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收入按揭點申請?專家拆解3大可行途徑、申請資格及避險全攻略

在香港,「無收入」是否就與置業絕緣?不論是想動用家人「首次置業」名額節省印花稅,抑或退休人士、家庭主婦希望置業自住或投資,缺乏固定月薪證明往往成為最大障礙。然而,銀行審批按揭的真正關鍵,並非一張糧單,而是申請人整體的「還款能力」或「資產實力」。事實上,即使沒有穩定入息,只要符合特定條件,仍有三大可行途徑可成功獲批按揭。本文將由專家為你詳細拆解「資產水平按揭」、「增加擔保人」及「資助房屋按揭」三大方案的申請資格、計算方法、潛在風險及最新政策,助你全面掌握無收入人士的置業策略。

無收入申請按揭:核心概念與香港置業場景

談及無收入按揭,不少朋友第一時間都會認為是天方夜譚。月薪是申請按揭的基礎,沒有收入證明,銀行又怎會批出貸款?其實,在香港這個獨特的樓市環境中,無收入做按揭並非不可能,關鍵在於理解銀行審批背後的真正邏輯。這篇文章會為你拆解箇中玄機,讓你明白整個概念,以及為何它與許多家庭的置業策略息息相關。

破解「無收入」迷思:銀行真正審批的邏輯

審批重點:證明「還款能力」或「雄厚資產」而非「零月薪」

首先要釐清一點,銀行審批按揭的核心,從來都不是「申請人有沒有一份月薪工作」,而是「申請人有沒有足夠能力償還貸款」。傳統的入息證明只是證明還款能力最直接、最常見的方法。假如申請人能透過其他方式,例如證明擁有雄厚的資產,或者有穩健的財務後盾支持,同樣能說服銀行批出貸款。因此,重點在於證明你的「還款能力」或「資產實力」,而不是糾結於「零月薪」這個表面問題。

四大目標申請人:退休人士、家庭主婦、高資產自由工作者、獲家庭支持的年輕人

在現實操作中,有幾類人士是無收入按揭的主要申請群體。第一類是退休人士,他們可能已沒有固定月薪,但擁有豐厚的退休金、租金收入或累積多年的資產。第二類是家庭主婦,雖然沒有個人入息,但家庭財政狀況穩健。第三類是高資產的自由工作者或生意人,他們的收入可能不穩定或難以用傳統方式證明,但個人淨資產值相當高。最後一類,也是香港最常見的,就是獲得家庭支持的年輕人,例如剛畢業的子女,置業資金實際上由父母提供。

為何要了解無收入按揭?剖析香港獨特置業需求

了解無收入按揭的操作,不只是一項金融知識,更是應對香港樓市特殊情況的實用策略。許多家庭考慮採用這種方式,往往是出於以下兩個非常普遍的置業場景。

場景一:家人利用「人頭」抽新盤,增加入票機會

近年一手新盤市場競爭激烈,發展商為了公平起見,通常會限制每名買家的入票數量。為了增加中籤機會,一個家庭總動員,利用家中每位成員的名額(俗稱「人頭」)去入票抽籤,已是常見策略。被抽中的家庭成員,例如是尚在求學的子女或已退休的長輩,他們本身並無收入,但名字卻必須出現在買賣合約上。這時,就需要透過其他家庭成員的協助,共同完成按揭申請。

場景二:為節省印花稅,動用家庭成員的「首次置業」名額

香港的印花稅政策,對首次置業人士與非首次置業人士有天壤之別。為了節省高達樓價15%的印花稅,許多家庭會選擇動用家中從未置業成員的「首次置業」名額去買樓。這位家庭成員可能是名下沒有物業的配偶、父母或已成年的子女。如果這位「首置」成員本身沒有收入,整個家庭便需要部署如何順利申請無收入按揭,以完成置業大計,同時享受稅務優惠。

途徑一:資產水平按揭(高資產人士方案)

對於手頭上擁有豐厚資產,但沒有固定月薪證明的朋友來說,申請「無收入按揭」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資產水平按揭」。這方案並非審視你的收入,而是評估你的總資產實力,是專為退休人士或高資產自由工作者而設的途徑。

什麼是資產水平按揭?定義與基本原則

簡單來說,資產水平按揭是一種讓銀行以你的淨資產總額,而非每月入息,作為批核貸款基礎的審批方式。這種方法繞過了傳統按揭申請中,對入息證明及供款與入息比率的嚴格要求。

