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Crefit呃人」為名的財務中介騙案再次成為城中熱話,不少急需資金周轉的市民不幸誤墮陷阱,最終債務纏身。這些不良中介常以電話Cold Call形式主動出擊,利用「低息、易批、免TU」等誘人謊言作餌,誘使受害人簽署條款含糊的服務合約,並在貸款過程中濫收巨額費用,最終令事主背上遠超預期的龐大債務。為免您成為下一個受害者,本文將化身您的「自保天書」,由專家為您深入拆解8大Crefit呃人騙徒手法,教您即時識別高危警號,並提供3步查證及應對策略,助您徹底避開中介陷阱,保障個人財產。
甚麼是Crefit呃人?不良財務中介騙案手法全揭秘
何謂不良財務中介?認清其呃人真面目
財務中介的定義與分類
市面上經常聽到Crefit呃人事件,要理解騙局,首先要釐清「財務中介」本身的角色。財務中介是一個中性的名詞,泛指在借款人與資金提供方(例如銀行或持牌財務公司)之間,擔當橋樑角色的公司或個人。從廣義上說,財務中介可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合法合規的轉介服務公司,另一種就是我們需要極力提防的「不良財務中介」。
合法 vs 不良財務中介的核心區別
兩者最核心的分別,在於其收入來源。合法的財務中介,其服務費或佣金是由資金提供方(即銀行或財務公司)支付的,作為成功轉介客戶的市場推廣費用。整個過程,它們絕不會向借款人收取任何費用。
相反,不良財務中介的目標就是借款人本身。它們的盈利模式並非建基於成功為你申請貸款,而是透過各種巧立名目的手法,向你濫收費用,這正是騙局的關鍵所在。
不良中介呃人收費模式:濫收高昂服務費
不良中介的收費模式層出不窮,最常見的是在貸款申請的過程中,甚至在申請失敗後,向借款人索取天價的「服務費」、「顧問費」、「行政費」或「手續費」。它們利用借款人急需資金的心理,誘使其簽署條款含糊的服務協議,然後以此為據,進行合法的追討,令受害人債務纏身。
Crefit呃人借貸騙案完整流程大揭秘
第一步:電話Cold Call漁翁撒網式鎖定目標
騙案的第一步,通常是由一個陌生電話(Cold Call)開始。不良中介會透過不同途徑獲取大量市民的電話號碼,然後隨機致電,漁翁撒網式地尋找目標。它們特別會鎖定那些對貸款流程不熟悉,或急需現金周轉的人士。
第二步:以「低息、易批、免TU」等謊言作餌
當你接聽電話後,對方會自稱是某銀行或大型財務公司的「貸款顧問」,並以極度吸引的條件作餌,例如聲稱能提供「特低利息」、「保證成功批核」、「毋須審查信貸報告(免TU)」等。這些條件聽起來完美得不切實際,目的就是引誘你上釣。
第三步:誘使簽署「借貸服務合約」偷換概念
這是整個騙局最關鍵的一步。當你表示有興趣後,中介會邀請你親臨其辦公室辦理手續。在過程中,他們會提供一份文件讓你簽署,並聲稱這是「貸款申請表」。實際上,這份文件是「借貸服務合約」或「中介服務委託書」。這個概念的偷換,令你從「申請貸款」變成了「聘用中介服務」,即使最終貸款不獲批,你亦有法律責任向中介支付服務費。
第四步:虛假申請並濫收費用,製造龐大債務
簽署合約後,不良中介的真面目便會顯露。他們可能根本沒有為你向任何正規機構提交申請,或者故意用不實資料申請以致申請被拒。無論結果如何,他們都會根據你已簽署的服務合約,向你追討一筆遠高於常規的服務費。最終,你不但未能取得任何貸款,反而無端背負上一筆對中介公司的龐大債務。
5大高危警號:即時識別Crefit呃人借貸陷阱
警號一:主動推銷並聲稱「保證成功」
任何正規銀行或信譽良好的財務公司,絕不會隨機致電市民推銷私人貸款,更不會作出「百分百成功」或「保證批核」的承諾。所有貸款申請都必須經過嚴謹的審批程序。
警號二:訛稱與銀行或財務公司有「內部關係」
不良中介為博取你的信任,常會訛稱與銀行或財務公司的審批部職員有「特殊關係」或「內部渠道」,可以為你爭取更優惠的條件或繞過正常審批。這純屬謊言,貸款審批是基於既定準則,並無後門可走。
警號三:在貸款獲批前要求預繳任何費用
這是最明顯的警號。正規的貸款流程中,所有費用(如有的話)只會在貸款成功批核後,從貸款額中直接扣除,絕不會要求借款人在事前支付任何形式的費用,例如「手續費」、「行政費」或「保證金」。
警號四:施加時間壓力,催促倉卒簽署文件
