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屋裝修申請天書】4大步驟由填表到揀師傅,避開房署限制與裝修陷阱 (附最新申請表下載)

成功抽中居屋,滿心歡喜準備收樓,但緊接而來的裝修工程卻令人頭痛?與私人樓宇不同,居屋裝修受房屋署(房署)嚴格規管,由改動間隔、更換廚廁設施到清拆牆壁,每一步都必須遵循既定程序申請,否則隨時誤墮法網。若不熟悉申請流程、錯估房署的裝修限制,不但可能被勒令還原,浪費金錢時間,更有機會影響樓宇結構安全,後果嚴重。

為協助各位新晉業主順利打造安樂窩,本天書將化繁為簡,整合出清晰的4大步驟,由手把手教你填寫最新的裝修申請表、深入拆解房署「甲、乙、丙」三級裝修限制,到分享揀選裝修師傅的實用技巧,助你避開各種常見陷阱。無論你是裝修新手,還是想確保一切符合規矩,跟隨本指南的清晰指引,就能輕鬆掌握整個申請及施工流程,安心動工。

第一步:讀懂居屋裝修申請表 (附下載連結)

拿到新居屋的鑰匙,下一步就是將腦海中的理想家居變為現實。而在所有動工規劃之前,第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處理好這份「居屋裝修申請表」。這份文件可說是整個居屋裝修申請流程的入場券,處理得妥當,後續的工程才能順利展開。

為何必須提交申請?申請表的法律效力與重要性

這份表格不只是一張普通的申請文件,它其實是一份具法律效力的協議,清楚界定了業主與物業管理方之間的權利與責任。

保障業主權益與大廈結構安全

提交申請的首要目的,是為了保障整座大廈的結構安全。管理處需要透過申請表,審核你的工程項目會否影響主力牆、消防設施或公共喉管等關鍵結構。同時,這也是保障你自己的權益。一旦申請獲批,就代表你的工程已獲官方備案,日後若因裝修產生任何爭議,這份文件就是你最有力的依據。

定義「自行裝修」工程範圍

表格上提到的「自行裝修」,定義其實很廣泛。它不單指業主親自動手DIY,而是包括所有由業主聘請、而非由屋苑管理處指定承辦商所進行的任何工程。換句話說,無論你找的是相熟的師傅,還是市面上的設計公司,都屬於「自行裝修」的範疇,必須透過這份表格申報。

理解房署的「條件性批准」

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管理處的批准是「條件性」的。這代表他們會逐一審核你所申報的工程項目,並非所有項目都必然獲批。你最終只可以進行那些在回覆中明確批准的工程。因此,在與裝修公司簽訂合約前,先取得管理處的批准,是十分穩妥的做法。

申請表甲、乙部分填寫教學

這份申請表主要分為甲、乙兩部分,理解各自的功能,填寫時自然得心應手。

甲部 (戶主填寫):工程項目、位置與說明填寫範例

甲部是由戶主,也就是你來填寫的。內容非常直接,主要是清楚列明你計劃進行的裝修工程。填寫時的關鍵是「清晰」與「具體」。

  • 工程項目編號:按順序由1至10填寫。
  • 位置:準確寫出工程所在的空間,例如「客廳」、「主人房」、「廚房牆身」。
  • 工程說明:詳細描述工程內容。避免使用模糊的字眼,例如不要只寫「換地磚」,應寫成「全屋地台新鋪600x600mm磁磚」。
  • 範例1:位置:廚房;工程說明:拆除原有灶台,新造石英石台面廚櫃。
  • 範例2:位置:客廳;工程說明:於電視牆身位置加設3個13A電掣位。

乙部 (辦事處回覆):如何解讀審批結果與附帶條件

乙部則由屋邨辦事處填寫,作為對你申請的正式回覆。收到表格後,你需要仔細閱讀。辦事處職員會在批准的工程項目編號欄目中,填上獲批項目的編號,例如「1, 3-5, 7」。這表示只有你申報的第1、3、4、5及第7項工程獲得批准。同時,也要留意是否有任何附帶條件,例如要求在特定時間施工或使用指定物料。

