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未補地價的公屋或居屋單位出租,是不少業主暗中考慮的賺錢途徑,但此舉隨時可能觸犯法例,面臨巨額罰款甚至監禁。然而,坊間普遍認為「一定犯法」的觀念亦不完全準確。事實上,政府設有官方的「未補價資助出售房屋 – 出租計劃」,為合資格業主及公屋輪候冊上的租客提供一條合法、安全的途徑。本文將為您一文拆解「未補地價公屋出租」的四大關鍵,從釐清合法與非法的界線、詳解官方計劃的申請全攻略,到剖析市場租金水平,並警示業主與租客必須避開的法律陷阱,助您全面掌握所有細節,作出最明智的決定。
未補地價公屋出租是否犯法?合法與非法的關鍵區別
釐清概念:兩種截然不同的出租模式
「未補地價公屋出租」這個話題,很多人一聽到就覺得是犯法的。其實,這個說法只對了一半。現實中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出租模式,一種是政府認可的合法途徑,另一種則是會觸犯法例的私人交易。要了解清楚,首先就要懂得分辨這兩者的根本區別。
合法途徑:經由「未補價資助出售房屋 – 出租計劃」
合法的做法,是經由香港房屋協會(房協)官方推出的「未補價資助出售房屋 – 出租計劃」。這個計劃的目的,是善用現有的房屋資源,為正在輪候公屋的合資格申請者,提供一個過渡性的居所。業主透過這個計劃出租單位,是完全合法的,因為整個過程都在政府的監管下進行。
非法陷阱:業主私下放租,觸犯房屋條例
相反,所謂「未補地價公屋出租犯法」的情況,是指業主繞過官方計劃,私下將單位放租。這種「未補地價出租公屋」的行為,直接違反了《房屋條例》。因為在未補足地價之前,單位仍受轉讓限制,業主私下出租等同牟利,是絕對不容許的。
合法與非法對比一覽
為了讓你更清晰地掌握兩者的分別,我們將從幾個關鍵層面進行直接比較。
參與資格:指定業主與租客 vs. 任何人
合法計劃對業主和租客都有嚴格的資格要求。業主必須是指定資助出售單位的持有人,而租客則必須是正在輪候公屋的合資格申請者。相反,非法私下放租則沒有任何門檻,任何人都可能成為業主或租客,這也正是問題的根源。
法律後果:合法收入 vs. 最高罰款50萬及監禁一年
透過合法途徑,業主收取的「未補地價公屋出租租金」是受保障的合法收入。但是在非法出租的情況下,業主一旦被定罪,將面臨極其嚴重的法律制裁,根據現行法例,最高可被判處罰款50萬港元及監禁一年。
租客保障:受計劃規管 vs. 租客亦可能遭檢控
在官方計劃下,租客的權益受到標準租約的保障,例如有特定的退租安排。然而,如果租客明知故犯,參與非法出租,不但沒有任何租務保障,更可能因為串謀或協助等罪名而遭到檢控,影響未來的公屋申請資格。
社會影響:增加過渡房屋供應 vs. 濫用公共資源
從社會層面看,合法計劃有助於增加過渡性房屋的供應,紓緩基層家庭的住屋壓力。非法出租則是對公共資源的嚴重濫用,將納稅人資助的房屋變成牟利工具,不但扭曲了資助房屋政策的原意,也剝削了其他真正有需要人士的機會。
【合法途徑全攻略】詳解官方「出租計劃」
談到未補地價公屋出租,很多人第一時間會聯想到犯法風險。其實,政府早已提供一個正式且合法的渠道,讓合資格業主與租客參與其中。這個官方的「未補價資助出售房屋 – 出租計劃」,就是唯一的合法出路。接下來,我們將會一步步拆解整個計劃的細節,由背景、資格到申請流程,讓你全面掌握如何循規蹈矩地進行操作。
計劃背景與法律基礎
計劃目的:善用房屋資源,為公屋輪候冊人士提供過渡居所
這個計劃的核心目的非常清晰,就是為了善用現有的房屋資源。社會上有部分資助出售單位的業主,因各種原因暫時丟空單位,造成資源浪費。與此同時,有大量家庭正在漫長地輪候公屋。計劃就是一道橋樑,將這些閒置單位與有迫切住屋需求的公屋輪候冊申請者連繫起來,為他們提供一個穩定的過渡性居所,紓緩他們的住屋壓力。
法律依據:「豁免書」及相關條例豁免
計劃的合法性,建基於地政總署批出的「豁免書」。這份法律文件,正式豁免了參與計劃的業主在出租其未補價單位時,所受到的轉讓限制。簡單來說,這份豁免書等於給予業主一個「特許」,讓他們可以在不觸犯房屋條例的前提下出租單位。所以,只要是透過這個官方計劃進行的所有租賃活動,都是受到法例許可的。
參與資格:我是否符合申請條件?
