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追數電話,對方態度惡劣,言詞充滿威嚇,甚至對你的家人朋友瞭如指掌?無論債務是否與你相關,面對這種高壓滋擾,很多人都會感到徬徨無助。胡亂應對或啞忍,只會令不法之徒變本加厲。要徹底「斷尾」,必須冷靜部署,主動反擊。本文將為你由淺入深,拆解「電話數」的運作陷阱,並提供一套由被動應對到主動出擊的自救全攻略。從接獲電話的「黃金5分鐘」應對術、善用法律武器自保,到最後的「三大升級行動」,我們將一步步教你如何搜集證據、建立法律防線,徹底擺脫非法追數的無盡夢魘。
認識「電話數」:拆解運作模式、追數陷阱與後果
要成功將電話數斷尾,首先必須徹底了解它的本質。許多人因為一時周轉不靈,墮入電話數的圈套,結果不但解決不了財務問題,更引來無窮無盡的電話數追數滋擾。我們將會由淺入深,一步步拆解這種高風險貸款的運作模式、隱藏陷阱與可怕後果。
什麼是「電話數」?其運作模式大拆解
定義:僅靠電話申請的極高風險貸款
所謂「電話數」,就是指借款人單純透過電話或即時通訊軟件,提供個人資料就能申請的貸款。整個過程無需親身露面,也無需提交正式的入息證明或信貸報告,手續異常簡單,但背後風險極高。
招徠手法:以「免審批、即時過數」作餌
這些機構通常會透過陌生來電(Cold Call)或手機短訊,以「免TU」、「免審批」、「保證批核」、「即時現金過數」等極具吸引力的字眼作招徠。對於信貸紀錄不佳或急需現金周轉的人士來說,這些宣傳無疑是個看似方便快捷的選擇。
運作核心:由無牌或三線財務公司主導
電話數的放債方,絕大部分並非我們熟悉的銀行或大型財務公司。它們的核心是由無牌經營者,或行內俗稱的「三線財務公司」所操控。這些機構遊走在法律邊緣,甚至完全漠視法例,目的就是進行高利貸活動。
財務公司三級制:如何分辨正規與非法機構?
要避開電話數陷阱,學會分辨不同級別的財務公司是基本功。香港的信貸市場大致可分為三個層級。
一線財務公司:持牌、具規模、審批嚴謹
這類公司通常是銀行或具備上市公司背景的持牌財務機構。它們規模龐大,信譽良好,提供的貸款產品利率相對合理。不過,它們的審批過程非常嚴謹,會嚴格查核申請人的信貸報告(TU)及入息證明。
二線財務公司:持牌、規模較小、門檻較低
二線財務公司同樣是持有政府放債人牌照的合法機構,但規模及知名度不及一線公司。它們的審批門檻相對較低,有時會接受信貸評級稍遜的申請人,但年利率通常會比一線公司高。
三線財務公司:多為無牌經營,是「電話數」主要來源
這就是電話數的主要來源。三線財務公司多數是無牌經營,它們完全不受《放債人條例》規管。它們的目標客戶正是不符合一、二線財務公司申請資格,又急需用錢的人。它們的手法極具掠奪性,是引致債務問題惡化的元兇。
提防五大陷阱:認清電話數的掠奪本質
一旦接觸電話數,就等於踏進了連環陷阱。許多人考慮電話數唔還,正是因為條款極不合理。
陷阱一:到手金額與批核額不符,巧立名目濫收費用
最常見的手法是,對方口頭批核一個金額,例如五萬元,但在過數前會巧立名目,預先扣除高昂的「手續費」、「行政費」或「顧問費」。借款人最終到手的現金,可能遠低於批核金額,變相提高了實際借貸成本。
陷阱二:年利率遠超法定上限(可高達2,950厘)
根據香港法例,貸款年利率不得超過48%。但是電話數的實際年利率,動輒可以高達數百甚至過千厘。曾有個案顯示,年利率竟可高達2,950厘,這種天文數字的利息,根本不可能還清。
