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裝修費用懶人包】專家拆解7大工程預算!由裝修費用估算、避開報價單陷阱到長遠慳錢攻略,一文睇清!

準備為安樂窩進行大翻新,最令人頭痛的,莫過於裝修費用的預算規劃。面對海鮮價的報價單、層出不窮的追加項目,擔心「洗濕個頭」預算失控,是每位戶主的共同焦慮。裝修開支絕非簡單的呎價乘數,當中涉及清拆、水電、泥水等七大核心工程,每項細節都直接影響最終埋單的金額。

為了讓您清晰掌握全局,我們為您準備了這份【2025裝修費用懶人包】。本文將由專家親自拆解,從不同單位呎數的初步估算入手,深入剖析七大工程的費用構成,教您睇清報價單的魔鬼細節,避開常見陷阱。我們更會探討如何作出精明決策,在前期開支與長遠效益之間取得最佳平衡,助您將錢花在刀刃上。無論您是新樓入伙、二手樓翻新,還是舊樓大改造,這份全面的預算攻略都將助您運籌帷幄,安心打造理想家居。

2025年香港裝修費用預算:由呎數、基建到訂造傢俬

要準確掌握一筆裝修費用,最直接的方法是從單位大小入手。一個清晰的裝修費用估算,可以由單位的實用面積開始,然後再深入分析構成總開支的三大核心:基建、訂造傢俬,以及業主自購的「面料」。透過這個框架,即使是裝修新手,也能對預算有更實在的掌握。

按單位實用面積估算:全屋裝修費用參考(連工包料)

以單位的實用面積作起點,是進行裝修費用估算最直接的方式。以下提供的參考價格,一般涵蓋了清拆、水電、泥水、油漆等基礎工程的「連工包料」費用,以及基本的訂造傢俬開支。需要注意的是,這些估算通常不包含業主自選的磁磚、潔具等「面料」項目,這部分我們稍後會再詳細說明。

細單位(280 – 400呎)裝修費用

香港常見的細單位,例如開放式或一房單位,全屋裝修連訂造傢俬的費用,預算一般介乎30萬至45萬之間。這個預算範圍,通常足夠應付全屋的基礎工程,例如重造廚廁、鋪設地板、全屋油漆,以及訂造基本的收納櫃、睡床等傢俬,打造一個實用舒適的安樂窩。

中型單位(401 – 600呎)裝修費用

至於較適合小家庭的兩房單位,因為面積和房間數目增加,工程量自然會提升。全屋裝修的預算,一般會落在45萬至70萬的區間。費用增加的部分,主要來自更多的間隔牆處理、更長的喉管電線鋪設、以及更大面積的地板和油漆工程,同時訂造傢俬的項目也會相應增多。

大型單位(601 – 850呎)裝修費用

對於三房或以上的大型單位,裝修費用預算一般由70萬起跳,上限定價可以很闊,視乎設計的複雜程度和用料的級數。這類單位通常有兩個廁所,意味著水電和泥水工程的開支會是雙倍。加上更大的空間需要更精細的設計佈局和更多的訂造傢俬,總開支自然會更高。

裝修費用三大核心:基建工程、訂造傢俬與「面料」

了解了按呎數估算的總費用後,我們可以將這筆開支拆解為三大核心部分:「基建工程」、「訂造傢俬」和業主自購的「面料」。清楚這三者的分別,有助你更靈活地分配預算,將錢花在最重要的地方。

基建工程:決定單位功能與安全的核心開支

基建工程,可以理解為裝修中的「骨架」,是你看不到但最重要的部分。它包括清拆、重鋪水電喉管、泥水批盪、防水工程和油漆等。這些「隱蔽工程」直接關係到日後家居的安全和耐用程度,例如水電佈局是否安全、防水做得是否足夠。因此,這部分的開支是整個裝修預算中最不能省卻的核心部分。

