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加按申請困難?官方只接納5大理由,一文看清申請限制與業主貸款終極攻略

手持未補地價的居屋或公屋單位,當急需資金周轉時,自然會想到加按套現。然而,您可能很快會發現,向房屋署或房協申請公屋加按困難重重,官方接納的理由僅有寥寥五個,而且審批程序嚴格需時,未必能解決燃眉之急。其實,除了官方途徑,市場上存在更靈活的「業主貸款」方案。本文將為您全面拆解公屋加按的官方限制,深入剖析為何申請成功率偏低,並詳細比較官方加按與業主貸款的利弊,助您在了解所有選項後,找到最適合自己財務狀況的終極攻略。

公屋加按的法律框架:首要了解的官方規定

談到公屋加按,很多業主首先會感到困惑,因為這和一般私樓的按揭概念有很大分別。想順利為手上的資助房屋單位申請公屋按揭或套現周轉,第一步就是必須清楚理解背後的法律框架。這些規定看似複雜,但其實都圍繞著一個核心原則,理解了這個原則,整個申請邏輯就會變得非常清晰。

甚麼是「公屋加按」?釐清法律定義與限制

簡單來說,「公屋加按」是指將一個已經有按揭的未補地價資助房屋單位,再次抵押給財務機構以獲取額外貸款。即使單位當初是現金買入,沒有任何按揭在身,首次申請按揭套現,在官方定義上同樣會被視為重新按揭,受同樣的規管。這項操作並非業主的必然權利,而是需要在特定條件下,獲得官方批准才能進行的特殊財務安排。

《房屋條例》下的按揭定義:為何未補地價物業受嚴格規管

要理解為何公屋加按限制重重,關鍵在於「未補地價」這四個字。根據香港的《房屋條例》,資助出售房屋是以折扣價售予合資格市民,政府實際上仍然持有單位的部份業權(即地價份額)。因此,在業主補回地價給政府之前,單位並非一個完全的私有財產。任何會影響到業權的重大財務決定,例如將單位用作抵押的按揭或加按,都必須先徵得政府的同意,這就是為何這類物業會受到嚴格規管的原因。

轉讓限制期內外申請加按的分別

不少業主可能有一個迷思,認為只要捱過了首五年的轉讓限制期,就可以自由地為單位申請加按。這其實是一個誤解。不論是在轉讓限制期內還是期外,只要單位一天未補地價,其業權依然是不完整的。所以,申請加按或重新按揭,都必須向房屋署或房屋協會提出申請並獲得批准,這個基本原則沒有改變。兩者的分別極之細微,主要在於官方審批時的考量,但對申請人來說,整個申請程序和所需理據,基本上是完全一樣的。

為何公屋加按需房屋署署長批准?

政府設立這個「事前批准」的關卡,並非刻意為業主製造麻煩,而是基於兩個非常重要的政策目標。

維持資助房屋「自住為本」的政策核心

資助房屋政策的初心,是為了幫助市民安居樂業,實現自置居所的夢想,核心精神是「自住為本」。假如容許業主隨意將單位加按套現,資金便可能被用作投資、投機甚至個人消費,這就完全偏離了政策原意。資助房屋可能會變成業主的私人提款機,失去了其作為安樂窩的本質。因此,署長的批准程序就是一道閘門,確保只有真正面對家庭經濟困難的業主,才能在不違背政策原則下,有限度地利用物業價值解決燃眉之急。

控制金融風險,防止業主以資助房屋過度借貸

另一個重要考量是控制金融風險。如果業主可以自由地以資助房屋作抵押,進行過度借貸,一旦遇上經濟逆轉或個人財務危機而無法還款,銀行或財務機構便有權收回單位。這不僅會令業主失去居所,造成社會問題,更會令一個珍貴的資助房屋單位流失。官方審批程序會評估業主加按的理由和實際需要,從源頭上控制借貸規模,防止業主因過度負債而最終失去家園。

官方審批的深層意義與違規風險

理解了官方的審批邏輯後,就能明白為何申請理由如此重要,同時亦能意識到,繞過官方程序進行借貸的風險是何等巨大。

解讀官方審批邏輯:政府如何看待您的加按申請

房屋署在審批您的申請時,其角色並非一間商業銀行。它不會從「能否賺取利息」的角度出發,而是從一個公共政策管理者的角度進行審視。它最關心的是:您申請加按的理由是否真實、迫切,而且符合人道精神(例如醫藥費、殮葬費等)?批准這次加按,會否偏離「自住為本」的政策?整個申請的財務風險是否可控?因此,一份理由充分、理據清晰的申請,遠比單純證明自己有還款能力更為重要。