陷阱三:極短還款期與「只還息不還本」的還款結構
電話數的還款期通常極短,可能只有7至14天。更常見的是,它們會設立「只還息不還本」的還款方式,要求借款人每期只支付高昂的利息,本金卻絲毫未減,令債務無限期延長。
陷阱四:不合常理的懲罰性收費(如「遲到1分鐘罰$1,000」)
它們會設下極其苛刻的罰則,目的就是讓借款人輕易違約,從而收取巨額罰款。例如「遲到一分鐘罰款一千元」或「未能準時上傳入數紙即罰款本金全額」,這些不合常理的條款,旨在快速滾大債務。
陷阱五:「債冚債」的無底洞,令斷尾難上加難
當借款人無力償還時,對方不會輕易罷休。他們會「好心」介紹另一間財務公司給你,讓你借一筆新債去償還舊債。這種「債冚債」的操作,只會令債務雪球越滾越大,最終陷入無法自拔的無底洞,讓斷尾的目標變得遙不可及。
嚴重後果:非法追數與個人資料外洩
電話數的禍害,遠不止於金錢損失。
非法追數:滋擾借款人及其親友、同事社交網絡
一旦借款人無法還款,非法的追數手段便會接踵而來。他們會利用你當初提供的個人資料,對你的家人、朋友、甚至同事進行電話轟炸及滋擾,目的是透過施加社會壓力,逼使你就範。
資料外洩:個人資料被轉售作其他不法用途
你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身分證號碼、地址及電話等,在這些非法集團眼中都是商品。它們可能會將你的資料轉售給其他不法份子,用作其他詐騙或其他犯罪用途,後患無窮。
接獲追數電話?黃金5分鐘自保應對術
要成功將電話數斷尾,接到追數電話的最初五分鐘是決定後續走向的黃金時間。對方的第一個來電,其實是一場心理試探。你此刻的反應,將直接影響他們日後的追數策略與滋擾程度。與其被動地應對,不如掌握主導權,用一套清晰的應對術保障自己。
第一步:保持冷靜,切勿與對方爭執
電話鈴聲響起,另一端傳來充滿壓迫感的聲音,要求你為一筆突如其來的債務負責。這時候,最關鍵的第一步就是保持呼吸平穩,穩住情緒。與對方爭辯或對罵,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反而可能在情緒激動下說出不利自己的話,甚至被對方錄音作為話柄。記住,你的目標不是要說服對方,而是要清晰地收集資訊和表明立場。一個冷靜沉著的應對,會讓對方意識到你並非一個容易被威嚇的目標。
第二步:事實查核,必問三大關鍵問題
在冷靜的基礎上,你需要轉守為攻,透過提問主導對話,查核事實的真偽。專業的電話數追數人員最擅長利用資訊不對等來製造恐慌。以下三個問題,能有效刺破他們的資訊迷霧,讓你快速判斷情況。
問題一:確認債權人身份(「請問債主公司全名是?」)
這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問。任何合法的追收代理,都必須清楚交代自己是代表哪一間公司(即債權人)進行追收。如果對方支吾其詞,以「公司規定」、「你欠錢就還」等理由迴避,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大的警號。對方可能根本不清楚債務來源,甚至這通電話本身就是一個騙局。只有確認了債主的全名,你才能進行後續的查證。
問題二:釐清法律責任(分辨「諮詢人」與「擔保人」)
很多時候,追數電話的目標並非借款人本人。對方可能會聲稱你是這筆債務的「擔保人」。這時你需要釐清一個關鍵的法律概念:你究竟是「諮詢人」還是「擔保人」?
