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for 公屋轉居屋

決策篇:租公屋 vs 買居屋,利弊與成本全方位分析

公屋轉居屋」是許多家庭人生規劃的重要一步。這個決定不單是居住空間的轉變,更是一項長遠的財務承諾。由租客搖身一變成為業主,當中涉及的利弊、成本與生活方式的改變,都需要在下決定前仔細權衡。這一步棋應該怎樣走,讓我們為你逐一分析。

利弊全方位剖析:繼續租公屋還是決心買居屋?

繼續租住公屋,最大的優勢自然是租金相宜與穩定性。每月數千元的租金,已經包含了管理費、差餉,而且單位的日常維修保養,例如水喉、石屎等結構問題,大多由房屋署負責,住戶的財務壓力相對輕鬆。在現今樓價高企的環境下,能夠安居於公屋,確實能將更多收入投放在生活其他方面,例如子女教育或個人進修。

不過,安穩的背後亦有其限制。住戶需要持續符合「富戶政策」的入息及資產要求,每兩年申報一次。一旦超出限額,便需要繳交額外租金,甚至要遷出單位。同時,租戶身份亦意味著不能在香港持有任何住宅物業,單位終究不屬於自己,無法成為可以傳承或增值的資產。

另一方面,下定決心買居屋,就代表擁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家。你成為了業主,享有單位升值的潛力,亦毋須再擔心收入或資產超出上限。居屋普遍以市價折扣發售,為家庭提供了一個相對實惠的置業階梯。將來,你可以選擇補地價後在自由市場出售,或者在居屋第二市場轉售予合資格人士,資產運用上更具彈性。

當然,成為業主的代價是沉重的財務負擔。每月的按揭供款,金額遠高於公屋租金。除此之外,管理費、差餉、家居保險,以至日後單位的維修開支,全部都要由自己一力承擔。樓市有升有跌,利率亦會浮動,業主需要有承擔市場風險的心理準備。

財務成本詳細試算:每月開支及隱藏費用

紙上談兵或許有點抽象,讓我們實際計算一下,更能感受兩者在財務上的巨大差異。

假設一個公屋單位每月租金約為港幣$2,500,這筆開支已是固定的。

現在,假設你購入一個價值港幣$400萬的居屋單位,並申請九成按揭,分30年償還,以目前利率計算:

  • 首期開支:
  • 首期:$400,000
  • 印花稅:約$90,000
  • 律師費及雜費:約$20,000
  • 基本裝修及傢俬:預算$200,000
  • 前期總支出:約$710,000

  • 每月固定開支:

  • 按揭供款:約$16,000
  • 管理費及差餉:約$2,000
  • 每月總支出:約$18,000

從以上試算可見,購買居屋的每月支出,可能是公屋租金的7倍以上。除了這些看得見的數目,還有一些「隱藏費用」需要考慮,例如十年或二十年後樓宇可能需要進行的大維修,每戶需要攤分的費用可能達數萬甚至十萬元。這些都是在做財務規劃時,必須預留的儲備。

真實個案分享:他們「公屋換居屋」的成功與後悔

理論分析以外,聽聽過來人的心聲,或許能給你更實在的參考。

成功個案:陳先生一家

陳先生一家四口,幾年前由二百多呎的公屋單位,換到一個近五百呎的新界區居屋。雖然每月供款壓力大增,但他們認為非常值得。子女終於有自己獨立的房間,生活空間大了,家庭摩擦也減少了。陳先生認為,供樓雖然辛苦,但感覺是為自己的資產奮鬥,非常有滿足感。幾年過去,樓價亦有平穩增長,證明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

後悔個案:年輕的阿偉

阿偉與父母同住,為了改善居住環境,他以一己之力購入市區一個綠置居單位。搬入後,他才發現問題浮現。他月入三萬多,每月供款佔了收入近一半,生活變得非常拮据,以往的興趣、進修計劃,甚至與朋友的正常社交都要大大減少。父母的生活習慣其實並不需要太大的空間,看電視、玩手機在舊居也能做到。阿偉感到自己為了「置業」這個目標,犧牲了年輕時應有的生活品質與個人發展機會,感到非常後悔。

這兩個真實個案說明,公屋轉居屋的決定沒有絕對的對與錯。關鍵在於你的家庭狀況、財務能力、風險承受水平,以及你對未來生活方式的期望。仔細評估自身條件,才能作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資格篇:誰合資格申請?綠表身份條件及限制詳解

考慮公屋轉居屋這個重要決定時,第一步就是要清楚了解自己是否符合資格。這一步就像是入場券,拿到了才能繼續之後的旅程。要成功申請,關鍵在於你是否擁有「綠表」身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究竟哪些人士符合申請資格。

審視你的綠表資格:五類合資格申請人類別

根據房屋委員會的規定,綠表資格主要涵蓋以下五大類別的人士。你可以對照一下,看看自己屬於哪一類。

第一類:房屋委員會(房委會)轄下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的住戶。
這是最常見的申請人類別。如果你和家人現正租住房委會的公屋單位,並且是戶主或認可的家庭成員,你就具備了基本的綠表資格。需要留意的是,一些持有「有條件租約」的住戶可能不符合資格。

第二類:香港房屋協會(房協)轄下甲類出租屋邨的住戶。
除了房委會,部分房協的租戶同樣符合資格。如果你是房協甲類出租屋邨的住戶,你也可以用綠表身份申請。不過,房協乙類出租屋邨的住戶就不包括在內了。

第三類:房委會轄下中轉房屋的認可居民。
這類人士通常是因為政府的清拆或重建計劃,而暫時獲安排入住中轉房屋。如果你是中轉房屋的認可居民,同樣被視為合資格的綠表申請人。

第四類:持有有效《綠表資格證明書》的人士。
有些人雖然不是現時的公屋住戶,但已通過審查,並獲發一份名為《綠表資格證明書》的官方文件。這份證明書的持有人,例如名列公屋輪候冊並即將獲編配單位的家庭,或是因政府清拆計劃而受影響的人士,都可以憑此證明書申請購買居屋。

第五類:房委會「長者租金津貼計劃」的受惠者。
正在領取「長者租金津貼計劃」津貼的長者,也符合綠表資格,讓他們有機會選擇購買居屋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