擅自進行未補地價按揭的嚴重後果:法律與財務雙重陷阱

有些業主可能會被市面上一些聲稱「免審查」、「免文件」的貸款廣告吸引,而擅自將未補地價單位抵押。這樣做的後果非常嚴重,絕對是一個法律與財務的雙重陷阱。在法律層面上,這已違反了您與房屋署簽訂的轉讓契約條款,房屋署有權採取法律行動,最嚴重的後果是可以要求您將單位以原價售回給署方。在財務層面上,任何未經官方批准的按揭合約在法律上都是無效的。這意味著貸款機構可以隨時指控您違約,並要求您立即全數清還貸款,令您陷入更深的財務困境。

官方公屋加按申請全攻略:資格、理由與步驟

想申請公屋加按套現周轉,首先要清楚了解整個官方申請框架。這條路徑雖然限制嚴格,但是只要符合資格和理由,整個公屋按揭申請過程其實有清晰的指引可循。讓我們一步步拆解,由申請資格、官方接納的理由,到貸款額計算與具體流程,為您提供一份詳盡的行動指南。

申請資格:哪些資助房屋業主符合申請?

並非所有資助房屋都適用於同一套申請標準,其批核機構主要分為房屋委員會(房委會)與房屋協會(房協)兩大體系。您需要先確認自己的物業屬於哪一個機構管理,才能遵循正確的申請途徑。

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涵蓋計劃:居屋、租者置其屋計劃等

如果您是以下任何一項由房委會推出的資助出售房屋計劃的業主,而單位未補地價,就需要向房委會申請加按:
* 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
* 私人機構參建居屋計劃
* 租者置其屋計劃(租置計劃)
* 綠表置居計劃(綠置居)
* 可租可買計劃

房屋協會(房協)涵蓋計劃:夾心階層住屋計劃、住宅發售計劃等

若您的物業屬於房協旗下的資助房屋,例如以下計劃,加按申請則需向房協提出:
* 夾心階層住屋計劃(夾屋)
* 住宅發售計劃
* 資助出售房屋項目

房委會接納的5大加按套現理由

官方審批的核心,在於資金用途的必要性與迫切性。與私人樓宇加按可隨意用於投資或個人消費不同,公屋加按的理由必須是為了應對突發的家庭或個人困境。房委會目前主要接納以下五大類理由:

籌措醫藥費

當業主本人或其直系家庭成員不幸患上嚴重疾病,需要一筆龐大資金支付醫療開支時,可以此理由申請。申請時需要提供詳盡的醫療報告、醫生證明及相關的醫療費用單據作為佐證。

家庭成員的教育開支

為家庭成員(通常指子女)籌措在本地或海外就讀大專或以上課程的教育費用。這同樣需要提供院校的取錄通知書、學費帳單等證明文件,以證實資金的確實用途與金額。

支付殮葬費

若不幸需要為家庭成員辦理身後事,相關的殮葬費用亦是可被接納的申請理由之一。

因離婚或分居而需支付的費用

若業主因離婚或分居,需要向配偶支付樓價的一部分或贍養費,以致需要透過加按籌集資金,亦在考慮之列。這種情況通常會涉及業權變動,申請程序或會較為複雜。

因生意出現嚴重財政困難

假如業主經營的生意陷入嚴峻的財政危機,例如面臨倒閉,急需資金周轉以維持營運(例如支付員工薪金),這也可能成為獲批的理由。申請人必須提供有力的財務證明,例如公司財務報表、稅單及銀行信件,以證明其業務的確處於困境。

按揭成數與貸款額:最高可獲批金額計算方法

即使申請理由獲接納,最終可獲批的貸款額度亦有嚴格的計算方式,並非單純以物業市值來決定。

官方計算公式剖析:(市值 – 補價) x 指定按揭成數 – 尚欠貸款

官方計算最高可批出貸款額的基本邏輯,是確保政府的資助部分不會被用作抵押。公式如下:
最高貸款額 = (房署評估的單位市值 – 當時應繳付的補價) x 指定按揭成數 (最高80%) – 尚未清還的按揭貸款

