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測試暫停後,聯名買樓仍是必須?全面拆解5大關鍵利弊、甩名財技與法律風險

2025年2月,金管局宣佈暫停實施多年的按揭壓力測試,為樓市投下震撼彈。不少準買家或會認為,既然毋須再承受「加息三厘」的嚴苛考驗,單憑個人入息已足夠「過關」,聯名買樓是否已成過去式?答案是:言之尚早。儘管壓力測試暫停,但「供款與入息比率」(DTI) 的50%上限依然是銀行審批按揭的核心。對於樓價高企的香港而言,要獨立承擔高額貸款,合併收入的聯名方案,對許多伴侶或家庭來說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入場券」。然而,聯名買樓是一項影響深遠的財務及法律決定,絕非單純「人多好辦事」。它既能助您輕鬆「上車」,亦可能成為未來置業或關係變動時的枷鎖。本文將為您全面拆解壓力測試暫停後,聯名買樓的5大關鍵利弊,深入剖析「甩名」重奪首置身份的財技、與按揭擔保人的分別,以及「長命契」與「分權共有」兩種業權模式的法律風險,助您在置業路上作出最明智的抉擇。

聯名買樓壓力測試基礎:2025年新政策審批關鍵

談到聯名按揭壓力測試,這一直是許多準買家申請按揭時的一大關口。不過,隨著2025年按揭政策迎來重大轉變,審批的核心也隨之調整。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基本概念,再看看新政策如何影響你的置業大計。

拆解聯名買樓與供款與入息比率 (DTI)

聯名買樓定義:兩人或以上共同申請按揭

簡單來說,聯名買樓就是指兩人或以上,以共同業主的身分一起申請按揭貸款。申請人可以是夫妻、情侶、家人或朋友。

聯名目的:合併收入以符合銀行的DTI要求

聯名買樓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將所有申請人的收入合併計算。這樣可以提高可申報的總入息,讓家庭更容易滿足銀行對於「供款與入息比率」(Debt-to-Income Ratio, DTI)的要求,從而成功申請到目標的貸款額。

過往「壓力測試」的運作原理回顧

如何透過合併收入通過加息後的壓力測試

在以往,銀行審批壓力測試按揭時,除了計算基本的供款與入息比率,還需要進行一個假設性的「壓力測試」。銀行會假設在現有的按揭利率之上再加息,然後計算申請人的供款額是否依然在其可負擔的範圍內。當時,透過聯名方式合併二人收入,自然能提高收入基數,讓申請更容易通過這個假設的加息情境,這也是過去進行壓力測試聯名申請的一大誘因。

壓力測試對高額貸款申請的影響

對於申請高額貸款的個案,壓力測試的影響尤其顯著。因為貸款額愈高,每月供款額也愈大,在假設加息後,供款佔入息的比率很容易超出上限。因此,合併收入幾乎是成功申請大額貸款的必要條件。

【2025重要更新】暫停壓力測試後的審批核心

政策詳情:2025年2月28日起暫停新造按揭壓力測試

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最新指引,由2025年2月28日起,所有新造的自住物業按揭申請,均暫停實施壓力測試。

現時審批標準:供款與入息比率 (DTI) 上限為50%

目前,銀行的審批標準回歸到最核心的指標,就是「供款與入息比率」(DTI),其上限設定為50%。換句話說,你每月的總供款額,不能超過你每月總收入的一半。

為何聯名買樓在DTI制度下依然重要

既然壓力測試暫停了,聯名買樓壓力測試這個考慮是否已不存在?其實不然。雖然門檻看似降低,但DTI 50%的規定依然是硬指標。對於一些樓價較高,或申請人收入僅僅達標的情況,合併兩人的收入可以顯著降低DTI比率,讓原本可能超出上限的申請變得合規,最終順利獲取貸款。因此,即使在新的審批制度下,聯名買樓依然是提升貸款能力的重要策略。

