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買賣二手居屋,但面對複雜的程序、資格限制和各種開支,感到無從入手?二手居屋市場分為「居屋第二市場」及「公開市場」,購買資格亦有「綠表」與「白居二」之分,每個環節都涉及繁瑣的法規和步驟,稍有不慎隨時引致損失。
本文為你整合了二手居屋買賣的終極攻略,由釐清兩大市場分別、了解綠表及白居二購買資格,到為買賣雙方詳解申請「准買證」、「准賣證」、簽訂臨時及正式合約、委託律師、申請按揭,以至收樓的7大核心步驟,並附上置業成本計算方法、揀樓策略及常見問題,助你輕鬆掌握整個流程,順利完成交易。
二手居屋入門:了解兩大市場與購買資格
要順利完成整個二手居屋買賣,第一步就是要弄清楚遊戲規則。居屋的世界主要分為兩大交易市場,而且對買家的身份有特定要求。我們先來了解這兩個市場的分別,再看看您自己符合哪一種購買資格,這樣才能為接下來的二手居屋買賣程序做好準備。
剖析交易市場:居屋第二市場 vs 公開市場
居屋之所以比市價便宜,是因為政府在首次出售時提供了樓價折扣,這筆折扣就是所謂的「地價」。所以,二手居屋買賣的最大分野,就在於業主是否已經向政府補回這筆地價。
居屋第二市場(居二市場):未補地價轉讓
居屋第二市場,又常被稱為「居二市場」,是專為未補地價的居屋而設的交易平台。在這個市場,業主出售單位時毋須向政府補回地價,所以樓價相對較低,更貼近資助房屋的原意。不過,買家必須是持有「綠表」或「白表資格證明書」(俗稱「白居二」)的合資格人士,並非任何人都可以入場購買。
公開市場(自由市場):已補地價自由買賣
當居屋業主向政府支付了補地價後,單位的轉讓限制就會被解除。這時候,單位就可以投放到公開市場(或稱自由市場)買賣。在公開市場上,居屋的性質與一般私人樓宇無異,任何人士,包括公司或非香港永久性居民,都可以自由購買,而且沒有任何入息或資產限制。當然,樓價也反映了十足的市值。
檢視購買資格:綠表 vs 白表(白居二)
了解過兩個市場後,下一步就是檢視您自己的身份。在居二市場,買家的資格主要分為「綠表」和「白表」兩種。這個資格是您參與二手居屋買賣流程的入場券。
綠表資格申請詳解
簡單來說,綠表資格主要提供給現時正享用公共房屋資源的人士。如果您屬於以下其中一類,就符合綠表資格:
*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或香港房屋協會(房協)轄下公共租住房屋的住戶。
* 持有由房屋署或市區重建局發出的《綠表資格證明書》人士。
* 房委會「長者租金津貼計劃」的受惠者。
綠表人士可以透過交還現居的公屋單位,換取購買資助房屋的資格。
白表(白居二)資格申請詳解
白表資格是為不符合綠表資格,但經濟能力又未必能負擔私樓的中低收入家庭而設。申請人必須是香港永久性居民,沒有持有任何香港住宅物業,並且入息和資產淨值都不能超過房委會每年公布的限額。
與綠表不同,白表資格並不是隨時可以申請。您需要留意房委會每年推出的「白表居屋第二市場計劃」(白居二),在指定時間內遞交申請,然後參加抽籤。只有成功中籤,並通過資產審查後,才能獲發「購買資格證明書」進入居二市場揀樓。
快速評估:我是否符合綠表/白表資格?
想快速判斷自己的位置嗎?可以參考以下簡單的自我評估:
- 您是否正租住宿公屋或持有相關證明書?
-
是:您極有可能符合「綠表」資格。
-
您是否居於私人樓宇,並且是香港永久性居民?
- 是:請繼續評估下一點。
-
否:您或需循公開市場途徑置業。
-
您的家庭總入息和資產淨值,是否符合房委會最新的白表申請限額?
