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置公屋以市價一至兩折的驚人折扣,為合資格人士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上車機會。然而,面對繁複的申請資格、錯綜複雜的按揭政策,以及嚴格的轉售限制,不少有意置業的市民都感到卻步。究竟現有租戶、其他綠表人士及「白居二」買家,各自的申請路徑有何不同?2025年最新的按揭放寬政策,如何影響上車部署?
本文將為你呈獻最詳盡的「租置公屋買賣終極攻略」,一文整合由申請資格、買賣流程、按揭詳情,到轉售限制的7大關鍵環節。我們不僅深入剖析2025年的最新政策變化,更提供多個獨家互動工具,助你即時評估資格、估算總開支及比較按揭供款。無論你是準備入市的準買家,還是考慮出售單位的業主,這份全方位指南都將為你掃清所有疑慮,助你輕鬆掌握整個買賣流程。
租置公屋是什麼?與居屋、綠置居核心分別
談到租置公屋買賣,很多人第一時間會覺得有點陌生。它其實是香港資助房屋光譜中,相當獨特的一環。簡單來說,「租置公屋」就是指在「租者置其屋計劃」下,可供現有租戶購買的特定公共租住房屋單位。這項計劃讓合資格的公屋家庭,能夠以極優惠的價錢購入自己一直居住的家,一圓置業夢。要全面掌握租置公屋買賣的竅門,我們首先要從它的由來,以及它和大家較熟悉的居屋、綠置居有什麼根本分別開始說起。
「租者置其屋計劃」(租置計劃)背景與現況
計劃歷史:由1998年推出至2005/06年終止
「租者置其屋計劃」並非新事物,它最早在1998年正式推出。當時的目標是協助公屋租戶自置居所,提升他們的歸屬感。計劃前後推行了六期,涵蓋了全港39個指定屋邨。不過,由於政府後來調整房屋政策,這個計劃在2005/06年度完成第六期乙的銷售後便正式終止,不再納入新的屋邨。
現況解說:並非重推,而是恆常化出售回收及未售單位
近年市場再次熱烈討論租置公屋,很多人誤以為計劃會「重推」。這裡要釐清一個重點:政府並非重新啟動整個計劃,而是將早前39個租置屋邨中,尚未售出的單位,以及由房委會回收的單位(例如由原業主售回),以恆常化的方式重新推出市場發售。換句話說,供應量是有限的,只會賣一個少一個,這也解釋了為何每次有單位推出,都會引起市場關注。
核心優勢:為何是黃金機會?(市價一至兩折、地段成熟、七年結構保證)
租置公屋之所以被視為黃金上車機會,主要有三大核心優勢。第一,售價極之吸引。單位定價大約只是市場評估價的一至兩折,折扣率遠高於其他資助房屋,大大降低了置業門檻。第二,屋邨地段成熟。由於這些都是有一定歷史的公共屋邨,通常位處已發展成熟的社區,交通、購物及社區設施配套都非常完善。第三,房委會提供結構安全保證。房委會為單位提供由首次售出日期起計為期七年的結構安全保證,為業主提供了一份額外的安心。
租置公屋 vs 綠置居 vs 居屋:關鍵分別比較
為了讓你更清晰地了解租置公屋的定位,我們將它與綠置居和居屋,從四個關鍵層面作一個直接比較。
樓齡與單位狀況
租置公屋的樓齡普遍較高,大部分屋邨樓齡都超過三十年。單位內部狀況視乎前租戶的保養情況,買家通常需要預留一筆資金作基本翻新。相比之下,綠置居和居屋絕大部分是全新興建的樓宇,買家可以購入一個簇新的單位。
售價折扣率
這是三者最顯著的分別。租置公屋的定價折扣率是最高的,大約為市價的八至九成(即以市價一至兩折出售)。綠置居的折扣率其次,通常比市價低四至五成。居屋的折扣率則視乎每期推售時的市況而定,一般比市價低三至四成。
按揭成數與政府擔保
在按揭安排上,租置公屋擁有絕對優勢。由於有房委會作為擔保人,現居住戶最高可承造十成按揭(即「零首期」),其他綠表買家亦可達九成半。而綠置居和居屋的綠表買家,最高按揭成數為九成半;白表買家則為九成,兩者都需要支付首期。