  • 房署評估的單位市值:由房屋署或其委託的估價行評定,未必與市場上銀行的估價完全一致。
  • 當時應繳付的補價:即是政府當年出售單位時提供的折扣。
  • 指定按揭成數:最高為扣除補價後淨值的80%。
  • 尚未清還的按揭貸款:即您物業現時仍欠銀行的按揭餘額。

租置計劃單位的特殊計算方式

租者置其屋計劃的單位在計算方式上略有不同,主要視乎業主購買單位的年期:
* 首次轉讓契據日期起計兩年內:最高貸款額會以「購入時支付的買價」作為基礎計算,而非單位市值。
* 首次轉讓契據日期起計第三年起:計算方法則與一般居屋相同,改為採用「房署評估的單位市值」。

實際案例模擬:助您初步評估可獲批金額

讓我們以一個簡單例子說明。假設陳先生的居屋單位:
* 房署評估市值為500萬港元
* 當時應繳付的補價為200萬港元
* 現時尚欠銀行的按揭貸款為50萬港元

他的最高可獲批貸款額計算如下:
1. 先計算扣除補價後的物業淨值:500萬 – 200萬 = 300萬港元
2. 再計算可按揭的最高金額:300萬 x 80% = 240萬港元
3. 最後減去尚欠的貸款:240萬 – 50萬 = 190萬港元

因此,陳先生理論上最高可申請的加按金額為190萬港元。當然,最終金額仍需視乎他申請的實際需要,並以較低者為準。

房委會與房協申請流程大比拼

了解資格、理由與可貸金額後,最後一步就是實際的申請流程。房委會與房協的程序有著根本性的次序差異,千萬不能混淆。

房委會申請流程:先獲批准,後找銀行

房委會的流程是「先官方,後市場」。業主必須先向房委會遞交申請,並附上所有證明文件。待房委會審批通過,發出一封「重新按揭准許證明」後,業主才可憑這封信件,自行接洽銀行或認可的財務機構,辦理正式的按揭貸款手續。

房協申請流程:先獲銀行「原則上批准」,後向房協申請

房協的流程則相反,是「先市場,後官方」。業主需要先自行向銀行或財務機構查詢,並取得對方發出的「原則上批准貸款」的信件。然後,再連同這封信及其他所需文件,一併向房協遞交正式的加按申請。這個做法能確保業主在向房協申請時,已初步獲得銀行的貸款意向,避免獲批後卻找不到銀行承按的尷尬情況。

為何官方公屋加按申請困難?替代方案:業主貸款分析

官方公屋加按貸款成功率偏低的原因

許多公屋業主在考慮申請公屋加按時,都會發現過程比想像中複雜。官方渠道的成功率偏低,並不是單一因素造成,而是源於一套嚴謹的審批邏輯。以下會逐一拆解當中的幾個關鍵原因。

接納理由嚴苛:一般個人周轉或清卡數不被考慮

房屋署批准公屋加按的首要原則,是維持資助房屋的「自住」本質,而不是讓其成為業主的套現工具。所以,署方只會在業主面臨非常特殊而且緊急的財政困難時,才會考慮批准申請。這些獲接納的理由,通常圍繞著家庭成員的突發需要,例如籌措巨額醫藥費、支付子女海外教育開支或應付殮葬費等。一般常見的財務需要,例如清還信用卡欠款、整合私人貸款或個人生意周轉,幾乎都不會被接納。這個嚴格的門檻,已經將大部分有周轉需要的業主排除在外。

審批程序需時,未必能解決燃眉之急

即使您的加按理由符合官方要求,整個審批程序也相當漫長。您需要向房屋署或房屋協會遞交詳盡的申請文件和證明,然後等待部門內部審批。這個過程可能需要數星期甚至數月時間。對於急需資金應付燃眉之急的業主來說,這樣長的等待時間,可能遠水救不了近火,未必能夠及時解決眼前的財務困境。

