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想成功「上會」置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挑戰性。明明入息足夠,信貸紀錄良好,為何申請按揭仍然處處碰壁?銀行資金成本壓力大,審批轉趨保守;加上新盤發展商的高回贈變相製造「估價不足」陷阱,令不少準買家大失預算。想順利獲批按揭,單靠符合基本要求已不足夠。本文將為您全面拆解銀行背後的2大潛規則,並提供5大必學實戰方法,助您輕鬆攻破信貸評級(TU)與壓力測試難關,大幅提升按揭成功率,順利買入心儀物業。
為何現時按揭「唔易批」?拆解銀行2大潛規則與市場真相
想做到按揭易批,首先要理解為何現在的環境與以往不同。很多人以為政府為樓市「撤辣」後,銀行審批會隨之放寬,但現實恰恰相反。市場上許多準買家都遇到申請時間長、估價不足等問題,令上會過程充滿變數。這背後其實是源於銀行內部運作的兩大潛規則與市場真相。
潛規則一:銀行資金成本壓力大,審批意欲下降
剖析銀行「蝕本」做按揭的現況,導致審批趨向保守
當前要找到一間按揭易批的銀行,挑戰比以前大,根本原因在於銀行的資金成本。由於美國利率維持高位,本港的銀行同業拆息(HIBOR)持續高企,已超過一年時間。這就形成了一個「利率倒掛」的現象。簡單來說,銀行用作借貸的資金成本(例如一個月HIBOR約4.5厘),竟然高於批出按揭的實際利率(市場普遍為4.125厘)。這意味著銀行每做一筆按揭生意,單從利息收入看,基本上是「蝕本」的。在這種經營壓力下,銀行自然會收緊審批,意欲大減,將重心放在風險管理而不是爭取市佔率。
大型銀行率先削減現金回贈的市場訊號與影響
過往,銀行為了吸引客戶,會提供可觀的現金回贈,期望透過其他產品(如保險、投資)彌補按揭業務的微薄利潤。但現在,既然按揭本身已是虧本生意,銀行自然要削減成本。市場上如滙豐、中銀等大型銀行已率先大幅削減甚至取消現金回贈,這是一個非常清晰的市場訊號,顯示它們對按揭業務的取態極為保守。此舉令追求回贈的申請者湧向尚餘少量優惠的中小型銀行,造成申請個案積壓,反而拖長了整體審批時間,令實現 mortgage 按揭易批的環境更加困難。
潛規則二:發展商高回贈引發「估價不足」陷阱
揭示新盤市場中,發展商如何變相減價,影響銀行估價
另一個導致按揭申請困難的陷阱,來自物業估價,尤其是在新盤市場。為了維持樓盤的賬面價格,即「保面價」,部分發展商會採用變相減價的策略,例如私下向地產代理提供非常高的佣金回贈。銀行在評估物業價值時,並不會單純參考合約成交價。它們會洞悉這種「實劈價」的操作,並根據市場真實情況,對物業作出更審慎的估價。結果就是,銀行估價可能遠低於買家的成交價,即使是申請有政府擔保的居屋按揭易批個案,銀行估價依然是關鍵。
「估價不足」的後果:為何買家需要臨時準備額外首期「捧差價」
「估價不足」的後果非常直接。假設你買入一個1,000萬的單位,打算申請六成按揭(600萬)。但銀行最終只估價900萬,它最多只會批出900萬的六成,即540萬貸款。這意味著,你需要臨時額外準備60萬現金去填補差額,俗稱「捧差價」。這個情況對於依賴高成數按揭的買家影響最大,因為他們的資金預算通常非常緊絀。若無法在成交期前籌集到這筆額外首期,最終可能面臨損失訂金的風險,令整個置業計劃告吹。
按揭易批自我評估:3大關鍵因素斷定你的成功率
想做到按揭易批,並非單靠運氣,而是基於一套清晰的評估標準。銀行審批按揭申請時,主要會從三個核心角度評估你的財務狀況。了解這三大關鍵因素,就等於掌握了成功申請mortgage按揭易批的藍圖。讓我們逐一拆解,看看如何為自己進行一次全面的「批核體檢」。
關鍵一:信貸評級 (TU) — 實現按揭易批的基石
信貸評級(TU)是銀行評估你理財習慣的第一道關卡,一份亮麗的信貸報告是達成按揭易批TU目標的入場券。銀行透過環聯(TransUnion)提供的報告,了解你的借貸紀錄、還款習慣,以及整體債務狀況,從而判斷你的信貸風險。
信貸評級(TU)等級詳解:A至J級對按揭審批的影響
信貸評級由A至J分為十級。A級代表最優良,意味著你有極佳的還款紀錄。B至C級屬於良好,一般申請按揭不會遇到太大阻力。如果評級跌至D級或以下,銀行便會亮起警示燈,審批過程會變得更嚴格,甚至可能影響最終的貸款額和利率。評級達到H級或以下,例如tu h 按揭易批的機會就相對渺茫,銀行很大機會直接拒絕申請。
拆解「無信貸紀錄」風險:為何「TU白紙」反而令銀行卻步?