訂造傢俬:體現風格與收納功能的主要開銷

訂造傢俬是決定家居風格與實用功能的關鍵。由廚櫃、衣櫃、電視櫃到地台床,訂造傢俬能夠盡用每一吋空間,完美滿足你的收納需求。這部分的開銷彈性較大,價錢會因為你選擇的板材(例如E0/E1低甲醛板)、五金配件(例如進口油壓鉸)和設計的複雜程度而有很大差異。這是體現個人品味的主要開銷,也是預算「豐儉由人」的部分。

「面料」費用:業主自購項目(磁磚、潔具)如何影響總預算

「面料」指的是裝修中所有飾面物料,通常由業主親自挑選和購買。這包括地磚、牆磚、地板、座廁、洗手盆、水龍頭、以至燈飾等等。裝修公司報價時,一般不包含這些項目的費用,因為它們的價錢範圍極廣。例如,意大利進口磚和普通內地磚的價錢可以相差數倍。所以,你在挑選心儀的「面料」時,這部分的開支會直接影響最終的總裝修費用,記得要預留一筆獨立的預算。

拆解七大核心工程:每筆裝修費用到底花在哪?

要準確地進行裝修費用估算,首先要理解一筆總裝修費用,實際上是由許多個獨立工程的開支組合而成。當我們將整個裝修流程拆解成七大核心部分,每一筆開銷的去向就變得清晰可見。這有助於你更好地與裝修公司溝通,甚至在考慮裝修費用分期時,也能更清楚資金的分配。

1. 清拆工程:費用範圍與潛在附加費

清拆是裝修的第一步,看似簡單,但費用細節卻不少。

基本收費:清拆、廢物處理與公眾地方保護

清拆工程的基本報價,通常包含三個部分。第一是清拆本身的人工費,例如拆除舊有地磚、櫥櫃、間隔牆等。第二是建築廢料的處理費,包括將廢料從單位搬運至指定的垃圾收集站。第三則是公眾地方的保護工程,例如用膠板或帆布保護好大廈走廊和升降機,避免施工期間造成損壞。

額外費用:搭棚、樓梯搬運、政府廢料收費

有幾項潛在的附加費需要特別留意。如果清拆工程涉及外牆,例如更換窗戶或冷氣機,就需要支付搭棚的費用。如果你的單位在沒有升降機的唐樓,師傅需要人手搬運廢料落樓,就會產生額外的樓梯搬運費。最後,政府會對建築廢料徵收處置費用,這筆開銷有時會獨立列出,需要在報價單上確認清楚。

2. 水電工程:隱蔽工程的價錢與驗收關鍵

水電是藏在牆身和地台之下的「隱蔽工程」,一旦完工就很難改動,所以前期的投入非常重要。

水喉工程:銅喉 vs. 膠喉物料與成本比較

現時香港家居的水喉物料主要有兩大選擇。銅喉是傳統物料,耐用而且耐高溫,但材料與安裝成本相對較高。近年流行的PEX或PPR膠喉,價錢較經濟,而且接駁位少,減少了漏水風險,成為了不少家庭的選擇。報價單上應清晰列明使用哪種物料。

電力工程:電掣位計價方式與「新造」vs「加改」費用

電力工程的費用,通常是按「掣位」數量計算。一個掣位可以是一個插座、一個開關或一個燈的出線位。你需要留意報價單上「新造」和「加改」的分別。「新造」是指由電箱重新拉線,開鑿牆身並鋪設喉管,工序複雜,收費較高。而「加改」可能只是在現有線路上延伸,成本較低,但安全性需要仔細評估,尤其在舊樓中。

驗收標準:「谷磅」水壓測試的必要性

水喉工程完成後,有一項絕對不能省略的驗收工序,就是「谷磅」水壓測試。師傅會用專門的儀器為全屋水喉加壓,然後靜置一段時間,觀察壓力錶的讀數有否下降。這個步驟能有效檢測出喉管或接駁位是否有微細滲漏,確保日後用水安全。

3. 泥水工程:費用計算與防水工序

泥水工程是決定單位基礎結構和耐用性的關鍵,也是總裝修費用佔比較高的部分。

泥水成本:「連工包料」的項目細節

泥水工程報價單上常見「連工包料」的字眼,但你需要問清楚細節。通常,「包料」指的是英泥、沙、防水物料等「底料」。而瓷磚、石材等「面料」,一般需要由業主自行選購和付款,因為它們的價錢範圍可以相差很遠。