騙徒會製造一種緊迫感,例如聲稱「優惠利率今日完結」,催促你未有時間細閱文件便立即簽署。他們的目的,是阻止你冷靜思考、尋求意見或比較其他選擇。一份正規的貸款合約,應給予你充足時間考慮。
警號五:合約條款含糊不清,迴避關鍵問題
當你詢問有關收費、合作的放債機構名稱、實際年利率等關鍵問題時,如果對方言辭閃爍、迴避作答,或合約上的條款極度含糊,只列明服務費百分比而沒有上限,這極可能是個陷阱。正規機構的條款必然清晰透明。
【自保必讀】3步查證與應對,徹底杜絕Crefit呃人陷阱
面對層出不窮的Crefit呃人手法,與其被動地接收資訊,不如學習主動出擊,掌握查證與應對的技巧。以下為你整理的三個關鍵步驟,只要按部就班,就能為自己的財務安全建立一道堅實的防線,將騙徒拒之門外。
第一步:主動查核官方牌照與委任身份
在與任何聲稱提供貸款服務的公司接觸時,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驗證其合法性。騙徒最常用的技倆就是冒充正規機構,所以,依賴官方記錄查證是保障自己的不二法門。
如何使用「香港持牌放債人登記冊」查證真偽
所有在香港合法經營的放債人(財務公司),都必須領有由公司註冊處發出的牌照。你可以透過以下簡單步驟查證:
1. 前往公司註冊處的官方網站。
2. 尋找並進入「持牌放債人登記冊」的查閱服務。
3. 輸入對方提供的公司全名或放債人牌照號碼進行搜尋。
如果搜尋結果顯示該公司持有有效牌照,而且公司名稱完全相符,這才證明它是一家合法的放債機構。假如搜尋不到,或者公司名稱有任何細微差異,便需要立刻提高警覺。
如何查閱「持牌放債人委任第三方名單」確認合法性
假如你是透過中介公司接觸到貸款服務,查證功夫便需要再進一步。你需要確認該中介是否獲得你申請的財務公司正式委任。查證方法同樣簡單:
1. 在公司註冊處網站,找到「持牌放債人為批出貸款而委任的第三方名單」。
2. 查閱你目標財務公司的委任名單,核對你接觸的中介公司名稱是否在列。
如果該中介公司並不在官方的委任名單上,就代表它無權代表該財務公司處理你的貸款申請,這是一個極度危險的信號。
第二步:掌握應對Cold Call推銷的黃金法則
大部分的財務騙案都始於一通陌生的推銷電話(Cold Call)。學會如何應對,是從源頭杜絕風險的關鍵。
切勿向來電者提供任何個人或財務資料
謹記一個原則:絕對不要在電話中向任何主動來電的陌生人透露敏感資料。這包括你的香港身份證號碼、出生日期、住址、銀行戶口號碼、甚至是收入狀況。騙徒會利用這些資料進行下一步的詐騙,或是盜用你的身份。
直接拒絕並掛斷電話的建議應對話術
你無須與來電者多作糾纏或感到不好意思。最安全有效的做法就是直接拒絕。你可以簡單而堅定地說:
「不好意思,我沒有貸款需要,也不會在電話中提供任何個人資料。」
說完之後,應立即掛斷電話,不要給予對方任何繼續遊說的機會。
第三步:不幸已簽約或付款?被威嚇追數的處理方法
假如你已不幸地簽署了文件或支付了任何費用,並且開始受到對方滋擾或威嚇,請保持冷靜,並立即採取以下行動。
立即停止所有交易及通訊
首先,立刻停止向對方支付任何款項。同時,切斷與他們的所有聯繫,包括封鎖其電話號碼及通訊軟件賬號。持續溝通只會讓你承受更大的精神壓力,並可能洩露更多資訊。
立即報警求助並妥善保留所有文件及通訊記錄
下一步,應立即前往就近的警署報案。向警方詳細陳述事件經過,並提供所有相關證據。請務必妥善保存所有文件正本、銀行轉賬記錄、收據、以及與對方的所有通訊記錄(例如短訊、即時通訊對話截圖等),這些都是協助警方調查的關鍵。
【實用防騙工具】一鍵獲取自救資源及風險評估
為了讓你更方便地應對潛在風險,我們準備了以下實用工具,助你輕鬆自保。
互動式財務中介呃人風險評估器
透過回答數條簡單問題,例如「對方是否經由Cold Call接觸你?」、「有否要求你先付費用?」,系統能即時為你評估當前情況的風險級別,助你快速判斷是否已墮入騙局。
防騙自救資源包下載 (內附電話應對稿、查證連結、求助熱線)
我們已為你整合好一個全面的防騙資源包,內容包括應對Cold Call的標準話術稿、快速前往官方查證網站的連結,以及各個求助機構的聯絡熱線。你可以下載備用,隨時查閱。
告別借錢中介:香港正規及安全借貸渠道一覽
