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揭借款人≠業主?一文釐清按揭人、借款人與擔保人3大關鍵角色,全面拆解責任風險與實戰策略

申請樓宇按揭時,許多人誤以為「業主」就等同於「借款人」,必須由同一人承擔所有責任。然而在銀行審批的複雜世界中,「按揭人」、「借款人」與「擔保人」是三個權責截然不同的獨立角色。混淆三者身份,不但可能影響按揭審批,更可能令自己或家人在不知情下,背負上意想不到的法律責任與財務風險,直接影響未來的信貸紀錄與置業大計。

想成功申請按揭,甚至利用角色分拆的策略來解決置業難題?關鍵在於精準理解這三大角色的定義、法律責任、信貸影響及潛在風險。本文將為您一文釐清「按揭人」、「借款人」及「擔保人」的核心分別,透過深入剖析與實戰個案,助您制定最適合自己財務狀況的按揭策略,保障個人資產,順利上會。

按揭三大角色快速比較:按揭人、借款人、擔保人有何分別?

處理樓宇按揭時,很多人會直接將按揭借款人等同於業主,但這其實是一個常見的誤解。事實上,在按揭申請中,主要涉及三個可以獨立存在的關鍵角色:按揭人、借款人和擔保人。每個角色的法律責任和財務影響都截然不同,所以搞清楚它們的分別,對於制定最佳的置業策略十分重要。正確理解按揭人與借款人的關係,有助按揭借款人與業主作出最有利的安排。

互動評估:3步找出您在按揭中的最佳角色與策略

您可以透過以下3個簡單步驟,快速評估自己在按揭申請中最適合的角色,並找到最合適的策略。

  1. 第一步:確定物業擁有權。 首先,您要決定誰是物業的合法持有人。這位或這幾位業主,就必須成為「按揭人」。
  2. 第二步:評估還款能力。 接著,評估家庭成員中誰的收入最穩定,而且信貸紀錄最好,足以通過銀行的壓力測試。這個人就是「借款人」的最佳人選。
  3. 第三步:尋找額外支持。 最後,如果借款人的收入不足以獲批目標貸款額,就需要考慮是否有一位財務狀況良好而且願意承擔責任的親友,來擔任「擔保人」的角色。

一表看清三大角色核心分別

為了讓您更清晰地掌握三者的差異,我們將從定義、法律責任、主要風險和信貸影響四個核心層面,逐一進行比較。

角色定義:誰是物業抵押者、還款人、後備還款人?

  • 按揭人 (Mortgagor): 就是物業的合法擁有人,即是業主。他們的角色是提供物業產權作為抵押品,是物業的抵押者。
  • 借款人 (Borrower): 是向銀行申請貸款,並且負上法律還款責任的人。他們是主要的還款人。
  • 擔保人 (Guarantor): 當借款人無法還款時,擔保人就是「後備還款人」,需要代其履行還款責任。

法律責任:抵押物業 vs. 償還貸款 vs. 無限連帶責任

  • 按揭人: 主要法律責任是同意將物業抵押給銀行。如果貸款違約,他們同意銀行可以出售該物業來抵債。
  • 借款人: 核心責任是準時償還整筆貸款的本金和利息。這是一項直接的個人債務責任。
  • 擔保人: 擔保人負上的是「無限連帶責任」。這表示他們的法律責任與借款人完全相同,銀行有權直接向他們追討所有欠款。

主要風險:物業被拍賣 vs. 被追討債務 vs. 兩者皆是

  • 按揭人: 最大的風險是物業被銀行收回並拍賣,也就是俗稱的「銀主盤」,最終會失去物業的業權。
  • 借款人: 風險在於個人財務。如果斷供,他們會被銀行循法律途徑追討債務,信貸評級也會嚴重受損,甚至可能面臨破產。
  • 擔保人: 擔保人需要承擔的風險是兩者皆是。他們不僅會被追討個人債務,而且如果借款人持續違約,最終也會導致按揭物業被拍賣。

信貸影響:間接影響 vs. 直接記錄 vs. 視為「或有負債」

  • 按揭人: 即使不是借款人,其信貸報告上通常也會有按揭紀錄。這會間接影響其未來的借貸能力,因為銀行會視其資產已被抵押。
  • 借款人: 按揭貸款會直接記錄在其信貸報告之中,明確顯示為一項主要負債,並直接佔用其信貸額度。
  • 擔保人: 擔保人的角色會被視為一項「或有負債」(Contingent Liability)。在銀行審批系統中,這等同於自己背負了一筆按揭,會大幅削弱其未來的借貸能力。