防水工程:施工範圍、物料與「試水」驗收

防水是泥水工程的重中之重,尤其在浴室和廚房。報價單應列明防水層的施工範圍(例如浴室地面及牆身指定高度)、使用的防水物料品牌。工程完成後,必須進行「試水」驗收,即在浴室地面儲水一段時間(通常是24至48小時),檢查有沒有滲漏到下層單位。

瓷磚鋪工:直鋪、工字鋪、魚骨鋪的人工費差異

瓷磚的鋪砌方式會直接影響人工費用。最基本的直鋪或橫鋪,工序直接,人工費較低。工字鋪會稍微複雜一些。至於近年流行的魚骨鋪或人字鋪,因為涉及大量切割和精細對位,對師傅手藝要求極高,而且材料損耗也較大,所以人工費會顯著增加。

4. 木工工程:現場木工與地板鋪設費用

木工工程為家居增添溫潤的質感,從天花到地板都可見其蹤影。

現場項目:假天花、燈槽、門框安裝成本

師傅在現場製作的項目,例如修飾喉管的假天花、營造氣氛的燈槽、安裝房門和門框等,其成本主要取決於設計的複雜程度、尺寸和使用的木材。這些項目的收費通常是逐項計算。

地板工程:不同鋪法與材料損耗計算

鋪設木地板的人工費,與鋪瓷磚相似,同樣受鋪法影響。此外,你需要預算材料的損耗。無論是哪種鋪法,實際需要的地板數量都會比單位的實用面積多,因為裁剪和收邊會產生損耗。一般而言,直鋪的損耗率約為5-10%,而魚骨鋪等複雜鋪法的損耗率可能高達15%或以上。

5. 油漆工程:工序級別與收費詳解

油漆是裝修的最後一道「化妝」工序,不同的處理方式,費用可以相差很遠。

「剷底批灰」vs.「執灰翻油」的工序與費用比較

這是油漆報價單中最需要釐清的項目。「執灰翻油」是指在現有牆面上局部修補裂縫或剝落處,然後直接髹上新油漆,工序簡單,收費較低,適合牆身底子良好的單位。而「剷底批灰」則是將舊有油漆和底層批盪全部剷除,直至見到石屎底層,然後重新批上三層膩子(批灰),打磨平滑後再上油。工序繁複,但效果最平整耐用,費用也最高。

油漆品牌與施工層數對成本的影響

油漆的品牌和級別會影響材料成本。另外,標準的施工層數為「一底兩面」(即一層底漆,兩層面漆),這能確保顏色均勻和漆膜耐用。如果需要額外的塗層,人工和材料費都會相應增加。

6. 訂造傢俬:板材、五金與收口費用

訂造傢俬能完美利用每一寸空間,但當中的細節直接影響價錢與耐用度。

傢俬板材:E0/E1低甲醛板的規格與飾面選擇

現時訂造傢俬的主流板材是夾板或纖維板,應選擇符合E0或E1級別的低甲醛板材,對健康更有保障。板材的飾面,例如防火膠板、木皮或焗漆,其價錢和工藝都有不同,會反映在最終報價上。

五金配件:普通與品牌(如Blum)的價錢與耐用度

門鉸、路軌等五金配件,是決定傢俬使用體驗和壽命的關鍵。普通品牌的五金價錢較實惠,但耐用度一般。而像Blum等歐洲品牌的五金,雖然價錢貴幾倍,但其順暢度和耐用度都非常有保證,不少更提供永久保養。

收口工序:避免後期追加費用的關鍵

「收口」是指處理傢俬與牆壁、天花之間縫隙的工序,例如用填縫膠或木條封邊,令外觀更完整。這個項目很容易在報價單中被遺漏,然後在後期作為追加項目收費。簽約前應確認報價是否已包含所有必要的收口工序。