銀行信貸審批的第二重關卡

成功取得房屋署的「重新按揭准許證明」,只是完成了第一步。這份文件僅代表政府同意您為物業進行再按揭,不等於您必定能獲得貸款。您仍然需要帶著這份批准信,自行向銀行或財務機構申請公屋按揭。這時候,銀行會啟動它們的標準信貸審批程序,重新審核您的收入、信貸評級(TU)和還款能力。如果業主本身已債務纏身或信貸紀錄欠佳,銀行很可能會拒絕批出貸款。這道「雙重關卡」大大增加了申請公屋加按的不確定性。

替代方案比較:業主貸款 vs 官方加按

面對官方公屋加按的重重關卡,市場上出現了另一種選擇:業主貸款。這兩種方案在操作和性質上有根本分別,直接影響申請的結果。

申請難度與速度

官方加按的申請程序繁複,審批時間長,而且有兩重關卡。業主貸款則相對簡單快捷,因為它本質上是私人貸款,財務機構主要審批業主的物業擁有權和基本還款能力,過程通常只需數天,大大縮短了等待時間。

資金用途靈活性

官方加按批出的貸款額,必須嚴格用於您當初申報的理由,資金用途受到嚴格規管。業主貸款則沒有這個限制,批出的資金可以由業主自由運用,無論是用於整合債務、生意周轉,還是其他個人消費,靈活性都高得多。

利率與總利息成本

這一點需要仔細衡量。如果能夠成功通過官方加按並獲銀行批核,其按揭利率通常較低,與一般私樓按揭利率相近。業主貸款因為毋須抵押物業,風險較高,所以利率一般會高於傳統按揭,但是通常會低於信用卡結欠或無抵押私人貸款的利息。對於需要整合高息債務的業主而言,業主貸款仍然具備成本效益。

對物業業權的影響(是否需要抵押樓契)

這是兩者最核心的分別。官方加按是一種正式的按揭貸款,需要在土地註冊處為您的物業進行重新註冊,也就是俗稱的「釘契」,樓契需要抵押給銀行。業主貸款則不需要抵押樓契,貸款紀錄亦不會在土地註冊處登記。物業只是作為您信貸能力的一項證明,業權的完整性不受影響。

業主貸款:未補地價公屋的靈活周轉方案

當官方的公屋加按途徑因理由不符或程序繁複而變得遙不可及,許多業主便會尋找其他出路。這時候,「業主貸款」就成為一個值得考慮的選項。它是一個專為物業持有人設計的周轉方案,特別適合持有未補地價公屋或居屋的業主,提供一個比傳統公屋按揭更靈活快捷的資金渠道。

甚麼是業主貸款?與傳統二按有何不同?

很多人會將業主貸款與傳統的二按混淆,但兩者的本質完全不同。簡單來說,業主貸款是一種私人貸款。財務公司批核貸款時,會因為申請人擁有物業業權,而給予更優惠的利率、更高的貸款額和更長的還款期。它與傳統二按最大的分別在於,整個過程並不需要將物業的樓契抵押給財務機構。

核心優勢:毋須抵押樓契,貸款紀錄不載入土地註冊處

業主貸款最核心的優勢,就是毋須抵押樓契。因為它屬於私人貸款性質,所以貸款協議不會在土地註冊處登記。這代表其他人和機構無法透過查冊得知你的貸款紀錄,保障了個人私隱。而且,由於免除了抵押樓契的繁複法律程序,整個申請和批核過程都快得多,能更迅速地解決你的財務需要。

申請資格:聯名物業一人亦可申請的便利性

傳統按揭申請,如果物業是聯名持有,就必須得到所有業主同意和簽署才能進行。這有時候會因為家庭成員意見不合而造成阻礙。業主貸款則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即使是聯名物業,通常其中一位業主也能獨立提出申請,簡化了申請的內部協調過程,讓資金周轉更具彈性。

適用物業類型:涵蓋未補地價居屋、公屋、村屋等

業主貸款的適用範圍相當廣泛,這也是它受歡迎的原因之一。除了未補地價的居屋和公屋,它同樣適用於私人樓宇、唐樓、村屋,甚至是丁屋。對於一些樓齡較高或業權不完整的物業,銀行未必願意承造按揭,但財務公司的業主貸款則可能接受申請,為這些業主打開了另一扇融資大門。