「一式兩份」的重要性:戶主存底與辦事處存檔

這份申請表需要「一式兩份」提交。批准後,正本會由辦事處存檔,副本則會交還給你。這份副本非常重要,它不只是施工許可的證明,更是你保障自己的文件。在整個裝修期間,建議將副本存放在單位當眼處,以便管理處職員隨時查閱。

最新版「居屋裝修申請表」下載點

為了方便你展開第一步,我們已為你準備好最新版本的表格下載連結。

[連結:房屋署 – 自行裝修申請表 (HD792C)]

下載前核對表格年份

在下載及填寫前,請先核對表格的年份,確保是最新版本。使用過時的表格可能會導致申請被延誤或退回,影響你的裝修進度。

PDF填寫注意事項

雖然表格是PDF格式,但最穩妥的做法是將其列印出來,用黑色原子筆以正楷清楚填寫。這樣可以避免因電腦字型或格式問題而引致的誤會。在正式填寫前,可以先草擬一份,確定所有資料無誤後再正式填寫,確保文件整潔清晰。

第二步:掌握房署裝修限制 (甲、乙、丙級指引)

成功遞交居屋裝修申請表只是旅程的開端,接下來的關鍵,是徹底弄懂房屋署(房署)為單位設下的裝修限制。這就像玩任何遊戲前,都要先讀懂說明書一樣。房署將單位內所有固定裝置清晰地劃分為「甲、乙、丙」三個級別,每個級別的處理方式都完全不同,直接影響你的居屋裝修申請內容。

拆解「甲、乙、丙」三級制裝修限制

這套三級制指引是所有居屋業主裝修時的最高原則,清楚界定了哪些項目可以改動,哪些需要申請,還有哪些是絕對的禁區。理解了它們,你就能更有信心地規劃你的新居。

甲類裝置:絕對禁止改動的項目 (如主力牆、大門)

甲類裝置可說是單位的「生命線」,它們關乎整座大廈的結構安全和消防標準,所以是絕對禁止改動的。任何牽涉到甲類裝置的工程,房署都不會批准。常見例子包括:

  • 主力牆:支撐大廈結構的牆壁,拆除或削薄都可能引致嚴重後果。
  • 單位大門:因為具有法定的防火功能,不能隨意更換或改動。
  • 廚房門:同樣是重要的防火設施。
  • 糞渠及公用喉管:影響整個樓層甚至全座的排污系統。

乙類裝置:必須書面申請並獲批的項目

乙類裝置就是你填寫居屋裝修申請表的主要原因。這些項目雖然可以改動,但動工前必須先向房署提交書面申請,並取得正式的批准通知書。房署審批的目的是確保改動不會影響樓宇安全和基本設施。常見例子有:

  • 更換廚房或浴室的牆磚和地磚。
  • 加裝或更換窗花。
  • 更換座廁、洗手盆或浴缸。
  • 在非主力牆上加設或改動電掣位。

丙類裝置:戶主可自行改動,無需申報的項目

丙類裝置給予戶主最大的自由度,主要是一些不影響結構和安全的室內裝飾工程。這些項目你可以隨時按個人喜好進行改動,完全無需向房署申報。常見例子包括:

  • 為室內牆身髹上新油漆。
  • 更換睡房門或門鎖。
  • 安裝或更換廚櫃。
  • 更換水龍頭或花灑頭。

違規改動的後果:不止還原,更涉法律責任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偷偷改動一點點應該沒有問題。但事實上,一旦被發現違規改動,後果可以相當嚴重,絕非只是簡單還原了事。

認識「修復通知書」與60日還原期

如果房署職員巡查時發現單位有未經批准的改動,就會向業主發出「修復通知書」。業主必須在通知書發出後的60日內,自費將違規項目還原至 ursprünglichem Zustand。如果逾期未完成,房署有權採取進一步行動。

