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5年新一輪資助出售房屋即將接受申請,無數家庭正為實現置業夢想而積極部署。然而,面對居屋、綠置居、房協樓等多種計劃,加上繁複的申請資格、入息資產限制及轉售條款,準買家往往感到無從入手。為此,我們整合了市場上最全面的資訊,製作出這份「資助出售房屋2025終極懶人包」,從四大攻略入手,由淺入深為您全方位拆解,更獨家推出個人化資格評估器、全港資助房屋互動地圖及未來供應數據儀表板。無論您是首次申請的「白表」人士,還是手持「綠表」的公屋住戶,這份懶人包都將成為您規劃置業路上的最強後盾,助您掌握所有關鍵資訊,洞悉先機。
香港資助出售房屋是什麼?一文看懂各種類、目標及分別
資助出售房屋的核心定義與目標
當我們談論香港的資助出售房屋,其實是指一個由政府主導,並由不同公營機構負責推行的房屋計劃統稱。簡單來說,這些是由政府資助興建,然後以扣除地價後的優惠價格,售予符合特定入息和資產限額市民的單位。這類房屋設有轉售限制,確保公共資源能真正幫助有需要的人。
與公共租住房屋(公屋)及私人樓宇的根本區別
要理解資助出售房屋,我們可以將它放在香港房屋光譜的中間位置。一端是只租不賣的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為基層市民提供租金低廉的居所。另一端是價格由市場決定的私人樓宇,一般市民未必能夠負擔。資助出售房屋正好填補了中間的空隙,它提供了一個「可擁有」的選項,產權屬於業主,但價格又比私樓親民。
政策目標:建立房屋階梯,協助市民置業
這類房屋的核心政策目標是建立一個「房屋階梯」。政府希望透過提供不同種類的資助出售單位,協助收入超出了申請公屋上限,但又不足以購買私樓的家庭或個人,實現他們的置業夢想。市民可以先購買資助房屋作為起步點,日後經濟能力改善時,再轉往私人市場,從而促進社會向上流動。
主要資助出售房屋計劃種類:居屋、綠置居、房協樓、首置盤
資助出售房屋並非單一計劃,而是由多個不同的項目組成,每個計劃的目標對象和定位都稍有不同。了解它們的分別,有助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選擇,為申請資助出售房屋2025做好準備。
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最核心的資助出售房屋項目
居屋(HOS)可說是最為人熟悉,也是最大規模的資助出售房屋計劃。它主要提供給兩類人士申請:「綠表」資格人士(主要是公屋租戶)和「白表」資格人士(符合入息及資產限額的非公屋住戶)。居屋是整個房屋階梯的基石,為廣大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重要的置業途徑。
綠表置居計劃(綠置居):加速公屋單位流轉的關鍵項目
綠置居(GSS)是一個相對較新的計劃,目標明確,專為綠表人士而設。它的折扣率通常比居屋更高,吸引力更大。其主要目的是鼓勵有能力的公屋租戶自置居所,然後交還他們現居的公屋單位。這樣便可以釋出更多公屋單位,加快公屋輪候冊的流轉,讓資源更有效運用。
房協資助出售房屋項目:住宅發售計劃與夾心階層住屋計劃的演變
除了房委會,香港房屋協會(房協)也是資助房屋的重要供應者。房協的項目歷史悠久,例如早期的「住宅發售計劃」和為人熟知的「夾心階層住屋計劃」(夾屋)。夾屋的定位是幫助收入稍高,不符合居屋資格但仍難以購買私樓的「夾心階層」。現在,房協的資助出售房屋項目繼續為市場提供更多元的選擇。
市建局及首置項目:「煥然壹居」與「港人首次置業先導計劃」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也會在它的重建項目中,撥出部分單位作資助房屋出售,例如啟德的「煥然壹居」。此外,政府亦推出了「港人首次置業先導計劃」(首置盤),例如「煥然懿居」,其申請資格和定位介乎居屋和私樓之間,專門協助從未在香港擁有物業的市民上車。