如何精明選擇業主貸款?風險評估與注意事項

業主貸款雖然方便,但市場上的產品五花八門,條款差異可以很大。作出決定前,必須仔細評估和比較,才能保障自己的利益,避免跌入不必要的財務陷阱。

辨識實際年利率(APR)與每月平息的真正成本

在比較不同貸款計劃時,你可能會看到「每月平息」這個詞,它通常是一個很低的百分比,看起來非常吸引。但是,它並未反映所有利息和費用。你真正需要比較的,是「實際年利率」(APR)。APR已經將利息、手續費和其他雜費計算在內,是唯一能真正反映貸款總成本的標準。所以,緊記要以APR作準,才能作出精明的比較。

警惕隱藏收費與不清晰的合約條款

除了利率,你也要留意合約中有沒有任何隱藏收費。常見的例子包括申請手續費、行政費、逾期還款罰款,以及提早全數還款的罰息等。簽署任何合約前,一定要花時間細閱所有條款,特別是那些字體較小的部分。如果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必須向財務公司問清楚,確保自己完全理解所有責任和費用。

評估自身還款能力,避免過度借貸

借貸的目的是解決財務問題,而不是製造一個更大的問題。在申請貸款前,你必須客觀評估自己的還款能力。計算一下自己每月的穩定收入和必要開支,看看還款額佔了收入的多大比例。一個健康的比例,能確保你在還款期間仍有足夠的生活費應付日常所需。切忌因為容易申請,就借入超出自己負擔能力的金額。

選擇信譽良好、持牌財務公司的重要性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必須選擇信譽良好,並且持有香港政府發出有效放債人牌照的財務公司。持牌公司受到法例規管,在利率和營運手法上都有一定規範,對你的保障較大。你可以透過公司註冊處的網上查冊服務,核實公司的牌照狀況。避免向來歷不明的中介或財務公司借貸,以防墮入高利貸陷阱。

真實個案分析:業主貸款如何解決財務困局

單看條文可能比較複雜,不如看看真實的個案,了解當官方的公屋加按申請無法應對時,業主貸款如何實際地幫助業主走出財務困境。以下是兩個常見的例子,或許您也能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個案一:楊先生因家人醫藥費欠下巨債

財務困境:$90萬卡數及私貸,月供$27,800

楊先生本是家庭的經濟支柱,但家人突然患上重病,龐大的醫藥費讓他不得不依賴信用卡和私人貸款應急。債務像雪球般越滾越大,不知不覺間已累積高達$90萬的卡數和私貸。每月的還款額高達$27,800,幾乎佔據了他全部的收入,生活壓力巨大。

申請掙扎:官方加按無法解決燃眉之急

楊先生知道家人的醫藥開支是房委會接納的公屋按揭理由之一。可是,官方申請程序需時較長,文件往來繁複。他面對的是醫院每天都在產生的費用,遠水不能救近火,官方加按的審批時間無法解決他眼前的燃眉之急。

解決方案:申請業主貸款整合債務,一筆過清還高息欠款

在了解不同方案後,楊先生決定利用自己的公屋業主身份,申請審批較快的業主貸款。他成功獲批一筆過資金,立即清還所有利息極高的信用卡欠款和私人貸款,將所有債務整合為一筆利率較低的貸款。

財務成果:月供降至$6,592,利息支出大減

整合債務後,楊先生的財務狀況得到徹底改善。他的每月還款額由$27,800大幅下降至$6,592,每月可動用的現金流立即增加超過兩萬元。這不但讓他能應付家人的醫療開支,更大大減輕了未來的總利息支出,讓他重新掌握生活的主導權。

個案二:梁小姐因理財不善陷入財務危機

財務困境:欠債$190萬,月供超過$54,000

梁小姐退休後生活本應無憂,卻因理財不善和投資失利,開始向不同的財務公司借貸。由於缺乏規劃,債務漏洞越來越大,最終欠下$190萬巨債。她的每月還款額已攀升至超過$54,000,單靠退休金和家用根本無法負擔,生活陷入嚴重危機。

申請掙扎:因理由不符,官方加按申請被拒

梁小姐曾嘗試向房委會申請公屋加按,希望套現來清還債務。不過,因理財不善或投資失利而導致的債務問題,並不在官方接納的五大理由之列。因此,她的申請很快就被拒絕,無法通過官方途徑解決問題。

