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居屋價格點樣計?全面拆解最新呎價、7大關鍵因素及買賣全攻略

二手居屋向來是香港市民的「上車」熱門選擇,但其定價機制比私樓複雜,當中「補地價」與否更是關鍵。究竟二手居屋價錢點樣計?未補地價的「綠表」、「白居二」市場與已補地價的自由市場有何分別?最新各區熱門屋苑呎價去到幾多?樓齡、景觀、校網等因素又如何影響估價?

本文將為您全面拆解二手居屋的估價方法,從最新成交數據、影響樓價的7大關鍵因素,到詳細買賣流程及財務預算,提供一站式全攻略,助您計清條數,精明入市。

解構二手居屋價錢:未補地價 vs 已補地價(自由市場)

談及二手居屋價格,第一個要理解的核心概念就是「補地價」。這一個步驟,直接將二手居屋市場劃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居屋第二市場」(未補地價)和「自由市場」(已補地價)。兩者的二手居屋價錢、買家資格、以至轉售限制都有天壤之別。想掌握真實的二手居屋呎價,就要先從這兩個市場的分別入手。

居屋第二市場 (綠表/白居二):未補地價二手居屋

這個市場,有時大家會稱之為「綠表市場」,是專為特定資格人士而設的置業途徑。因為當年業主是以折扣價向政府買入單位,所以轉售時的價錢也未包含十足的市值,當中仍未計算政府的地價資助部分。

購買資格:誰合資格購買(綠表及白居二)

要在這個市場買樓,並不是人人都可以。買家必須持有以下兩種資格之一:

  • 綠表資格:主要是指現時的公共租住房屋(公屋)住戶,或持有有效《綠表資格證明書》的人士。他們可以透過交還公屋單位,換取購買資助房屋的資格。
  • 白居二資格:全名是「白表居屋第二市場計劃」。不符合綠表資格,但入息及資產符合指定限額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可以透過每年一次的抽籤,去爭取獲得進入這個市場的入場券。

價錢優勢:為何呎價較低及其計算方式

這裡的二手居屋呎價之所以吸引,主因是價錢反映了政府當年的資助折扣。你可以這樣理解:假如當年業主是以市價七折買入單位,現在他放售時,其定價基礎也會是參考現時同區物業的市值,再按當年的折扣率去計算。這意味著買家是以一個較相宜的價錢,去承接這個單位的業權。

轉售限制:對未來物業價值的影響

買家以未補地價方式購入單位,將來如果想轉售,同樣會受到限制。業主只能將單位再次於居屋第二市場,賣給下一位持有綠表或白居二資格的買家。假如想在自由市場放售予任何人士,就必須先向政府申請評估,並補回當年的地價差額。這個限制縮窄了潛在買家的範圍,對未來物業價值的流動性有一定影響。

自由市場:已補地價二手居屋

當業主向政府繳付了所有地價差額,也就是完成了「補地價」手續後,這間居屋的身份便會徹底改變,正式進入自由市場。

市場定位:與私人樓宇睇齊的流通性

已補地價的居屋,基本上等同一間私人樓宇。任何人士,不論其入息、資產或是否已持有物業,都可以自由買賣,不受任何資格限制。這大大增加了物業的流通性,因為潛在買家遍佈全港,不再局限於小數的合資格人士。

價錢釐定:已補地價的估價方式

在自由市場,二手居屋價錢的釐定方式就簡單直接得多。銀行或測量師行進行估價時,會直接參考鄰近地區、樓齡相若的私人屋苑成交數據。其二手居屋呎價完全由市場供求主導,與政府的資助折扣再無任何關係。

交易成本:與一般二手私樓買賣的分別

在交易成本方面,買賣已補地價的居屋與一般二手私樓幾乎沒有分別。買家同樣需要支付印花稅、地產代理佣金及律師費等。整個交易流程和財務計算方式,都與大家熟悉的私樓買賣程序完全一致。

最新二手居屋呎價及價錢概覽:各區熱門屋苑數據分析

要掌握最新的二手居屋價格,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從各區的熱門屋苑成交入手。不同地區和屋苑的二手居屋價錢可以有很大分別,所以我們會分開港島、九龍和新界三個區域,挑選一些有代表性的屋苑,看看它們近期的成交價錢和二手居屋呎價表現,讓你對市場行情有一個更實在的概念。