潛在罰款、監禁及終止買賣協議風險

未能遵從修復通知書的後果不止於此。根據《建築物條例》,涉及結構的嚴重違規改動,一經定罪,最高可被罰款港幣40萬元及監禁兩年。更重要的是,房署有權視違規為違反買賣協議條款,最嚴重的情況下可以終止買賣協議,即是俗稱的「收樓」。

實用工具:裝修工程項目分類檢查器

為了方便業主初步判斷,市面上有些裝修資訊平台或應用程式,提供了類似「裝修工程項目分類檢查器」的工具。你只需要輸入打算進行的工程項目,例如「拆除廚房牆磚」、「更換大門」等。

輸入工程項目,即時初步判斷所屬級別

輸入後,工具會根據房署的大數據和指引,即時為你提供一個初步的級別判斷(甲、乙或丙),並提示你該項目是否需要申請。這個工具雖然不能完全取代官方的最終審批,但作為規劃初期的參考,可以幫你節省不少時間,避免在規劃階段就誤觸禁區。

第三步:規劃申請及施工實戰流程

成功填妥居屋裝修申請表只是第一關,接下來的實戰流程規劃,才是決定裝修順利與否的關鍵。從收樓驗收到施工監管,每一步都環環相扣,讓我們一起看看如何有條不紊地推進。

收樓後首要任務:驗收「清水樓」與執漏

恭喜你終於收樓!踏入新居,你的首要任務不是馬上開始裝修,而是仔細驗收這個「清水樓」單位,並且在房署指定期限內完成執漏程序。

驗收重點:牆身、地台、窗戶及來去水

所謂「清水樓」,代表單位內只有最基礎的結構。驗收時,你需要特別留意幾個重點。首先是牆身與地台,檢查批盪是否平整,用工具輕敲表面,聽聽有沒有空鼓的聲音。其次是窗戶,逐一開關,確保操作順暢,玻璃沒有刮痕,窗框邊的防水膠亦要完整無缺。最後,務必檢查廚房與廁所的來去水喉管接駁位,確保沒有滲漏跡象。

在申請裝修前完成所有執漏程序

一旦發現任何問題,應立即拍照記錄,並在發展商或房署提供的執修清單上詳細列明,提交跟進。緊記,必須待所有執漏項目完成後,才正式遞交居屋裝修申請。這樣可以避免日後裝修工程展開了,才發現問題,屆時責任誰屬便難以釐清。

把握60日黃金裝修期:時間規劃與延期申請

對於部分業主,特別是綠表買家,時間規劃是一大挑戰。你需要清晰了解交還單位的時限,並為裝修工程預留充足時間。

理解交還公屋單位的時限

一般而言,由新居屋收樓日起計,綠表買家只有60日的期限交還原有的公屋單位。這60日包含了驗收、執漏、申請、裝修及搬遷所有流程,時間相當緊湊。所以,在收樓前就應開始物色裝修公司,以便收樓後能迅速啟動整個居屋裝修申請及工程。

申請延期程序與代價 (暫准證費用)

如果預計裝修工程無法在60日內完成,你可以向房署申請延期,上限通常為30日。不過,延期並非沒有代價。在獲批的延期期間,你需要為原公屋單位繳交「暫准證費用」,金額一般為原有租金的三倍,這筆額外開支需要納入你的裝修總預算之中。

獲批後施工流程:由許可證到噪音管制

當你的裝修申請獲批後,恭喜你,可以正式動工了。不過在師傅進場前,還有幾個法定程序必須遵守。

領取及張貼「施工許可證」

你需要到屋苑管理處辦理手續,領取一份「施工許可證」。這份許可證必須張貼在單位大門的當眼處,方便管理處職員隨時查閱。同時,所有裝修師傅在屋苑範圍內工作時,都必須佩戴工作證。