單位選擇權與申請方式
如果你是39個租置屋邨的現有租戶,你可以直接申請購買自己現居的單位,過程直接而且充滿確定性。但如果是其他綠表人士想購買回收的租置單位,或申請綠置居及居屋,就必須經過攪珠抽籤的程序,能否成功揀樓,很大程度取決於運氣。
租置公屋購買資格一覽:三類買家對號入座
要順利進行租置公屋買賣,首要一步是清晰了解自己的買家身份。不同背景的申請人,可循不同的途徑購入單位,所享有的權利與選擇範圍也大相逕庭。以下將詳細剖析三類主要買家,助你準確對號入座,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置業路徑。
類型一:現居於39個租置屋邨的合資格租戶
如果你正租住於全港39個指定的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那你就是最幸運的一群,手握著一張獨有的入場券。
購買權利:可隨時申請購買現居單位
作為現租戶,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隨時向房屋委員會申請,直接購買自己現正居住的單位。這代表你無需與他人競爭抽籤,也免卻了四處睇樓的煩惱,可以直接購入最熟悉、最有感情的家。
資格限制:需留意公屋扣分制及租約條款
不過,這項權利並非絕對。房委會要求申請人必須是認可的租戶,並且遵守租約條款。假如租戶因違反屋邨管理扣分制等規定,正面臨被終止租約的程序,便會喪失購買資格。因此,維持良好的租戶記錄是購入單位的前提。
獨有優惠:「折上折」特別折扣詳解(首年全額、次年半額)
現租戶更可享有獨一無二的「折上折」特別折扣優惠。在租置公屋本身已極度優惠的定價基礎上,新租戶在租約生效後的指定時間內購買,可獲額外折扣。在租約首年內購買,可享全額特別折扣;在第二年內購買,則享半額折扣。到了第三年或以後,這項額外優惠便會終止。
類型二:其他綠表資格人士
即使你並非居住在租置屋邨,只要你符合綠表資格,同樣有機會購入租置公屋單位。
誰符合綠表資格?(如:非租置屋邨公屋戶、持有綠表資格證明書人士)
綠表資格人士的範圍相當廣泛,主要包括非租置屋邨的公屋租戶,以及持有有效「綠表資格證明書」的人士。後者例如是已通過公屋申請資格審查、正輪候編配單位的申請者,或是受政府清拆計劃影響的住戶等。
購買範圍:可申請經由居屋或綠置居計劃推售的租置回收單位
這類買家的目標,是房委會不時從租置屋邨回收的單位。這些單位會與新一期的居屋或綠置居計劃一併推出發售。合資格的綠表申請者可以一同入表申請,透過抽籤決定揀樓次序,然後選擇心儀的租置回收單位。
類型三:二手市場買家(白居二資格)
對於不符合綠表資格的人士,想參與租置公屋買賣,最主要的途徑就是透過「白居二」計劃進入二手市場。
「白居二」計劃簡介
「白表居屋第二市場計劃」(簡稱「白居二」)是政府恆常推出的計劃,每年設有指定配額。合資格的白表申請者(即非公屋租戶)可透過抽籤,獲取在居屋第二市場購買未補地價單位的資格,當中自然也包括可作租置公屋轉售的單位。
如何在居屋第二市場(未補地價)進行交易
獲得「白居二」資格後,買家便可在有效期內,於居屋第二市場物色心儀的租置公屋放盤。整個交易流程與一般二手樓宇買賣相似,同樣需要睇樓、議價、簽訂臨時及正式買賣合約。最大的分別是,由於單位未補地價,售價遠比公開市場吸引,而買賣雙方都必須是合資格人士。
【互動工具】個人化資格評估器
透過簡單問答,即時判斷你符合哪種購買資格及可選單位類型。
看畢以上三種類型,還是不太確定自己屬於哪一種?不用逐項對照,我們為你準備了個人化資格評估器。只需回答幾條簡單問題,系統就能即時為你分析,判斷你最符合哪一類買家資格,以及可以選擇的單位類型,讓你對自己的置業路向一目了然。