許多人誤以為從不借貸、沒有信用卡,信貸紀錄一片空白(俗稱「TU白紙」)就是最好。事實上,這對銀行而言是一個未知數。因為銀行沒有任何過往數據去評估你的還款責任感,無法判斷你的信貸風險。這種不確定性,反而可能導致銀行審批趨向保守,甚至拒絕貸款申請。想申請高成數按揭或按揭保險易批,建立一個良好的信貸紀錄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如何安全查閱個人信貸報告,避免影響評級
在正式提交按揭申請前,主動查閱自己的信貸報告是明智之舉。你可以透過環聯的官方渠道獲取報告。這種由個人發起的查閱屬於「軟性查詢」(Soft Inquiry),並不會對你的信貸評級構成任何負面影響。相反,當你正式向銀行申請貸款時,銀行進行的查閱屬於「硬性查詢」(Hard Inquiry)。短時間內有多個硬性查詢紀錄,會讓信貸系統認為你對資金有迫切需求,反而可能拉低評級。
關鍵二:壓力測試 — 銀行衡量還款能力的標尺
壓力測試是金管局規定銀行必須執行的風險評估程序,用來確保你在利率上升後,依然有足夠能力應付按揭供款。要順利通過壓力測試,按揭易批的機會便會大增。
供款與入息比率 (DTI) 的基本要求與計算方法
壓力測試有兩個基本門檻。第一,在現行按揭利率下,你的每月總供款額不得超過每月總入息的50%。第二,假設現行利率上升2厘(200基點),你的每月總供款額亦不得超過每月總入息的60%。銀行會嚴格按照這個「50/60」的標準來計算你的負擔能力。
壓力測試核心:銀行會先扣除所有債務月供,才計算按揭供款能力
這是一個許多申請人會忽略的關鍵細節。銀行在計算你的「可動用入息」時,會先查閱你的信貸報告,然後從你的申報月薪中,扣除所有其他債務的每月還款額,例如私人貸款、學生貸款或信用卡分期供款。剩餘的金額,才是銀行用來計算壓力測試的真正基數。
計算範例:拆解卡數分期如何影響壓測結果
假設你的月入是$50,000,原本足以通過心儀物業的壓力測試。但是,你的信貸報告顯示你有一筆$5,000的信用卡分期月供。在銀行的計算中,你用作壓力測試的有效月入就只剩下 $45,000($50,000 – $5,000)。這個差額足以令原本合格的申請變成不合格。這也解釋了為何在申請按揭前,清還所有無抵押貸款是提升成功率的重要一步。
關鍵三:入息證明 — 不同背景的致勝策略
向銀行清晰而有力地證明你的還款能力,是整個申請過程的核心。不同工作背景的申請人,需要準備的證明文件和策略也各有不同。即使是入息低,按揭易批也非不可能,關鍵在於文件的完整性與說服力。
自僱人士按揭易批的文件準備清單與注意事項
對於自僱人士,例如自由工作者或小生意老闆,銀行審批會特別謹慎。要實現自僱人士按揭易批,你需要準備更周全的文件。清單通常包括:過去最少兩年的稅務局報稅紀錄(利得稅或個人入息課稅單)、公司商業登記證、過去六個月的公司及個人銀行戶口月結單,以及有效的業務合約或單據,以證明收入來源的穩定性。
現金出糧的證明技巧:如何有效向銀行展示穩定收入來源
如果是現金出糧,按揭易批的挑戰在於如何將現金收入轉化為銀行認可的證明。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一個規律的入帳紀錄。你應該將每月的薪金,定時存入固定的個人銀行戶口,並在存款備註中註明為「薪金」或「Salary」。持續這樣做至少六個月,並附上由僱主發出的收入證明信及僱傭合約,就能大大增加入息證明的可信性。