香港島熱門二手居屋呎價及價錢

港島區的居屋供應相對較少,所以樓價一直企穩。區內屋苑普遍交通方便,配套成熟,深受買家歡迎。

筲箕灣東旭苑/愛蝶灣:近期成交價錢及呎價分析

東旭苑和愛蝶灣是港島東的指標性居屋。東旭苑鄰近港鐵筲箕灣站,部分單位享有開揚海景,質素相當高。近期一個中層兩房單位,實用面積約650呎,成交價錢約730萬(未補地價),實用呎價約11,200元。愛蝶灣同樣位置優越,而且是私人機構參建的居屋,質素有保證。一個實用面積約592呎的三房單位,近期成交價約680萬(未補地價),實用呎價約11,500元。這兩個屋苑的價錢反映了港島區優質居屋的市場價值。

柴灣杏翠苑/山翠苑:近期成交價錢及呎價分析

如果預算有限,柴灣的杏翠苑和山翠苑是比較實惠的選擇。這兩個屋苑樓齡較高,大約三十多年,但是勝在周邊配套齊全,交通也算方便。杏翠苑一個實用面積約400呎的兩房單位,近期成交價錢約350萬(未補地價),實用呎價約8,750元。山翠苑的呎價也相若,為港島區提供了入場門檻較低的選擇。

九龍區熱門二手居屋呎價及價錢

九龍區的居屋選擇眾多,從市中心到新發展區都有供應,豐儉由人,是很多上車客的目標地區。

長沙灣凱樂苑/凱德苑:近期成交價錢及呎價分析

凱樂苑和凱德苑是近年落成的市區新晉居屋,樓齡新是它們最大的賣點。屋苑鄰近南昌站,交通網絡完善。因為樓齡新,單位的間隔和用料都比較現代化。凱樂苑一個實用面積約480呎的兩房單位,近期成交價錢約600萬(未補地價),實用呎價高達12,500元。凱德苑面積較小的單位,入場費約450萬,呎價也企穩在12,000元以上,可見市場對市區新居屋的需求非常殷切。

鑽石山龍蟠苑/彩興苑:近期成交價錢及呎價分析

龍蟠苑是傳統的「居屋王」,最大優勢是與港鐵鑽石山站和大型商場相連,生活便利度滿分。雖然樓齡已超過三十年,但交投依然活躍,呎價也很有競爭力。一個實用面積約426呎的兩房單位,成交價錢約520萬(未補地價),實用呎價約12,200元。彩興苑則相對較新,位處半山,環境較清靜,一個實用面積約380呎的單位,成交價約420萬(未補地價),呎價約11,000元。

藍田康逸苑/鯉安苑:近期成交價錢及呎價分析

藍田區的居屋一向是九龍東的熱門選擇。鯉安苑鄰近港鐵藍田站,是區內樓齡較新的屋苑,質素和間隔都很好。近期一個實用面積約650呎的三房單位,成交價錢達680萬(未補地價),實用呎價約10,400元。康逸苑的規模較小,但環境舒適,一個實用面積約506呎的兩房單位,成交價約500萬(未補地價),實用呎價約9,900元。

新界區熱門二手居屋呎價及價錢

新界區的居屋供應量最多,面積選擇也較廣,價錢相對市區低水,吸引了不少家庭客和年輕上車客。

馬鞍山錦豐苑/富安花園:近期成交價錢及呎價分析

馬鞍山是個規劃完善的社區,錦豐苑和富安花園都是區內的大型居屋屋苑。錦豐苑鄰近港鐵馬鞍山站,部分單位更可望海景。一個實用面積約540呎的兩房單位,成交價錢約510萬(未補地價),實用呎價約9,400元。富安花園雖然離港鐵站稍遠,但屋苑設施齊全,一個約590呎的三房單位,成交價約530萬(未補地價),呎價約9,000元。

將軍澳唐明苑/寶盈花園:近期成交價錢及呎價分析

將軍澳是新界東的置業熱點,唐明苑和寶盈花園都是指標屋苑。寶盈花園作為私人機構參建居屋,質素媲美私樓,而且基座就是大型商場和港鐵站,非常方便。一個實用面積約590呎的三房單位,成交價錢約660萬(未補地價),實用呎價約11,200元。唐明苑的價錢相對親民,一個約530呎的兩房單位,成交價約480萬(未補地價),實用呎價約9,000元。