7. 雜項安裝與完工清潔費用

當所有大型工程完成後,最後的安裝和清潔工序,也佔據了預算的一部分。

後期安裝:潔具、燈飾、電器的人工費

在工程尾聲,師傅會安裝由業主購買的各項設備,例如座廁、洗手盆、水龍頭、花灑、全屋燈飾和抽氣扇等。這些項目的人工費通常是按件計算的。

清潔服務:工程後基本清潔與深層清潔的收費

裝修工程結束後,單位會佈滿灰塵和污漬。一般裝修公司會提供基本的垃圾清理服務。如果想徹底清潔,達到「即時入住」的狀態,就需要額外聘請專業的裝修後深層清潔公司,這筆費用通常需要業主自行預算。

避開裝修陷阱:專家教你睇穿報價單與管理追加費用(VO)

要有效控制最終的裝修費用,關鍵一步就是學會看懂裝修公司提供的報價單。一份清晰詳盡的報價單,是保障雙方權益的基礎。反之,一份含糊不清的報價單,往往是日後爭議與超支的開端。在進行裝修費用估算時,不能只看總價,更要深入了解每一項細節,才能避免墮入各種隱藏陷阱。

裝修報價單常見陷阱大拆解

字眼陷阱:小心「全包」與「連工包料」的魔鬼細節

在報價單上,「全包」與「連工包料」是兩個最常見但又最容易引起誤會的字眼。理論上,這些詞語聽起來很方便,但實際上,它們的定義極具彈性。例如,「全屋裝修工程全包」,可能只包含了最基礎的施工人工與「底料」(如英泥、沙、膠水),而價格差異巨大的「面料」(如磁磚、地板、潔具、油漆品牌)則可能需要戶主另外選購支付。戶主必須主動查問,要求裝修公司清晰列明「全包」究竟包括哪些物料的品牌、型號、產地與規格,將所有口頭承諾化為白紙黑字。

項目遺漏:慎防漏報防水、保險、清拆等關鍵項目

另一種常見手法,是故意在初期報價中漏掉一些關鍵但必需的項目,令總價看來更吸引。當工程進行到一半時,這些項目便會以「追加工程」的形式出現,令戶主大失預算。常見的被遺漏項目包括:

  • 防水工程:廚房與廁所的防水處理是重中之重,但有時會被刻意忽略。
  • 第三者保險:保障施工期間發生意外的責任問題,是正規工程的必備項目。
  • 清拆後的廢物處理費:報價可能只包清拆人工,但不包括將大量建築廢料運送到指定堆填區的費用及政府收費。
  • 傢俬「收口」工序:訂造傢俬與牆壁、天花之間的縫隙處理,這個看似微小的工序對美觀度影響極大,卻經常被當成追加項目。

收到報價單後,最好與其他公司的報價單互相對照,檢查是否有關鍵項目遺漏。

付款陷阱:警惕不合理的付款期數與首期比例

合理的裝修費用分期方式,應與工程進度掛鉤,保障戶主的資金安全。要特別警惕那些要求支付高昂首期的公司。例如,一份訂明「簽約付40%,水電工程展開前付40%」的合約,意味著在僅僅完成清拆工序後,戶主便需支付高達八成的總費用,這將承擔極大風險。一個較健康的付款比例,是將總費用分成4至5期,例如按簽約、完成水電、完成泥水木工、完工驗收等節點支付,且尾數應保留約10%,待所有執漏項目完成後才付清,這樣對戶主才有足夠保障。

管理追加/減少項目(VO):為何要預留10-15%應急費用?