要參與計劃,並非任何業主或租客都可以,雙方都必須符合特定的資格要求。
業主資格要求
首先,業主必須是香港房屋協會(房協)或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轄下指定資助出售單位的合資格業主。而且,業主在出租單位時,必須仍然是該單位的註冊業主。
租客資格要求(必須為合資格公屋輪候申請者)
對於租客的要求則更為嚴格。租客必須是正在輪候公屋的合資格申請者,並且已輪候公屋達三年或以上。這項規定確保了計劃的資源能夠精準地投放到最有需要的人士身上。
公屋申請者入息及資產限額參考
由於租客必須是公屋輪候者,所以其入息及資產淨值必須符合房委會的規定。以下為部分家庭人數的限額參考(數字會定期更新,請以官方最新公布為準):
- 1人家庭:每月入息上限約$12,940,資產淨值上限約$286,000
- 2人家庭:每月入息上限約$19,550,資產淨值上限約$387,000
- 4人家庭:每月入息上限約$30,950,資產淨值上限約$590,000
申請流程分步詳解:由零開始到成功出租
整個申請流程設計得相當清晰,主要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步:申請資格證明 (業主證書/租客證書)
無論是業主還是租客,第一步都是要向計劃的營運方(房協)提交申請,以核實資格。成功獲批後,業主會獲發「業主證書」,租客則會獲發「租客證書」。這兩份文件是參與計劃的入場券。
第二步:配對業主與租客 (官方平台/物業代理)
取得證書後,業主與租客需要自行尋找合適的對象。途徑有兩個:一是透過持有牌照的地產代理協助;二是使用計劃設立的免費專屬網上平台「業主及租戶資訊共享平台」。證書持有人可用官方提供的帳戶登入平台,瀏覽資訊及進行配對。
第三步:向房委會申請「提名證書」
如果配對成功的單位是屬於房委會轄下的資助房屋,租客就需要多走一步。租客需要帶同自己的「租客證書」及業主提供的「業主證書」副本,向房委會申請一份名為「提名證書」的文件。取得這份文件後,才算正式獲得租用該單位的許可。
第四步:簽訂標準租約及處理後續事宜
最後一步就是簽訂租約。雙方必須使用官方提供的「標準租約」範本。簽約後,還需要處理蓋印花(打釐印)及向差餉物業估價署遞交表格等後續事宜,整個合法出租的程序才算大功告成。
深入理解租約條款與限制
官方的標準租約包含一些特定條款,以平衡業主與租客雙方的權益。
租約年期與提早解約條款
標準租約的年期為固定兩年。在租約首12個月屆滿後,不論是業主或租客,都可以書面形式給予對方兩個月通知,提早終止租約。
對租客的特別保障:獲派公屋後的退租安排
這是一條對租客非常重要的保障條款。假如租客在租約期內成功獲派公屋,他們只需給予業主兩個月書面通知,便可以提早終止租約,並且無須作出任何賠償。這項安排確保租客不會因為租約在身,而錯失上樓的機會。
新舊證書對租約生效及屆滿日的影響
業主和租客需要留意自己持有的證書版本。不同時期發出的證書,其有效期有所不同,而租約的生效日和屆滿日,都不能超出證書的有效期。在簽訂租約時,必須確保雙方的證書仍在有效期內。
H44: 續約程序及注意事項
假如雙方希望在兩年租約期滿後續約,必須在租約屆滿前最少兩個月,各自向計劃營運方提交續約通知書,以辦理相關手續。
釐清官方角色:租金由雙方協商,營運方不介入租務糾紛