深入剖析按揭人 (Mortgagor):作為業主的責任與長遠影響

按揭人是誰?與物業持有人(業主)的關係

定義:以物業產權作抵押的合法擁有人

談及樓宇按揭,大家很自然會想起按揭借款人,但其實按揭人這個角色同樣關鍵。簡單來說,按揭人 (Mortgagor) 就是物業的合法擁有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業主。他們的角色,是以自己擁有的物業產權作為抵押品,去支持一筆按揭貸款的申請。在很多情況下,按揭人與借款人是同一個人,不過這兩個身份是能夠分開的。當按揭借款人與業主不同時,業主就只會擔任按揭人的角色。

必要條件:所有聯名業主必須共同成為按揭人

還有一點很重要,如果物業由多於一位業主聯名持有,例如是夫婦共同擁有的物業,那麼所有聯名業主都必須一致同意,並且共同簽署按揭文件,成為這筆貸款的按揭人。銀行不會接受只有部分業主抵押物業的申請,因為這牽涉到不完整的業權,所以這是按揭申請的硬性規定。

按揭人的核心法律責任與風險

主要責任:提供物業作為按揭貸款的抵押品

按揭人的核心責任非常清晰,就是提供名下的物業,作為按揭貸款的擔保物或抵押品。他們的責任是與物業本身緊密相連的。換句話說,他們承諾了萬一貸款無法償還,這間物業可以用來抵債。

風險所在:若借款人違約,銀行有權收回並出售物業

最大的風險在於,當借款人無法履行還款責任,即是俗稱的「斷供」時,銀行在向借款人追討不果後,最終有權行使法律權力,收回由按揭人提供的物業。銀行會將物業拍賣或出售,用所得的款項來償還剩餘的貸款。所以,即使按揭人自己不是借款人,也沒有負責供款,物業依然面臨被收回的風險。

按揭人身份對未來置業及信貸的影響

為何仍被視為有按揭負擔?

很多人會以為,如果自己只是按揭人(業主),並沒有負責供款,那麼在信貸紀錄上應該是「身家清白」的。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物業已經抵押給銀行,這項紀錄會清楚顯示在按揭人的信貸報告上。當這位按揭人日後想為自己購入新物業並申請按揭時,大部分銀行都會視之為已有按揭負擔在身。根據金管局的指引,這會觸發更嚴格的審批標準,例如按揭成數需要降低,供款與入息比率及壓力測試的要求也會收緊。

不同銀行的審批政策差異

不過,市場上的處理手法並非鐵板一塊。雖然大部分銀行會採取較嚴格的審批,但確實有少數銀行的內部指引較為寬鬆。這些銀行在審批時,可能不會將純粹的按揭人身份,視為與借款人或擔保人同等的按揭負擔。這意味著,按揭人在申請新貸款時,有機會獲得較佳的按揭條款,與首次置業人士的待遇相近。

如何尋找審批較寬鬆的銀行?

要找出這些審批政策較有彈性的銀行,單靠自己逐家查詢會相當費時失事。一個更有效率的方法,是諮詢專業的按揭中介。他們熟悉各家銀行的最新審批準則和內部取態,能夠根據你的具體情況,例如只是單純的按揭人身份,為你配對最合適、審批機會最高的銀行,節省時間之餘,更能爭取到最有利的貸款條件。

核心解構按揭借款人 (Borrower):審批關鍵與財務責任

按揭借款人是誰?

定義:向銀行申請貸款並負上還款責任的人

談及物業按揭,按揭借款人是整個審批過程中最核心的主角。簡單來說,按揭借款人就是正式向銀行申請貸款,並且在法律上需要承擔全部還款責任的個人或團體。無論物業最終由誰持有,只要在借款文件上簽名,就代表承諾會準時供款,直至還清全部貸款。這是整個按揭關係中最直接的債務責任。

角色靈活性:可為業主本人,亦可為無業權的第三方

按揭借款人與業主(即按揭人)的角色配搭其實相當靈活。最常見的情況,當然是業主自己作為借款人,自己買樓自己供款。不過,兩者也可以是不同的人。一個很普遍的例子是,父母想購買物業,但因年屆退休,沒有足夠的收入證明,銀行難以批出貸款。這時候,有穩定收入的子女就可以擔任借款人,利用自己的還款能力去申請按揭,而父母則只作為業主和按揭人。這種按揭借款人與業主分開的安排,巧妙地解決了貸款審批的難題。