在裝修過程中,幾乎無法完全避免改動。這些改動,不論是增加還是減少項目,在行內都稱為「Variation Order」(簡稱VO)。VO的出現不一定是壞事,它可能是戶主臨時改變主意,也可能是拆牆後發現了無法預計的結構問題。因此,在規劃總預算時,預留一筆佔總工程費用10-15%的應急款項,是非常明智的做法。這筆費用能提供緩衝,讓你在面對突發情況或想升級物料時,有更靈活的資金調動空間,避免因資金緊張而影響工程進度或需要作出妥協。

真實案例分析:由初始報價到最終埋單的費用變化

假設一個單位的初始報價為45萬。工程期間,戶主決定將全屋的插座由普通品牌升級至有USB充電功能的款式,並在睡房增加一組燈槽,這構成了一張約12,000元的追加項目(VO)。其後,在清拆廁所地台時,師傅發現去水喉管有老化跡象,為長遠安全著想,決定更換部分喉管,這又產生了8,000元的預算外開支。最終,埋單總額為450,000 + 12,000 + 8,000 = 470,000元。這次超支約4.4%,完全在10-15%的應急預算範圍內,顯示了預留應急費的實際作用。

常見的追加費用項目及其對總預算的影響

除了上述案例,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追加費用項目,它們對總預算的影響可大可小:

  • 增加電掣位或改動位置:這是最常見的追加項目,每個掣位的費用看似不多,但累積起來的數目可以相當可觀。
  • 升級建材:例如由普通磁磚轉為進口藝術磚,或將普通油漆升級為具備抗甲醛功能的油漆。
  • 現場設計變更:例如臨時決定改動間隔、增加假天花或特色牆。
  • 特殊工藝要求:如鋪設魚骨形地板、製作弧形牆身等,這些都涉及更複雜的人工。
  • 搭棚費用:如需更換外牆窗戶或冷氣機,搭棚費用通常是獨立計算的。

長遠慳錢之道:精明決策平衡前期開支與日後價值

在規劃裝修費用時,許多人會聚焦於如何壓低眼前的開支。不過,真正精明的理財之道,是懂得分辨哪些地方值得前期投入,從而避免日後更大筆的維修開銷與煩惱。以下幾個關鍵決策,將直接影響你的家居耐用度與長遠支出,在進行裝修費用估算時,絕對值得你花時間思考。

決策一:防水工程,局部修補還是全屋重造?

防水是裝修中的隱蔽工程,一旦處理不善,後果可以非常嚴重。面對舊有的防水層,你可能會猶豫應該小修小補,還是徹底重來。

短期節省:局部處理的潛在漏水風險與維修成本

選擇局部修補,例如只處理企缸位置,前期開支無疑較低。但是,這種做法存在隱憂。水是無孔不入的,當一個地方被堵住,它很可能會從其他老化或脆弱的部分滲出。如果日後不幸發生滲漏,維修起來極為麻煩。你需要鑿開已鋪好的磁磚,重新處理防水層,然後再鋪回磁磚。這不單是金錢上的損失,更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可能波及樓下單位,引發鄰里糾紛與賠償問題。

長遠投資:全屋重造的前期投入與安心保障

選擇將廚房與廁所的防水工程全部重造,雖然前期投入的裝修費用會增加,但這等同為你的安樂窩買了一份長久的保險。一個徹底的防水工程,會剷除舊有防水層,重新塗上新的防水物料,並進行嚴謹的「試水」測試,確保萬無一失。這筆一次性的投資,換來的是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安心,讓你無需時刻掛心牆身會否滲水,地板會否發霉。

決策二:水電工程,沿用舊線還是徹底更新?

水電管線如同人體的血管,是維持家居正常運作的命脈。對於有一定樓齡的單位,是否徹底更換水電系統,是一個關乎安全的核心決策。

安全隱患:重用舊電線水喉的長遠風險

沿用舊有的電線水喉,表面上可以省下一筆可觀的工程費。但是,樓齡超過二十年的電線,其外層絕緣膠可能已經老化變脆,增加了短路甚至火災的風險。舊式水喉(特別是鐵喉)也可能出現生鏽、淤塞或滲漏的問題,影響食水水質與供水穩定。這些問題都隱藏在牆身或地台之內,一旦爆發,維修成本極高。

徹底更新:更換總電箱與全屋電線的必要性與費用

徹底更新全屋的水電系統,包括更換總電箱、重新鋪設所有電線與水喉,是保障家居安全的必要投資。新的總電箱能應付現代家庭眾多大功率電器的需求,避免跳掣問題。全新的電線與水喉,則能確保未來數十年的使用安全與穩定。這筆費用雖然在裝修預算中佔據一定比例,但相較於因線路老化引發的火災風險,或是水管爆裂造成的財物損失,這筆投資絕對是物有所值的。

決策三:訂造傢俬,板材五金如何選擇?

