贖契程序終極懶人包:詳解5大步驟、費用時間、4大存放方案及遺失後果

「供甩」層樓,卸下長達二、三十年的按揭重擔,是許多業主的人生一大目標。然而,在慶祝成為真正「業主」之前,尚有一項不可或缺的法律程序——「贖契」。究竟贖契程序涉及甚麼?整個過程需時多久、費用多少?取回「樓契」這份重要文件後,應如何妥善存放?如果不幸遺失,又會面臨甚麼嚴重後果?這份「終極懶人包」將為您一次過拆解所有關於贖契的疑問,從詳盡的五大步驟、實際費用與時間預算,到取回樓契後的四大存放方案比較,甚至不幸遺失樓契的嚴重後果及補救方法,都會有清晰指引,助您輕鬆掌握整個流程,順利取回物業的完整業權。

甚麼是贖契?了解基本概念與兩大情況

供樓多年,終於來到尾聲,是時候了解整個贖契程序了。這一步不單是取回一份文件,更是象徵你真正完全擁有物業的里程碑。讓我們由淺入深,先從最基本的概念開始。

贖契的定義與目的

法律定義:從銀行取回已抵押的樓契

簡單來說,贖契的法律定義,是指業主在清還全部樓宇按揭貸款後,委託律師辦理相關法律手續,從銀行取回之前用作抵押品的樓契正本。在你申請按揭時,樓契會由銀行保管,贖契就是取回這份重要文件的過程。

核心目的:清還按揭,真正擁有物業業權

贖契的核心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在法律層面上,正式解除物業的按揭負擔,讓你成為物業百分百的擁有人。當樓契回到你手上,代表你與銀行的按揭關係正式結束,物業的完整業權也真正屬於你了。

為何必須辦理贖契?

避免銀行徵收高昂的「存契費」

當你還清所有按揭後,如果長時間不辦理贖契手續,銀行並不會為你免費保管樓契。它們會視之為一項託管服務,並且開始每年徵收一筆「存契費」,費用可達數千港元。及時辦理贖契,就是為了避免這項不必要的開支。

為未來出售或轉按清除業權障礙

一份清晰無負擔的樓契,對未來任何物業交易都至關重要。完成贖契並且到土地註冊處註銷按揭紀錄後,你的物業便會成為「現契樓」。這不單讓未來出售物業的過程更順暢,也能為日後需要資金周轉時,申請加按或轉按清除所有業權上的障礙。

贖契的兩種主要情況

情況一:供滿樓宇按揭後贖契

這是最常見和直接的情況。經過十幾二十年的努力,你終於供滿了全部按揭貸款。此刻,你便可以啟動贖契程序,從銀行取回樓契,正式為漫長的供樓歲月畫上圓滿句號。

情況二:轉按(Refinance)時的贖契

另一種觸發贖契程序的情況是轉按。當你決定從原有的按揭銀行(A銀行)轉到另一間能提供更優惠利率的銀行(B銀行)時,程序上必須先向A銀行贖契,再將樓契轉交給B銀行作為新的抵押品。在這個過程中,樓契只是由一間銀行轉移到另一間,你並不會親手接觸到樓契。

贖契程序全拆解:由申請到取契五大步驟

供滿樓固然值得慶祝,但要真正擁有物業的全部業權,還需要完成最後一步,就是辦理贖契程序。整個赎契程序並不複雜,就像一個有清晰指引的任務,只要跟著步驟走,就能順利取回屬於你的樓契。現在,讓我們一起拆解由申請到取契的五大步驟,讓你對預算和流程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贖契時間與費用預算

在啟動程序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時間和金錢上的預備。

贖契所需時間:一般需時三至四個月

從你聯絡銀行開始,到律師處理文件、送交土地註冊處註冊,最後通知你取回樓契,整個過程通常需要三至四個月。這個時間主要花在各方之間的文件往來和政府部門的註冊程序上,所以提早規劃是明智之舉。

贖契律師費用:約港幣$2,000至$5,000及雜費

贖契必須委託律師辦理,律師費是主要的開支。市場上,贖契的律師費一般介乎港幣$2,000至$5,000,視乎律師樓的收費標準。此外,還會有一些雜費,例如向土地註冊處查冊的費用和文件註冊費等,這些費用通常是實報實銷。

