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收入點上車?大學生申請居屋必讀:4大步驟、資格審查、按揭全攻略

對於仍在求學、收入不穩甚至「零收入」的大學生而言,「上車」置業似乎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然而,在香港現行的房屋政策下,這並非天方夜譚。居屋申請資格的關鍵在於入息及資產只設「上限」而無「下限」,加上房委會為居屋按揭提供擔保,正為大學生打開了提早部署置業的大門。本文將為您徹底拆解大學生成功申請居屋的核心原理,提供由資格審查、填表、抽籤、揀樓到申請高成數按揭的「一條龍」實戰攻略,並深入探討家庭資助的財務規劃與風險管理,助您及家人掌握這個難得的機會,踏出置業關鍵第一步。

破題解惑:大學生申請居屋的可行性及核心原理

提到大學生申請居屋,不少人心中第一個疑問就是:「學生沒有固定收入,真的可以申請嗎?」這個想法很自然,但其實當中存在一個普遍的迷思。事實上,大學生抽居屋是完全可行的。現在就讓我們一步步拆解,為何在制度設計上,這條路是走得通的。

為何「零收入」大學生有資格申請居屋?

要理解這件事,核心在於弄清楚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對居屋申請者的資格定義。你會發現,整個制度的設計,為學生申請居屋打開了一扇門。

關鍵一:申請資格與職業、收入下限無關

首先,房委會審核居屋申請資格時,從來沒有要求申請人必須是全職工作人士。申請表上不會查問你的職業,也不會因為你是學生而拒絕你的申請。換句話說,申請資格是與你的職業身份脫鈎的。

關鍵二:入息及資產只設「上限」,不設「下限」

這一點是整個概念的關鍵。居屋作為資助房屋,目的是幫助收入和資產未達到某個水平的市民置業。所以,房委會只設定了入息和資產的「上限」,只要你不超過這個限額,就符合資格。制度本身並沒有設立任何「下限」要求。所以,理論上即使是零收入、零資產的申請人,只要年滿18歲並符合其他基本條件,就已經達到了申請的入場門檻。

政府擔保機制:銀行批核學生按揭的信心來源

你可能會接著問,就算申請資格過關,沒有收入證明,銀行又怎會批出按揭貸款呢?這就要歸功於政府為居屋設立的擔保機制,這也是銀行敢於批核學生按揭申請的最大信心來源。

房委會擔保人的決定性角色

當你購買一手居屋時,房委會實際上扮演了你的「擔保人」。由單位首次出售日起計,房委會會為單位提供長達30年的擔保期。在這個機制下,如果業主不幸斷供,房委會將會向銀行還款,承擔最終的風險。因為有政府這個強大的後盾,銀行面對的信貸風險大大降低,審批按揭時自然會相對寬鬆。

高成數按揭與免壓力測試的優勢

正因為有房委會的擔保,居屋按揭才能享有兩大私樓無法比擬的優勢。白表申請人可以申請高達九成的按揭,而且不需要通過金融管理局規定的「壓力測試」。這大大降低了上車的初始資金門檻和每月供款要求,也為沒有固定收入證明的學生申請者,提供了成功獲批按揭的實際可能。

資格審查清單:大學生抽居屋前必讀

要成功實現大學生申請居屋的目標,第一步就是要清楚了解遊戲規則。這就像玩遊戲前要先讀懂說明書一樣,弄清楚自己是否符合資格,可以避免浪費時間和申請費。我們一起來逐項核對,看看大學生抽居屋需要滿足哪些基本條件。

白表申請人基本資格逐項核對

作為學生,我們通常是以「白表」資格申請。這部分有幾個硬性規定,申請前必須確保自己全部符合。

年齡及居港年期要求

首先,最基本的門檻是年齡。申請人必須年滿18歲。這意味著你遞交申請表的時候,一定要是成年人。另外,你必須在香港居住滿七年,並且你的居留不受任何附帶逗留條件限制,簡單來說就是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

家庭成員組合的規定

你可以選擇一個人申請,也可以和家人組隊申請。如果以家庭名義申請,所有家庭成員都必須和你一同居住。一個常見的規定是,如果申請人已婚,其配偶必須名列同一份申請表上,不可以分開申請。對於打算和父母或兄弟姊妹一同申請的同學,也要留意相關的組合規定。