- 諮詢人 (Referee/Contact Person): 只是在借貸申請中被填寫為聯絡人,並沒有簽署任何文件,法律上完全沒有代為還款的責任。
- 擔保人 (Guarantor): 是在借貸合約上簽署了擔保條款,承諾在借款人無力償還時負上還款責任。
你應直接反問對方:「請問我有簽署任何擔保文件嗎?請出示有我親筆簽名的擔保合約證明。」如果對方無法提供,其所謂的「擔保人」身份便不成立。
問題三:要求出示實質欠債證據(如借據合約)
無論對方聲稱你是借款人還是擔保人,所有合法的債務都必須有實質證據支持。你可以堅定地要求對方:「請將相關的借據、合約或任何能夠證明這筆債務存在的文件,透過郵寄或電郵方式提供給我查閱。」如果這是一筆真實的債務,債權人必然持有這些文件。若對方以任何藉口拒絕提供,那麼這筆債務的真確性就非常可疑,你更沒有理由處理有關電話數唔還的問題。
第三步:秘密搜證,保障自身權益
在與追數人員周旋的同時,你需要同步為自己建立一道法律防線。有效的證據,是你日後保障自己權益的最強武器。
合法電話錄音:如何保留關鍵證據
在香港,只要通話的其中一方是自己,單方面為電話對話進行錄音,其內容有機會可作為證據之用。當對方的言談帶有威嚇、恐嚇或不實陳述時,一段清晰的錄音就是最直接的證據。整個過程無需告知對方,只需在接聽電話時同步開啟手機的錄音功能,將所有對話完整記錄下來。
保存通訊紀錄:截取短訊及即時通訊內容
除了電話,追數公司也常利用短訊 (SMS) 或 WhatsApp 等即時通訊軟件進行滋擾。切記要將所有相關的文字對話、圖片、語音訊息完整地截圖保存。這些紀錄能清晰展示對方追數的頻率、時間點及具體內容,是構成騷擾或刑事恐嚇的重要佐證。
實用話術範本:堅定回應不同追數情況
掌握了以上心法後,你可以運用以下話術,堅定而清晰地回應不同情況,從容結束對話。
當你與債務完全無關時
「你好,我與你所提及的XXX先生/小姐及其債務完全沒有任何關係。請貴公司查核清楚資料,並立即停止致電這個號碼。如果你們繼續對我進行滋擾,我會將所有通話錄音及通訊紀錄交由警方處理。」
當債務人是地址前住客時
「你所找的XXX先生/小姐已經不在這個地址居住,他/她已在X年前搬離。我是這裡的現住戶,我可以提供租約或水電煤單作證明。請更新你們的紀錄,不要再寄信件或打電話來騷擾。」
當對方含糊其辭或拒絕提供資料時
「由於你無法提供清晰的債權人公司全名,也無法出示任何實質的欠債證明文件,我無法與你繼續討論。在我收到你方提供的正式書面證明前,我不會再回應任何相關來電。請立即停止你的行為。」
善用法律武器:「電話數」追數的兩大法律罩門
要實現真正的電話數斷尾,除了保持冷靜,更要懂得運用法律賦予你的權力。很多人以為面對電話數追數時束手無策,但其實香港的法律早已為此類非法行為設下兩大「罩門」,只要懂得善用,便能有效反擊,處理因電話數唔還而引起的種種問題。
法律武器一:《放債人條例》KO高息及濫收費用
首先,專門規管放債人的《放債人條例》,就是你反擊的第一件利器,它直接針對電話數最常見的兩個問題:超高利息和巧立名目的收費。
第24條:年利率超48%即屬犯罪,協議無效
根據《放債人條例》第24條,任何貸款的實際年利率如果超過48%,即屬犯罪行為。最重要的是,一旦利率違法,整份貸款協議都會變得無法執行。這意味著從法律層面看,你根本沒有義務償還這筆超出法定上限的債務。
第27條:禁止收取利息外費用,已付費用可依法追討
條例的第27條同樣重要,它明確禁止放債人在利息之外,收取任何形式的費用,例如所謂的「手續費」、「行政費」或「顧問費」。假如你不幸已經支付了這些費用,法律上你有權追討,或者將已付金額用作抵銷貸款本金。
法律武器二:《侵害人身罪條例》應對刑事恐嚇
當追數手段由電話騷擾升級至刑事恐嚇,你就需要動用第二件武器——《侵害人身罪條例》。這條例處理的是實際的人身安全威脅。
第15條:涵蓋刑事恐嚇行為(如淋油、塞匙孔、威脅信件)
該條例的第15條,涵蓋了常見的刑事恐嚇行為。如果追數公司採取淋紅油、塞匙孔,甚至寄出帶有威脅字句的信件等手段,這些行為已觸犯刑事法例。
第17條:涵蓋嚴重暴力行為(如縱火、襲擊)
若情況更為嚴重,例如涉及縱火或人身襲擊,則會觸犯第17條,這是非常嚴重的罪行,絕非單純的債務糾紛。
如何即時應用法律知識喝停追數