步驟一:主動聯絡銀行啟動程序

一切由你主動聯絡銀行開始。

為何應主動查詢而非等待銀行通知

雖然部分銀行會在按揭貸款即將還清時發信通知業主,但並非所有銀行都會這樣做,有時通知也可能延誤。與其被動等待,不如在供款期滿前三至四個月,主動致電按揭部門查詢贖契安排,這樣可以將整個流程的主導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何向銀行索取「認可律師樓名單」(Approved List)

聯絡銀行時,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索取它們的「認可律師樓名單」。每間銀行只會跟名單上的律師樓合作處理贖契文件,這是一個關鍵的細節,直接影響後續步驟的順利程度。

步驟二:委託認可名單上的律師

拿到名單後,下一步就是選擇並委託一位律師。

委託非認可律師的潛在風險與阻礙

如果你委託了名單以外的律師,銀行將會拒絕處理相關文件。這意味著你需要重新委託一位認可的律師,不僅浪費了之前付出的時間和金錢,更會拖慢整個贖契進度。因此,務必從銀行提供的名單中作出選擇。

律師的角色:代為處理所有法律文件

在這個過程中,律師是你的專業代表。他們會負責準備所有法律文件、與銀行按揭部門溝通、核實還款金額,以及處理所有後續的註冊事宜,讓你無需親自處理繁瑣的法律程序。

步驟三:律師處理及簽署贖契文件

委託律師後,他們就會開始處理核心的法律文件。

核心文件:解除按揭證明 (Discharge/Reassignment)

整個贖契程序的核心,是一份名為「解除按揭證明」或「轉讓契據」(Discharge/Reassignment)的法律文件。這份文件由律師草擬,然後交由銀行簽署,其法律作用是證明你已還清所有按揭貸款,銀行同意解除對你物業的押記。

文件交接流程:律師與銀行的協調

律師會將準備好的文件送交銀行,待銀行核實所有按揭款項已清還後,銀行的授權人便會簽署該份文件。簽署完成後,銀行會將文件交還給你的律師,以進行下一步的註冊。

步驟四:文件送交土地註冊處註冊

文件簽妥後,還需要向政府部門登記才算正式生效。

註冊目的:更新物業記錄,正式解除銀行押記

律師會將已由銀行簽署的解除按揭證明,送交土地註冊處進行註冊。這個步驟的目的是公開地更新你物業的業權記錄,正式將銀行之前設立的「按揭押記」從記錄中移除,證明你的物業已沒有任何按揭負擔。

如何查冊確認註冊完成

註冊程序完成後,任何人都可以透過土地註冊處的查冊服務,查閱到你的物業已經再沒有按揭押記的記錄。你的律師也會進行查冊,以確認註冊無誤。

步驟五:從律師樓取回完整樓契

這是最令人期待的最後一步。

核對文件清單,確保齊全

當所有法律程序完成後,律師樓會從銀行取回你物業的全套樓契文件,然後通知你親自領取。取契時,律師會提供一份文件清單,記得逐項核對,確保所有重要文件,例如入伙紙、地契、歷年買賣合約等都齊全。

完成贖契的標誌:物業成為「現契樓」

當你從律師手上接過那份厚重的樓契文件時,代表整個贖契程序正式圓滿結束。從這一刻起,你的物業便成為一間真正屬於你、沒有任何按揭負擔的「現契樓」。

轉按贖契程序:與供滿樓贖契有何不同?

許多人以為轉按的贖契程序與供滿樓的程序完全一樣,但兩者其實有一個根本分別。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樓契的最終去向。供滿樓後贖契,樓契最終會交還到業主手中。但是在轉按過程中,樓契只是從舊按揭銀行「轉移」到新按揭銀行,業主在整個流程中並不會親手接觸到樓契。