禁止雙重房屋福利原則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房委會的目的是幫助沒有自置居所的市民,所以申請人及名列申請表上的所有家庭成員,都不能同時享用其他房屋資助福利。例如,如果你的父母是公屋戶主,你想以家庭名義申請,就需要先在公屋戶籍上除名。這一步需要家庭成員之間有充分的溝通和共識。

最新入息及資產限額詳解(2025/2025年版)

居屋申請只設上限,不設下限,這正是學生申請居屋的關鍵。不過,上限是必須嚴格遵守的紅線。我們參考最新的「居屋2025」數字,讓你心中有數。

  • 一人申請者:每月總入息上限為港幣30,000元,總資產淨值上限為港幣615,000元。
  • 二人或以上家庭:每月總入息上限為港幣60,000元,總資產淨值上限為港幣1,230,000元。

入息計算方法與可扣除項目

入息是指扣除強積金(MPF)供款後的收入。如果你有做兼職,相關收入也需要計算在內。如果家庭成員有固定收入,計算方法就相對直接。重點是,家庭所有成員的總收入加起來,不能超過上限。

資產計算方法與須申報類別

資產包括你在香港及海外擁有的所有資產,例如土地、房產(非住宅)、車輛、投資、存款和現金等。計算資產淨值時,可以扣除一些未償還的貸款。申報時必須鉅細無遺,因為房委會的審查非常嚴格。

住宅物業擁有權限制:釐清「無殼」的嚴格定義

最後,也是最嚴格的一項,就是申請人及所有家庭成員都不能擁有香港的住宅物業。這個「無殼」的定義比想像中更嚴謹。由申請截止日期前的24個月起,直到簽訂買賣合約為止,你和你的家人都不能以任何形式擁有香港住宅物業的權益。這包括持有擁有住宅物業的公司過半股權,或者已經簽了臨時買賣合約。所以在計劃申請前,務必釐清自己和家人的物業狀況。

實戰指南:大學生申請居屋由零到一全流程

講到大學生申請居屋,理論歸理論,最重要的還是掌握整個實戰流程。由第一步填表到最後成功收樓,每一步都有需要注意的細節。下面就為你拆解整個申請過程,一步一步跟著做,學生申請居屋其實沒有想像中複雜。

步驟一:填寫申請表及遞交文件

索取或下載申請表的途徑

申請的第一步,是取得申請表格。通常有幾個主要途徑:
* 網上瀏覽及下載: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是直接到房委會的官方網站瀏覽及下載最新的申請表及申請須知。
* 親身索取:你也可以親身前往樂富的房委會客務中心、各區公共屋邨辦事處,或者民政事務總署轄下的諮詢服務中心索取紙本表格。

網上、郵寄及親身遞交的分別及費用

遞交申請主要有三種方式,各有不同:
* 網上申請:這是最推薦的方式。你可以在網上直接填寫資料,然後使用信用卡(VISA、Mastercard、JCB或UnionPay)繳付申請費,整個過程清晰快捷。
* 郵寄遞交:如果你選擇遞交紙本表格,可以將填妥的表格郵寄至指定郵箱。你需要附上一張劃線支票或銀行本票,抬頭寫明「香港房屋委員會」,並在背面寫上你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碼。
* 親身遞交:你也可以將表格及支票親身交到樂富的房委會客務中心。

費用方面,每期居屋計劃的申請費略有不同。參考過往數字,居屋申請費約為港幣$270元左右,具體金額需要留意當期房委會的公佈。

填寫關鍵欄目(如入息申報)的注意事項

填寫申請表時,大部分個人資料都直接了當。對於大學生申請者來說,最關鍵的欄目是「家庭總收入」。

作為零收入學生,你必須如實申報每月入息為「$0」。千萬不要因為沒有收入就隨意填寫數字。房委會只設立入息及資產「上限」,並沒有「下限」要求,所以零收入本身是完全符合申請資格的。之後在申請按揭的階段,銀行會再評估整個家庭的還款能力,所以現階段誠實申報是首要原則。