訂造傢俬是美化家居與增加收納空間的重要一環,而板材與五金的選擇,則直接決定了傢俬的耐用性、安全性與日常使用體驗。

健康考量:普通板材 vs. E0/E1低甲醛板的耐用性與價錢

市面上的訂造傢俬板材,主要分為普通級別與符合E0或E1標準的低甲醛板材。普通板材價錢較相宜,但在生產過程中可能使用較多含甲醛的黏合劑。甲醛是一種會長期釋放的有害氣體,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特別是家中有小孩、長者或過敏人士,更應注意。選擇E0或E1級別的低甲醛板材,雖然成本稍高,但能大大減少室內空氣污染,保障家人健康。從耐用性來看,優質板材的密度與防潮能力也更佳,不易變形。

使用體驗:普通五金 vs. 品牌五金的壽命與順暢度差異

五金配件是訂造傢俬的靈魂,例如門鉸、路軌等。普通五金價錢便宜,但使用壽命較短,容易出現生鏽、鬆脫或開關不順暢等問題。你可能很快就要面對櫃門關不緊、櫃桶推拉困難的煩惱。選用有信譽的品牌五金,例如Blum,雖然前期費用較高,但其順暢度、承重力與耐用度都遠超普通五金。順滑的開關體驗能提升家居生活的品質,而其長久的使用壽命,也避免了頻繁維修更換的麻煩與額外開支。

影響裝修總費用的兩大變數:樓齡與個人需求

在初步規劃裝修費用時,除了考慮單位呎數,其實還有兩個關鍵變數能令最終開支有天淵之別,就是「樓齡」與「個人需求」。這兩大因素直接決定了工程的深度與物料的檔次,所以在進行裝修費用估算前,先了解它們如何影響預算,絕對是理財的第一步。

樓齡影響裝修策略:新樓、二手樓、舊樓預算大不同

樓宇的狀況是裝修的起點。不同樓齡的單位,其基建(水、電、結構)的耗損程度各異,因此裝修的側重點和預算分配亦截然不同。

新樓(0-5年):預算集中於設計與訂造傢俬

新樓的最大優勢是發展商已處理好大部分基礎建設,例如水電喉管、地台、牆身油漆等都是全新的。因此,裝修預算可以集中投放在能提升生活品質和體現個人風格的項目上,例如訂造傢俬以用盡每寸收納空間、打造特色牆、配置智能家居系統或設計獨特的燈光效果。這類裝修的重點在於「美化」與「功能增值」,而非「維修」。

二手樓(5-30年):平衡基建維護與室內設計開支

二手樓的裝修策略講求平衡。樓齡較輕(如5-15年)的單位,基建可能依然良好,只需局部翻新或更換部分潔具廚電。但樓齡較高(如15-30年)的單位,便需要仔細檢查水電喉管的狀況,考慮是否需要重造,以防日後出現滲漏或電力不穩的問題。預算分配上,必須同時兼顧基建維護的必要開支與室內設計的個人喜好,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舊樓(30年以上):基建為首要開支,或涉強制驗窗驗樓費用

面對30年以上的舊樓,裝修的首要任務必然是鞏固基礎建設。由於喉管老化、電線不符現今安全標準,全屋水電重鋪幾乎是必須的項目,防水工程亦要徹底重造。這些隱蔽工程的開支相當可觀,會佔據裝修費用的一大部分。此外,根據法例,高樓齡的樓宇可能需要進行強制驗窗及強制驗樓,期間發現的問題(如窗戶維修、外牆剝落等)亦會產生額外費用,必須一併納入總預算之中。