轉按的資金與文件流程

轉按涉及的贖契程序,是一項由律師主導,牽涉新舊兩間銀行的精密資金與文件交接過程。業主只需委託律師,律師便會處理好所有後續步驟。

律師角色:同時代表新舊按揭銀行

在轉按交易中,律師扮演著一個至關重要的中間人角色。他會同時代表新舊兩間銀行處理法律文件,確保整個貸款轉移與樓契交接的過程順暢無誤,保障各方利益。

流程一:新銀行批出貸款,清還舊銀行欠款

首先,新銀行會在批出轉按貸款申請後,在指定交易日將貸款金額發放至代表律師的律師樓戶口。然後,律師會立即動用這筆資金,全數清還業主在舊銀行的按揭餘額。

流程二:完成舊銀行贖契,樓契轉交新銀行作抵押

當舊銀行確認收妥所有欠款後,就會解除對物業的按揭,並準備交出樓契。律師會代表業主從舊銀行取回樓契,完成贖契步驟。之後,律師會立即將這份樓契轉交予新銀行作為新按揭的抵押品,並到土地註冊處為新按揭辦理註冊手續。

轉按中「睇契」的重要性

雖然業主不會接觸到樓契,但在轉按過程中,律師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責任,就是「睇契」,即詳細檢查樓契的完整性。這個步驟對新按揭的批核有直接影響。

檢查樓契是否完好無缺(俗稱「樓契花」)

「睇契」不只是閱讀內容,更包括檢查樓契的物理狀況。如果樓契出現任何破損,例如紙張發黃、發霉、有水漬、撕裂、甚至重要印章模糊不清,這些情況都俗稱為「樓契花」。

為何樓契瑕疵會影響新按揭批核

樓契是證明物業業權的根本文件。一份有瑕疵的樓契,可能會讓新銀行質疑其法律效力與業權的完整性。因為銀行需要確保其抵押品是清晰無誤的,所以如果發現「樓契花」的問題,銀行為控制風險,可能會要求業主先進行補契程序,甚至有機會調低貸款額度,或者在最壞的情況下拒絕批出按揭。

取回樓契後如何存放?四大方案安全性與成本大比拼

辛辛苦苦完成整個贖契程序,終於將樓契捧在手心,這份文件代表著你對物業的完整業權。接下來要如何存放這份如此重要的文件,就是一個非常實際的課題。不同的存放方案,在安全性、便利性和成本上都有很大分別。以下我們就來逐一比較四個主流方案,助你作出最明智的決定。

存放方法一:家中夾萬

優點:零成本,隨時取用

將樓契存放在家中的夾萬,最直接的好處是完全沒有額外成本。而且你可以隨時取用,便利性最高。

缺點:火災、盜竊、水浸等極高風險

這個方案的缺點也同樣明顯。家居環境潛在的風險太多,一旦遇上火災、盜竊或者嚴重水浸,樓契很可能遭受永久性損毀。這種損失所帶來的後果,遠遠超過省下的存放費用。

存放方法二:律師樓

優點:可作短期臨時存放

在完成交易或贖契程序後,律師樓可以提供短期的臨時存放服務。如果你短期內有其他物業交易計劃,這不失為一個方便的過渡安排。

缺點:律師樓倒閉或文件管理不善的風險

將樓契長期存放在律師樓並非理想選擇。律師樓本身也可能面臨倒閉的經營風險,或者因內部文件管理不善而導致遺失。這類風險雖然不高,但一旦發生,後果同樣嚴重。

存放方法三:銀行保險箱

優點:安全性高,費用相宜 (年費約$1,000 – $2,000)

銀行保險箱是公認非常安全的存放選擇。銀行的保安系統和環境監控都非常嚴格,而且年費相對合宜,大約一千至二千元,是個性價比很高的方案。

缺點:市場供應緊張,輪候時間長

銀行保險箱的最大問題是「一箱難求」。市場上的供應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很多時候都需要輪候一段很長的時間才能租到,未必能配合你的實際需要。

存放方法四:銀行專業託管服務

優點:頂級安全保障,方便未來交易

除了保險箱,部分銀行還提供專門的樓契託管服務。這種服務提供的是頂級安全保障,而且所有文件由銀行專業團隊管理。日後若需要進行物業買賣或按揭,由銀行直接將樓契交予律師樓,過程會更順暢,也能增加買家對業權的信心。

缺點:費用最高 (年費約$3,000 – $4,000)

