-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若你認為個人資料被不當使用,可向公署查詢及投訴。
WhatsApp/SMS 書面回覆範本
當收到可疑的追數訊息時,避免與對方展開爭論。你可以直接使用以下範本回覆,清晰地劃清界線,並將主導權交回執法機構。
回覆範本:
「本人已收到閣下的訊息。關於所提及的債務,本人在此嚴正聲明與此事完全無關。本人有理由相信此為詐騙信息,並已將所有通訊內容及閣下的聯絡資料完整記錄,將正式向香港警務處報案處理。請立即停止一切形式的聯絡,任何持續的騷擾行為,本人將一概視之為刑事罪行並交由警方跟進。」
關於「假追數信」的常見問題 (FAQ)
處理假追數信時,心中總會浮現各種疑問。以下整理了幾個最常見的問題,並提供清晰的應對方法,助你釐清狀況。
如果收到的假追數信與真實的追數信樣本極為相似,應該怎辦?
現時騙徒手法層出不窮,他們很容易在網上找到正規的追數信樣本來模仿,製作出幾可亂真的假信。當你收到一封看似非常專業的追數信時,關鍵一步並非憑肉眼判斷,而是進行獨立查證。首先,切勿使用信件上提供的任何聯絡方式。你應該自行透過官方渠道,例如到香港律師會的網站查冊,核實信中提及的律師行是否真實存在。其次,你也可以在網上搜尋該機構的官方電話,直接致電查詢是否有關你的個案。一間合法的追收機構,必須能夠清楚提供原始債權人的資料和相關文件證明。如果對方迴避問題或拒絕提供,這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警號。
我確定沒有欠債,可以直接忽略所有「假追數信」和電話嗎?
即使你百分百肯定自己沒有欠債,直接忽略亦非最理想的做法。選擇忽略,騙徒可能會認為你是因為害怕而不敢回應,進而將騷擾行為升級。更重要的是,徹底不理會,就無法為自己建立一個正式的紀錄。正確的處理方式是,保留所有收到的假追數信及通訊紀錄,例如記下騷擾電話的來電時間和號碼。你可以向警方備案,即使未必能即時破案,備案也能留下官方紀錄,證明你曾受此事滋擾。日後若情況惡化,這份紀錄將成為保護自己的重要證據。
如果假追數信的騙徒威脅要對我的家人不利,我應該如何應對?
當情況升級至人身安全威脅,這已經超越一般詐騙,構成刑事恐嚇的嚴重罪行。此刻你的首要任務是保障自己及家人的安全。請立即中斷與對方的通話,切勿與其爭辯或展露情緒。接著,馬上致電999報警,將事件的來龍去脈,包括對方說過的威脅性言論、相關的假追數信內容,清晰告知警方。同時,亦應提醒家人保持警惕,注意可疑人士的接近或來電。請務必保存好所有相關證據,例如恐嚇訊息或信件,它們對警方的調查至關重要。
收到追數信後除了報警,還可以向哪些機構投訴或求助?
除了向香港警務處報案處理詐騙及恐嚇行為外,你也可以根據情況向以下機構求助或查證:
- 香港律師會:若追數信冒充律師行發出,你可以向律師會查詢該律師行及律師的真偽。
- 公司註冊處:你可以查證信中提及的財務公司或追收公司是否為香港的註冊公司。
-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如果騙徒持有你大量的個人資料,令你對私隱外洩感到憂慮,可以向公署查詢及尋求協助。
- 香港金融管理局:如果信件聲稱由銀行發出,你可以直接向相關銀行或金管局查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