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屋除名全攻略】費用、8大條件、6步手續懶人包:想甩名買私樓/再抽籤必睇!

想透過居屋除名,讓家庭成員恢復「首置」身份買私樓,或者再接再厲申請新一期居屋?居屋「甩名」程序繁複,涉及多項費用及嚴格條件,稍一不慎隨時打亂全盤計劃。不少人更混淆了「刪除戶籍」與真正的「業權轉讓」,兩者在費用、手續及法律後果上截然不同。本文將為你詳細拆解居屋除名的全過程,整合一份清晰易明的懶人包,內容涵蓋居屋除名費用預算、房委會接納的8大轉讓條件、6大申請步驟,以及為買私樓或再抽籤而甩名的潛在風險,助你一次過掌握所有關鍵資訊,順利完成甩名大計。

居屋除名類型:釐清「刪除戶籍」與「業權轉讓」

釐清「刪除戶籍」與「業權轉讓」兩大概念

談及居屋除名,很多人首先會想到居屋除名費用,但其實「除名」這個說法,包含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一個是「刪除戶籍」,另一個是「業權轉讓」(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甩名」)。這兩者的性質、程序、以至對你日後想居屋除名買私樓或居屋除名再抽籤的影響,都有很大分別。如果搞錯了,可能會浪費時間和金錢。

「刪除戶籍」:僅影響居住權,不涉業權,費用全免

首先,我們談談「刪除戶籍」。這個程序比較簡單,它只是在房屋署的家庭成員記錄上,將某位成員的名字移除。它的重點是,這個操作只會影響該成員的「居住權」,並不會改變樓宇的業權。換句話說,業主依然是原來的業主,物業擁有權完全沒有變動。因為這是一個行政手續,所以費用是全免的。

「業權轉讓(甩名)」:真正更改業主,程序及居屋除名費用較複雜

然後,就是大家真正關心的「業權轉讓」,也就是俗稱的「甩名」。這個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它牽涉到更改樓契上的業主姓名,是真正意義上的法律資產轉移。完成之後,被「甩名」的一方就不再是該單位的業主。因為涉及法律文件和業權變動,所以整個居屋除名手續會複雜很多,並且會產生一定的居屋除名費用,例如律師費和向房委會繳交的行政費。

兩者費用與程序比較

為了讓你更清楚理解兩者的分別,我們將它們的主要項目做一個直接比較:

比較項目:性質、對象、所需居屋除名費用、法律影響、居屋除名手續複雜度

  • 性質
  • 刪除戶籍:行政登記上的變更,不影響業權。
  • 業權轉讓(甩名):法律上的資產轉移,業權真正改變。

  • 對象

  • 刪除戶籍:非業主的家庭成員。
  • 業權轉讓(甩名):聯名業主其中一方或多方。

  • 所需居屋除名費用

  • 刪除戶籍:全免。
  • 業權轉讓(甩名):涉及房委會手續費、律師費等,費用由數千至數萬元不等。

  • 法律影響

  • 刪除戶籍:失去在該單位的居住權。
  • 業權轉讓(甩名):失去物業擁有權,以及相關的權利與責任。

  • 居屋除名手續複雜度

  • 刪除戶籍:簡單,只需填寫指定表格。
  • 業權轉讓(甩名):複雜,需要向房委會申請並獲批准,再經由律師辦理轉讓契據。

全面剖析居屋除名費用:固定及浮動開支清單

談及居屋除名手續,大家最關心的莫過於整個居屋除名費用預算。這筆開支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部分是支付給房屋委員會(房委會)的「固定費用」,金額清晰明確;另一部分則是根據個別情況而定的「浮動費用」。現在就讓我們逐項拆解,助你更精準地規劃財務。

固定費用(向房委會繳付)

這部分的費用是處理業權轉讓申請時,必須向房委會支付的行政開支,金額是固定的。

業權轉讓申請手續費:HK$3,020(不設退還)