頂級服務自然伴隨較高的費用。專業託管服務的年費通常是四個方案中最高的,每年大約需要三千至四千元,這是一個需要納入預算的長期開支。

遺失樓契的後果:成為「無契樓」的風險與補救

妥善保管完成贖契程序後取回的樓契,是業主最重要的責任之一。因為樓契正本是證明物業業權的唯一法律文件,一旦遺失,後果可能相當嚴重,甚至會讓你的物業變成市場上人人避之則吉的「無契樓」。

樓契遺失後無法「補領」

首先要建立一個核心概念,樓契正本是獨一無二的,遺失了是無法像身份證或護照一樣申請「補領」一份全新的正本。它記錄了物業由一手到現在的所有交易歷史與業權轉變,每一次轉讓都是一份不可複製的法律契約。

補救方法:由律師協助宣誓及申請核證副本

唯一的補救方法,是委託律師協助處理。業主需要在律師見證下,進行法定宣誓,詳細陳述樓契遺失的具體情況,例如遺失的時間、地點及過程。這份宣誓書將成為法律文件。之後,律師會憑藉這份宣誓書,向土地註冊處申請一份樓契的「核證副本」(Certified True Copy)。

核證副本的法律效力限制

雖然核證副本在法律上具有一定的證明效力,但是在實際的物業交易市場中,它的認受性卻存在很大限制。因為土地註冊處只會存有已註冊的文件副本,如果當年樓契文件當中包含一些沒有註冊的授權書或協議,這些文件就會永久遺失,無法補回。因此,一份不完整的樓契,會讓買家及銀行的律師對業權的完整性產生疑問。

「無契樓」的三大交易障礙

當物業只剩下核證副本,就會被市場標籤為「無契樓」或「業權不完整物業」,在買賣或按揭時會遇到三大幾乎無法逾越的障礙。

障礙一:物業估價大打折扣

你可以想像一下,當潛在買家知道物業沒有完整樓契正本時,自然會擔心業權存在未知的風險。這便成為了買家大幅壓價的最好理由。一般而言,「無契樓」的市場估價會比正常物業低至少兩至三成,甚至更多,視乎樓契文件的缺失程度。

障礙二:銀行拒絕為新買家批出按揭

這是「無契樓」最致命的一點。由於業權存在瑕疵,銀行基於風險管理的原則,基本上會拒絕為「無契樓」的新買家批出任何按揭貸款。這意味著,能夠購買你物業的,只剩下極少數有能力一筆過支付全額樓價的現金買家,令物業的轉售能力大減。

障礙三:業主或面臨買家追討損失的法律風險

最壞的情況是,假如業主在簽署臨時買賣合約並收取訂金後,才發現樓契已經遺失,這將構成業權不清。買家有絕對權利取消交易,並且不僅可以取回所有訂金,更有權循法律途徑向業主追討這次交易所引致的一切損失,包括律師費、代理佣金,以及在交易期間因樓價上升而造成的差價損失。

成功贖契後:「現契樓」的兩大潛在價值

當你經歷了整個贖契程序,終於將物業變成「現契樓」,這不單是卸下供樓重擔的里程碑。其實,這份已完全屬於你的資產,更解鎖了兩大潛在價值,能夠成為你未來財務規劃中的重要棋子。

潛在價值一:成為靈活融資工具

透過「翻按」或加按套現資金

你的現契樓是一項龐大的資產,你可以將它重新抵押給銀行,進行「翻按」或加按,從而套取一筆現金。這筆資金的用途非常靈活,無論是用於子女的教育開支、個人投資,或是作為緊急備用金,都為你的財務狀況提供了更大的彈性。而且,由於有足值的物業作抵押,你通常可以獲得比私人貸款更低的利率和更長的還款期。

善用按揭儲蓄掛鈎戶口 (Mortgage Link) 對沖利息

這是一個更進階的理財技巧。部分銀行提供按揭儲蓄掛鈎戶口,這種戶口的存款利息會與你的按揭貸款利率掛鈎。你可以選擇翻按一筆小額貸款,然後將這筆資金全數存入掛鈎戶口。這樣一來,戶口賺取的高息就幾乎可以完全抵銷按揭的利息支出。這個操作讓你幾乎在零成本下持有一筆備用現金,同時樓契亦再次交由銀行免費保管,一舉兩得。