花紅、佣金等非固定收入的計算與呈報方法
對於依賴花紅、佣金或津貼等非固定收入的申請人,銀行通常不會將其百分之百計算在內。普遍的做法是將過去六個月至兩年的相關收入總和作平均計算,然後再打一個折扣(例如八折)作為最終認可的收入。因此,你在呈報時,應主動提供過去一至兩年的糧單或相關證明,以展示收入的穩定性及趨勢,爭取銀行給予最有利的計算。
實戰部署:5個必學的按揭易批方法
掌握了影響審批的關鍵因素後,就來到實戰部署的環節。想做到按揭易批,單靠良好的財務狀況並不足夠,更需要周詳的策略與執行力。以下分享五個行內人必學的按揭易批方法,助你在置業路上走得更穩健。
策略一:申請前的周全部署,打好財務根基
買樓前至少三個月,全數清還信用卡結欠及其他無抵押貸款
銀行審批按揭時,會仔細審閱申請人近期的信貸報告 (TU)。若報告顯示你有信用卡結欠、私人貸款或循環貸款,即使每月準時還款,銀行也會將這些債務的每月供款從你的入息中扣除,然後才計算壓力測試,直接削弱你的借貸能力。因此,計劃買樓前至少三個月,應將所有無抵押貸款全數清還,並取消不必要的信用卡。一個「乾淨」的信貸紀錄,是實現按揭易批TU評級提升的第一步,向銀行展示你具備優秀的理財能力。
簽署臨時買賣合約時,盡力爭取三個月或更長的成交期
標準的二手樓宇買賣成交期一般為兩個月,但在目前市況下,這個時間可能相當緊湊。簽署臨時買賣合約是關鍵時刻,你應盡力向賣方爭取三個月或更長的成交期。較長的成交期能提供更充裕的時間讓你處理繁複的按揭申請,包括準備文件、向多間銀行申請及比較條款,讓你掌握主導權。
善用延長成交期作為緩衝,應對銀行審批延誤
較長的成交期是應對突發狀況最重要的「安全網」。現時銀行審批按揭的時間變得難以預測,有時可能因內部人手或政策調整而延誤。若只有兩個月成交期,一旦首選銀行審批出現阻滯,你可能沒有足夠時間轉向其他銀行申請,最終或會面臨「撻訂」的風險。三個月的緩衝期,讓你即使遇到延誤,仍有時間從容部署後備方案。
策略二:尋找最適合你的按揭易批銀行
分散風險:為何必須向至少三間或以上銀行申請?
切忌將所有希望寄託在單一銀行身上。每間銀行的審批取態、內部配額 (Quota) 甚至前線職員的處理效率都存在變數。有時候申請被拒,未必是你自身條件不足,可能只是該銀行當月的按揭業務額度已滿。因此,最穩健的做法是同時向至少三間銀行遞交申請,建議組合為一間大型銀行加兩間中小型銀行,有效分散風險,大幅提升成功獲批的機會。
哪間銀行按揭易批?拆解大型與中小型銀行的審批偏好與策略
很多人會問,究竟邊間銀行按揭易批?事實上,不同銀行的策略各異。大型銀行審批流程標準化,效率相對穩定,適合追求穩妥的申請人。中小型銀行有時為了爭取市場佔有率,審批準則可能較具彈性,或會提供更吸引的優惠,但處理速度或不及大型銀行。你應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例如是否自僱人士或入息來源較複雜,去選擇合適的銀行組合,而非單純追求最高回贈。
審批為王:市況不穩時,成功獲批比高現金回贈更重要
在市況波動、銀行審批趨向保守的時期,申請人的首要目標應是「成功獲批」,而非比較哪間銀行的現金回贈最高。為了些微的回贈差距而選擇一間審批標準極嚴格的銀行,最終若申請失敗,損失的將會是數十萬甚至更多的訂金。記住,順利上會是第一要務,待兩年罰息期過後,你隨時可以透過轉按,尋找市場上更佳的優惠。
策略三:選擇合適物業,增加獲批機會
二手樓、新樓與居屋比較:為何居屋有政府擔保的按揭優勢?