銀行審批借款人的核心指標

既然借款人是審批的關鍵,銀行究竟會看重哪些方面呢?主要有兩大核心指標。

還款能力:收入、供款與入息比率 (DSR) 及壓力測試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還款能力。銀行會仔細審核你的收入證明,例如糧單、稅單和銀行紀錄,去評估你的收入是否穩定。然後,銀行會計算「供款與入息比率」(DSR),確保你每月的總供款額不超過月入的特定百分比。除此之外,你還需要通過「壓力測試」,即假設在未來利率上升的情況下,你依然有足夠能力應付增加的供款。這是銀行衡量風險的最基本準則。

信貸紀錄:良好TU評級如何影響按揭條款

其次,你的個人信貸紀錄也極為重要。銀行會查閱你的環聯(TU)信貸報告,了解你過去的借貸和還款習慣。一個良好的信貸評級代表你是一個可靠的借款人,這不單能提高按揭的成功率,更有機會爭取到更優惠的利率或現金回贈。相反,如果信貸紀錄有污點,就可能影響審批結果,甚至令條款變差。

如何提升貸款能力?

增加聯名借款人以合併計算總收入

如果發現自己的收入未能通過銀行的審批門檻,一個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聯名借款人。例如,可以與配偶或有穩定收入的家人一同申請。銀行會將所有聯名借款人的收入合併計算,只要總收入符合要求,便能大大提高成功獲批的機會。這個做法可以有效地增強整個申請的財務實力,是解決個人收入不足的常用策略。

全面警示擔保人 (Guarantor):無限責任與信貸影響

為何按揭需要擔保人?

啟動條件:借款人收入不足以通過壓力測試時的增信方案

當一位按揭借款人的財務狀況,未足以獨立通過銀行的壓力測試或供款與入息比率要求時,銀行便可能要求加入擔保人。這是一個常見的增信方案,原理是將擔保人的收入一併納入審批計算,從而增強整個貸款申請的還款能力,讓原本資格不足的申請得以過關。

擔保人的法律責任有多重?

無限連帶責任:法律上與主借款人責任完全相同

擔保人的法律責任非常重大。在法律上,擔保人需負上「無限連帶責任」。這代表擔保人的法律地位與主借款人完全相同。一旦借款人停止還款,銀行有權直接向擔保人追討所有欠款,包括本金、利息及罰息,而無需先向借款人完成所有追討程序。簡單來說,擔保人就是後備的還款人,其個人資產也可能被用作償還這筆債務。

成為擔保人對個人財務的長遠影響

影響信貸紀錄:擔保會被視為「或有負債」

即使借款人一直準時還款,擔保人的身份依然會對個人財務構成深遠影響。首先,這項擔保紀錄會清楚列明在您的個人信貸報告(TU)上。金融機構會將此視為一項「或有負債」(contingent liability),代表您有一筆潛在的債務需要承擔。

削弱未來借貸能力:日後置業會被視為已有按揭在身

這項紀錄會直接削弱您未來的借貸能力。當您日後為自己置業並申請按揭時,銀行在審批過程中,會將您擔保的這筆貸款視為您已經身負的按揭。結果是,您新申請的按揭會被套用更嚴格的審批標準,包括按揭成數需要降低,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亦會收緊。這種情況下,不論按揭借款人或業主的身份,審批都會更加嚴謹。

高成數按揭保險限制:擔保人與借款人的親屬關係要求

此外,如果原本的按揭申請涉及高成數按揭保險計劃(例如八成或九成按揭),對擔保人的資格要求會更加嚴格。按揭保險公司通常規定,擔保人必須是借款人的直系親屬,例如父母、配偶或子女。一般朋友關係通常不被接納。所以在考慮成為擔保人前,也需要了解這層關係限制。

實戰策略:如何透過分離角色解決按揭難題?

理解按揭借款人與業主的分別後,我們便可以進入實戰層面。在按揭申請中,懂得靈活運用不同角色的組合,有時能夠解決一些看似棘手的財務難題。特別是當準買家因過往的財務承擔,例如曾為家人作擔保,而影響到新購物業的按揭審批時,一個清晰的策略便尤其重要。以下我們透過一個真實個案,拆解如何利用角色分離,突破按揭成數的限制。

個案分析:業主曾作擔保人?一招破解「第二層按揭」限制

困境:因過往擔保,新購物業被銀行收緊按揭成數

陳小姐數年前曾為家人的物業擔任擔保人。最近她計劃購入自己的單位,但在向銀行申請按揭時卻遇到了阻礙。銀行在審核她的信貸報告時,發現了這筆擔保紀錄。根據金管局的指引,即使擔保的物業並非由陳小姐供款,銀行仍會視之為她的一項潛在負債。因此,銀行將她這次的按揭申請界定為「第二套房按揭」,導致最高按揭成數需要由六成下調至五成,令她的首期預算大失。