審批基礎:以「資產淨值」取代傳統「入息與供款比率」

在傳統按揭審批中,銀行最重視的是申請人的「供款與入息比率」,確保你有穩定收入應付每月供款。資產水平按揭則完全不同,它的審批核心是你的「資產淨值」(Net Worth),也就是你全部身家減去所有負債後的淨額,用來證明你擁有雄厚的財務基礎去支持樓價。

核心要求:申請人淨資產須高於或等於物業完整樓價

這是資產水平按揭最關鍵的一項要求。你的資產淨值,必須等於或者超過你打算購入物業的完整樓價。舉個例子,如果你想買一層價值1,000萬港元的物業,你就必須向銀行證明,你擁有的資產淨值最少有1,000萬港元。

【獨家詳盡計算】如何精準計算你的資產淨值?

要計算資產淨值,並不是將所有資產面值簡單相加就可以,因為銀行對不同類別的資產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和折算率。我們可以跟著以下四個步驟,精準計算出你的資產淨值。

步驟一:盤點銀行認可資產(現金、股票、基金、物業、債券)

首先,你需要列出所有銀行普遍認可的資產。這些資產通常流動性較高,例如現金存款、港股或美股等主流市場的股票、基金單位、物業、車位、政府或高評級企業債券等。

步驟二:應用不同資產折算率(現金100%、股票基金打折、物業資產折讓)

銀行在計算時會為不同資產應用一個折算率。現金和本地銀行存款通常最直接,可以100%計算。股票和基金等投資產品,因為價格會波動,銀行可能會打個折扣,例如只計算市值的七至九成。而物業資產的折讓幅度最大,銀行普遍只會計算物業估值的五成。

步驟三:【關鍵陷阱】連按揭物業的負債計算公式與實例

如果你用作資產證明的物業本身仍有按揭未供完,計算就會變得更複雜。你需要先將物業估值打五折,然後再減去全部的按揭餘額。
公式是:可計算資產 = (物業估值 x 50%) – 尚餘按揭貸款
例如,你持有一層市值2,000萬的物業,尚有600萬按揭未還。那麼,這層物業可以為你提供的資產淨值就是:(2,000萬 x 50%) – 600萬 = 400萬。

步驟四:得出最終資產淨值,與目標樓價作比較

將所有資產按折算率計算後的總值,減去你所有的負債(包括現有按揭、私人貸款等),就能得出最終的資產淨值。然後,將這個數值與你想購買的物業樓價作比較,如果你的資產淨值高於或等於樓價,你就符合了申請的基本門檻。

資產水平按揭的成數、利率與條款限制

即使符合資產淨值的要求,這種「無收入做按揭」的方式在貸款條款上亦有一些限制,申請前必須了解清楚。

最高按揭成數:無其他按揭為六成,已有按揭降至五成

根據金管局指引,以資產水平申請按揭,最高按揭成數為物業價值的六成。而且,這種方法不能申請按揭保險。如果你本身已經有其他按揭在身,或者為他人的按揭作擔保,最高按揭成數更需要下調至五成。

利率與還款期:或只限P按,年期可能縮短至25年

在貸款條款方面,銀行提供的選擇可能較少。部分銀行或只會提供以最優惠利率為基準的按揭計劃(P按),而非市場上較常見的同業拆息按揭(H按)。同時,最長還款期也可能由普遍的30年縮短至25年,這意味著每月供款額會相應提高。

境外資產(如內地物業)的估值與接納挑戰

如果你持有的資產大部分在境外,例如內地的物業或股票,申請時可能會遇到挑戰。香港的銀行普遍難以對內地資產進行準確估值和查證,因此未必會接納這些資產作為申請基礎。申請前,最好先向銀行查詢清楚其對境外資產的取態。

途徑二:增加擔保人(家庭支援常見方案)

對於資產未達到門檻的朋友,想成功申請無收入按揭,增加擔保人便是另一個常見且有效的家庭支援方案。這方法尤其適合剛投身社會、收入不高,但獲家人支持的年輕置業人士。簡單來說,就是找一位具備足夠還款能力的親人,為你的按揭貸款作擔保,讓銀行對你的還款能力更有信心。

擔保人如何助你成功申請按揭?