步驟二:攪珠抽籤與揀樓次序解說

攪珠機制如何決定你的揀樓順序

遞交申請表後,房委會就會進行公開攪珠。攪珠的目的並非直接抽出中籤者,而是產生一組隨機號碼,用來決定所有申請者的揀樓優先次序。

簡單來說,房委會會為每份申請表編配一個申請書編號,而這個編號的最後兩個數字,就對應攪珠抽出的號碼。假設攪珠抽出的首個號碼是「38」,那麼申請書編號結尾為「38」的申請者,就會排在最前列,如此類推。你的揀樓順序,就是由這個攪珠結果和你所屬的申請隊列共同決定的。

各申請隊列的揀樓次序(家有長者/初生嬰兒 > 家庭 > 單身)

攪珠決定了號碼的先後,而你的家庭組合則決定了你排在哪一條隊。揀樓的次序有非常嚴格的規定,優先次序大致如下:
1. 受清拆計劃影響的家庭申請者
2. 參加「家有長者」或「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的家庭申請者
3. 其他一般家庭申請者
4. 受清拆計劃影響的單身申請者
5. 一般單身申請者

由此可見,家庭申請者的揀樓次序遠高於單身申請者。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大學生會選擇與家人(例如父母)一同以家庭名義申請,以提高揀樓機會。

步驟三:成功中籤後揀樓及簽署買賣合約

收到揀樓通知後需準備的文件清單

如果你的攪珠次序靠前,恭喜你,你將會收到房委會發出的揀樓通知書。信中會列明你的揀樓日期和時間。屆時,你和所有名列申請表的家庭成員都需要親身出席,並帶備以下文件正本及副本:
* 所有成員的香港身份證
* 申請人的住址證明
* 結婚證書(如適用)
* 所有成員的入息及資產證明文件
* 用作繳付訂金的銀行本票或支票

揀樓現場流程及注意事項

揀樓當日氣氛通常比較緊張。流程大概是先核實你的身份和文件,然後職員會根據當時剩餘的單位列表,讓你即場作出選擇。

你需要明白,排在你前面的人每選走一個單位,你的選擇就會少一個。所以在出發前,務必與家人做好功課,預先根據售樓書擬定好心儀單位的志願清單,例如列出首選、次選、甚至第三、第四選擇,這樣到現場才不會手足無措。

簽署臨時及正式買賣合約,繳付首期訂金

選定心儀單位後,你便需要即時簽署臨時買賣合約,並繳付訂金。以白表申請者為例,訂金一般為樓價的10%。這筆款項需要以銀行本票或個人支票支付,所以事前一定要準備好。簽署臨約後,律師會協助處理後續的正式買賣合約事宜。

步驟四:申請按揭、委聘律師及完成交易

零收入學生如何通過銀行審批?(附家庭入息申報技巧)

這是大學生抽居屋最核心的一環。雖然你作為業主沒有收入,但由於房委會提供了按揭擔保,銀行在審批時會相對寬鬆,並且會考慮整個「家庭」的還款能力。

實務上,銀行會要求你的家庭成員(通常是父母)作為按揭的「擔保人」。在申請按揭時,你需要向銀行提交父母的入息證明、稅單、銀行月結單等文件,證明他們有足夠和穩定的收入來償還每月的貸款。只要家庭總收入符合銀行的要求,即使業主本人是零收入學生,成功獲批按揭的機會依然非常高。

居屋按揭成數、年期及壓力測試詳解

居屋按揭有三大優勢:
* 高成數:白表申請者最高可承造九成按揭,意味著你只需準備一成首期。
* 長年期:一手居屋的按揭還款期已延長至最長30年,有助減輕每月供款壓力。
* 免壓力測試:在房委會的擔保下,申請一手居屋按揭的最大好處是「豁免壓力測試」。銀行無須評估在利率上升情況下你的還款能力,大大降低了上車的門檻。

學生申請按揭前的信貸紀錄(TU)管理

雖然學生可能未有正式信貸紀錄,但如果你持有信用卡,就必須養成準時還款的良好習慣。銀行在審批任何貸款前,都會查閱你的環聯(TU)信貸報告。一個乾淨的信貸紀錄,是成功申請按揭的基本條件。切勿有任何遲還款或拖欠卡數的紀錄,以免影響銀行對你的印象。

委聘律師及完成交易的注意事項(印花稅、雜費等)