【買家篇】租置公屋購買流程全拆解:由申請到收樓
想將租住的單位變成屬於自己的安樂窩,整個租置公屋買賣流程其實比想像中直接。只要一步步跟著程序走,由遞交文件到成功收樓,都可以順利完成。現在就為你詳細拆解整個過程。
第一步:填寫及遞交認購文件
當你下定決心入市,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準備好認購文件,這是整個買賣程序的起點。
所需文件清單:認購申請表、附表、身份證明文件副本
房委會通常會向合資格的租戶寄出邀請信及申請文件。你需要填妥一式兩份的「認購申請表」及附表,並且準備好申請表上所有家庭成員的香港身份證副本。填寫時記得要仔細核對資料,確保準確無誤。
繳付港幣$2,500「意向金」程序(本票或電子支付)
遞交文件時,你需要同時繳付一筆港幣$2,500的款項作為「意向金」。這筆錢代表了你的購買誠意。你可以到銀行購買一張抬頭人為「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劃線本票,或者使用房委會指定的電子支付方式繳款。這筆意向金在成功購買單位後,會直接在樓價中扣除。
第二步:申請按揭貸款
處理好初步的文件後,接下來就是關乎財政安排的關鍵一步:申請按揭。
收到「認購確認函」後的關鍵步驟
當房委會審核過你的文件並確認資格後,便會發出一封「認購確認函」。收到這封信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代表你可以正式向銀行申請按揭貸款了。
如何選擇提供租置單位按揭的銀行
由於租置公屋有房委會的擔保,不少大型銀行例如滙豐銀行、恒生銀行、中國銀行(香港)等,都樂意承造這類按揭。你可以比較不同銀行的按揭計劃,例如利率、現金回贈等優惠。選擇一間對處理租置公屋按揭有豐富經驗的銀行,整個審批過程會更順暢。
第三步:辦理法律手續及費用詳解
買樓涉及複雜的法律程序,必須委託律師協助處理,以保障你的權益。
聘請律師的角色與職責
律師的角色非常重要,他們會為你審閱買賣合約、查核樓宇業權、處理樓契及按揭契等法律文件,並代表你到土地註冊處辦理註冊手續,確保整個租置公屋轉售交易合法及妥當。
費用清單:律師費、樓契註冊費、印花稅(首次置業稅率)
除了樓價本身,你還需要預留一筆資金支付相關的法律及行政費用。主要包括:
* 律師費:收費視乎不同律師樓而定。
* 樓契註冊費:根據樓價而定,費用由數百元起。
* 印花稅:若你是首次置業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可以按較低的「第二標準稅率」繳付印花稅。稅款會按樓價以累進制計算。
【互動工具】買樓總開支一鍵估算
輸入樓價,即時估算購買租置公屋所需的全期開支,包括稅項及雜費。
除了樓價,律師費、印花稅等雜項開支加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想準確掌握整個買樓預算?立即使用我們的估算工具,只需輸入單位價格,就能即時計算出購買租置公屋需要準備的總開支,讓你理財規劃更有把握。
租置公屋按揭全攻略:解構「零首期」上車及最新按揭政策
提到租置公屋買賣,資金和按揭往往是大家最關心的環節。其實,租置公屋的按揭安排是整個計劃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環,尤其是對現居住戶而言,甚至有機會實現「零首期」上車。以下將會詳細拆解十成按揭的可能性,並為你整理2025年最新的按揭政策變動。
十成按揭(零首期)的可能性詳解
為何現居住戶能實現「零首期」上車?