有一點必須釐清,雖然這是官方計劃,但營運方(房協及房委會)的角色是行政審批與提供框架。關於未補地價公屋出租租金的水平,完全由業主與租客雙方自行協商,官方並無提供任何參考指標。此外,假如日後出現任何租務糾紛,營運方亦不會介入調解,雙方需循現行法律途徑自行解決。
【非法陷阱警示】私下出租的法律後果與風險
談及未補地價公屋出租這個議題,很多人可能只看到表面的租金回報,卻忽略了背後嚴重的法律後果。私下將未補地價出租公屋,不論對業主還是租客,都像走在一條法律的鋼線上,風險極高。
業主須知:法律制裁與財務風險
法律條文詳解:最高罰款50萬元及監禁一年的規定
首先,我們要清楚了解,未補地價公屋出租犯法是鐵一般的事實。根據香港法例第283章《房屋條例》,任何資助出售單位的業主,在未補繳地價及未經房屋署署長批准的情況下,不得將單位出租。一旦罪名成立,最高可被判處罰款50萬港元及監禁一年。這個罰則相當嚴厲,絕非危言聳聽。
房屋署的執法情況與檢控個案分析
有些人可能心存僥倖,認為房屋署不會輕易發現。事實上,房屋署設有專責隊伍調查懷疑個案,並且會根據市民舉報採取行動。近年,成功檢控的個案時有發生,違規業主最終不僅要面對罰款或監禁,更有可能被命令交還單位。所以,以為可以瞞天過海的想法,其實非常不切實際。
業權的本質:為何私下出租屬侵佔政府業權
要理解為何法例如此嚴格,就需要明白業權的本質。業主當年是以極大的折扣價(即未補地價)向政府購入單位,這份折扣其實代表政府仍然持有單位的部分業權。因此,業主只擁有單位的居住權,而非完整的業權。私下將單位出租牟利,等同於利用了屬於公眾的資源來賺取個人收益,本質上是一種侵佔政府業權的行為。
租客同樣面臨的風險:不只是失去居所
為何租客參與非法出租亦可能被檢控?
很多租客以為,即使出了問題,責任也全在業主身上。這是一個極大的誤解。如果租客在明知單位是未補地價公屋的情況下仍然租住,法律上可能被視為串謀或協助教唆,同樣有機會面臨檢控。特別是如果租客在過程中提供了虛假資料,例如對外聲稱是業主親友,更有可能觸犯欺詐相關罪行。
缺乏租務保障的困境
由於這類租約本身就是非法的,所以租客完全不受任何租務法例保障。你與業主簽訂的任何租約,在法律上都是無效的。這代表如果業主隨時加租、突然要求你搬走,或者單位有任何損壞而業主拒絕維修,你都無法透過正常法律途徑追討。一旦東窗事發,你更可能需要即時遷出,連按金也未必能取回。
對未來公屋申請資格的潛在影響
對於正在輪候公屋的租客而言,參與非法出租的後果更為深遠。一旦被發現,房屋署會記錄在案。這個不良記錄,極有可能會影響你未來的公屋申請資格,甚至導致申請被取消。為了節省短期的租金,卻賭上了未來獲得穩定居所的機會,實在是得不償失。
違法出租背後的動機與個案剖析
經濟誘因與高租金回報的誘惑
為何總有人願意鋌而走險?最大的驅動力無疑是經濟誘因。由於當年購入單位的成本極低,即使以低於市價的未補地價公屋出租租金放租,其租金回報率也可以高得驚人,甚至達到幾十厘。這種高回報的誘惑,令部分業主選擇無視法律風險,將公共房屋資源當作私人印鈔機。
實際個案研究:從違法操作模式看風險
在一些網上平台或社交媒體群組,不難發現這類違法放盤的蹤影。它們通常會以「業主自讓,免佣」等字眼作招徠,租金看似吸引。業主會要求租客對外宣稱是親戚或朋友,並以現金交租,不留任何書面記錄。這種操作模式看似隱蔽,但其實充滿漏洞。鄰居的懷疑、大廈的訪客登記,甚至是租客與業主發生糾紛後的互相舉報,都可能成為引爆計時炸彈的導火線,最終兩敗俱傷。
市場現實:剖析未補地價公屋出租租金水平與挑戰