- 是:您可以留意每年「白居二」計劃的申請時間,嘗試抽籤獲取「白表」資格。
- 否:您的收入或資產可能已超出資助範圍,需要考慮經公開市場購買已補地價的居屋或私人樓宇。
【賣家篇】放售二手居屋:3大步驟由準備到成交
想順利完成二手居屋買賣,作為業主,事前準備功夫絕不能少。整個二手居屋買賣流程雖然比私樓多幾個步驟,但只要掌握以下三大關鍵,由準備文件到成功收款,其實相當直接。
步驟一:釐清轉讓限制與補地價折扣率
在正式放盤前,首要任務是了解自己單位的「身世」,即轉讓限制年期和補地價時的折扣率。這些資料決定了你的單位可以在哪個市場出售,以及潛在的售價。
查閱「首次轉讓契據」
你可以把「首次轉讓契據」(Assignment)想像成單位的出世紙。這份由律師樓保管的重要文件,清楚列明了你買入單位時的「十足市值」和「購入價」。兩者相除,就能計算出單位的原始折扣率。這個折扣率是日後買家向房委會申請補地價時的計算基礎,所以極為重要。假如遺失了,可以委託律師向土地註冊處補領。
最新轉售限制年期(2025年版)
政府為了壓抑炒賣,近年多次修訂居屋的轉售限制。你的單位何時可以出售,完全取決於當初的買入年份。最新的規定如下:
- 2019年或之後首次出售的單位: 業主買入單位後的首5年,只能以不高於原價的價錢,轉售給房委會提名的綠表或白居二買家。第6至第15年,則可在居屋第二市場自由定價出售。買入滿15年後,才可補地價於公開市場自由買賣。
- 2019年之前首次出售的單位: 限制相對寬鬆。一般來說,只要過了2年的轉讓限制期,就可以在居屋第二市場自由定價出售。補地價後在公開市場出售則沒有年期限制。
步驟二:申請「可供出售證明書」(准賣證)
釐清了單位的轉售資格後,下一步就是向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申請一份名為「可供出售證明書」的文件,俗稱「准賣證」。這是你在居屋第二市場放盤的入場券,整個二手居屋買賣程序都建基於這份文件。
申請文件、費用及審批時間
申請准賣證需要準備以下文件:
* 填妥的申請書正本
* 樓契副本
* 業主身份證副本
申請費用為港幣900元(此為撰文時價格,或有調整),需要以劃線支票或銀行本票支付,抬頭寫「香港房屋委員會」。將文件親身交到或郵寄至樂富的房委會客戶服務中心後,審批時間一般約需2至3個星期。
證明書有效期及注意事項
准賣證的有效期為12個月。你需要注意,必須在成功獲發准賣證之後,才可以與買家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假如在有效期內未能成功出售單位,證明書便會失效,屆時需要重新申請。
步驟三:放盤、簽約及收款流程
取得准賣證後,恭喜你,可以正式將單位推出市場了。
選擇放盤途徑
業主可以選擇兩種主要途徑放盤。第一是委託地產代理,好處是他們擁有龐大的客戶網絡,能較快找到合資格的買家,並協助處理議價及文書工作。第二是選擇自讓,即自己透過網上平台或社交媒體放盤,好處是可以節省一筆代理佣金。
簽訂臨時及正式買賣合約
找到合適買家並議定價錢後,便會進入簽署二手居屋買賣合約的階段。流程大致如下:
1. 簽訂臨時買賣合約: 買賣雙方在律師見證下簽署臨約,買家此時會支付樓價約3-5%的「細訂」。
2. 申請提名信: 這是居二市場獨有的步驟。買方的律師會將你的准賣證、買方的准買證及其他文件,一併交予房委會申請「提名信」,以確認買方的資格。
3. 簽訂正式買賣合約: 房委會發出提名信後,雙方律師便會安排簽署正式買賣合約,買家再支付「大訂」,連同細訂合共約樓價的10%。
4. 完成交易: 在簽署正約後約一個月,雙方會約定成交日。屆時買方的銀行會將樓價尾數轉賬給你,完成整個交易後,你便會收齊所有款項。
【買家篇】購入二手居屋:4步曲由揀樓到收樓
對於準買家來說,整個二手居屋買賣流程其實相當清晰。只要掌握好節奏,由物色心儀單位到成功收樓,都可以一步步順利完成。我們將二手居屋買賣程序歸納為四大步驟,讓你對整個過程有個全面的了解。
步驟一:申請「購買資格證明書」(准買證)
這張「准買證」,可以理解為你在居二市場的「入場券」。沒有它,就無法進行任何實質的買賣程序。不同資格的人士,申請方法會有些微分別。