運作原理:合併計算借款人與擔保人總收入以通過審批

銀行審批按揭的核心,始終是評估「還款能力」。當申請人自身無收入或收入不足時,擔保人的角色就像一個強力的隊友。銀行會將借款人與擔保人的總收入合併計算,用這個合併後的總收入去衡量是否能通過供款與入息比率的要求。例如,若按揭的最低入息要求是每月五萬元,而你月入只有兩萬元,此時若有一位月入四萬元的擔保人加入,你們的合併總收入便達到六萬元,就能符合銀行的審批門檻。

擔保人資格全面檢視:不只視乎收入

成為一個「優質擔保人」,並非單純收入高就可以。銀行會對擔保人進行全面的財務背景審查,考慮的因素包括:
* 穩定收入:擔保人需要有穩定且銀行認可的收入來源,例如固定月薪,並能提供相關證明文件如稅單、糧單及銀行紀錄。
* 良好信貸紀錄:擔保人的信貸評級(TU)必須良好,沒有逾期還款或撇帳等不良紀錄。
* 合適年齡:擔保人的年齡亦是考慮因素,因為會影響銀行批核的最長還款年期。
* 與借款人關係:銀行普遍只接受直系親屬(如父母、配偶、子女)或未婚夫妻作為擔保人。

擔保人自身財務狀況的決定性影響

邀請家人作擔保前,必須先深入了解其自身的財務狀況,因為這會直接影響按揭審批的最終結果,甚至可能令情況變得更複雜。

壓力測試計算要求(暫停前標準參考)

雖然金融管理局已於2025年初暫停壓力測試要求,但了解其運作原理,仍是評估家庭總負擔能力的黃金標準。在暫停前,基本的供款與入息比率要求是,每月總供款不得超過總收入的50%。若擔保人自身沒有任何按揭在身,計算相對直接,只需將你們的總收入加起來,確保每月供款不超過這個比例便可。

【關鍵陷阱】當擔保人自身有按揭:「收緊三部曲」全面剖析

如果你的擔保人本身已經有按揭在身,情況就變得非常不一樣。銀行會視這次申請為「多重按揭」,審批標準會即時收緊,我們稱之為「收緊三部曲」:

  1. 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下調:合併總收入中,用作償還所有按揭(包括擔保人舊有和你的新按揭)的總供款,佔比上限會由50%大幅下調至40%。
  2. 壓力測試要求更嚴格:在舊有壓力測試基準下(假設利率上升2厘),總供款佔比上限亦會由60%下調至50%。
  3. 最高按揭成數降低:新申請的按揭成數上限需要降低一成。例如,本來最高可申請八成按揭,現在則只能申請七成。

這三項收緊措施,會大幅削弱擔保人的擔保能力,因此在尋找擔保人時,優先考慮沒有按揭在身的家人會是更理想的選擇。

【專業避險指南】申請的法律紅線與正確策略

處理無收入做按揭的申請時,必須堅守法律底線,切勿以身試法。同時,採用正確的策略,才能確保過程順利穩妥。

嚴禁「自製入息」:串謀詐騙的嚴重法律後果

有些申請人或會考慮透過親友公司出糧的方式,「自製」一份糧單及入息證明。必須在此鄭重提醒,這種行為已觸犯香港法律。偽造文件向銀行申請貸款,屬於串謀詐騙罪,是非常嚴重的刑事罪行。一經定罪,不單申請人要負上刑責,協助製造虛假證明的公司持有人亦會被牽連。最終不但無法置業,更會留下永久案底,後果不堪設想。

成功個案分析:建立真實入息記錄與尋找優質擔保人

與其冒險犯法,不如循正確途徑規劃。我們曾處理過一個案,一位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希望在父母資助首期下置業,但當時尚未找到工作。我們的建議並非「走捷徑」,而是讓他先積極尋找一份工作。數月後,他成功受聘於一家大型連鎖企業,雖然起薪點不高,但他已開始建立一份真實、可信的入息紀錄。

與此同時,我們協助他審視家庭成員的狀況,發現其兄長收入穩定,且名下沒有任何按揭。最終,他以自己數個月的穩定入息紀錄,加上兄長作為擔保人,兩人合併的總收入足以通過銀行的審批要求,成功申請按揭上會。這個案正好說明,建立真實的財務背景,並尋找真正合資格的「優質擔保人」,才是成功申請無收入按揭的王道。

途徑三:申請資助房屋按揭(居屋/綠置居特例)

對於計劃申請無收入按揭的人士,資助房屋提供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徑。香港的居屋、綠置居等資助房屋,因為其政策目標特殊,銀行對其按揭審批的尺度,遠比私人樓宇寬鬆,這也成為部分無收入做按揭申請人的可行選項。

為何居屋按揭審批特別寬鬆?