「豐儉由人」:個人化選項如何影響最終埋單

完成了對樓宇狀況的基本評估後,另一項影響開支的重大因素就是個人選擇。從建材到電器品牌,每個決定都會影響最終的裝修費用,甚至可能成為考慮裝修費用分期的主因。

建材選擇:進口與本地磁磚、地板的價差分析

建材是「豐儉由人」最直接的體現。以磁磚為例,歐洲進口的名牌設計師磚,每呎價錢可以輕易過百甚至數百元。相反,品質良好的本地或內地品牌磁磚,價錢可能只是進口磚的三分之一或更少。同樣的邏輯亦適用於地板,實木地板、複合地板和纖維地板的價格差異巨大。一個數百呎的單位,單是地台物料的選擇,已可造成數萬元的差價。

品牌選擇:潔具、廚電、冷氣的價格彈性

廚房和廁所內的設備,同樣存在極大的價格彈性。一個普通品牌的座廁可能只需二三千元,但一個具備暖板、自動沖洗功能的日本或德國名牌智能座廁,價格可達數萬元。同樣地,廚房電器(如抽油煙機、煮食爐)和全屋冷氣機,不同品牌、產地和功能的產品,價格差異亦十分顯著,這些選擇累積起來,對總開支有決定性的影響。

特殊需求:智能家居、隔音工程等額外開支

如果有一些標準裝修以外的特殊需求,亦要預留相應的額外預算。例如,建立全屋智能家居系統,需要額外的線路佈置和設備採購。若家中有成員需要練習樂器,或對影音體驗有高要求,便可能需要投資在隔音工程上,例如加設隔音牆、隔音門窗等。這些個人化的升級項目,能大大提升生活質素,但也需要有充足的預算支持。

香港裝修費用常見問題 (FAQ)

除了各項工程的開銷,相信大家對整體裝修費用還有不少疑問。這裡整理了一些最常見的問題,希望可以一次過解答你的疑惑。

Q1. 政府有提供裝修或維修津貼嗎?

有的,政府確實為特定群體提供津貼,主要分為公屋住戶和長者業主兩類。

公屋裝修津貼(空置單位翻新津貼)詳情

這個津貼的正式名稱是「空置單位翻新津貼」,目的是協助公屋新租戶盡快完成基本裝修入住。合資格的新租戶可以申請領取一筆相當於三個月租金的現金津貼。不過,領取津貼後,房屋署將不會負責單位內的小型維修項目,這一點需要權衡。

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長者維修津貼)

這項計劃旨在幫助有需要的長者業主維修保養自住物業,改善居住安全。申請人必須年滿60歲、為自住物業的業主,並且符合入息及資產限額。每位合資格長者最高可獲批四萬港元的津貼,可用於樓宇結構、窗戶或消防安全相關的維修工程。

Q2. 設計公司 vs. 裝修公司:服務與收費有何不同?

這是許多人在規劃裝修時遇到的第一個抉擇,因為兩者的服務模式和裝修費用構成有根本分別。

服務範圍比較:一站式設計監工 vs. 純施工執行

室內設計公司提供的是「一站式」服務。由最初的概念構思、繪製詳細的平面圖和3D效果圖,到協助挑選物料、訂造傢俬,以至工程期間的監督管理,都由專人一手包辦。他們的角色像是整個項目的總監,為你省卻大量時間和心力。

裝修公司則專注於「施工執行」。他們是根據你提供的明確指示或設計圖則進行施工的團隊。如果你對設計已有完整想法,或者只想進行簡單的翻新工程,直接聘用裝修公司會是更符合成本效益的選擇。

費用結構差異:設計費、監工費與工程費的佔比

由於服務範圍不同,兩者的裝修費用估算方式也有很大差異。設計公司的收費除了工程本身的費用,還會包含「設計費」和「監工費」,這兩項費用通常佔整個項目總開支的20%至30%。報價單會將設計、物料與工程費用分項列出。

裝修公司的報價則相對直接,主要反映工程的「人工」與「物料」成本。報價單上一般不會有獨立的設計或監工費用。因此,他們的初步報價通常較低,但業主需要自行承擔設計規劃與工程監督的責任。不論選擇哪種公司,清晰的裝修費用分期付款條款都是保障雙方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