能夠實現「零首期」,關鍵在於銀行批出的貸款額可以完全覆蓋樓價。一般私樓買家需要準備至少一成首期,但是購買租置單位的現租戶,可以向銀行申請高達十足,也就是100%的按揭貸款。買家只需準備港幣$2,500的意向金,而這筆款項還可以在樓價中扣除。換句話說,除了律師費、印花稅等雜費外,在樓價方面幾乎不需要動用大額儲蓄,這大大降低了置業門檻。
房委會擔保的角色與銀行審批優勢(或免入息審查)
銀行之所以願意提供如此優惠的按揭條件,全因有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作為擔保人。房委會為租置單位提供按揭還款保證,這為銀行提供了足夠的信心,大幅減低了貸款風險。正因為有這個「官方擔保」,銀行在審批租置單位按揭時,標準會比一般私樓寬鬆得多。部分情況下,銀行甚至可以豁免對現居住戶的入息審查或壓力測試,讓入息不穩定或較低的家庭,同樣有機會成功上車成為業主。
2025最新按揭政策更新
為了進一步協助市民置業及促進資助房屋流轉,政府在2025年對按揭政策作出了重要更新,不論是一手或二手市場的租置公屋買賣都同樣受惠。
一手市場:按揭保證期及還款期延長至30年
自2025年起,一手市場(即現租戶首次購買或綠表人士購買回收單位)的租置單位,房委會提供的按揭保證期上限,以及銀行的最長按揭還款期,都由以往最長25年,統一延長至30年。還款期延長意味著每月的供款額可以降低,置業負擔自然更輕鬆。
二手市場:按揭保證期大幅放寬至50年,還款期延長至30年
二手市場的政策放寬幅度更大。房委會提供的按揭保證期,由單位首次出售日期起計,由以往最長25年大幅延長至50年。同時,最長按揭還款期也延長至30年。這個改動對於樓齡較高的租置公屋轉售市場有著正面作用。
新政策對租置公屋市場流動性的影響
舊政策下,樓齡超過25年的二手租置單位很難在市場上承造高成數按揭,影響了其流轉。新政策將保證期大幅延長,讓市場上絕大部分的二手租置單位買家,都能夠更容易申請到高成數按揭及長還款期。這無疑會刺激租置公屋的二手市場,增加單位的吸引力及成交量。
不同資格買家的最高按揭成數
不同身份的買家,在申請租置公屋按揭時,可獲批的最高成數亦有不同,以下為你清晰列出:
一手市場:現租戶 (100%) vs 其他綠表買家 (95%)
現居租戶購買自住單位,享有最大優勢,最高可申請100%按揭。
其他綠表資格人士(例如其他屋邨的公屋戶)購買回收單位,最高按揭成數則為95%。
二手市場 (首40年保證期內):綠表 (95%) vs 白表 (90%)
在單位首次出售日起計的40年保證期內,綠表買家購買二手租置單位,最高可申請95%按揭。
白表買家(持有「白居二」資格)則最高可申請90%按揭。
二手市場 (第40-50年保證期內):綠表及白表 (80%)
若單位樓齡較高,處於首次出售日起計的第40至50年保證期內,不論是綠表還是白表買家,最高按揭成數會稍為下調至80%。
【互動工具】專用按揭計算機:供款 vs 租金
內置最新擔保期規則,可選十成按揭,精準計算每月供款,並與現時租金作比較。
想知道買入單位後的每月開支,與現在交租相比哪個更划算?你可以使用我們的專用按揭計算機。工具已內置2025年最新的擔保期及還款期規則,你可根據自己的買家資格,選擇高達十成按揭進行試算。只需輸入單位價格,就能即時估算出每月供款額,並將其與你現時的租金作直接比較,讓你對未來的財務規劃更有預算。
【業主篇】租置公屋轉售必讀:解鎖轉讓限制與出售策略