物業類型直接影響按揭審批的難易度。一般而言,二手樓的估價較透明,風險較低。而新樓,特別是樓花,則存在較多不確定性。在眾多選擇中,居屋可說是相對做到居屋按揭易批的選擇。因為居屋有房委會作為擔保人,銀行承擔的風險大減,因此審批過程會相對寬鬆,對入息要求也較低,對首期有限的置業人士尤其有利。
村屋與唐樓按揭的審批考量及估價要點
雖然村屋與唐樓的呎價可能較吸引,但在按揭申請上卻是挑戰重重。銀行對這類物業的態度非常審慎,因為它們常涉及業權不清、僭建、路權爭議等問題。銀行估價會極度保守,批出的按揭成數通常較低,甚至可能直接拒絕申請。若你打算購買村屋或唐樓,必須預備更充裕的首期,而且要明白做到村屋按揭易批或唐樓按揭易批的難度相對較高。
避開高風險陷阱:為何應審慎考慮採用「建築期付款」的一手樓花?
購買一手樓花並選擇「建築期付款」,是風險極高的操作。因為申請按揭是在物業臨近落成時才進行,期間橫跨一至兩年。如果這段時間內樓市逆轉或經濟環境變差,銀行在收樓時對物業的估價可能遠低於你的買入價。屆時你才發現貸款額不足,需要臨時籌集大筆資金填補差額,否則只能放棄交易,後果嚴重。
策略四:善用專業支援,尋找按揭中介捷徑
按揭中介如何助你配對審批較「鬆手」的銀行?
專業的按揭中介熟悉市場上各間銀行的最新審批取態。他們清楚哪間銀行近期對高成數按揭較為進取,哪間對自僱人士的入息證明要求較寬鬆。透過他們,你可以獲得第一手市場資訊,直接配對到審批最「鬆手」、成功率最高的按揭易批銀行,這正是按揭中介易批的關鍵所在,大大節省自己逐家銀行查詢試探的時間。
闡明香港按揭中介運作模式:為何不向申請人收費?
香港的按揭中介服務對申請人是完全免費的。他們的營運模式是作為銀行與客戶之間的橋樑,成功轉介個案後,會由銀行支付佣金。因此,你無需擔心會被收取任何費用,反而可以安心利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及網絡,為自己爭取最有利的mortgage按揭易批方案。
如何透過中介簡化申請流程,加快審批,提升成功率?
一個經驗豐富的按揭中介,會在你申請前先為你的財務狀況作初步評估,協助整理好所有需要的文件,確保資料齊全才遞交申請。這能避免因文件錯漏而延誤審批。在申請過程中,中介會為你跟進銀行的審批進度,並在遇到問題時協助溝通,有效簡化整個流程,加快審批速度,全面提升獲批的成功率。
策略五:準備充裕的「彈性首期」應對突發情況
為何除了基本首期,還需要預留一筆額外應急資金?
置業預算中,除了律師費、印花稅及基本首期外,你必須預留一筆「彈性首期」或應急資金。這筆錢並非用於裝修或傢俬,而是作為應對按揭申請突發狀況的「財務安全氣囊」,確保你在任何情況下都能順利完成交易。
此資金如何應對銀行突然調低估價或貸款額減少的風險?
最常見的突發狀況,就是銀行最終批出的估價低於成交價,即「估價不足」。例如,你購買一個600萬的單位,原打算申請九成按揭(貸款540萬),但銀行最終只估價580萬,那麼貸款額便會以580萬的九成計算,即522萬。這中間的18萬差額,就需要由你預留的「彈性首期」來填補。準備充足的資金,能讓你面對這些變數時保持冷靜,避免因資金不足而被迫撻訂。
按揭易批個案實戰:3大真實情景拆解
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是真實的個案分析更能幫助我們理解實際操作。要實現按揭易批,除了掌握基本原則,更要學懂應對各種突發情況。以下我們將拆解三個在現實中極為常見的按揭申請情景,讓你看看不同背景的申請人如何克服挑戰,順利上會。
個案一:首置客陳先生的高成數按揭挑戰
挑戰:首期緊張,極度依賴高成數按揭,對估價不足的承受能力低
陳先生是典型的首次置業人士,儲蓄有限,因此極度依賴申請高成數按揭才能「上車」。他看中一個心儀單位後,最大的憂慮是銀行估價不足。一旦銀行對物業的估價低於成交價,他需要動用額外現金填補差額,這對首期本已緊張的他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解決方案:善用按揭保險(HKMC)的申請關鍵與部署