潛在價值二:納入退休與傳承規劃

申請安老按揭(逆按揭)的先決條件

香港的安老按揭計劃,俗稱「逆按揭」,讓長者可以將自住物業抵押給銀行,然後在固定年期內或終身每月領取穩定的年金,實現「自製長糧」。申請這項計劃的其中一個最基本條件,就是物業必須是現契樓,不能有任何未償還的按揭。所以,完成贖契是為未來申請安老按揭、規劃退休生活鋪路的第一步。

在遺產規劃中,完整樓契的重要性

在財富傳承的規劃中,一份完整、清晰的樓契至關重要。當物業作為遺產傳承給下一代時,一份沒有任何按揭抵押的完整樓契,可以大大簡化遺產承辦的法律程序。相反,如果樓契有任何問題或業權不清,都可能為受益人帶來不必要的法律糾紛和時間成本。確保物業成功贖契並妥善保管樓契,就是為家人未來順利繼承資產提供了最佳保障。

贖契程序常見問題 (FAQ)

當你對整個贖契程序有了基本概念後,心中可能仍會浮現一些具體疑問。以下整理了幾個業主最常遇到的問題,助你更全面地掌握所有細節。

是否必須委託律師辦理贖契?

答案是肯定的,處理贖契程序必須委託律師。這並非銀行或律師樓的額外要求,而是基於法律程序的規定。整個過程涉及向銀行取回樓契、處理具法律效力的解除按揭文件 (Discharge 或 Reassignment),並且需要將這些文件呈交至土地註冊處進行正式登記,以移除物業上的按揭押記。這些步驟都必須由執業律師代為處理,確保業權的變更符合法律規範,保障業主的權益。

供滿樓後,銀行會自動通知我辦理贖契嗎?

一般情況下,銀行會在按揭貸款即將供滿前的三至六個月,主動致函通知業主。信件中會提醒業主可以開始準備辦理贖契手續。但是,你不應完全依賴銀行的通知。有時可能因為行政延誤或郵件失誤,導致你未能及時收到通知。因此,最穩妥的做法是自己主動記錄最後的供款日期,並在到期前約半年主動聯絡銀行查詢,確保一切順利啟動,避免因延誤而可能產生不必要的存契費用。

「聯權共有」(長命契)與「分權共有」對贖契後的業權有何影響?

贖契程序本身,並不會因為業權是「聯權共有」或「分權共有」而有所不同。律師處理的目標都是一樣,就是將銀行的名字從物業記錄中移除。

真正的影響,體現在你取回樓契、完全擁有業權之後。
聯權共有 (長命契):所有業主共同持有整個物業業權,並不存在份額之分。其最大特點是擁有「生存者取得權」。假如其中一位業主不幸離世,其業權會自動轉移至其他在生的聯權共有人。這個業權不會被視為遺產的一部分來處理。
分權共有:每位業主都擁有物業的一個明確份額 (例如各佔50%)。每個人都可以獨立處理自己持有的那份業權。如果其中一位業主離世,他所持有的業權份額將會成為其遺產的一部分,並根據其遺囑或遺產法進行分配。

因此,贖契後如何規劃物業的傳承或未來買賣,會因這兩種不同的業權持有方式而有根本性的分別。

曾以「送贈契」轉讓的物業,會否影響贖契或未來按揭?

這個問題需要分開兩方面看。首先,如果你正在為一個經「送贈契」轉讓的物業供款,並準備供滿贖契,這個歷史通常不會影響你從現有銀行取回樓契的程序。因為銀行的主要考慮是確保貸款已全數清還。

真正的影響在於未來。當你贖契後,若想將物業重新按揭(例如加按套現)或出售給需要申請按揭的新買家,便會遇到很大阻礙。

銀行對「送贈契」的五年按揭審批限制

銀行對經「送贈契」轉讓的物業極為審慎,主要源於香港的《破產條例》。根據條例,假如送贈者在送出物業後的五年內申請破產,其債權人有權向法院申請將該「送贈」交易作廢,以追討資產。

這對銀行構成了巨大的風險。如果銀行為這類物業批出按揭,一旦交易被推翻,物業的業權便會出現問題,銀行用作抵押的資產便失去保障。因此,絕大部分銀行都會拒絕為交易歷史中有「送贈契」且年期未滿五年的物業,批出任何新的按揭貸款。這個限制會嚴重影響物業的市場流通性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