元朗宏富苑/屏欣苑:近期成交價錢及呎價分析

元朗和天水圍一帶的居屋,是新界西的實惠之選。屏欣苑鄰近港鐵天水圍站,是近年落成的新居屋,交通佔優。一個實用面積約450呎的兩房單位,成交價錢約450萬(未補地價),實用呎價約10,000元。宏富苑的規模不大,但位置方便,鄰近朗屏站,一個約430呎的單位,成交價約410萬(未補地價),實用呎價約9,500元。

數據洞察:分析屋苑升值潛力與流轉性

了解完各區的價錢,我們可以進一步從數據中發掘更多有用的資訊,幫助判斷一個屋苑的潛力。

歷史成交走勢:與同區私樓呎價比較

一個簡單評估居屋價值的方法,是將它的呎價與鄰近的私人樓宇比較。一般來說,未補地價居屋的呎價大約是同區私樓的六至七折。如果某個居屋屋苑的質素和配套特別好,這個差距可能會收窄,也代表它的升值潛力較高。你可以留意心儀屋苑的歷史呎價走勢,看看它和私樓的價格差距是擴大還是收窄,從而判斷其保值能力。

成交宗數分析:評估屋苑轉手活躍度

成交宗數反映了屋苑的流轉性或市場活躍度。一個每月都有穩定成交的屋苑,代表市場上有很多人喜歡它,買賣都比較容易。這對買家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因為當你將來想換樓時,一個流轉性高的物業會更容易賣出。像龍蟠苑、寶盈花園這些傳統熱門屋苑,成交量一向都很高。

買家比例分析:綠表 vs 白居二如何影響市場氣氛

二手居屋市場的買家主要分為綠表和白居二兩類。綠表買家主要是公屋住戶,有較迫切的自住需求。白居二買家則來自私人市場,他們需要通過抽籤獲得配額。當政府推出新一期白居二計劃時,市場上會突然增加一批有購買力的買家,這通常會推高二手居屋的樓價,特別是受歡迎的屋苑,競爭會變得更激烈。所以,留意政府的房策,也能幫助你掌握市場氣氛的變化。

影響二手居屋價錢的7大關鍵因素

要準確評估心儀單位的二手居屋價格,除了參考市場成交數據,我們還需要了解背後影響價錢的各種因素。這些因素環環相扣,共同決定了單位的最終價值。下面我們就逐一拆解這7個關鍵,讓你掌握估價的核心技巧。

樓齡與按揭年期

樓齡如何影響銀行批核的按揭還款期

樓齡是銀行審批按揭時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慮點。銀行通常會以房委會提供的30年擔保期,或者用一個固定年期(例如75年)減去樓齡,來計算最長的按揭還款年期。假設一個居屋樓齡已達35年,銀行可能只會批出最長25年(普遍私樓標準為60-35=25)甚至更短的還款期。還款期縮短,意味著每月供款額會增加,這直接影響了買家的負擔能力和入市意欲。

高樓齡居屋對二手價錢的折讓影響

正因為高樓齡居屋的按揭年期較短,導致買家每月供款壓力變大,能夠承擔的總樓價自然會降低。所以,在市場上,樓齡較高的居屋,其二手居屋價錢通常會存在一定程度的折讓。買家在比較不同屋苑時,必須將樓齡和按揭因素計算在內,才能得出一個合理的估價。

實用面積、間隔與實用率

實用面積與呎價的直接關係

實用面積是衡量單位大小的最直接標準,它和總價成正比關係。面積越大,總價自然越高。在比較不同單位的二手居屋呎價時,實用面積是計算的基礎。不過,即使呎價相近,總價也會因實用面積大小而有很大差異,買家需要根據自己的預算和家庭需要去衡量。

不同房間間隔(如兩房、三房)對總價的影響

單位的房間間隔直接影響其目標客群。例如,兩房單位適合小家庭或新婚夫婦,而三房單位則能滿足有子女或需要更多空間的家庭。由於三房單位的市場供應相對較少,而且需求穩定,所以其總價通常會比同屋苑的兩房單位高出一截,升值潛力也可能更看高一線。