解決方案:業主只任「按揭人」,由無按揭負擔的親屬任「借款人」

面對這個困境,解決方案是巧妙地將按揭人與借款人的角色分開。陳小姐在新購物業的交易中,身份是唯一的業主,所以她必須擔任「按揭人」,以物業產權作抵押。但在按揭申請中,她可以選擇不成為「借款人」。取而代之,她邀請了收入穩定、並且沒有任何按揭負擔的弟弟,來擔任這次按揭申請的獨立「借款人」。在這個安排下,弟弟將負起全部的還款責任。這個策略的關鍵,在於銀行審批貸款時,主要審核的是「借款人」的還款能力與負債狀況。由於陳小姐的弟弟沒有任何按揭在身,因此銀行便會將這次申請視為首置按揭處理。

成果:成功分拆法律責任,獲取首置更佳按揭條款

最終,銀行接納了這個申請,並以首置身份批出了六成按揭。透過這個安排,陳小姐成功將物業的擁有權與還款責任分開,繞過了因擔保身份而被收緊成數的限制,順利解決了首期差額的問題。這個個案清晰地展示了,深入理解按揭中業主、按揭人與借款人三者的關係,能夠為置業規劃帶來意想不到的彈性。

「按揭人與借款人分離」策略的限制與注意事項

這個策略雖然實用,但並非萬無一失,當中存在一些重要的限制,申請前必須了解清楚。

並非所有銀行都接納此類申請

首先,這種將按揭人與借款人完全分離的操作,並非所有銀行都願意接受。部分銀行基於風險考量,其內部指引可能要求物業擁有人必須同時是借款人之一。因此,在計劃採用此策略前,需要向按揭顧問或不同銀行查詢,確認哪些銀行備有較靈活的審批政策。

最高按揭成數通常受限

即使銀行接納申請,透過這種方式可以獲取的最高按揭成數通常會有限制,一般最高只能做到六成。換言之,買家需要準備至少四成的首期資金。如果買家本身資金不足,希望申請更高的按揭成數,這個方法便可能不適用。

不適用於申請高成數按揭保險計劃

這一點至關重要。如果買家需要申請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HKMC)的按揭保險計劃,以獲取高成數按揭(例如八成或九成),這個策略便不適用。按揭保險公司的規定非常嚴格,通常要求所有借款人都必須是物業的業主(即按揭人),所以無法進行角色分離的操作。

按揭角色常見問題 (FAQ)

在處理按揭申請時,當按揭借款人與業主的身份有所不同,往往會衍生出不少疑問。以下整理了幾個關於按揭人、借款人與業主之間角色的常見問題,助你釐清當中細節。

Q1:物業由父母持有,子女可以作為借款人申請按揭嗎?

這是可以的,而且是相當普遍的做法。這種安排在銀行術語中稱為「按揭人與借款人分離」。在這種情況下,持有物業的父母就是按揭人,而負責供款並有穩定收入的子女就是借款人。這個方法可以有效解決父母因退休或收入不足,而無法獨自通過銀行審批的難題。

Q2:如果借款人斷供,對只做按揭人(業主)有何影響?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風險點。如果按揭的借款人停止供款,銀行首先會向借款人追討債務。假如有擔保人存在,銀行也會向擔保人追討。如果這兩個途徑都無法收回欠款,銀行最終有權行使抵押權,沒收由按揭人(即業主)提供的物業,並且將它出售用來抵債。

Q3:擔任擔保人後,可以中途「甩擔保」嗎?

答案是可以的,不過需要符合特定條件。最關鍵的前提是,原本的借款人財務狀況已經有明顯改善,例如收入增加,其個人能力已足以獨立通過銀行的入息要求及壓力測試。當符合這個條件時,借款人就可以正式向銀行提交申請,要求將擔保人從按揭中移除。銀行會重新審核借款人的財務資料,然後再決定是否批准申請。

Q4:我是聯名業主之一,可以單獨將物業按揭嗎?

答案是不可以。因為按揭是將整個物業的業權作為抵押,所以必須得到全部聯名業主的一致同意。在實際操作上,所有列名在物業契約上的業主,都必須共同作為按揭人,並且一同簽署相關的按揭法律文件,貸款申請才能夠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