解決方案:利用租置公屋業主身份,申請大額業主貸款清還所有高息債務

後來,梁小姐了解到即使是租者置其屋計劃的公屋,只要擁有業權,同樣可以申請業主貸款。這類貸款的資金用途靈活,而且不需要通過房委會的嚴格審批。她憑著業主身份成功申請到一筆大額貸款,足以一次過清還所有來自不同財務公司的高息債務。

財務成果:每月還款額大減逾75%,重掌財務主導權

透過業主貸款重組債務後,梁小姐的每月還款額由超過$54,000,大幅減少了超過75%。這讓她終於可以擺脫被債務追趕的日子,每月能夠正常應付還款和生活開支。這次經歷也讓她學會了謹慎理財,真正重掌自己的財務未來。

公屋加按及業主貸款常見問題 (FAQ)

信貸評級(TU)欠佳,能否申請未補地價公屋加按或業主貸款?

這需要分開兩種情況來看。對於官方的公屋加按申請,信貸評級是銀行審批的關鍵一環。即使你成功獲得房屋署的批准,最終決定是否借貸的仍然是銀行。如果你的信貸報告(TU)評級欠佳,銀行很可能會拒絕你的貸款申請,或者批出一個利率極高的方案,令你得不償失。

至於業主貸款,審批的彈性就大得多。財務公司在審批時,雖然也會查閱信貸報告,但其門檻普遍比銀行寬鬆。它們更著重物業本身的價值,以及你整體的還款能力。因此,即使信貸評級未如理想,申請業主貸款的成功機會依然相對較高。

公屋加按、二按與業主貸款有何核心分別?

這三者的核心分別在於它們的法律性質和對物業業權的影響。

  • 公屋加按: 指的是在現有的一按之上,向同一間銀行增加貸款額。這是一種正式的按揭貸款,需要抵押樓契,相關紀錄亦會在土地註冊處上登記。
  • 二按: 是指在保留一按的情況下,向另一間金融機構(通常是財務公司)申請第二份按揭貸款。它同樣需要抵押樓契,紀錄也會登記在土地註冊處。對於未補地價的公屋物業,未經房署批准而擅自進行二按是違規行為。
  • 業主貸款: 本質上是一種無抵押的私人貸款。它最關鍵的分別是毋須抵押樓契,貸款紀錄完全不會在土地註冊處登記。批核是基於你的業主身份和物業價值,作為你還款能力的強力證明,而非將物業本身作為抵押品。

申請業主貸款,會否影響將來補地價賣樓?

這是一個非常實際的考慮。由於業主貸款的紀錄並不會登記在土地註冊處,因此它不會對物業的業權構成任何形式的釘契或留置權。當你日後決定補地價並出售物業時,這筆貸款在法律程序上並不會構成直接阻礙。不過,必須清楚的是,業主貸款始終是你的個人債務。你在處理賣樓所得的資金時,需要自行妥善安排清還這筆貸款。

聯名公屋物業,申請業主貸款是否需要所有業主同意?

這正是業主貸款其中一個較便利的特點。申請傳統的公屋按揭或加按,因為牽涉到整個物業的抵押,法律上必須得到所有聯名業主親自簽署同意。然而,申請業主貸款時,大部分財務公司只需要其中一位業主作為申請人即可批核。這是因為貸款是基於申請人個人的業主身份和信貸狀況,並非將整個聯名物業作為抵押,所以流程相對簡便,不需要所有業主共同參與。

如果無法償還貸款,會有甚麼後果?

無論是哪種貸款,無法償還都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 官方公屋加按: 如果無法償還經批准的公屋加按,由於這是一筆正式的按揭貸款,貸款機構(銀行)有權採取法律行動,最終可以沒收你的物業(即「收樓」),並將其公開出售以償還債務,你將會失去安樂窩。
  • 業主貸款: 如果無法償還業主貸款,由於物業沒有被直接抵押,財務公司不能夠直接「收樓」。不過,它們會像追討其他私人貸款一樣,透過法律途徑向你追討欠款,包括發出律師信、入稟法院等,這會嚴重破壞你的信貸評級。如果法院最終判你敗訴,債權人可以向法院申請對你的物業頒布「押記令」(Charging Order),俗稱「釘契」。這意味著當你出售物業時,必須先用賣樓的款項清還該筆欠債。在最壞的情況下,你可能需要面對破產的法律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