地區、交通及校網

鄰近港鐵站對二手居屋價錢的溢價作用

地點是決定物業價值的黃金法則,這點在居屋市場同樣適用。鄰近港鐵站的屋苑,盡享交通便利的優勢,居民出入方便,生活配套也較完善。這種便利性會直接反映在樓價上,形成「鐵路盤溢價」。一般來說,步行10分鐘內可達港鐵站的居屋,其二手居屋價錢會比同區但遠離鐵路的屋苑高出10%至20%。

優質校網如何提升物業價值

對於有子女的家庭買家,「校網」是置業時的首要考慮因素。位處傳統名校網(例如九龍城的41校網)的居屋,即使樓齡較高或規模較小,其價值也因教育優勢而得到鞏固。為了讓子女有更大機會入讀心儀學校,不少家長願意付出更高的價錢購入校網內的單位,這股強勁的需求有力地支撐著這些屋苑的價值。

景觀與座向

海景、山景等不同景觀的價值排序

單位的景觀是影響居住體驗和物業價值的重要一環。開揚的景觀能為單位帶來附加值,其價值排序一般是:全海景 > 部分海景 > 開揚山景 > 公園景 > 內園景 > 樓景。擁有優質景觀的單位,其價錢可以比同屋苑、同面積但望樓景的單位高出10%以上。

座向對居住舒適度及價錢的影響

單位的座向決定了室內的採光和通風效果。香港普遍認為「坐北向南」是最佳座向,冬天溫暖,夏天則有涼爽的南風。其次是東南、西南座向。而向西的單位會有西斜問題,夏天會比較悶熱;向北的單位則可能在冬天較為陰冷。雖然座向對價錢的影響不及景觀直接,但良好的座向無疑會提升單位的吸引力。

屋苑設施與管理質素

大型屋苑會所、康樂設施的附加值

大型居屋屋苑,特別是私人機構參建居屋(PSPS)或房協項目,很多都設有會所、泳池、健身室、平台花園等康樂設施。這些設施大大提升了住戶的生活質素,提供了媲美私人屋苑的居住體驗。因此,設施齊全的屋苑,其二手居屋價錢和吸引力自然會比單幢式居屋為高。

管理公司的聲譽及管理費水平

屋苑的管理質素直接影響居住環境和物業的長遠保值能力。一間信譽良好、服務高效的管理公司,能確保屋苑的公共空間乾淨整潔、設施保養得宜。買家在睇樓時,可以多留意屋苑大堂、走廊的狀況。同時,管理費水平是否合理,也是一個重要的考慮點,因為它構成了長期的持有成本。

單位內部裝修狀況

「即買即住」精裝修單位如何影響價錢

一個附有雅緻裝修、保養良好的單位,對買家有極大吸引力。因為這代表買家可以節省下一筆數十萬的裝修費用和數個月的裝修時間,真正做到「即買即住」。業主亦會將裝修成本計算在售價之內,所以這類單位的叫價通常會比同類質素較差的單位高。

原裝間隔 vs 已改動間隔的利弊

原裝間隔的單位,在申請按揭時會比較順利,銀行估價也較為足額。而已改動間隔的單位,例如將兩房打通成一房,或者改動了廚房(特別是改成開放式廚房),雖然可能更符合業主自身的生活習慣,但新買家申請按揭時,銀行有機會要求還原間隔才能批出貸款,這會增加交易的複雜性和額外開支。

發展機構:房委會 vs 房協

分析兩大機構的項目特點與定價差異

香港的居屋主要由房屋委員會(房委會)和房屋協會(房協)兩個機構發展。一般來說,房委會的項目數量多,遍佈各區,設計較為標準化。而房協的項目數量較少,但其設計、用料和配套設施,往往更貼近私人樓宇的水平,例如著名的「住宅發售計劃」屋苑。

特定機構的口碑對二手價錢的潛在影響

因為房協樓的質素普遍有較好的口碑,被市場冠以「居屋樓王」的美譽,所以在二手市場上,即使位處相同地區、樓齡相若,房協樓的二手居屋呎價通常會比房委會的居屋有一定溢價。買家在選擇時,可以將發展機構的背景和口碑納入考慮範圍。

財務規劃:計算真實二手居屋負擔能力

看中了一個心儀單位,覺得二手居屋價格好像很吸引?先別急著作決定。要真正了解自己的負擔能力,我們需要從資格、首期到長遠持有成本,一步步計算清楚,這樣才能作出最穩健的財務決策。