居屋按揭的審批邏輯,與一般私樓市場存在根本差異。銀行之所以願意提供較優厚的條款,主要基於兩個核心因素,這兩個因素共同構成了一個低風險的貸款環境。

核心原則:申請資格設入息「上限」但無「下限」

首先,理解居屋的申請門檻是關鍵。政府為了確保資源能分配給目標家庭,只設定了申請者的家庭總收入與總資產的「上限」,但從未設定過「下限」。這意味著,申請者理論上可以是零收入或零資產,只要不超出上限,便符合抽籤資格。這個原則為沒有固定收入證明的申請人打開了方便之門。

政府擔保角色:房委會為銀行的最終擔保,降低信貸風險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在當中扮演了關鍵的擔保人角色。每一筆未補地價的居屋按揭,房委會都會為銀行提供擔保。假如業主日後無法償還貸款,房委會將會承擔還款責任。因為有這個政府機構作為最終後盾,銀行的信貸風險被大幅降低,自然更樂意批出按揭。

【2025最新政策】居屋按揭放寬的重大利好

在2025年,政府進一步放寬了資助房屋的按揭安排,無論是一手還是二手市場都迎來了重大利好消息,讓置業的門檻變得更低。

一手居屋/綠置居:豁免壓力測試,還款期延長至30年

對於購買全新的一手居屋或綠置居,最大的優勢是申請人可以豁免銀行的壓力測試。同時,最長的按揭還款年期也由過去的25年,正式延長至30年。更長的還款期代表每月的供款額會更低,讓申請人的還款壓力得以舒緩。

二手市場(居二):擔保期及還款期放寬,激活舊樓齡市場

二手市場的放寬措施同樣影響深遠。政府擔保期由單位首次出售日起計,大幅延長至最長50年,還款期也同步放寬至最長30年。這個改動直接解決了以往高樓齡居屋因擔保期不足,導致買家難以申請高成數或長年期按揭的困局,有效激活了整個二手居屋市場的流轉。

申請居屋按揭的注意事項

雖然居屋按揭審批寬鬆,但在申請過程中,仍有一些關鍵細節需要留意,避免因誤解規則而影響置業大計。

一手與二手市場的審批差異(二手或仍需壓力測試)

必須清楚區分,豁免壓力測試的安排主要適用於一手市場。對於在二手市場(居二市場)購入未補地價單位的買家,部分銀行基於其內部風險評估,仍有可能要求申請人進行壓力測試,所以在預算時需要考慮這一點。

申請人年齡對還款期的影響(「99減人齡」公式)

申請人的年齡是銀行決定最長還款期的因素之一。雖然最長還款期已放寬至30年,但部分銀行會採用類似「99減人齡」的公式來計算。例如,一位60歲的申請人,其最高還款年期理論上可達39年,但最終仍會以30年為上限。這個公式對年長申請人相對有利。

禁止雙重房屋福利:處理公屋戶籍問題

香港房屋政策嚴格禁止市民享用雙重房屋福利。如果申請人或其家庭成員本身是公屋租戶,就必須在購入居屋後,從公屋戶籍中除名。例如,兒子以單身資格購買居屋,但父母是公屋住戶,那麼父母就不能成為這份居屋按揭的擔保人,除非他們願意放棄公屋戶籍。申請前必須妥善處理好戶籍問題。

終極比較與常見問題:助你選擇最佳方案

介紹過三大無收入按揭的可行途徑後,你可能會好奇,到底哪一個方案最適合自己?這部分我們會將三種方法並列比較,讓你一眼看清各自的特點。然後,我們會解答幾個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助你根據自身情況,作出最明智的決定。

三大途徑終極比較表

適用人士:資產型 vs. 家庭支援型 vs. 資格限定型

  • 資產水平按揭(資產型):適合本身擁有雄厚資產的人士,例如已退休的專業人士、持有大量現金或投資組合的生意人。簡單來說,就是「有財力,但沒有固定月薪證明」的朋友。
  • 增加擔保人(家庭支援型):適合剛投身社會的年輕人、家庭主婦,或者收入暫時不穩定的自由工作者。這個方案的核心是背後有收入穩健的家人作為強大後盾。
  • 資助房屋按揭(資格限定型):這條路徑有特定門檻,只適用於符合房委會或房協申請資格的人士,例如成功抽中居屋或綠置居的申請者。