綠表人士申請指引
如果你是公屋住戶等綠表資格人士,程序相對直接。你只需要填妥申請表,連同申請費及所需文件,親身或郵寄到房委會的居屋第二市場計劃小組辦事處遞交。審批時間一般較快,成功後就會收到「購買資格證明書」。
白居二中籤者申領流程
對於「白居二」的幸運中籤者,過程會多幾個步驟。當你收到房委會的「批准信」後,這封信就代表你已經通過了入息及資產審查。接下來,你需要按照信上指示,在指定期限內(通常是數個星期內),向房委會申領「購買資格證明書」。記得,這張准買證的有效期為12個月,你必須在這段時間內簽署臨時買賣合約。
步驟二:物色心儀單位及簽訂臨約
拿到「入場券」後,就可以正式開始你的尋寶之旅了。
睇樓與議價技巧
這個階段與一般買賣私樓相似。你可以透過地產代理或網上平台尋找盤源,然後預約睇樓。睇樓時除了留意單位本身的間隔、裝修和景觀,也要多了解屋苑的環境、管理和鄰里狀況。議價時,可以參考同屋苑近期的成交紀錄,並根據單位的狀況提出一個合理的價錢。
簽署臨時買賣合約及支付「細訂」
當你和業主達成共識後,下一步就是簽署臨時買賣合約。這份合約會列明成交價、成交日期及雙方責任等基本條款。簽署時,你需要支付一筆臨時訂金(俗稱「細訂」),金額通常是樓價的3%至5%。
步驟三:申請按揭及獲取「提名信」
簽了臨約,事情就進入了法律和財務的實質階段。二手居屋買賣的按揭申請和一般私樓有點不同。
影響按揭關鍵:政府擔保期
居屋的按揭成數和年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為該單位提供的擔保期。擔保期是由首次發售日期起計30年。如果單位樓齡較高,剩餘的擔保期可能不足,銀行有機會批出較低的按揭成數或縮短還款年期。所以,在決定購買前,最好先向銀行初步查詢心儀單位的按揭狀況。
委託律師申請「提名信」流程
這是二手居屋買賣流程中獨有的一環。簽署臨約後,你需要立即委託一位熟悉二手居屋買賣的律師。你的律師會協助你向房委會申請「提名信」。這份文件等於由房委會官方確認,你是這個單位的合資格買家。律師會將你的准買證、業主的准賣證及臨時買賣合約等文件交予房委會,整個申請過程大約需要一至兩個星期。
步驟四:簽署正約、驗樓至成交
取得了「提名信」,代表交易已經得到官方批准,可以繼續完成餘下的步驟。
支付「大訂」及簽署正式買賣合約
收到提名信後,雙方律師就會安排簽署正式買賣合約。通常在簽署臨約後約14天內進行。簽署正約時,你需要支付「大訂」,連同之前的「細訂」,總額一般為樓價的10%。這份二手居屋買賣合約會比臨約更詳盡,列明所有交易細節。
驗樓注意事項與成交日流程
在正式成交日之前,你有權到單位進行驗樓。這一步非常重要,你可以仔細檢查單位的狀況,例如有沒有滲水問題、電器能否正常運作等。到了成交當日,你的銀行會將按揭貸款餘額支付給賣方律師。然後,雙方律師會處理好所有樓契文件,完成後你便可以從業主或代理手上拿到鎖匙,正式成為單位的新主人。
二手居屋置業成本:開支預算及按揭計算
談到二手居屋買賣,除了樓價本身,整個交易過程中還有不少開支需要預算。清晰了解這些潛在費用,是整個二手居屋買賣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準備一份周全的財務清單,可以讓你的置業計劃更加順利。以下我們將逐項拆解,助你輕鬆掌握所有開支細節。
主要開支:計算首期及印花稅
置業最大的兩筆開支,通常就是首期和印花稅。
首期是樓價中,未能透過按揭貸款覆蓋的部分。居屋按揭成數視乎買家資格,綠表買家最高可承造九成半按揭,首期只需樓價的5%;白居二買家則最高可承造九成按揭,首期為樓價的10%。舉例來說,一個500萬的單位,綠表買家的首期是25萬,白居二買家的首期則是50萬。這筆款項會在簽署臨時及正式二手居屋買賣合約時,分「細訂」和「大訂」兩次支付。
印花稅是向稅務局繳交的物業交易稅項,是一筆相當可觀的開支。首次置業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只需根據「第2標準稅率」繳稅。以500萬的樓價計算,印花稅率為3%,即15萬元。稅率會跟隨樓價變動,所以在計算預算時,記得將這筆費用也計算在內。