聯名買樓財務利弊分析:對按揭與信貸的雙重影響

決定聯名買樓,就像展開一場財務上的深度合作。雖然現時聯名按揭壓力測試的要求已經暫停,但這個決定對個人財務的長遠影響依然深遠。它不單止關乎能否成功上會,更會牽動你未來的信貸狀況與置業部署。讓我們像朋友一樣,客觀地分析一下當中的好處與潛在風險。

聯名買樓的2大財務好處

提升貸款能力:合併收入滿足更高貸款額的審批要求

聯名買樓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可以合併申請人的收入來計算供款能力。即使銀行暫停了壓力測試按揭的硬指標,審批核心依然是「供款與入息比率」(DTI)。將兩人的收入相加,可以讓總收入數字變得更為可觀。這樣一來,在申請相同貸款額時,DTI比率會更低,自然更容易通過銀行的審批門檻,甚至有能力挑戰更高樓價的單位,選擇自然更多。

分攤財務壓力:共同承擔首期及每月供款

除了按揭審批,現實的財務壓力也是一大考量。香港樓價高昂,單憑一人之力儲夠首期絕非易事。聯名買樓意味著可以兩人合力儲蓄,共同分擔首期開支,大大縮短上車的時間。物業成交後,每月的供款同樣由兩人分攤,這能顯著減輕個人的經濟負擔,讓日常生活開支保留更多彈性,不至於因為供樓而犧牲所有生活品質。

聯名買樓的3大潛在風險

影響個人信貸評級:雙方信貸報告均顯示全部按揭負債

這一點是許多人容易忽略的陷阱。假如你們聯名申請了一筆500萬的按揭貸款,在信貸報告上,並不是顯示每人負債250萬。事實是,兩位的信貸報告上都會清楚列明,各自共同承擔著一筆高達500萬的總按揭負債。這筆龐大的負債額會佔用你大量的信貸額度,日後若想獨立申請信用卡、私人貸款或汽車貸款,銀行在審批時都會將此計算在內,可能導致獲批額度大減,甚至被拒絕。

阻礙未來置業:因共同負債影響日後獨立申請按揭

承接上一點,聯名負債亦會成為未來置業規劃的絆腳石。假設數年後,其中一方事業有成,希望獨立購入一個單位作投資之用。在申請新按揭時,銀行必定會將他現有的聯名按揭負債納入DTI計算。由於身上已背負著一筆共同按揭,要再獨立申請另一筆貸款就會變得非常困難,因為個人的供款能力可能早已超出銀行的標準。

「甩名」成本高昂:涉及印花稅、律師費及轉按手續

世事難料,假如未來因感情或財務狀況有變,需要將其中一方的業權轉讓給另一方,即俗稱的「甩名」,這個過程絕不簡單。法律上,「甩名」等同一次正式的物業買賣交易。這意味著需要支付一筆可觀的費用,當中包括按轉讓業權部分的樓價計算的印花稅、處理買賣合約的律師費等。同時,接收業權的一方需要重新向銀行申請按揭,並且必須以個人收入獨立通過銀行的入息審查,過程既昂貴又複雜。

按揭擔保人 vs 聯名買樓:方案比較與決策指南

按揭擔保人是什麼?

定義:業主為一人,擔保人收入納入供款能力計算

將兩人收入合併計算,是順利通過聯名按揭壓力測試或入息審查的常見策略。除了聯名買樓,其實還有一個更具彈性的選擇,就是尋找「按揭擔保人」。按揭擔保人方案的核心概念很直接,物業的業權只會由一人持有,即樓契上只有一個名字。在申請按揭時,銀行會將擔保人的收入一併納入供款能力計算,協助主要借款人符合銀行的供款與入息比率 (DTI) 要求。簡單來說,擔保人只「借出」其收入作審批用途,並不會獲得物業的任何業權。