最高按揭成數

  • 資產水平按揭:成數相對較低,並且不能申請按揭保險。首次置業最高可承造六成按揭。如果申請人本身已有其他按揭在身,成數會降至五成。
  • 增加擔保人:成數可以很高。只要借款人與擔保人的總收入符合要求,便可申請按揭保險,最高有機會做到九成按揭。
  • 資助房屋按揭:成數是三者中最高。因為有政府作為擔保,綠表申請人最高可達九成半,白表申請人亦可達九成,而且無需購買按揭保險。

審批核心準則

  • 資產水平按揭:銀行只看申請人的「資產淨值」。審批的唯一標準,就是申請人持有的資產(經銀行折算後),是否足以覆蓋整個物業的樓價。
  • 增加擔保人:銀行的焦點是「合併入息」。銀行會將借款人與擔保人的總收入加起來,然後計算總供款佔總入息比率(DTI),確保家庭整體具備足夠的還款能力。
  • 資助房屋按揭:審批的核心在於「政府擔保」。房委會為貸款提供了保證,大大降低了銀行的信貸風險,所以審批過程相對寬鬆,對申請人個人的還款能力審查也不及私樓嚴格。

主要優點與缺點

  • 資產水平按揭
  • 優點:申請過程完全獨立,無需牽涉家人或朋友,財務自主度最高。
  • 缺點:門檻極高,需要龐大資產。按揭成數低,意味著首期開支非常巨大。
  • 增加擔保人
  • 優點:可以實現高成數按揭,大大減輕首期負擔,是無收入做按揭最常見的途徑。
  • 缺點:擔保人的財政狀況會與你綑綁,他未來的借貸能力也會受影響,是一項沉重的責任。
  • 資助房屋按揭
  • 優點:按揭成數最高,首期最輕鬆,審批亦最寬鬆。
  • 缺點:機會不是人人有。申請人必須符合資格,並且要在抽籤中成為幸運兒。

無收入做按揭常見問題 (FAQ)

Q1: 金管局暫停壓力測試後,對各類申請有何實際影響?

暫停壓力測試(俗稱「加2厘」測試)對不同申請的影響有所不同。

  • 對「增加擔保人」方案影響最大:這是最受惠的類型。以往,借款人與擔保人的合併總收入需要通過壓力測試,門檻較高。暫停後,只需符合基本的「供款與入息比率」要求即可。這直接降低了對擔保人入息的要求,讓更多家庭組合符合資格,是實質性的放寬。
  • 對「資助房屋按揭」方案影響正面:一手居屋原本已豁免壓力測試,所以沒有變化。但二手居屋以往部分銀行仍會參考壓力測試作審批,暫停要求後,二手居屋的審批流程會更為順暢。
  • 對「資產水平按揭」方案基本無影響:這種申請方式從來不審視入息,只計算資產淨值,所以壓力測試的有或無,對其審批結果沒有任何影響。

Q2: 銀行如何看待退休人士或剛成年子女的申請?

銀行對這兩類申請的看法相當務實。

  • 退休人士:銀行完全理解他們沒有固定月薪。如果退休人士資產豐厚,銀行會引導他們循「資產水平按揭」途徑申請。如果資產不多,但子女收入穩定,則可由退休人士作物業持有人,再由子女擔任擔保人。雖然申請人年齡較大可能影響還款年期,但加入年輕擔保人通常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 剛成年子女:銀行處理過大量這類個案,特別是為抽新盤而動用子女名額的情況。銀行普遍視之為整個家庭的置業決策。審批重點會完全落在擔任擔保人的父母身上,只要父母的財政狀況穩健、信貸記錄良好,即使子女本身是學生或無收入,申請一般都會順利獲批。

Q3: 若同時擁有資產及合資格擔保人,應優先選擇哪種方案?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答案取決於你的首要目標。

  • 若追求「高成數、低首期」:那麼「增加擔保人」是你的不二之選。只有這個方法,才能讓你透過按揭保險計劃,實現最高九成的按揭貸款,將首期支出降至最低。
  • 若追求「財務獨立、免除人情」:那麼「資產水平按揭」會更適合你。只要你的資金足以應付四至五成的首期,選擇此方案可以避免與家人產生長期的財務關連,過程更自主。

總結來說,你可以先計算一下兩種方案下的首期金額。如果「資產水平按揭」所需的高額首期對你來說不成問題,而且你更看重個人財務的獨立性,這便是理想選擇。反之,如果希望盡量減輕首期壓力,「增加擔保人」則是更普遍和實際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