租置公屋買賣的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業主出售單位的轉售限制。成功上車成為業主固然值得高興,但未來總有機會因為家庭或財務規劃而需要進行租置公屋轉售。不過,政府為了確保公共資源用得其所,對租置公屋設下了不同年期的轉讓限制。想順利出售單位,首先就要清楚了解這些規則,才能制定最佳的出售策略。
首兩年內(由首次轉讓契據日期起計)
唯一途徑:以指定價格售回予房委會
在買入單位後的首兩年,限制是最嚴格的。在這段時間,業主只有一個選擇,就是以指定價格將單位售回予房屋委員會(房委會)。這個「指定價格」並非當時的市場價值,而是根據當初轉讓契據上列明的價格,所以不會跟隨市況變動。
注意事項:需退還已收取的「特別折扣優惠」
還有一點需要特別留意。如果當初購買單位時,你享有過任何「特別折扣優惠」,例如是首年購買的全額優惠,這筆款項的實際金額需要在售回單位時,全數退還給房委會。房委會會在回購價中直接扣除這筆費用。
第三至第五年內
當持有單位進入第三至第五年,你的選擇就變得更多元化,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最合適的方案。
選擇一:售回予房委會(按評估市值扣除折扣計算)
你仍然可以選擇將單位售回予房委會。但計算方法和首兩年不同。這次的回購價會參考單位當時的評估市值,再扣除你當初買入時所享有的折扣率。同樣地,任何「特別折扣優惠」的金額也需要退還。
選擇二:在居屋第二市場(免補地價)出售
另一個熱門選擇,是在居屋第二市場(俗稱「居二市場」)放售單位。這個市場的好處是業主無需補地價,就可以將單位賣給同樣持有綠表或「白居二」資格的買家。
選擇三:繳付補地價後,在公開市場自由出售或出租
最後,你也可以選擇繳付補地價,讓單位變成完全的私有物業。完成補地價手續後,單位就可以在公開市場上自由出售、出租或轉讓,買家再沒有任何身份限制。
滿五年後
可在居屋第二市場(免補地價)自由定價出售
持有單位滿五年後,轉售限制會進一步放寬。你可以在居屋第二市場,自由議定價格,將單位出售給合資格的綠表或「白居二」買家,同樣無需補地價。
或在補地價後於公開市場自由交易
當然,補地價的選項依然存在。只要向房委會繳付補價,單位就能在公開市場上自由買賣或出租。
深入探討:何謂「首次轉讓契據日期」及其重要性
整個轉售限制期的計算,都圍繞着一個關鍵日子:「首次轉讓契據日期」。這並非你個人買入單位的日期,而是房委會第一次將這個單位出售給任何一位購樓人士的轉讓契據日期。所以,即使你是二手買家,計算五年限制期時,也需要追溯到這個最初的日期。買入二手單位前,一定要查清楚這個日期,才能準確知道單位何時「鬆綁」。
獨有「安全網」機制:突發情況下售回予房委會
適用情況:家庭經濟陷困境並獲社署推薦
租置公屋有一個很特別的「安全網」機制。如果業主家庭不幸遇到突發變故,例如經濟陷入嚴重困境,並獲得社會福利署署長推薦,就可以申請這個機制。
機制作用:恢復公屋租戶身份,提供生活保障
成功申請後,業主可以將單位售回予房委會。之後可以恢復原有的公屋租戶身份,重新獲得租住公屋的保障。這是一個在危急情況下,為業主提供生活保障的重要安排。
【互動工具】轉售補地價即時模擬
輸入單位當年買入價、市值及現時估價,即時模擬計算所需補地價金額。
想知道如果現在出售單位,大概需要補多少地價嗎?試用我們的轉售補地價模擬器。只需要輸入單位當年的買入價、當時的評估市值以及單位現時的估價,系統就能即時為你模擬計算出所需補地價的大約金額,讓你更有預算。