要徹底避開Crefit呃人陷阱,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繞過所有中介,直接向香港正規及安全的機構申請貸款。很多人因為不熟悉市場,或者擔心自己的信貸狀況不佳,才會誤信中介的謊言。其實,只要了解清楚正規的借貸渠道,就會發現自己擁有更多安全可靠的選擇。讓我們一起看看,香港的正規借貸市場是怎樣的。
正規借貸市場:銀行、一線及二線財務公司比較
市面上,正規的借貸途徑主要分為三類,它們各自有不同的特點和審批標準,適合不同財務狀況的人士。
銀行:監管最嚴格,利率較低,審批要求高
銀行是大家最熟悉的渠道。它們受到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嚴格監管,運作規範,提供的私人貸款利率通常是市場上最低的。不過,銀行對借款人的要求也最高,審批過程非常嚴謹,必定會查閱你的信貸報告(TU),而且對入息證明、工作穩定性等有較高要求。如果你的信貸評級良好,收入穩定,銀行絕對是首選。
一線財務公司:多為上市公司背景,審查信貸報告(TU)
如果銀行申請不成功,一線財務公司是另一個可靠選擇。這些公司很多都有上市公司或大型金融集團的背景,同樣受《放債人條例》規管,信譽良好。它們和銀行一樣,基本上都會審查申請人的信貸報告(TU),但審批標準可能比銀行稍微寬鬆。它們的利率或會比銀行略高,但仍然處於一個合理水平,是銀行以外的穩健之選。
二線財務公司:俗稱「免TU貸款」,利率較高但具彈性
坊間常聽到的「免TU貸款」,通常指的就是二線財務公司。它們不是完全不查閱信貸紀錄,只是它們大部分不是環聯(TU)的會員,所以會參考另一個信貸資料庫。這類公司為信貸評級較差,或者無法提供完整入息證明的人士提供了另一種可能。由於承擔的風險較高,它們的利率會比銀行和一線財務公司高,但勝在審批較具彈性,能解燃眉之急。
為何應直接向持牌機構申請貸款?
自己直接向持牌機構申請,不單是為了安全,更是保障自己權益的最佳做法。當中涉及幾個非常關鍵的法律和財務概念。
受《放債人條例》等法規全面保障
所有持牌放債人都必須遵守香港法例第163章《放債人條例》的規定。這條法例對貸款利率上限(現時為年息48%)、合約內容、追收債務的手法等都有嚴格規管。當你直接與持牌機構交易,你的權益就受到這層法律保護。不良中介則往往遊走在法律灰色地帶,讓你失去應有的保障。
貸款條款清晰透明,杜絕隱藏收費
正規機構的貸款合約會清楚列明所有條款,包括利率、還款期、總還款額、以及任何可能出現的費用,例如逾期還款手續費或提早清還罰息。所有收費都一目了然,不會有「隱藏收費」或「顧問費」。相反,不良中介的合約就充滿陷阱,目的就是在字裡行間隱藏他們濫收費用的條款。
看懂實際年利率(APR),避開「月平息」數字陷阱
很多不良中介喜歡用「月平息」來吸引人,因為數字看起來很小。但真正反映借貸總成本的,是「實際年利率」(APR)。APR除了計算利息,還包括了手續費、行政費等所有必要的費用,是比較不同貸款計劃時最公平的標準。直接向正規機構查詢,它們有法律責任向你清晰提供APR作參考,助你作出精明決定,避開數字遊戲。
【真實個案】Crefit呃人受害者親述經歷
個案分享:墮入騙局的心路歷程與慘痛教訓
陳先生(化名)的經歷,是一個典型的Crefit呃人個案。他當時因生意周轉不靈,急需一筆資金,但又擔心自己的信貸記錄不佳,難以向銀行借貸。就在這時,他接到一個自稱「貸款顧問」的電話,對方聲稱與多家財務公司有「內部關係」,能為他爭取到「低息、必批」的貸款方案。
陳先生起初半信半疑,但對方親切的態度和看似專業的分析,讓他逐漸放下戒心。他被邀請到一間位於商業大廈的辦公室,並在壓力下簽署了一份名為「服務協議」的文件,對方解釋這只是申請程序的一部分。不久後,中介公司通知他貸款「申請失敗」,但隨即向他發出賬單,要求支付數萬元的「行政費」及「手續費」,並威脅若不付款,便會採取法律行動追討。陳先生這才驚覺,當初簽下的並非貸款申請文件,而是一份授權他們收取高昂服務費的陷阱合約。他不但沒有借到一分一毫,反而背上了無謂的債務,身心俱疲。這個教訓讓他明白,面對財務困難時,更應保持冷靜,尋求正規渠道協助,而不是輕信任何捷徑的承諾。
關於Crefit呃人及安全借貸的常見問題 (FAQ)
有關Crefit呃人的騙案手法層出不窮,許多朋友在急需資金時,心中總會浮現不少疑問。我們整理了一些最常見的問題,希望透過清晰的解答,幫助你建立正確的借貸觀念,避開各種陷阱。
所有財務中介公司都是呃人的嗎?