當討論未補地價公屋出租這個議題,租金水平自然是業主和租客最關心的核心。雖然這個計劃的原意是為市場提供更多元化的租盤,但是實際操作中,租金的釐定卻充滿挑戰,甚至出現一些與市場脫節的情況。接下來,我們會深入剖析官方計劃下的租金現實,幫助你更全面地掌握市場脈搏。
官方計劃下的租金水平
在合法的「出租計劃」框架下,未補地價公屋出租租金完全由業主和租客雙方協商決定,官方機構並不會設定租金上限或提供參考價。這給予了市場自由度,但也造成了租金水平的差異化。
各區成交個案參考與租金範圍
根據市場成交數據,參與計劃單位的租金範圍相當廣闊。例如,位於市區交通便利的單位,像是黃大仙嘉峰臺的兩房單位,月租可達一萬元。而一些位於非核心區域的單位,例如慈雲山慈安苑的兩房單位,租金則可能在七千五百元水平。整體來看,大部分成交個案的月租集中在八千至一萬三千元之間,這反映了市場上一個相對普遍的租金範圍。
影響租金的主要因素分析
影響未補地價出租公屋租金的因素,與一般私人樓宇市場大同小異。主要有以下幾個關鍵點:
- 地區與交通: 單位是否鄰近港鐵站,周邊的巴士、小巴網絡是否完善,都是決定租金高低的首要因素。
- 單位間隔與面積: 單位的實用面積、房間數目和間隔是否實用,直接影響其租值。
- 內部裝修與狀況: 單位是否企理,有沒有基本裝修和家電,也會影響業主的叫租能力。
- 屋苑設施與樓齡: 雖然大部分是公營房屋,但部分屋苑的配套和樓齡新舊程度,也會在租金上有所反映。
「天價叫租」現象與市場脫節
儘管大部分租金水平尚算合理,但市場上偶爾也會出現一些「天價叫租」的個案。這些單位的叫租價遠高於同類單位的平均水平,甚至逼近鄰近的私人屋苑,形成一種與市場現實脫節的現象。
個案分析:叫租逼近私樓的啟示
早前市場上有一個矚目的例子,位於小西灣佳翠苑一個約六百四十平方呎的三房單位,業主叫租高達二萬一千元。這個租金水平不僅遠超同計劃下的其他單位,其呎租更已貼近鄰近大型私人屋苑藍灣半島的水平。這個個案的啟示在於,它完全忽略了計劃的目標租客群體,也就是正在輪候公屋的申請者。根據房委會的規定,一個四人家庭的最高月入限額約為三萬元,根本無法負擔佔收入近七成的租金,這也解釋了為何這類「天價盤」往往有價無市。
給業主與租客的務實建議
面對複雜的市場情況,無論是業主還是租客,都應該採取更務實的態度,才能達成雙贏的租賃協議。
業主如何設定具競爭力的租金
作為業主,想成功將單位租出,設定一個具競爭力且合理的租金至關重要。你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 參考同計劃成交: 留意網上平台或地產代理提供的同計劃成交個案,了解你所在屋苑或鄰近地區的租金水平。
- 比較同區私樓租盤: 觀察附近私人屋苑同類單位的租金,然後作出合理的折讓。畢竟資助房屋的配套和定位與私樓有別。
- 評估目標租客負擔能力: 理解計劃的租客是公屋輪候人士,他們的收入有上限。設定一個符合他們負擔能力的租金,會大大增加單位的吸引力。
租客如何評估租金的可負擔性
作為租客,在尋找心儀單位的同時,必須仔細評估自身的財務狀況,確保租金在可負擔範圍內。
- 制定清晰預算: 一般建議,租金開支不應超過家庭總收入的三分之一。你可以根據這個黃金法則,計算出自己能夠承擔的租金上限。
- 考慮額外開支: 除了租金,還要將管理費、差餉、水電煤和網絡等雜費計算在內,這些都是每月的固定支出。
- 預留應急資金: 確保在支付租金和日常開支後,仍有餘裕儲蓄一筆應急資金,以備不時之需。
未補地價公屋出租常見問題 (FAQ)
關於申請與資格
如果之前申請「租客證書」失敗,可以再申請嗎?