要做到高成數按揭易批,關鍵在於順利通過按揭保險公司(例如HKMC)的審批。陳先生需要做的,是在簽署臨時買賣合約前就做好部署。首先,他應優先選擇大型屋苑的單位,因為這類物業成交活躍,估價相對穩定透明,比起唐樓按揭易批得多。其次,他必須在簽約前,先向幾家銀行進行網上初步估價,心中有數。最後,他要確保自己的信貸評級(TU)處於良好水平,例如TU H級或以上,並且準備好齊全的入息證明文件。這樣,他向銀行與按揭保險公司展示出自己是一個財政狀況穩健的借款人,自然能大大提升按揭保險易批的機會。
個案二:自僱設計師Miss Lee的入息證明難題
挑戰:缺乏固定僱主入息證明,收入浮動
作為一名自由工作者,Miss Lee沒有固定的僱主和糧單,收入時高時低,這正是銀行審批按揭時最審慎處理的情況。如何向銀行證明自己擁有持續且穩定的還款能力,是她要實現自僱人士按揭易批的最大難關。
解決方案:如何整理銀行月結單、稅單及合約,有效證明還款能力
對Miss Lee這類自僱人士而言,一套有系統的文件就是最有力的證明。她需要準備至少過去六個月至一年的個人銀行戶口月結單,清晰地顯示有持續的款項存入紀錄。更重要的是,她必須提供最近一至兩年的稅務局報稅單及評稅通知書,這是政府認可的收入證明,極具說服力。此外,她還可以整理手頭上的工作合約或服務發票,以證明未來仍有穩定的收入來源。透過這套「文件組合拳」,Miss Lee能有效地向銀行證明自己的還款能力,將入息浮動的劣勢轉化為有據可查的實力,最終成功取得mortgage按揭易批。
個案三:換樓客張氏夫婦的過渡性財務壓力
挑戰:賣舊買新之間存在時間差,現金流緊張,需處理臨時貸款
張氏夫婦正計劃「賣細換大」,但是他們賣出舊居與買入新居的成交日期無法完美銜接。他們需要先支付新居的首期,但出售舊居的資金卻要稍後才能到手,這中間出現了資金缺口,造成巨大的現金流壓力。
解決方案:妥善規劃申請時間線,與銀行溝通以安排過渡性貸款
換樓客要順利獲批按揭,周詳的財務規劃是不可或缺的按揭易批方法。張氏夫婦在簽訂買賣合約時,應盡力協調好買賣雙方的成交日期,盡量縮短資金懸空的時期。更重要的是,他們需要及早與銀行坦誠溝通,說明自己的換樓情況。不少銀行都為換樓客提供「過渡性貸款」(Bridging Loan)方案,以解燃眉之急。申請時,他們要同時提交新舊物業的臨時買賣合約,讓銀行全面評估其財務狀況。只要計劃得宜,並且與按揭易批銀行保持良好溝通,換樓所帶來的短暫財務壓力是可以妥善管理的。
最後關頭:按揭申請失敗的2大應急方案
即使做足所有準備,有時銀行審批仍然會出現意想不到的變數。萬一在臨近成交日,按揭申請不幸被拒,是否就意味著要「撻訂」離場?其實在最後關頭,還有兩個應急方案可以嘗試,為你爭取扭轉局面的機會。
方案一:尋求財務公司協助 (高成本的Plan B)
當銀行的正規渠道走不通時,財務公司就成為了避免撻訂的最後防線。這是一個典型的高成本「Plan B」,用金錢換取時間。
優點:審批相對寬鬆、速度快,能避免「撻訂」
財務公司的最大優點,就是審批門檻相對銀行寬鬆很多,而且速度極快。他們主要考慮物業本身的價值,對於申請人的入息證明、壓力測試等要求不如銀行般嚴格。在分秒必爭的關頭,財務公司這種看似「按揭易批」的流程,可以迅速批出貸款,讓你趕在成交死線前完成交易,保住已付的訂金和物業。
缺點:利息極高,以及罰息期後的轉按風險
這份「及時雨」的代價非常高昂。財務公司的按揭利息遠高於銀行,可以是一般銀行按揭利率的數倍。這意味著你每月的供款負擔會非常沉重。通常,借款人的計劃是在一兩年罰息期過後,立即將按揭轉回傳統銀行。但這裡存在一個巨大的風險:如果這段時間內樓價下跌,物業變成負資產,銀行將不會接受你的轉按申請。屆時,你就會被困於財務公司的高息貸款中,進退兩難。
方案二:與賣方協商延遲交易