簽訂正式買賣合約後,你需要委聘一位律師代表你處理後續的法律文件,包括樓契、按揭契等。除了樓價,你還需要預留一筆資金用作支付各種雜費,主要包括:
* 印花稅:這是最大筆的額外開支,稅率按樓價而定。
* 律師費:處理法律文件的費用。
* 契據註冊費:向土地註冊處登記文件的費用。
* 管理費按金、裝修按金等雜項。

完成所有法律程序及款項交收後,你便會收到單位的鑰匙,正式成為業主。

深度策略:申請前的家庭會議與風險評估

大學生申請居屋這個決定,表面上是個人的置業夢,實際上是一項重大的家庭財務工程。要成功實現學生申請居屋的目標,單靠個人努力並不足夠,更需要整個家庭的周詳規劃和坦誠溝通。在遞交申請表之前,召開一場正式的家庭會議,共同評估風險和制訂策略,是整個計劃中最關鍵的一步。

「父母幹」模式剖析:家庭資助的利弊與注意事項

大學生抽居屋最常見的模式,就是由家庭提供財務支持,俗稱「父母幹」。這個模式最大的好處,是讓子女能夠在沒有穩定收入的情況下,提早把握上車機會,享受資產增值的潛力。不過,這種模式也伴隨著一些潛在問題。如果事前沒有清晰的溝通,很容易因為金錢問題引發家庭矛盾。子女也可能因為接受資助而感到壓力,影響日後的獨立自主。所以,在決定採用家庭資助模式前,必須先了解清楚當中的利弊,並做好充分準備。

召開家庭財務會議的議題清單

一場有建設性的家庭會議,不只是表達意願,而是要具體地討論各項細節。這份議題清單可以幫助你們更有系統地進行討論,確保沒有遺漏任何重要環節。

確立資助性質:清晰界定父母資金是「贈與」還是「借貸」

這是家庭會議的首要議題。父母提供的資金,究竟是無償的「贈與」,還是日後需要償還的「借貸」?這兩者在法律和情感層面上都有很大分別。
「贈與」代表父母將資金的所有權完全轉移給子女,日後無權追討。這種方式比較簡單直接,但子女需要明白這份禮物的份量。
「借貸」則代表子女未來需要按協議償還。這種方式可以培養子女的責任感,但需要制訂清晰的還款時間表、金額,甚至是否計算利息,以免日後出現誤會。

責任劃分與書面化:簽訂家庭協議,明確各方承擔部分

口頭承諾在面對長達二、三十年的供款期時,顯得非常脆弱。將所有協議內容白紙黑字記錄下來,簽訂一份家庭協議書,是保障各方權益的最佳做法。這份協議並非出於不信任,而是為了避免將來因記憶模糊或情況轉變而產生爭拗。協議應詳細列明:
首期、印花稅、律師費等前期開支由誰負責。
每月按揭供款的具體分擔比例。
管理費、差餉、地租及家居維修等日常開支的承擔方式。

畢業後還款責任的交接計劃

大學生抽居屋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畢業後如何接手還款責任。家庭會議需要制訂一個清晰的交接計劃。這個計劃應該是循序漸進的,例如,子女畢業後第一年先承擔25%的供款,第二年增加到50%,直至完全接手。這樣可以給予子女足夠的緩衝期,適應由學生到職場的轉變,同時確保物業供款不會中斷。

長遠風險管理與退出機制

置業是一個長遠的財務承擔,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預期以外的變化。一個周全的計劃,必須包含風險管理和退出機制。

未來利率變動及家庭經濟變化的應對預案

目前的低息環境不會永遠持續。家庭需要共同評估,如果未來利率上升,家庭的總收入是否仍然能夠輕鬆應付增加的供款。同時,也要考慮父母未來可能面臨的退休、疾病或失業等經濟變化。建立一個家庭備用應急錢,預留至少6個月的供款額,是一個穩健的財務安排,能夠大大增強整個家庭抵禦風險的能力。

居屋轉讓限制詳解:「禁售期」與補地價策略

居屋並非普通私樓,它設有嚴格的轉讓限制。業主在指定年期內(俗稱「禁售期」)不能在公開市場自由出售或出租單位。即使禁售期屆滿,若要在公開市場出售,業主也必須向政府補回當年買入單位時的折扣差價,即「補地價」。補價金額會根據出售時的市價計算,可能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數目。在申請前,全家都必須清楚了解這些限制,明白居屋的資產流動性較低,不能視作短期的投資工具。這有助於建立務實的期望,避免日後因急需資金而陷入困境。

大學生申請居屋常見問題 (FAQ)

來到大學生申請居屋的最後一環,我們整理了一些最常見的疑問。畢竟,這可能是你人生第一次處理如此重要的財務決定,有些問題是很正常的。這裡會逐一為你解答。

Q1: 父母為學生代供款,在法律上是否合規?