可以。申請資格是以當刻的狀況為準,所以過往的申請結果不會影響你重新申請。只要你目前符合公屋輪候申請的所有要求,便可以再次提交申請。不過,每次申請都會被視為一個獨立的個案處理,並且需要重新繳付相關的申請費用。
申請證書有沒有截止日期?
這個出租計劃目前並沒有設定固定的申請截止日期。只要計劃仍然生效,符合資格的業主和租客,都可以在有需要的時候隨時提交申請。建議留意官方的最新公布,以獲取最準確的資訊。
所有家庭成員都必須親身辦理手續嗎?
是的。為了保障所有申請人的權益,並且確保各方都清楚明白計劃的條款,申請表上所有年滿十八歲的家庭成員,都必須親身前往指定辦事處辦理相關手續,例如進行會面、核實身份和簽署重要的聲明文件。這個程序是無法委託他人代辦的。
關於單位出租與合約
私下分租房間是否同樣犯法?
是的,任何未經官方計劃許可,而私下進行的未補地價公屋出租行為,不論是出租整個單位,還是只分租個別房間,都同樣觸犯《房屋條例》,屬於未補地價公屋出租犯法的行為。要合法地出租或承租,業主和租客雙方都必須成功申請並持有計劃發出的有效證書,然後再簽訂官方的標準租約。
租約期間家庭成員有變動應如何處理?
租客的租住資格,是與其公屋申請資格直接掛鈎的。如果在租約期間,家庭成員的狀況出現變動,例如有新生嬰兒、成員結婚或離世等,租客必須立即按照房屋委員會的現行程序主動申報,以更新其公屋申請資料。同時,所有入住單位的成員,都必須是「租客證書」上已列明的家庭成員。
合法出租會否受「劏房」租務管制規管?
不會。根據法例規定,所有透過這個官方「出租計劃」簽訂的租賃合約,不論是出租整個單位還是分租個別睡房,都已經獲得特定豁免,所以不受《2021年業主與租客(綜合)(修訂)條例》中有關分間單位(俗稱「劏房」)的租務管制所規管。
關於費用與責任
參與合法計劃的總費用是多少?
參與計劃的主要開支包括一次性的證書申請費。除此之外,當業主與租客簽訂正式租約時,需要為租約繳付印花稅(俗稱「釐印費」),這筆費用一般會由業主和租客雙方平均分擔。至於大家最關心的未補地價公屋出租租金水平,則是由業主與租客在市場基礎上自行協商釐定,計劃的營運方並不會介入或設定任何標準。
如果租客在租期內身故,租約會怎樣處理?
假如租客在租約有效期內不幸身故,其在標準租約上列明的其他家庭成員,仍然有權利按照原有的租約條款,繼續在該單位居住,直至租約期滿為止。這是標準租約中保障家庭成員居住權的條款。
租客可以再分租(做二房東)嗎?
絕對不可以。計劃的標準租約有嚴格規定,租客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將所租用的單位或房間的全部或部分,再分租給任何第三方。這種「二房東」的行為是嚴重違反租約條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