這是一個很普遍的誤解。答案並不是絕對的。市面上的確存在合法的財務中介,他們的角色是作為借款人與持牌放債人之間的橋樑。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成功轉介個案後,由銀行或財務公司支付的佣金或服務費。在整個過程中,他們並不會向借款人收取任何費用。
相反,不良財務中介的目標就是你的金錢。他們的核心呃人手法,是在貸款批核前,以「手續費」、「顧問費」或「行政費」等各種名目向你收費。因此,分辨兩者的關鍵非常簡單,就是看誰支付費用。如果你需要向中介支付任何金錢,這就是一個極高的風險警號。
信貸評級(TU)差,是否只能找貸款中介申請免TU貸款?
這絕對不是唯一的出路。首先要理解,「免TU貸款」並不等於不需要審查信貸記錄。香港除了環聯(TU)信貸資料庫,還有其他信貸資料庫存在。提供免TU貸款的,通常是俗稱的「二線財務公司」。這些公司本身就是持牌放債人,他們會查閱屬於自己聯網的信貸資料庫,去評估你的還款能力。
信貸評級不理想時,你完全可以跳過中介,直接向這些正規的二線財務公司提交申請。直接申請不但可以避免中介濫收費用的風險,更可以親自與貸款機構溝通,了解所有條款細節,保障自己的權益。
經cold call推銷的貸款產品可信嗎?如何分辨真假?
經由cold call主動推銷的貸款產品,可信度極低,需要抱持高度警惕。正規的銀行及大型財務公司極少會用這種漁翁撒網的方式來推銷私人貸款。這種手法正是不良中介最常用的招攬伎倆。
要分辨真假,你可以採取幾個簡單步驟。第一,直接詢問對方的公司全名、職員姓名及放債人牌照號碼。第二,立即掛斷電話,切勿在通話中提供任何個人資料,例如身份證號碼或收入狀況。第三,自行透過官方渠道,例如公司註冊處的「持牌放債人登記冊」,查證對方提供的資料是否屬實。最安全的做法是,對所有主動來電的貸款推銷一概拒絕。
遇到疑似Crefit呃人或被惡意追數,應向哪個機構求助?
假如你不幸遇上疑似Crefit呃人事件,或者已經簽署合約並被威嚇追數,請保持冷靜並立即採取行動。首先,立刻停止與對方作任何溝通及停止支付任何款項。然後,妥善保存所有文件正本、對話記錄、轉賬證明等證據。
接下來,請立即尋求官方機構的協助。如果事件涉及詐騙、恐嚇或威脅人身安全等刑事成份,應第一時間報警求助,香港警務處反詐騙協調中心的諮詢熱線是18222。如果涉及合約條款或服務糾紛,你也可以向消費者委員會求助。
不良財務中介會提供正規的債務舒緩方案嗎?
答案是絕對不會。不良財務中介的經營模式,是透過製造更多債務來賺取費用,他們與你的利益存在根本性的衝突。因此,他們提供的任何所謂「債務舒緩」或「債務重組」方案,很可能只是另一個騙局的開端,目的是誘使你簽下更多不平等的合約,陷入更深的債務漩渦。
正規的債務舒緩方案,例如個人自願安排(IVA)或債務重組計劃(DRP),必須經由律師或專業會計師等合資格人士處理,並遵循嚴謹的法律程序。如果你正面對債務困擾,應該尋求這些專業人士的意見,而不是輕信財務中介的片面之詞。
為何政府宣傳常說「借錢梗要還,咪俾錢中介」?
這句宣傳口號非常精準地點出了安全借貸的兩大核心原則。
「借錢梗要還」是提醒所有借款人,貸款是一份嚴肅的財務承諾,必須對自己的還款能力負責,量力而為。
「咪俾錢中介」則是針對不良財務中介呃人手法的最直接警告。這句話的背後邏輯是,一個正規的借貸流程中,借款人是向資金提供方(銀行或財務公司)借錢,因此不應該在獲取貸款之前,向任何第三方(即中介)支付費用。這句簡單的忠告,正是幫助公眾辨識及避開貸款騙案的最有效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