擔保人的法律責任與信貸影響

成為擔保人並非只是名義上的支持,而是需要承擔實質的法律責任。一旦物業持有人(即借款人)未能準時供款,銀行有權直接向擔保人追討所有欠款。同時,整筆按揭貸款的總額也會完整地記錄在擔保人的信貸報告 (TU) 上。這會直接影響擔保人日後申請其他貸款(例如自己買樓的按揭)的審批能力。

擔保人與聯名方案全方位比較

業權歸屬:擔保人方案業權清晰,聯名方案則為共有

兩者最根本的分別在於物業的擁有權。在擔保人方案下,業權百分百歸屬於單一業主,結構非常清晰。聯名買樓方案則代表業權由兩人或以上共同持有,所有關於物業的重大決定,例如出售或加按,都需要所有業主同意。

貸款能力:兩者均可合併收入以通過入息審查

在提升貸款能力這一點上,兩個方案的效果是相同的。不論是聯名買樓壓力測試還是由擔保人協助的壓力測試按揭,銀行都會合併計算所有相關人士的收入,以評估是否符合供款與入息比率的要求。因此,兩者都能有效幫助申請人借取更高的貸款額。

未來靈活性:「解除擔保」遠比「甩名」簡單及低成本

當關係或財務狀況出現變化時,擔保人方案的靈活性就顯得非常突出。業主只需透過轉按向新銀行申請,並證明自己有獨立的還款能力,便可以「解除擔保」,過程相對簡單,成本主要是律師費。相反,聯名物業要「甩名」(即業權轉讓),則牽涉到買賣程序,需要支付印花稅、律師費及其他行政費用,成本極高且手續繁複。

決策指南:我應選擇聯名還是擔保人?

根據關係穩定性評估(夫妻 vs 情侶/家人)

關係的穩定性是首要的評估因素。對於法律關係穩固的夫妻,聯名買樓(特別是長命契)能為雙方提供資產保障。對於未婚情侶或家人,由於未來可能存在較多變數,業權清晰且易於拆分的擔保人方案,通常是更穩妥的選擇,可以避免日後因關係變化而引發的複雜業權糾紛。

根據未來置業或貸款規劃作考量

假若其中一方在可見的將來有獨立置業或申請大額貸款的計劃,選擇擔保人方案會更具優勢。因為聯名買樓會令雙方同時佔用信貸額度。擔保人雖然信貸同樣受影響,但「解除擔保」後便能迅速釋放其信貸能力,規劃彈性大得多。

根據對資產獨立性的要求作決定

如果雙方希望清晰劃分資產,並保持各自財務的獨立性,擔保人方案是必然之選。在此方案下,物業完全屬於單一業主,可以獨立作出所有決策。聯名買樓則意味著資產是共同擁有,任何一方都無法獨立處置,這在重視資產獨立性的個案中可能成為一個限制。

聯名物業「甩名」財技:重組業權與恢復首置身份

當大家談及聯名物業時,除了關心聯名按揭壓力測試的計算方式,一個不可不提的進階財技就是「甩名」。這操作正式名稱為「近親轉讓」,是不少聯名業主用作重組資產、規劃未來置業藍圖的重要一步。透過這個程序,可以靈活地變更物業的業權結構,為家庭的長遠財務目標鋪路。

詳解「甩名」(近親轉讓)的目的與流程

核心目的:讓其中一方恢復「首次置業」身份

「甩名」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其中一位聯名業主將其業權轉讓給另一方後,回復「首次置業」的身份。在以往稅務政策下,這一步能讓該家庭成員在日後購買新物業時,享受到較低的印花稅率。雖然現時稅制有所改變,但恢復首置身份在申請高成數按揭保險,或者為未來可能出現的政策變動做準備時,依然具備戰略價值。這操作等於釋放了一個置業名額,讓家庭在資產配置上有更大的彈性。