了解以上法律知識後,你便可以在下一次接到追數電話時,將其化為即時的防禦話術,有力地喝停對方。
明確告知對方其利率及收費已違反《放債人條例》
你可以清晰、冷靜地向對方指出:「你所聲稱的這筆貸款,其年利率已遠超《放債人條例》第24條訂明的48%上限,並且你收取的額外費用也違反了第27條。這份協議在法律上是無效的。」
警告對方其追數手段已觸犯刑事法例,你正進行搜證並會報警
接著,你可以進一步警告:「你現在的追數行為,包括不斷的電話騷擾和恐嚇言論,已經觸犯香港的刑事法例。我正對所有通話進行錄音,並已儲存所有相關的訊息記錄作為證據,我會立即報警處理。」
主動出擊:三大升級行動徹底「斷尾」
要徹底實現電話數斷尾,單靠被動的防守並不足夠,掌握主導權並主動出擊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當持續的溝通無法制止騷擾,你可以考慮採取以下三大升級行動,從法律層面和溝通渠道上建立防線,有效處理電話數追數問題。
行動一:寄出掛號信,建立法律紀錄
掛號信的作用:作為正式書面通知,為法律行動鋪路
口頭上的對話容易被否認,但白紙黑字的掛號信則是無可辯駁的證據。寄出掛號信,作用在於向對方發出一個正式的書面警告,將事件從口頭爭議升級為有紀錄的法律交涉。郵局發出的掛號信收據,可以證明你已在特定日期向對方發出通知,這份文件在日後若需採取法律行動或向警方報案時,會成為極其有力的佐證。
信件內容要點:清晰陳述事實,要求立即停止騷擾
撰寫信件時,內容必須精簡、客觀、立場堅定。信件應包含幾個核心要素:首先,清晰列出事件的背景,例如你從何時開始收到騷擾電話、對方的來電號碼以及通話頻率。其次,明確陳述你的立場,例如你與該筆債務並無任何關係,或指出其追數行為已對你構成嚴重滋擾。最後,必須明確提出要求,也就是「要求貴公司立即停止一切形式的騷擾」,並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行動二:繞過追數公司,直擊債權源頭
為何要直接聯絡源頭債權人?
追數公司只是受委託的第三方,其主要目標是完成收數任務,因此行為可能較為激進。直接與源頭的債權人(即最初的放債公司)溝通,有機會從根本解決問題。一方面,你可以直接核實債務的真偽與細節;另一方面,正規的債權人通常更注重自身的商譽和法律合規性,當他們得知其委託的追數公司使用不當手段時,或會主動介入約束,避免因追數行為而引發法律問題。
如何向追數公司索取債主聯絡資料?
在與追數公司通話時,你可以冷靜地提出要求:「為了更有效處理這件事情,請提供債權公司的全名、聯絡電話及負責人資料。」如果對方拒絕提供,這本身就是一個疑點,可能代表他們並非正規的代理機構。你可以記錄下對方拒絕提供資料的過程,這亦可作為日後投訴或報案的證據之一。
行動三:準備充足證據,果斷報警求助
報警的最佳時機:當追數行為涉及刑事恐嚇
並非所有追數電話都需要報警處理,但當對方的行為超越了民事糾紛的界線,觸及刑事罪行時,就應該果斷求助。報警的最佳時機,是當追數手段包含明確的刑事恐嚇成分,例如威脅你或家人的生命安全、揚言會對你的住所進行破壞(如淋油、塞匙孔),或使用任何讓你感到人身安全受威脅的言行。
報案所需資料:錄音、截圖、掛號信收據等證據
向警方報案時,不能空口陳述,必須提供充足的證據。你應提前準備好一份完整的資料檔案,當中包括:所有騷擾電話的通話錄音、恐嚇性短訊或即時通訊軟件的完整對話截圖、所有來電的日期與時間紀錄、你寄出的掛號信副本及其郵寄收據,以及任何其他形式的騷擾證據。證據越齊全,警方立案處理的機會就越大。
如何向警方清晰陳述案情以獲有效協助
向警方陳述案情時,應保持條理分明。首先,直接點出案件的核心,例如「我因一筆電話數唔還的問題,正遭受持續的刑事恐嚇」。然後,按照時間順序,清晰講述整個事件的經過,並逐一展示你準備好的證據,解釋每項證據的內容。切記要強調對方行為中涉及「刑事罪行」的部分,而非僅僅是債務糾紛,這樣有助警方準確判斷案件性質並提供有效的協助。
電話數斷尾FAQ:專家解答常見疑難
處理電話數斷尾的過程充滿挑戰,你可能會遇到許多棘手又令人困惑的情況。以下我們整理了四個最常見的疑難,並提供專業、實際的應對方法,助你釐清思路,走對下一步。
Q1:家人朋友因我而遭追數騷擾,應如何處理?