如果不想承受財務公司的高息,另一個可行方案是直接與賣方溝通,請求延遲成交日期。
法律層面:延期並非買家權利,賣方有權拒絕並沒收訂金
首先必須清楚一點,延遲交易並非買家的權利。買賣合約上列明的成交日期具有法律約束力。賣方完全有權拒絕你的請求,並在你未能如期完成交易時,沒收你已付的所有訂金。所以,這個方案的成功與否,完全取決於賣方的意願和你的談判技巧。
談判技巧:如何透過律師提出請求,以及可能需要付出的金錢補償
要提出延期請求,最正規的做法是透過你的代表律師,向賣方的代表律師發出正式請求。信中應誠懇地解釋情況,例如銀行審批出現非預期的延誤,並非買家刻意拖延。為了增加成功率,你很可能需要提出金錢補償,以彌補賣方因延期而產生的損失或不便。例如,你可以提出支付延期期間,賣方原有按揭的利息開支,或者直接提供一筆「補償金」換取對方同意。展現誠意和承擔責任的態度,是說服賣方接受延期的關鍵。
按揭易批常見問題 (FAQ)
在申請按揭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疑問。我們整理了一些最常見的問題,希望能夠幫助你釐清思路,為實現按揭易批做好準備。
聯名申請按揭會更容易批核嗎?有何注意事項?
聯名申請通常可以提升獲批機會。因為銀行會將所有申請人的入息合併計算,這可以大大增強還款能力,讓壓力測試按揭易批。對於入息較低或收入不穩定的申請人,這是一個有效的方法。
不過,聯名申請也有幾個地方需要留意。第一,銀行會審查所有聯名申請人的信貸報告(TU),只要其中一位的信貸評級欠佳(例如 TU H 級或更低),就可能拖累整個申請,影響最終的按揭易批機會。第二,銀行計算最長還款年期時,通常會以年紀較大的申請人為準,這有機會縮短還款期。最後,所有聯名人都會被視為業主,這會用掉他們的首次置業名額,影響將來買樓的印花稅開支和高成數按揭的申請資格。
銀行網頁上的「一分鐘預先批核」結果可信嗎?
銀行網頁提供的「一分鐘預先批核」是一個非常方便的初步評估工具,但它的結果只可以作為參考。這個系統是根據你自行輸入的資料,加上即時查閱的信貸報告,再配合系統對物業的初步網上估價,自動運算出來的結果。
這個結果並非最終承諾。銀行仍然需要人手審核你提交的所有證明文件,例如入息證明、銀行月結單和臨時買賣合約等。最終的批核金額與條款,會受到正式的物業估價,以及銀行對你整體財政狀況的最終評估所影響。所以,你可以視之為整個按揭易批方法中的一個起點,用作初步預算,但不應完全依賴它來作任何財務決定。
有家人做擔保人,是否就一定能成功獲批?
有家人做擔保人,可以顯著提高成功獲批的機會,但不代表百分之百保證成功。擔保人的作用,是將其入息納入壓力測試的計算中,以彌補申請人本身入息不足的情況。對於剛投身社會或自僱人士按揭易批來說,這是很常見的策略。
銀行同樣會嚴格審核擔保人的財務狀況。擔保人必須擁有穩定且足夠的收入、良好的信貸紀錄,並且沒有過重的債務負擔。如果擔保人本身已經退休,或者自身的財務狀況不佳,銀行可能不會接納。換句話說,一位「優質」的擔保人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幫助你順利獲批按揭。
P按還是H按會較易獲批?利率計劃會否影響審批機會?
選擇P按(最優惠利率按揭)還是H按(銀行同業拆息按揭),基本上不會影響按揭審批的難易度。因為銀行審批的核心,是評估你的還款能力、信貸狀況和物業質素,而並非你選擇哪種利率計劃。
不論你選擇P按或H按,銀行都會採用同一套壓力測試標準來計算你的供款能力。兩種計劃的分別主要在於利率的浮動方式和長遠的利息開支,而非審批門檻。現時大部分按揭計劃都設有以P按為基準的「鎖息上限」(Cap Rate),所以在高息環境下,兩者的實際利率可能相差無幾。因此,要做到按揭易批,關鍵在於自身的財務準備是否充足,而不是糾結於選擇哪種利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