雜項費用:律師費、代理佣金及其他
除了首期和印花稅,二手居屋買賣程序中還會涉及一些雜項開支,雖然金額較小,但加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首先是律師費。買賣雙方都需要聘請自己的二手居屋買賣律師,處理法律文件、查核業權和草擬樓契等事宜。一般而言,律師費連同雜費(如查冊費、註冊費等),費用大約在數千至一萬港元不等。
其次是地產代理佣金。如果經由地產代理促成交易,買賣雙方通常需要各付樓價1%作為佣金。以上述500萬的單位為例,佣金便是5萬元。
其他費用還包括銀行估價費(部分銀行會豁免)、驗樓費(可自行選擇是否聘請專業人士驗樓)以及成交後的水電煤轉名按金等。將這些都列入清單,預算自然更準確。
按揭預算:每月供款與壓力測試須知
成功申請按揭是置業的關鍵一步。每月供款額取決於貸款額、按揭利率和還款年期。居屋按揭的還款年期最長可達25年,而銀行批核的年期,很大程度上視乎政府為該單位提供的擔保期尚餘多久。
至於過往的按揭壓力測試要求,即假設利率上升後供款額不能超過入息特定比例的規定,現時已經暫停。不過,銀行仍然會評估你的供款與入息比率,一般要求每月總供款額不高於總入息的50%,以確保你有足夠的還款能力。
【實用工具】一鍵生成個人化開支預算表
為了讓你更輕鬆規劃財務,我們準備了一個簡單實用的預算工具。你只需輸入心儀單位的樓價,系統就會自動為你估算出首期、印花稅、代理佣金及每月按揭供款等各項開支,助你一目了然地掌握整個置業預算。
二手居屋揀樓策略:3大關鍵篩選心水盤
市場上的二手居屋買賣盤源眾多,要有效率地找到理想家園,一套清晰的揀樓策略不可或缺。當你對整個二手居屋買賣流程有了基本概念後,就可以運用以下三大關鍵,由宏觀到微觀,一步步篩選出最適合你的心水盤。
關鍵一:釐清「補地價」狀況(居二 vs 自由市場)
首先,你必須決定目標是「居屋第二市場」(居二)的單位,還是「公開市場」(自由市場)的單位。這一步直接決定了你的入場門檻與樓價預算,是整個二手居屋買賣程序中最基礎的篩選條件。
居二市場的單位是未補地價的,樓價相對較低。不過,購買者必須持有「綠表」或「白居二」資格。如果你符合資格,而且預算有限,這個市場就是你的主要目標。
自由市場的單位則是業主已向政府補回地價折扣,單位性質與私樓無異。任何人士都可以購買,不需要特定資格。它的優點是選擇更多,而且買賣程序較簡單。不過,樓價會反映市值,價錢自然較高。
關鍵二:鎖定心儀地區、校網與生活配套
決定好市場後,接著就是鎖定具體的生活區域。這一步非常個人化,你可以從三個層面思考。第一是交通,計算每日上班上學的通勤時間與交通費。第二是校網,假如家中有小孩,物業所屬的小學及中學校網就是一個重要考慮。第三是生活配套,例如附近有沒有街市、超市、公園或康樂設施,這些都直接影響日常生活質素。建議你列出自己的「必要」和「 wünschenswert」條件,再按圖索驥,縮小搜尋範圍。
關鍵三:評估樓齡與銀行按揭年期
最後,當你找到幾個心儀屋苑後,就要仔細評估單位的樓齡。樓齡是影響銀行按揭審批的關鍵因素。房委會為居屋單位提供按揭擔保期,一般由首次出售日期起計。如果單位樓齡太高,超出了擔保期或銀行的內部標準,銀行批出的按揭年期可能會大幅縮短,甚至拒絕批核。按揭年期縮短,代表每月的供款額會增加。所以在簽訂任何二手居屋買賣合約前,最好先向銀行或按揭轉介公司初步查詢心儀單位的可造按揭年期,確保自己能夠負擔。
【實用工具】全港居屋第二市場屋苑互動地圖
為了方便大家實踐以上策略,你可以利用網上的「全港居屋第二市場屋苑互動地圖」工具。在地圖上,你可以輕鬆篩選不同地區、樓齡及首次發售日期的屋苑,直觀地比較它們的位置與周邊環境,讓你的揀樓過程事半功倍。
二手居屋買賣常見問題 (FAQ)
在處理二手居屋買賣的過程中,無論是買家還是賣家,總會遇到一些疑問。整個二手居屋買賣程序牽涉不少獨有步驟,以下我們整理了一些最常見的問題,希望為你提供清晰的解答,讓你的交易過程更加順暢。
准買證或准賣證過期了怎麼辦?