遞交申請時,你需要首先繳付這筆費用。這筆錢是房委會用作處理申請的行政成本。要留意的是,無論你的申請最終是成功、失敗,或是中途決定撤銷,這筆費用都不會退還。

法律文件審批費:HK$2,630

當你的申請初步獲批,收到房委會的「轉讓同意書」後,下一步就是聘請律師草擬轉讓契據。律師完成草稿後,需要將文件提交給房委會的法律事務分處作最終審批,這時便須繳付這筆費用。同樣地,這筆審批費也是不設退還的。

更改按揭安排手續費(如適用)

如果你的居屋單位仍有按揭在身,業權轉讓或會影響現有的按揭合約。你需要先向承按銀行查詢,並可能要向房委會申請「更改按揭安排同意書」。若有此需要,便會產生一筆額外的手續費。

浮動費用(視乎個案及市場)

這部分開支沒有劃一標準,會因應你聘用的專業服務、物業情況及稅務條例而有所不同。

律師費:市場收費範圍及影響因素

辦理業權轉讓必須經由律師處理,所以律師費是不可避免的開支。市場上處理這類轉讓的律師費,普遍介乎HK$8,000至HK$15,000不等。收費高低會受幾個因素影響,例如個案的複雜程度、是否涉及現有按揭、以及律師樓本身的收費標準。建議多向幾間律師樓查詢報價,再作決定。

印花稅(釐印費):家庭成員轉讓的稅務豁免條件

一般物業轉讓都需要繳付印花稅,這是一筆可觀的費用。不過,居屋除名通常是在家庭成員之間進行。根據稅務局的《印花稅條例》,假如業權轉讓是在「近親」之間進行,例如父母與子女、配偶或兄弟姊妹,就可以獲豁免繳付印花稅,只需支付定額HK$100的印花稅。在聘用律師時,記得向他確認你的情況是否符合豁免資格。

銀行手續費:轉按或重做按揭的相關費用

如果原有單位的按揭是以聯名方式申請,當其中一方除名後,銀行或會要求餘下的業主重新申請按揭及進行壓力測試。這個過程可能涉及銀行的申請手續費、估價費等。每間銀行的收費和政策都不同,所以務必提早向你的按揭銀行查詢清楚。

總結:居屋除名費用完整預算考量

總括而言,整個居屋除名費用,最基本的開支是房委會的固定收費(HK$3,020 + HK$2,630)和律師費。將這些項目加起來,一個基本的預算大概由HK$14,000起。如果個案涉及按揭變動,就需要預留更多資金。清晰了解這些開支,才能讓你更穩妥地規劃下一步,不論是為了居屋除名買私樓,還是準備居屋除名再抽籤,都有更充足的預算準備。

居屋除名手續全攻略:6大步驟流程

清楚了解各項居屋除名費用及申請條件後,就來到最關鍵的實戰部分。不論你是計劃居屋除名買私樓,還是希望符合資格去居屋除名再抽籤,這套完整的居屋除名手續都必須徹底弄清楚。整個流程環環相扣,我們將它拆解成清晰的6大步驟,讓你一步一步跟著辦妥。

第一步:填寫申請表格 (HD7)

整個程序的起點,是向房委會索取並填寫一份名為「業權轉讓申請書(表格HD7)」的官方文件。這份表格需要你詳細填寫業主、承讓人以及單位的基本資料,還有最重要的轉讓原因。

填寫須知:簽名式樣須與樓宇買賣文件一致

填寫表格時有一個細節絕對不能馬虎,就是所有業主的簽名式樣,必須與當初簽署樓宇買賣合約及轉讓契等法律文件上的簽名完全相同。房委會職員會非常嚴謹地核對筆跡,若有出入,申請便會被退回,拖慢整個進度。

第二步:備妥證明文件並遞交申請

填好申請表後,下一步就是準備證明文件。這些文件是用來支持你在表格上填寫的轉讓原因,是審批成功與否的關鍵。

根據申請情況準備相關文件副本

你需要根據你的申請原因,準備相應的文件副本。例如,因離婚而轉讓業權,便要提交離婚絕對判令副本;若因成員結婚遷出,則需要結婚證書副本。記得,之前文章部分提到的8種情況,每種需要的文件都不同,提交前務必再三核對。