操作流程:透過買賣合約將業權轉讓予另一方

「甩名」並非簡單地在文件上刪除名字,而是一項正式的物業買賣交易。整個流程需要經由律師處理,業權轉讓一方(賣方)與接收業權一方(買方)會簽訂一份正式的買賣合約。合約會列明轉讓的業權份額及成交價,然後處理後續的法律程序及到土地註冊處登記,最終將業權完整地轉移到接收方名下。

「甩名」的成本與關鍵考量

印花稅成本:按轉讓部分的物業估值計算

進行「甩名」時,印花稅是其中一項主要開支。稅款的計算基礎,並非整個物業的市值,而是按照所轉讓的業權份額來計算。舉例來說,若一個市值800萬的物業由兩人各持一半業權,甩名時轉讓的價值就是400萬。只要雙方屬近親關係(即配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便可以按較低的第二標準稅率繳交印花稅。

法律及行政費用:律師費、銀行罰息等

除了印花稅,整個過程還涉及其他費用。首先,處理物業轉讓必須聘請律師,因此律師費是免不了的開支。另外一個關鍵點是,如果原有的按揭貸款仍處於罰息期內(通常是首兩至三年),「甩名」等於提早清還整筆按揭,銀行會因此收取罰息。這筆費用可能相當可觀,在決定前必須向銀行查詢清楚。

新按揭審批:接收業權方需獨立通過銀行的DTI審查

這是整個「甩名」操作中最關鍵的財務關卡。接收業權的一方,需要以個人名義重新申請按揭。這意味著銀行會獨立審核他個人的財務狀況,尤其是供款與入息比率(DTI)。即使過去聯名買樓壓力測試輕鬆過關,現在接收方必須單憑自己的收入,去承擔整筆新按揭的供款。如果其個人收入不足以通過銀行的審批,整個甩名計劃就無法進行。

聯名買樓的法律基礎:聯權共有 vs 分權共有

成功通過聯名按揭壓力測試,只是聯名買樓的第一步。接下來,大家需要面對一個更深層次的法律抉擇:選擇以「聯權共有」還是「分權共有」的方式持有物業。這兩種方式在業權、決策權以至將來的遺產繼承上都有根本性的分別,直接影響每位業主的權益,是進行聯名買樓壓力測試規劃時必須考慮的一環。

聯權共有 (Joint Tenancy) — 俗稱「長命契」

業權特點:視為單一業主,權益均等,需共同決策

在法律上,「聯權共有」將所有業主視為一個單一的整體。不論有多少位聯名業主,他們共同擁有整個物業的百分之百業權,沒有份額之分。所以,任何關於物業的重大決定,例如出售、出租或申請加按,都必須得到所有業主一致同意,並共同簽署法律文件才能生效。

繼承方式:生存者自動繼承已故者業權

「長命契」最關鍵的特點在於其繼承方式,即「生存者權利」。假如其中一位業主不幸離世,其業權會自動轉移給其他在生的聯名業主。這個過程是自動發生的,已故業主的業權份額不會計入其遺產之中,也不能透過遺囑分配給其他人。

適用對象:關係穩固的夫妻

基於這種「你的就是我的」和自動繼承的特性,「聯權共有」最適合關係非常穩固、財產緊密相連的夫妻。雙方都希望在自己身故後,物業能順理成章地由伴侶繼承,避免繁複的遺產承辦程序。

分權共有 (Tenancy in Common)

業權特點:按協定比例持有業權,可獨立處理個人份額

「分權共有」則完全不同。各業主會按照出資比例或雙方協定的份額,各自持有物業的一部分業權,例如一方佔70%,另一方佔30%。每位業主都可以獨立處理自己持有的業權份額,例如將其出售、轉讓或抵押,理論上無需得到其他業主同意。

繼承方式:業權份額按遺囑或繼承法分配

在繼承方面,「分權共有」沒有生存者權利。若其中一位業主離世,他所持有的業權份額會成為其個人遺產的一部分,並根據其訂立的遺囑或無遺囑繼承法來分配給指定的繼承人。

適用對象:生意夥伴或希望清晰劃分資產的家人

這種方式清晰界定了各人的資產份額,並保障了個人財產的傳承自由。所以,「分權共有」較適合生意夥伴、朋友,或是希望清晰劃分出資比例與資產的家人(例如兄弟姊妹)一同置業。