購買資格與財務要求

在計算實際的二手居屋價錢之前,首先要確定自己是否符合購買資格。居屋第二市場的買家主要分為兩類,各有不同的身份和財務要求。

綠表資格核心要求概覽

綠表資格主要是為現時的公共租住房屋(公屋)住戶,或持有有效《綠表資格證明書》的人士而設。他們可以直接在居屋第二市場購買單位,不需要經過抽籤。他們在申請按揭貸款時,通常也能享有比較優惠的條件。

白居二入息及資產限額概覽

如果你不符合綠表資格,「白表居屋第二市場計劃」(簡稱「白居二」)就是另一個途徑。申請人必須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並且符合房委會每年公布的家庭入息及資產限額。這些限額每年都會因應市況調整,所以在遞交申請前,務必查閱房委會網站上最新的官方資料,確認自己符合資格。

計算「總持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

樓價只是置業成本的一部分。一個精明的買家會計算「總持有成本」,它包含了由買入到持有的所有開支。我們可以將它分為首期預算、持有成本和未來成本三個部分。

首期預算:按揭成數、壓力測試與印花稅

首期是買樓的第一個大關。由於有政府作為擔保人,居屋按揭的申請條件相對寬鬆。綠表買家最高可申請九成半按揭,而白居二買家最高也可申請九成按揭,並且兩者通常都豁免了銀行的壓力測試。除了首期資金,你還需要預備一筆額外款項去支付印花稅,印花稅的金額會根據你購入的二手居屋價格而定,是置業前期一項重要的開支。

持有成本:管理費、差餉地租全面睇

成功上車後,每個月的開支不單是按揭供款。你還要預算每個月的管理費,以及每季需要繳交的差餉和地租。這些費用雖然看似不多,但日積月累也是一筆固定的開支。在規劃每月收支時,必須將這些持有成本也計算在內,才能更準確評估自己的供款能力。

未來成本:如何估算「補地價」金額

最後,你需要了解一個潛在的未來成本:補地價。未補地價的居屋有轉售限制。如果你將來打算在自由市場將單位出售或出租,就需要向政府補回當年買入時的折扣差價。估算方法是將單位「補價時的市值」乘以「首次出售時的折扣率」。這個折扣率在你買入單位時已經鎖定,所以了解單位的原始折扣率非常重要。雖然這不是一項即時開支,但它會直接影響物業的長遠升值潛力,以及你未來的財務部署。

二手居屋買賣流程及財務開支預算

由議價到成交:各階段開支詳解

當你與賣家就心儀單位的二手居屋價格達成共識後,真正的買賣旅程才正式開始。這個過程環環相扣,每個階段都涉及不同的財務開支。為了讓你更清晰地掌握預算,我們將整個流程由議價到成交,一步步拆解,讓你對每筆二手居屋價錢的支出都心中有數。

簽署臨時買賣合約(支付「細訂」)

這是交易的第一步,也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開始。簽署臨時買賣合約時,你需要支付俗稱「細訂」的臨時訂金,金額通常是樓價的3%至5%。這筆款項會先由地產代理保管,代表雙方確認了這次交易的意願。

申請按揭及委託律師(銀行估價與律師費)

簽署臨約後,你要立即處理兩件重要事情。第一是正式向銀行申請按揭貸款。銀行會為單位進行估價,這個估價直接影響最終批出的貸款額。第二是委託一位代表自己的律師,處理後續所有法律文件。律師費是這個階段的主要開支,記得要先問清楚收費詳情。

申請「購買資格證明書」/「提名信」

由於是購買未補地價的二手居屋,這個步驟是整個流程的關鍵。你的律師會協助你向房屋署(房委會)或房屋協會(房協)申請「購買資格證明書」(如果你是綠表買家)以及最重要的「提名信」。這份文件代表政府確認你的購買資格,是完成交易的必要條件。申請過程會涉及相關的行政費用。

簽署正式買賣合約(支付「大訂」)

在簽署臨約後的大約14天內,並在律師審閱所有文件無誤後,便會簽署正式買賣合約。屆時,你需要支付「大訂」,即加付訂金。一般來說,「細訂」與「大訂」合共為樓價的一成。這份合約會列明更詳盡的交易條款,標誌著交易在法律層面上變得更加穩固。

成交日找清尾數及雜費(印花稅、代理佣金等)