遞交地點:所屬屋邨租約事務管理處

將填妥的申請書正本,連同所有證明文件的副本,一併交到你所屬屋邨的租約事務管理處即可。

第三步:繳付申請手續費

提交申請的同時,你需要繳付一筆申請手續費。這是處理整個申請的行政開支。

注意:此居屋除名費用不論申請結果如何均不退還

這一點非常重要,這筆居屋除名費用是一個必須考量的成本。因為款項一經繳付,無論你的申請最終是成功、被拒絕,或是你中途決定撤回申請,這筆費用都不會退還。

第四步:等候房委會審批(約6星期)

遞交所有文件及費用後,便進入等候審批的階段。房委會收到齊備的申請文件後,一般需要大約6個星期的時間去處理及審核。

審批結果將以書面形式通知

審批完成後,房委會會以郵寄信件的方式,正式通知你申請結果。所以,這段時間要多加留意信箱。

第五步:聘請律師辦理轉讓契據

如果申請成功獲批,恭喜你,你將會收到房委會發出的「轉讓同意書」。這份文件是啟動後續法律程序的鑰匙,這時你便需要聘請律師協助處理業權轉讓事宜。

收到房委會「轉讓同意書」後方可進行

切記,必須在收到白紙黑字的「轉讓同意書」後,才可正式委託律師。提前行動只會浪費時間和金錢。

律師將草擬轉讓契據並交予房委會審批

你的律師會根據你的個案,草擬一份轉讓契據。這份契據草稿需要再交回房委會的法律事務分處作最終審批,並繳付另一筆法律文件審批費。

第六步:完成轉讓及更新業主紀錄

當轉讓契據獲房委會批核後,你便可以與律師樓預約時間,簽署正式的法律文件,完成整個業權轉讓。

注意「轉讓同意書」一年有效期

請務必留意「轉讓同意書」上列明的有效期,通常為一年。你必須在有效期內完成所有法律程序,否則同意書便會失效,屆時便需要從頭再申請一次,並重新繳費。

完成後需通知屋邨辦事處並提交文件副本

完成所有法律手續、並在土地註冊處更新紀錄後,最後一步是將已完成的轉讓契據副本,以及最新的土地查冊紀錄副本,交回所屬的屋邨辦事處,為你的單位更新業主紀錄。至此,整個流程才算圓滿結束。

聯名居屋甩名的特別考量與潛在風險

「長命契」與「分權共有」對除名程序的影響

兩種業權形式如何影響轉讓的複雜性及遺產安排

處理聯名居屋的業權時,首先要了解物業是以「長命契」還是「分權共有」的形式持有,因為這直接影響到整個居屋除名手續的複雜程度,以及日後的遺產安排。

簡單來說,「長命契」(Joint Tenancy)是指所有聯名業主共同擁有整個物業,業權並無劃分份額。它最關鍵的特點是「生存者權利」,即任何一位業主不幸離世,其業權會自動轉移給其他在生的聯名業主。這種安排凌駕於遺囑之上。因此,在「長命契」下,任何業權轉讓,包括除名,都必須得到所有聯名業主的一致同意才能進行,任何一方都不能單獨行動。

至於「分權共有」(Tenancy in Common),則是指每位聯名業主都擁有物業一個明確的、獨立的業權份額,例如各佔50%。業主可以自由處理自己名下的份額,包括在遺囑中指定繼承人。雖然看似更靈活,但居屋的業權轉讓始終受房委會規管,即使是分權共有,除名申請同樣要符合官方列出的特定情況才能獲批。

為居屋除名買私樓的稅務風險

稅務局追討印花稅差額及罰款的可能性

不少人查詢居屋除名費用,背後的動機是希望透過「甩名」回復首次置業身份,以便之後為居屋除名買私樓時,可以享受較低的從價印花稅稅率。這個想法看似精明,但其實存在相當大的稅務風險。