「購買資格證明書」(准買證)與「可供出售證明書」(准賣證)的有效期均為12個月。假如證明書在簽署臨時買賣合約前已經過期,持有者需要重新向房屋委員會遞交申請並繳付費用。
對於賣家而言,只需重新申請便可。但對於「白居二」買家來說,情況就比較棘手。一旦准買證在簽訂任何合約前失效,其中籤資格便會作廢,必須等待下一輪計劃推出時重新抽籤,無法直接續期。因此,白居二買家務必在有效期內完成簽署臨約這一步。
補地價的「折扣率」是如何計算的?
補地價的金額,關鍵在於「折扣率」,這個比率並非整個屋苑統一,而是根據每個單位首次出售時的條款而定。要知道準確的折扣率,必須查閱該單位的「首次轉讓契據」。
計算概念其實很直接,就是計算單位首次出售時,政府資助的樓價百分比。公式是:
折扣率 = (單位首次出售時的市值 – 首次買入價) / 單位首次出售時的市值
舉個例子,假設一個單位當時市值為200萬元,房委會以140萬元售予首任業主,當中的60萬元差價就是政府資助的折扣。其折扣率便是 (200萬 – 140萬) / 200萬 = 30%。日後業主若想在公開市場出售而需要補地價,補價金額就會是「補價當日的單位市值 x 30%」。
未補地價的居屋可以出租或加按嗎?
答案是原則上不可以。根據房屋條例,未補地價的居屋單位,業主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其出租、轉讓或按揭,否則即屬違法,可能面臨罰款甚至監禁,房委會亦有權收回單位。這項規定是為了確保公共房屋資源用於滿足合資格人士的自住需求。
至於加按套現,同樣受到嚴格限制。除非業主遇到突發的個人財務困難,例如籌措醫藥費、家庭成員的殮葬費或子女的教育費等,才可以向房委會提出特別申請。申請審批非常嚴格,獲批的機會不大。
整個買賣流程,由簽臨約到收樓需時多久?
二手居屋買賣流程比私樓買賣稍長,主要是因為需要向房委會申請「提名信」。一般而言,由買賣雙方簽署臨時買賣合約開始計算,到最終成交收樓,整個過程大約需要2.5至3個月。
一個典型的時間線如下:
1. 簽署臨約後,買方律師會立即為買家向房委會申請「提名信」,這個步驟約需時5至10個工作天。
2. 收到提名信後,雙方律師會安排簽署正式買賣合約,通常在簽署臨約後的14天內完成。
3. 簽署正約後,到正式成交日(收樓日)之間,一般相隔約2個月。這段時間主要用於買家辦理銀行按揭及律師處理樓契等文件。
作為業主,何時才能收齊所有賣樓款項?
在二手居屋買賣合約中,樓價款項是分階段支付的,業主不會一次過收齊。整個收款流程清晰,保障了交易雙方的利益。
- 臨時訂金(細訂):簽署臨時買賣合約時,業主會收到相等於樓價3%至5%的訂金。
- 加付訂金(大訂):簽署正式買賣合約時,買家會支付加付訂金。連同細訂計算,此階段業主合共會收到約樓價10%的款項。
- 樓價餘款(尾數):餘下的90%樓價,會在成交日當天,由買方的承按銀行或買方律師,轉賬至賣方律師的戶口。待所有手續辦妥後,賣方律師在扣除相關費用後,便會將樓價餘款全數交予業主。這也代表整個交易正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