來到最後的成交日,這是最令人興奮的一環。在這一天,你需要透過律師樓支付樓價的餘額,即「尾數」。這筆款項主要來自銀行批出的按揭貸款和你準備好的資金。同時,其他開支亦需要結算,包括最大筆的印花稅、地產代理佣金(通常是樓價的1%)、律師費尾數及其他註冊雜費。完成所有程序後,你便會收到單位的鑰匙,正式成為業主。

二手居屋價錢及買賣常見問題 (FAQ)

在了解影響二手居屋價格的各種因素之後,相信你對整個市場已有更清晰的概念。不過,在實際操作層面,總會遇到一些具體疑問。這裡我們整理了幾個買賣二手居屋時最常見的問題,幫助你掃清最後的疑慮。

出租限制如何影響二手居屋的投資價值與價格?

許多朋友都會思考,購買未補地價的二手居屋能否用作收租?這個問題直接影響著單位的投資價值和二手居屋價錢。根據房屋條例,未補地價的居屋業主,不能將單位在公開市場上出租。這項嚴格的限制意味著,這類單位的買家主要以自住為目的,其價值主要體現在居住功能,而非租金回報。因此,它的價格自然會比能夠自由出租的私樓或已補地價居屋為低。如果你的目標是長線投資收租,那麼已補地價的居屋或私樓會是更合適的選擇;但若是以較相宜價錢上車自住,未補地價居屋的限制反而造就了它的價格優勢。

二手居屋按揭成數最高可以做多少?與私樓有何不同?

按揭成數是決定首期預算的關鍵。二手居屋在這方面有著私樓無法比擬的優勢。主要原因是房委會為居屋提供了擔保期(由首次發售日期起計30年)。在擔保期內,銀行願意提供極高成數的按揭。

  • 綠表買家:購買二手未補地價居屋,最高可承造九成半按揭(95%),即只需支付半成首期。
  • 白居二買家:最高可承造九成按揭(90%),首期為一成。

最長還款期一般為25年。這與購買私樓需要準備三至四成首期,或要額外支付按揭保險費的情況相比,大大降低了上車門檻。不過,如果單位樓齡較高,超出了房委會的擔保期,銀行便會以私樓的標準審批按揭,成數會大幅降低,年期亦可能縮短。

銀行對單位的估價低於成交價,應該怎麼辦?

當你滿心歡喜與業主達成共識,卻發現銀行對單位的估價低於你的成交價時,這就是所謂的「估價不足」。這代表銀行願意批出的貸款額,將以較低的估價為基礎計算,你需要自己準備更多現金去填補當中的差額。遇上這種情況,有幾個應對方法:第一,嘗試向更多銀行申請估價,因為不同銀行的估價模型和取態或有不同。第二,如果多間銀行的估價都偏低,這可能反映市場對該單位的普遍看法,你可以嘗試以此為理據,與賣家重新商議價錢。最後,如果時間和條件不許可,便要準備額外的資金作為首期,以完成交易。

高樓齡居屋的按揭年期縮短,對實際供款和總支出有何影響?

樓齡不只影響二手居屋呎價,更直接衝擊你的按揭方案。銀行在計算高樓齡居屋的按揭年期時,普遍會用政府擔保期(30年)減去單位樓齡,或採用類似私樓的「75減」準則。結果是,樓齡越高的單位,獲批的還款年期就越短。年期縮短,最直接的影響是每月供款額會顯著增加,加重了每月的現金流壓力。例如,同樣貸款三百萬,分25年還款與分15年還款,後者的月供金額會高出不少。不過,從另一角度看,還款期縮短也意味著總利息支出會減少。所以,這是一個短期供款壓力增加,但長遠總支出減少的取捨。

房協樓和房委會樓在二手市場的價錢有什麼主要分別?

在二手居屋市場,除了大家熟悉的房委會居屋,還有由房協發展的資助房屋。雖然兩者都為市民提供置業階梯,但它們的二手居屋價錢普遍存在差異。一般而言,房協樓的市場定位和質素,會比同區的房委會居屋稍高。房協的項目數量較少,設計上往往更貼近私人屋苑,例如用料、會所設施及屋苑管理等方面,有時會更為講究,素有「居屋之王」的稱號。因為供應較稀有,加上質素口碑較好,買家普遍願意用稍高的價錢購入房協單位,這就導致了在同一個地區,房協樓的二手居屋呎價通常會比房委會樓高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