大家要留意的重點是,即使房委會基於家庭狀況變化等理由批准了你的除名申請,稅務局仍然有權獨立審查這宗交易的本質。如果稅務局認為,一連串的安排(例如先將居屋業權轉給家人,然後短時間內再購入私人住宅)的唯一或主要目的,是為了避開較高昂的印花稅,他們便可以引用《印花稅條例》中的反避稅條文作出追討。

一旦被稅務局裁定為避稅行為,後果可能相當嚴重。局方不但會向你追討印花稅的差額,更有可能施加罰款。這筆潛在的款項,遠遠高於你當初支付的居屋除名費用,絕對是得不償失。因此,在計劃為居屋除名買私樓之前,必須審慎評估這項潛在的稅務風險。

居屋除名費用及手續常見問題 (FAQ)

談及居屋除名費用與當中涉及的繁複手續,相信你心中定有不少疑問。畢竟這關乎法律、稅務以至家庭成員的未來規劃,處理起來必須小心謹慎。為了讓你更清晰地掌握整個流程,我們整理了幾個大家最常查詢的問題,一次過為你詳細解答。

Q1: 居屋甩名後買私樓,能恢復「首次置業」身份節省印花稅嗎?

解答:房委會原則上不接納此申請理由,且存在稅務風險。

這大概是最多人關心的問題,特別是計劃進行居屋除名買私樓的朋友。直接的答案是,這條路並不可行,而且風險相當高。首先,房委會的原則是,居屋業權轉讓必須基於真實的家庭需要,例如離婚、成員移民等特殊情況,純粹為了回復「首次置業」身份並非獲接納的理由。更重要的是,即使申請僥倖獲批,稅務局亦有權徹查交易背後的動機。一旦被判定為蓄意避稅,不單要補繳印花稅差額,還可能面臨罰款,實在得不償失。

Q2: 整個居屋除名手續連同律師程序需時多久?

解答:房委會審批約6星期,律師程序約1至3個月,視乎個案複雜程度。

整個居屋除名手續的時間,可以劃分為兩個主要階段。第一階段是向房委會遞交申請及等候審批,在文件齊備的情況下,一般需時約6個星期。當你收到房委會發出的「轉讓同意書」後,便會進入第二階段,即聘請律師處理相關的法律文件。這個律師程序普遍需要1至3個月不等,具體時間要視乎你的個案是否複雜、文件是否齊全,以及是否涉及更改銀行按揭安排等因素而定。

Q3: 若申請不獲批准,已付的居屋除名費用可退還嗎?

解答:不可,所有向房委會繳付的費用均不設退款。

這一點需要特別留意,答案是不可以。所有向房委會繳付的居屋除名費用,例如申請手續費,性質上屬於行政處理費用。無論你的申請最終結果是獲批、被拒絕,或是你中途決定撤回申請,這筆費用都是不會退還的。因此,在遞交申請前,務必再三確認自己是否符合資格,並已準備好所有必需文件。

Q4: 業權轉讓過程中,需要為物業重做按揭嗎?

解答:須向承按銀行查詢,可能涉及更改按揭安排及相關費用。

這主要視乎你物業的按揭狀況和銀行的具體要求。由於業權轉讓會改變原來的借款人組合,你必須主動聯絡承按的銀行或金融機構。銀行方面會重新評估情況,有機會要求更改按揭條款、讓新的業權人重做壓力測試,甚至可能涉及相關的銀行手續費。所以,在啟動除名程序的同時,最好同步向銀行查詢清楚所有細節。

Q5: 「刪除戶籍」與「業權轉讓」的居屋除名費用相差多少?

解答:「刪除戶籍」為免費行政程序;「業權轉讓」費用則由數千至數萬港元不等。

兩者在居屋除名費用上的差距非常大。單純的「刪除戶籍」,只是在房委會的住戶紀錄上移除某位家庭成員的居住權,完全不涉及業權變動,所以這是一個免費的行政程序。相反,「業權轉讓」(即真正的甩名)是正式的法律程序,牽涉的費用就複雜得多,總開支可以由數千至數萬港元不等。這筆費用一般包括了房委會的申請費和文件審批費、律師費、印花稅(如適用)以及銀行手續費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