全港39個租置計劃屋邨完整名單及分佈
想進行租置公屋買賣,第一步就是要知道有哪些屋邨可供選擇。目前全香港只有39個特定的租置計劃屋邨,這些屋邨在計劃結束後就不再增加。換句話說,所有租置公屋轉售的交易,都只會在這39個屋邨內進行。我們為你整理了完整名單,讓你一眼看清它們在港九新界的分佈。
香港島(共4個)
我們先由香港島的屋邨說起,這裡共有4個選擇,全部位於港島南區及東區,生活配套相當成熟。
華貴邨、翠灣邨、峰華邨、利東邨
九龍(共10個)
接下來是九龍區,這裡的選擇較多,共有10個屋邨,遍佈黃大仙、觀塘、深水埗等核心市區。
鳳德邨、竹園北邨、德田邨、彩霞邨、黃大仙下邨(I)、興田邨、翠屏(北)邨、東頭(II)邨、李鄭屋邨、南昌邨
新界(共25個)
最後來到新界區,這裡是租置屋邨數量最多的區域,總共有25個,分佈在沙田、屯門、大埔、上水、粉嶺、元朗、將軍澳及青衣等多個地區。
恆安邨、長安邨、運頭塘邨、建生邨、耀安邨、華明邨、田景邨、顯徑邨、太和邨、富亨邨、天平邨、廣源邨、景林邨、良景邨、青衣邨、博康邨、太平邨、葵興邨、祥華邨、山景邨、寶林邨、長發邨、富善邨、朗屏邨、翠林邨
租置公屋買賣常見問題 (FAQ)
在考慮進行租置公屋買賣時,大家心中總會浮現不少疑問。我們整理了幾個最常見的問題,希望可以幫你釐清整個概念,讓你作出更明智的決定。
Q1: 購買租置單位後,是否需要繳交管理費和差餉?
答案是肯定的。當你完成交易,由租戶身份轉為業主之後,就需要像所有私人樓宇業主一樣,承擔單位的管理費和差餉。這些費用是用於屋邨的日常管理、維修保養和政府服務,所以記得要在置業預算中考慮這一部分的恆常開支。
Q2: 房委會提供的七年結構安全保證具體包括什麼?
這個保證是房委會給予業主的一個重要保障。它主要涵蓋樓宇的「結構構件」,例如主力牆、橫樑、支柱和地台板。如果這些結構部分在樓宇落成日起計的七年內,出現非因業主不當使用而引致的損壞,房委會就會負責維修。不過,這個保證並不包括單位內部的非結構部分,例如門窗、批盪、喉管或潔具等。
Q3: 購買單位後,是否所有家庭成員都必須住在單位內?
是的,根據規定,業主和認購申請書上列名的所有家庭成員,都必須在單位內居住。這項政策是為了確保資助房屋資源能真正用於自住需要。如果任何家庭成員在未經房委會書面同意下遷出,房委會有權要求業主將單位轉售回房委會。所以,在決定進行租置公屋轉售或購買前,家庭成員需要就居住安排達成共識。
Q4: 轉讓限制期是由我買入單位當天開始計算嗎?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轉讓限制期(例如首兩年或首五年)的計算起點,並不是由你買入單位的日期開始,而是由房委會「首次」將這個單位出售給第一手買家的「首次轉讓契據日期」起計。換句話說,如果你是從二手市場買入單位,這個單位可能已經過了一部分的限制期。在交易前,一定要查清楚這個關鍵日期。
Q5: 同一個屋邨內所有單位的補地價折扣率都一樣嗎?
不一定完全相同。單位的補地價折扣率,是根據單位首次出售時的市值與當時售價計算出來的。同一個屋邨內的單位,未必是在同一個時間點售出。如果不同單位的首次出售日期相隔一段時間,當時的市場估價就可能不同,這會導致它們的折扣率出現輕微差異。因此,最準確的做法是查閱個別單位的首次轉讓契據,以獲取最確實的折扣率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