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想將物業轉名給家人以恢復「首置」身份,抑或進行二手車買賣,辦理轉名(過戶)手續都涉及繁複程序、文件及潛在稅項,處理不當隨時招致額外開支甚至風險。本文為你整合樓宇及車輛的轉名手續全攻略,由轉名目的、方式比較、詳細程序,到各項費用預算,再到專家教路的三大慳錢避險竅門,助你輕鬆、穩妥地完成整個過戶過程。
樓宇轉名:慳稅、避險及完整流程攻略
處理樓宇轉名手續,聽起來好像很複雜,但只要掌握當中竅門,其實是一個相當實用的財務規劃工具。不論是為了家庭資產的長遠安排,還是想恢復首次置業身份再入市,了解清楚整個樓宇轉名手續的流程與細節,都能讓你作出最精明的決定。這篇文章會像朋友一樣,為你由淺入深,詳細拆解樓宇轉名的目的、方式、完整步驟、成本預算,以及最重要的慳錢避險秘訣。
樓宇轉名的三大目的:恢復首置、資產規劃與稅務優勢
大家考慮為物業轉名,通常是基於以下三個策略性目標:
-
恢復「首置」身份,盡享按揭優勢
雖然政府已撤銷所有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但「首次置業」身份在申請按揭時依然極具價值。首置人士有機會申請高達九成的按揭保險計劃,大大減輕首期負擔。舉例來說,夫婦二人聯名持有一層樓,其中一方可透過內部轉讓,將其業權轉給另一方。完成後,轉出業權的一方就恢復了首置身份,日後再購買物業時,便能享受高成數按揭的便利。 -
預先作好資產規劃與財富傳承
樓宇轉名是家庭資產規劃的重要一環。例如,父母可以趁早將物業業權轉移給子女,作為財富傳承的部署,避免日後處理遺產的繁複程序。此外,將多個聯名物業的業權整合,由不同家庭成員單獨持有,也能簡化資產結構,方便日後管理或出售。 -
善用近親轉讓的稅務優惠
近親(即父母、配偶、子女、兄弟姊妹)之間的物業轉讓,在稅務上被視為家庭成員間的資產調動。雖然仍需繳付印花稅,但可以沿用較低的第二標準稅率(從價印花稅第2標準)計算,相比起非近親之間的交易,能夠節省一筆可觀的稅款。
轉名方式比較:轉讓契(買賣) vs 送讓契(送贈)
樓宇轉名主要有兩種法律文件形式,它們的性質和衍生的效果有天壤之別,選擇時必須非常謹慎。
-
轉讓契(俗稱「買賣」)
這是最普遍及穩妥的做法。即使是近親轉讓,形式上仍會當作一次正式的買賣交易,律師會草擬正式買賣合約,訂明成交價(通常會以市場估價為基礎)。這種方式的最大好處是,銀行會視之為正常交易,承接業權的一方(新業主)可以順利申請新的按揭貸款,整個流程清晰,法律保障充足。 -
送讓契(俗稱「送贈」)
送讓契是指業主以無償贈予的形式,將物業業權轉移給另一人。這種方式存在兩大風險。第一,銀行對「送契樓」的取態非常保守,因為根據《破產條例》,若送贈者在送贈物業後的五年內破產,其破產管理官有權向法庭申請將該交易作廢,以追討業權償還債務。為規避風險,絕大部分銀行都不會為送贈日期起計五年內的物業批出按揭。第二,即使是送贈,稅務局依然會按照物業的市場估值來徵收印花稅,並不能節省稅款。因此,除非有非常特殊的原因,一般強烈建議採用「轉讓契」方式進行。
樓宇轉名手續詳細四部曲
整個樓宇轉名手續流程清晰,主要由律師主導,一般可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
委託律師及為物業估價
首先,你需要委託一位律師處理所有法律文件。同時,向多間銀行申請物業的免費估價。這個估價非常重要,因為它將成為計算印花稅的基礎。 -
簽訂臨時及正式買賣合約
律師會根據雙方議定的條款(通常以最低的銀行估價作為成交價)草擬買賣合約。近親轉讓有時可省略臨時合約,直接簽署正式買賣合約,以鎖定交易。 -
新業主申請按揭及繳付印花稅