遵守法定施工時間與噪音管制條例

裝修工程無可避免會產生噪音,所以必須嚴格遵守《噪音管制條例》。一般而言,使用重型機械的工序,例如鑽牆、拆牆等,只能在星期一至星期六的上午9時至下午6時進行。星期日及公眾假期則禁止進行任何產生噪音的工程。與裝修師傅溝通時,務必提醒他們遵守相關規定,維持良好的鄰里關係。

第四步:精明揀選裝修承辦商,避開常見陷阱

遞交了居屋裝修申請表,只是完成了文書工作,接下來的重頭戲,就是尋找一個可靠的裝修承辦商。這一步絕對不能馬虎,因為它直接決定了你未來安樂窩的質素,更關乎整個居屋裝修申請過程是否順利。讓我們一步步拆解,如何在這片市場中找到對的夥伴。

善用房署「裝修承辦商參考名單」:利弊與篩選技巧

房署在交樓時會提供一份「裝修承辦商參考名單」,不少業主會視為首選。不過,在使用這份名單前,先了解它的好與壞是十分重要的。

優點:熟悉居屋裝修流程與限制

名單上的承辦商,最大優勢是他們普遍熟悉居屋的裝修限制與申請流程。他們清楚知道哪些是「甲類」絕對不能觸碰的結構,哪些「乙類」工程需要如何申請,可以減少因不熟悉規矩而導致工程延誤或違規的風險。這對於初次裝修的業主來說,確實省卻了一些溝通成本。

風險:名單不等於品質保證,慎防合謀定價

你需要清楚知道,房署的名單只是一個參考,並非官方推薦或品質保證。名單上的公司質素依然參差不齊,手工好壞、服務態度等都需要你自行判斷。過往也曾發生名單上的承辦商因涉嫌合謀定價而被調查的事件,所以切勿因為「官方名單」而掉以輕心,還是要貨比三家。

自行聘請承辦商:如何比較報價與簽訂合約

假如你決定在市場上自由選擇,那麼比較報價單和簽訂合約就是保障自己的兩大關鍵武器。

從模糊項目識別隱藏收費

一份專業的報價單應該是清晰、詳盡的。當你看到報價單上出現大量「一式」、「連工包料」等字眼,卻沒有列明物料的品牌、型號、尺寸和數量,就要響起警號了。這些模糊的項目,往往是日後追加收費的伏筆。例如「全屋電掣位」只寫一個總價,卻沒列明包含多少個掣位,超出數量如何收費,這就是常見的陷阱。

簽訂詳盡合約以保障工程細節

一份保障雙方的合約,遠不止簽個名這麼簡單。合約內容應詳細列明所有工程項目、施工工序、使用物料的完整清單、詳細的工程時間表、清晰的付款階段與方式,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後加工程的收費計算方法。所有口頭承諾都應該化為白紙黑字的條款,才能在出現爭議時保障你的權益。

避開裝修陷阱:識別「承仔」低價誘惑與後加收費

在新居屋屋苑附近,總會有一些裝修公司以極具誘惑力的低價招徠,這些行內俗稱的「承仔」,是你需要特別提防的對象。

如何建立合理的市場預算

在尋找承辦商之前,先為自己的裝修建立一個合理的預算。你可以透過網上裝修平台、論壇等渠道,了解市場上相似面積單位的裝修費用大概是多少。有了這個基準,你就能分辨出哪些報價是嚴重偏離市場的「超低價」。記住,裝修工程一分錢一分貨,不合理的低價背後,通常隱藏著偷工減料或後續陷阱。

提防先低價簽約,後中途加價的策略

「承仔」的典型操作手法,就是先用一個遠低於市價的金額吸引你簽約動工。當工程進行到一半,例如牆已拆、磚已鋪,讓你無法輕易更換公司的時候,他們便會以各種理由,例如「呢度唔整唔得」、「 ursprüngliche報價唔包呢樣」,不斷要求追加費用。這時業主往往騎虎難下,最終的總開支可能比正常市價還要高。