這是完全合規的。在法律層面上,按揭貸款的申請人是你本人,所以還款責任自然在你身上。不過,銀行在審批居屋按揭時,考慮的是整個「家庭」的還款能力,而不是單單看你個人的收入。

當你申報家庭總收入時,銀行已經將你父母的收入納入計算,確認了這個家庭有足夠能力償還貸款。至於款項實際上是由誰的戶口轉出,這屬於家庭內部的財務安排,銀行和法律層面都不會干預。這種操作在現實中十分普遍,是家庭支持年輕人上車的一種常見方式。

Q2: 成功抽中居屋,會否影響個人信貸紀錄(TU)?

會的,而且影響非常深遠。成功申請按揭後,這筆龐大的貸款紀錄會即時出現在你的個人信貸報告(TU)上。這件事有兩面性:

正面影響:如果你之後每月都準時供款,從不拖欠,這會為你建立一個非常良好和穩固的信貸紀錄。將來你若要申請其他貸款(例如信用卡或私人貸款),銀行會視你為可靠的借款人。

負面影響:反之,若出現遲還或斷供的情況,你的信貸評級將會嚴重受損。這個負面紀錄會跟隨你很長一段時間,未來要申請任何信貸產品都會變得非常困難。

所以,承造按揭是你建立個人信貸史的重要一步,必須認真對待。

Q3: 學生身份會否影響銀行批出的按揭利率或條款?

學生身份本身,並不會直接導致銀行批出較差的按揭利率或條款。原因在於居屋按揭有房委會作為擔保人,這大大降低了銀行的信貸風險。

銀行審批的重點並非你的「學生」身份,而是你的「還款能力」。對於零收入的學生申請居屋個案,銀行會依據你所申報的家庭總收入來評估。只要家庭總收入符合要求,證明有能力還款,銀行批出的按揭利率和條款(如按揭成數、還款年期)通常都會跟隨市場標準,與一般在職的白表申請人沒有分別。

Q4: 如果家庭成員是公屋住戶,大學生申請居屋應如何處理?

處理方法視乎你(申請人)本人是否在該公屋的戶籍上,這牽涉到「防止雙重房屋福利」的原則。

情況一:你不在公屋戶籍上
如果你的名字從未加入,或早已從家庭的公屋戶籍中刪除,你可以直接以個人身份(單人申請)或與其他非公屋成員(如配偶)用白表資格申請,與你的公屋家庭成員沒有衝突。

情況二:你在公屋戶籍上
你就不能單獨以白表資格申請。你有兩個主要選擇:
1. 全家以「綠表」資格申請:整個家庭(包括你)一同申請居屋。成功揀樓後,你們必須交還現時居住的公屋單位。
2. 從公屋戶籍中「除名」:你向房屋署申請將自己的名字從戶籍中刪除。成功除名後,你便恢復自由身,可以用「白表」資格獨立申請居屋。不過,除名申請有特定程序和條件,需要預留時間處理。

Q5: 「家有長者」或「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對大學生申請有幫助嗎?

非常有幫助,但前提是你需要以「家庭名義」申請。這兩個計劃是為家庭申請者而設,旨在提升他們的揀樓機會。

一個大學生如果想利用這些計劃,就不能以單身人士身份申請。你必須與至少一名家庭成員(例如父母),再加上一位年滿60歲的長者親屬,或一名符合資格的初生嬰兒,共同組成一個家庭申請。

成功參加計劃後,你的申請隊伍在攪珠後的揀樓次序會大幅提前,排在所有普通家庭隊伍和單身人士之前,中籤後能揀到心儀單位的機會自然大大增加。不過要留意,參加「家有長者」計劃的長者,必須成為單位的聯名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