如何選擇?兩種持有方式的決策考量

考慮因素:關係穩定性與遺產規劃

你的首要考量是關係的本質與長遠的遺產規劃。如果你希望物業在你離世後直接歸伴侶所有,簡化程序,「聯權共有」是理想選擇。相反,如果你希望將自己的業權份額留給子女或父母等其他人,就必須選擇「分權共有」,並透過遺囑清晰訂明。

考慮因素:出資比例與資產獨立性

其次,要考慮雙方的出資比例。假如雙方在首期或未來供款上的貢獻並不均等,並希望在業權上反映這個差異,「分權共有」是唯一能做到這點的方式。它尊重個人的資產獨立性。選擇「聯權共有」則意味著雙方同意權益均等,不論出資多少。

考慮因素:未來物業處置的靈活性(如加按、出售)

最後,思考未來處置物業的靈活性。「聯權共有」要求所有決定必須一致,這在關係良好時是保障,但在關係破裂時可能導致僵局,令物業無法出售或加按。而「分權共有」雖然允許業主獨立處理其份額,但出售整個物業同樣需要全體同意。選擇哪一種,取決於你看重的是共同決策的安全性,還是保留個人資產處理的些微彈性。

聯名買樓按揭常見問題 (FAQ)

關於聯名買樓的按揭安排,總會遇到各種細節上的疑問。我們整理了一些最常見的問題,希望可以為你提供清晰的解答。

其中一方信貸記錄不佳,會影響聯名按揭嗎?

會,銀行會綜合審視所有申請人,任何一方的記錄不良都會嚴重影響審批結果。銀行在審批聯名按揭時,並不會獨立評估每一個人,而是將所有申請人視為一個整體。如果其中一位申請人的信貸報告(TU)有逾期還款等負面記錄,銀行會認為整個貸款申請的風險較高,這可能導致申請被拒絕,或者獲批的貸款額及利率條件未如理想。

未婚情侶申請聯名按揭,銀行審批有何不同?

銀行在審批上或會更為審慎,同時建議採用「分權共有」方式以保障各方資產。相對於法律上有約束力的婚姻關係,銀行或會認為未婚情侶的關係穩定性存在較多變數。因此,在審批過程中,銀行可能會更仔細地評估雙方的職業穩定性及還款能力。為了清晰界定各自的資產權益,建議未婚情侶選擇「分權共有」,按出資比例清晰地訂明業權份額,這樣即使日後關係有變,也能為雙方資產提供更明確的保障。

若聯名一方停止供款,另一方有何責任?

另一方需要承擔全部供款責任,因為按揭貸款屬於「共同及各別責任」。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法律概念。所謂「共同及各別責任」(Joint and Several Liability),是指銀行有權向任何一位或全部借款人追討整筆貸款。換句話說,銀行並不會理會聯名者之間的內部協議,若其中一方停止供款,另一方必須獨力承擔全數的每月供款,以避免物業被銀行收回。

暫停壓力測試後,銀行對聯名申請人還有其他審批要求嗎?

有的,銀行仍然會以風險為本,評估申請人的職業穩定性及總債務狀況。雖然金管局已暫停新造按揭的壓力測試要求,但这並不代表银行的審批变得宽松。現在,银行會將審批核心聚焦於基本要求,即「供款與入息比率」(DTI)不得超過50%。此外,銀行依然會全面評估所有聯名申請人的財務健康狀況,包括職業的穩定性、收入來源、以及名下所有的債務(例如信用卡結欠、私人貸款等),確保申請人具備足夠且穩定的還款能力。因此,即使聯名買樓壓力測試的要求暫停了,申請人仍需保持良好的財務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