指導親友的正確應對及搜證方法
當追數行為波及家人朋友,內疚感與壓力確實巨大。此刻,你最需要做的就是主動向他們坦誠情況,並且指導他們如何保護自己。請他們緊記幾個原則:第一,保持冷靜,不必與追數人爭辯;第二,清晰表明自己並非借款人,與債務無關;第三,立即掛斷電話,然後封鎖相關號碼;第四,將所有騷擾電話的紀錄與恐嚇訊息截圖保存,這些都是日後重要的證據。
強調親友在法律上並無還款責任
最重要的一點是,必須讓親友們清楚明白,在法律上,除非他們是正式簽署了擔保文件的「擔保人」,否則他們沒有任何責任償還這筆債務。許多人只是在借貸時被填寫為「諮詢人」或聯絡人,這並不構成任何還款義務。追數公司利用旁人不知情的壓力進行追數,所以只要親友們立場堅定,追數公司便無計可施。
Q2:追數公司如何得知我的私隱?個人資料外洩應對方法
個人資料的可能洩漏途徑
追數公司能夠掌握你及親友的資料,途徑通常有幾個。第一,可能源於你當初申請貸款時,授權該應用程式讀取你的手機通訊錄。第二,你的個人資料可能已被原來的財務公司非法轉售給追數集團。第三,部分資料也可能來自社交媒體等公開平台。無論來源為何,這種行為都可能已侵犯你的個人私隱。
如何向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投訴
如果你的個人資料被不當使用或洩漏,你可以向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PCPD)作出正式投訴。投訴前,請盡量收集證據,例如追數公司披露了你哪些資料的截圖或錄音、對方的公司名稱與聯絡方式等。然後,你可以透過公署的官方網站提交投訴表格。這個程序能為事件建立官方紀錄,公署亦會介入調查,對違規機構採取執法行動。
Q3:被迫簽下不合理協議,是否已無法「斷尾」?
切勿再簽署任何文件或作任何承諾
如果你在受壓或被誤導的情況下簽署了不公平的文件,請記住最關鍵的一步:由現在開始,切勿再簽署任何新文件,也切勿作出任何口頭承諾。追數公司可能會用各種藉口,例如「重組方案」、「和解協議」等,誘使你簽下更多對你不利的文件,這只會令情況變得更複雜。
H44: 為何應立即尋求免費法律援助
簽了不代表已成定局。香港法例規定,如果合約條款極不公平,或是在脅迫之下簽訂,其法律效力是可以被質疑的。例如,年利率超過法例上限的條款便是無效的。你應立即尋求免費法律援助服務,例如當值律師服務,讓專業律師審視你的文件,評估其合法性,並指導你後續應採取的法律行動。
Q4:口頭警告「我會報警」有用嗎?
解釋為何口頭威脅效用不大,甚至可能激化矛盾
直接向追數人說「我會報警」,效果通常不大。對於經驗老到的追數從業員來說,這種口頭警告司空見慣,他們不但不會害怕,反而可能會認為你只是虛張聲勢。有時,這樣的警告甚至會激化矛盾,促使他們在你「真正報警」前,採取更激進的追數手段,令你處於更不利的境地。
強調「只做不說」:先搜證後報案才是上策
面對非法追數,真正有效的策略是「只做不說」。你應該冷靜地、秘密地進行搜證,例如為所有恐嚇電話進行錄音,保存所有威脅訊息的完整截圖。當你掌握了足夠證明對方已構成刑事恐嚇或相關罪行的實質證據後,直接前往警署報案。向警方清晰陳述案情,並提交你所搜集的全部證據,這遠比任何口頭警告都更具力量和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