實用資源:按屋苑篩選真實裝修案例及預算

與其大海撈針般尋找承辦商,一個更聰明的做法是從你身處的屋苑入手。

參考相同屋苑的承辦商選擇與費用明細

現在很多裝修平台或社交媒體群組,都有大量業主分享自己的裝修經驗。你可以嘗試搜尋自己屋苑的名稱,查看其他鄰居的裝修案例。從這些真實分享中,你可以了解到不同承辦商的口碑、工程質素,最重要的是能看到他們詳細的費用明細。這不僅能讓你對裝修預算有更實在的掌握,更能從中篩選出一些有良好往績的承辦商作參考。

居屋裝修申請常見問題 (FAQ)

提交居屋裝修申請表時,業主們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疑問。我們整理了幾個最常見的問題,希望幫到你更順利地完成居屋裝修申請,讓你對整個流程更有預算。

Q1:裝修申請需時多久?

遞交居屋裝修申請後,審批時間並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一般來說,屋苑管理處需要時間審核你所申報的工程項目,確保它們符合大廈公契及房署的規定。如果申請內容簡單清晰,通常兩至四個星期內便會有結果。假如工程項目比較複雜,或者遇上申請旺季,審批時間便可能延長。所以,建議收樓後盡快與裝修師傅確認工程項目,第一時間提交申請,為後續工程預留充足時間。

Q2:部分項目不獲批准怎麼辦?

收到管理處的回覆後,若發現有部分工程項目不獲批准,首要任務是了解不獲批准的原因。管理處通常會在申請表上註明,常見原因包括涉及主力牆改動、違反消防條例或大廈公契列明的限制等。此時,你應與裝修師傅商討,尋求符合規定的替代方案,然後修改申請內容再重新提交。切記,絕對不能擅自進行未獲批准的工程,否則可能被要求立即停工及自費還原,得不償失。

Q3:裝修期間想增加項目,需要重新申請嗎?

答案是肯定的。任何在最初的居屋裝修申請表上未有列明的工程項目,都必須補交申請。即使工程已經展開,若想臨時增加例如加設一個電掣、改動一幅非主力牆等項目,都應先暫停相關工序,向管理處提交補充申請,並在獲得書面批准後才可繼續施工。為免延誤工程進度,最理想的做法是在規劃階段盡量思考周全,將所有大小工程一次過納入申請範圍。

Q4:安裝冷氣機需要包含在申請表內嗎?

需要。安裝冷氣機涉及在外牆鑽孔、安裝室外機支架及接駁冷凝水喉管等工序,這些都會對大廈外觀及結構造成影響。大部分屋苑對冷氣機的安裝位置、支架規格及喉管走向都有嚴格規定,以確保安全及外觀統一。因此,安裝冷氣機必須在裝修申請中清晰列明,讓管理處審核其安裝方案是否符合屋苑的標準。

Q5:改動開放式廚房有何特別申請要求?

改動開放式廚房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程,遠非填寫一份管理處的裝修申請表就能處理。因為這牽涉到《建築物條例》中的消防安全規定,廚房原有的牆壁及門很多時都具備防火功能。若要合法地改動為開放式廚房,業主通常需要聘請認可人士(例如建築師)向屋宇署正式入則申請。過程中,可能需要加裝煙霧感應器、消防花灑頭等消防設備,以符合法例要求。在考慮改動前,必須先查閱大廈公契是否容許,並預留充足的預算及時間處理繁複的專業申請程序。

Q6:小型工程(如鑽牆安裝層架)需要申請嗎?

一般而言,這類純粹的室內裝飾工程,例如在非主力牆上鑽孔安裝層架、掛畫或電視架,屬於丙類裝置,業主可自行改動,通常無需特別申請。不過,關鍵在於必須百分百確定所鑽的牆壁並非主力牆。錯誤鑽鑿主力牆會影響樓宇結構安全,後果非常嚴重。如果你無法從圖則上分辨,最好還是尋求專業人士協助。同時,即使是小型工程,所產生的噪音亦必須遵守管理處規定的施工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