簽約後,接收業權的新業主便可憑買賣合約向銀行正式申請按揭貸款。與此同時,律師會計算應繳的印花稅金額,並協助你在指定期限內繳交予稅務局。律師在處理過程中,亦會一併辦理如差餉轉名手續等行政事宜。 -
簽署轉讓契並於土地註冊處註冊
在交易完成日,雙方會簽署正式的「轉讓契」(Assignment),這份文件象徵業權的正式轉移。律師會安排清還原有的按揭貸款(如有),並將新的轉讓契送交土地註冊處進行註冊。註冊完成後,整個轉名程序便大功告成。
樓宇轉名成本全拆解:印花稅、律師費及雜費預算
進行樓宇轉名,主要涉及以下三項開支:
- 印花稅:這是最大的一筆費用。稅款是根據物業的市場估值(而非雙方自訂的價格),並按第二標準稅率計算。你可以參考稅務局的稅率表,或直接請律師為你準確計算。
- 律師費:收費視乎律師行及交易的複雜程度而定,一般由數千至萬多元不等。由於近親轉讓不涉及利益衝突,雙方可以共用同一位律師,從而節省部份費用。
- 雜費:包括查冊費、土地註冊處的註冊費、車馬費等,金額相對較小,通常數千元內已足夠。
專家教路:三大樓宇轉名慳錢避險竅門
想在轉名過程中慳到盡並避開潛在風險?以下三個專業竅門你一定要知。
-
向多間銀行估價,選取最低者作準
印花稅是按估價計算,因此估價愈低,稅款愈少。建議在轉名前,向至少三至四間銀行申請物業估價。然後,選取當中最低的估價作為內部轉讓的「成交價」並寫入合約。這樣便能以最低的稅基去計算印花稅,合法地節省開支。 -
堅決選用「轉讓契」,避免使用「送讓契」
再次強調,送讓契是轉名的大忌。五年內無法承造按揭的限制,會令物業的流通性大減。為免影響日後的財務彈性及資產價值,應堅持以「買賣」形式的轉讓契完成手續。 -
巧用「拉長成交期」策略應對入息不足
這是一個較進階的技巧。假設太太想將業權轉給丈夫,但丈夫暫時的收入證明不足以通過銀行的壓力測試。他們可以先簽訂臨時買賣合約,並將正式成交期拉長至半年甚至一年。簽訂臨約後,太太已可恢復首置身份去購買新物業。在這段等候期內,丈夫有充足時間準備好足夠的入息證明,待時機成熟才完成正式交易及申請按揭。此舉既可鎖定交易,亦為接收方提供了靈活的緩衝時間。
車輛過戶(轉名)指南:文件、流程及費用一覽
處理車輛轉名手續,其實就是為你的座駕正式更換一位新主人。整個轉名手續 車的過程看似文件繁多,但只要清楚了解每個步驟,就能順利完成。我們將整個流程拆解成準備、辦理和費用三個部分,讓你一看就明白。
過戶前準備:購買保險及申請「清白紙」
在正式前往運輸署辦理手續前,有兩項準備工作必須完成,它們是保障新舊車主雙方權益的關鍵。
第一步是購買汽車保險。法例規定,新車主必須為即將購入的車輛購買有效的第三者責任保險。保險的生效日期,不能遲於過戶當日。在辦理過戶時,你需要出示保險公司發出的臨時保單(Cover Note),這是成功轉名的必備文件。
第二步是申請「車輛無欠繳罰款及無違例記錄證明書」,俗稱「清白紙」。這份文件證明車輛沒有任何未繳清的交通罰款或法律訴訟。對買家來說,申請清白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自保措施,可以避免自己承擔前車主的責任。申請方法有兩種,一是透過「香港政府一站通」網上申請,需時約10個工作天。另一種是填寫運輸署表格TD87(S),親身到牌照事務處辦理,通常可以即日取得。
親身辦理過戶流程:預約、填表及文件清單
準備好文件後,便可以辦理正式的過戶手續。根據法例,買賣雙方必須在車輛交易完成後的72小時內,向運輸署遞交過戶通知。
最穩妥的做法,是新舊車主相約一同前往運輸署的牌照事務處辦理。這樣可以即場核對所有文件和簽名,避免因文件錯漏而要多走一趟。為了節省排隊時間,你可以先在網上預約辦理時段。
以下是辦理過戶時所需的文件清單:
新車主(買方)需要準備:
* 已由雙方簽署的《車輛過戶通知書》(表格TD25)正本。
* 新車主的香港身份證正本。
* 有效的汽車臨時保單。
* 三個月內的住址證明正本或副本。
* 由舊車主簽署的車輛登記文件(牌簿)正本。
舊車主(賣方)需要準備:
* 香港身份證正本。
* 《車輛過戶通知書》(表格TD25)副本,這份文件需要由賣方自行交回運輸署。
一個專業提示是,賣方應在確認所有手續完成和收妥全數車價後,才將車輛登記文件(牌簿)交給買方。
車輛過戶費用及潛在稅項
辦理車輛轉名手續需要支付政府費用。收費標準視乎車輛類型而定,電單車及三輪車的過戶費用為港幣250元,而其他大部分私家車的費用則為港幣1,000元。至於這筆費用由誰支付,法例沒有硬性規定,但市場慣例通常由新車主(買方)承擔,雙方亦可在交易前自行協商。
另外,在極少數情況下,車輛過戶可能涉及附加稅。如果車輛的成交價,高於其上一次的應課稅值及免稅配件價值的總和,舊車主便可能需要繳付附加稅。這種情況通常涉及價值較高的車輛,屆時需要額外填寫表格TD468作申報。
轉名手續FAQ:樓宇及車輛常見問題
處理各種轉名手續時,總會遇到一些疑問。這裡我們整理了關於樓宇和車輛轉名的常見問題,希望可以為你提供清晰的解答。
關於樓宇轉名
Q1: 我可以將樓宇轉名成交價定得很低,從而節省印花稅嗎?
這方法行不通。稅務局評估印花稅時,並非依據你和親友間的協定價錢,而是會參考物業的市場估值。如果成交價遠低於市價,稅務局會自行估價,然後根據估價結果來追收印花稅差額。
Q2: 如果用「送贈」方式,零價錢轉讓,是否就不用繳付印花稅?
答案也是否定的。即使是零成交價的「送契樓」,稅務局依然會按照物業的市場估值來計算印花稅。所以想透過送贈來避稅是不可行的。而且,「送契樓」在未來五年內申請按揭會非常困難,因為銀行會視為高風險交易。
Q3: 樓宇轉名後,差餉、管理費等雜費由誰負責?
當樓宇轉名手續完成,並且在土地註冊處成功登記後,業權就正式轉移。所有責任,包括繳交差餉、地租和管理費,都會由新業主承擔。相關部門例如差餉物業估價署,會自動更新記錄,因此差餉轉名手續是無縫交接的,賬單之後會直接寄給新業主。
Q4: 公屋或居屋的轉名手續是否一樣?
完全不同。資助出售房屋,例如公屋或居屋,其轉名手續受到《房屋條例》嚴格限制。業主不能隨意將業權轉讓給家人,除非符合房屋署列明的特定情況,例如離婚、業主身故、年滿65歲等。申請人還需要經過房屋署的審批,程序十分繁複。這與私人樓宇的轉名手續有天壤之別。
關於車輛轉名
Q1: 辦理車輛轉名手續,過戶費用應該由誰支付?
法律上沒有硬性規定過戶費由哪一方負責。不過,市場上的慣例通常是由新車主(即買方)支付。當然,買賣雙方可以在交易前自行協商好由誰支付,或者共同分擔。
Q2: 甚麼是「清白紙」?申請車輛轉名一定要有嗎?
「清白紙」是「無欠繳罰款記錄證明書」的俗稱。它用來證明車輛沒有任何未繳清的交通罰款或違例記錄。雖然運輸署在辦理過戶時不會強制要求出示,但為了保障自己,買方在交易前強烈建議要求賣方提供。這樣可以避免買入車輛後,需要承擔前車主的罰款。
Q3: 如果轉讓車輛給家人,轉名手續是否可以簡化?
不可以。即使是無償轉讓給家人或朋友,車輛轉名手續的法律程序是完全一樣的。雙方仍然需要填妥並遞交運輸署表格TD25,並且為車輛購買新的汽車保險,完成整個正式的過戶程序。這樣才能清晰界定雙方的法律責任,保障彼此。
Q4: 如果超過了72小時的限期才遞交過戶文件,會有甚麼後果?
根據法例,新舊車主必須在車輛交易完成後的72小時內,向運輸署遞交已填妥的《車輛過戶通知書》。如果逾期辦理,即屬違法,運輸署有權向違規人士提出檢控,最高可被罰款。所以準時遞交文件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