主要供應機構及其角色
了解不同計劃後,我們來看看背後負責推行的三大機構,它們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最大型的供應者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是香港最主要和最大型的資助出售房屋供應機構。大家最熟悉的居屋和綠置居,就是由房委會負責規劃、興建和銷售的。可以說,房委會是構成香港資助房屋供應的主力軍。
香港房屋協會(房協):角色互補,提供多元化選擇
香港房屋協會(房協)是一個獨立的非牟利機構,在房屋政策上擔當著「房屋實驗室」的角色。它的規模雖然不及房委會,但角色同樣重要。房協的項目設計和定位往往更具彈性,與房委會的項目形成互補,為市民提供更多元化的資助房屋選擇。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結合市區重建的房屋供應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的主要職責是處理市區老化和重建問題。它的資助出售房屋供應,通常是其市區重建項目的一部分。因此,市建局的項目多位於市區核心地段,供應量雖然較少,但往往能為舊區注入新活力,同時提供珍貴的市區資助房屋單位。
資助出售房屋2025申請資格、定價機制與轉售限制全攻略
要成功申請資助出售房屋,必先了解遊戲規則。這部分會為您詳細拆解整個流程,由申請資格、單位定價,一直到日後的轉售限制,助您全面掌握申請資助出售房屋項目2025的關鍵資訊,做好充分準備。
[獨家功能] 個人化資格初步評估器
匿名輸入家庭人數、月入及資產,即時評估您可能符合的資助出售房屋項目
在正式開始研究前,不妨先用我們的評估工具計一計。您只需要匿名輸入家庭成員人數、每月總收入和總資產淨值,系統就會即時為您初步評估,看看您可能符合哪些資助出售房屋2025的申請資格。這一步可以為您節省大量時間,更清晰地鎖定目標。
資助出售房屋2025申請資格:最新入息及資產限額詳解
申請資助出售房屋主要分為「白表」和「綠表」兩種資格,兩者的入息和資產限額要求都不同,了解自己的所屬類別是申請的第一步。
白表申請資格:入息與資產限額計算方式
白表主要為不符合公屋資格的香港中低收入家庭及單身人士而設。房委會每年都會檢討和公佈最新的入息及資產限額。計算方式是基於一套嚴謹的「負擔能力」準則,確保資源能給予最有需要的人士。
- 入息限額計算: 主要考慮一個家庭的總開支。計算時會包括參考單位的按揭供款、差餉管理費等住屋開支,加上非住屋開支,最後再預留一筆約5%的備用金,總和就是家庭的每月入息上限。
- 資產限額計算: 主要模擬置業時的財務狀況。計算時會包括參考單位的首期、印花稅和律師費等交易費用,再加上一筆基本的裝修開支,總和就是家庭的總資產淨值上限。
綠表申請資格:誰符合定義?
綠表資格人士基本上與公共租住房屋(公屋)有直接關係。如果您屬於以下其中一類,就符合綠表資格,申請時毋需再經入息及資產審查:
-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轄下公共租住房屋的住戶。
- 香港房屋協會(房協)轄下甲類出租屋邨的住戶。
- 持有由房屋署或市區重建局發出有效《綠表資格證明書-只適用於出售綠表置居計劃單位》的人士。
- 「長者租金津貼計劃」的受惠者。
資助出售房屋的定價機制與折扣率解密
資助出售房屋的吸引之處在於其折扣價,但您知道這個價格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嗎?現行的定價機制已經與過往有很大分別。
[易明解說] 新定價機制:與私人市場脫鉤,以「負擔能力」為本
自2018年起,政府修訂了居屋的定價機制,最核心的改變是與波動的私人樓市「脫鉤」。新機制不再直接參考私樓市價去計算折扣,而是反過來,以申請人的「負擔能力」為基礎,確保售價是目標群體能夠承擔的水平。
居屋定價:如何確保大多數單位可負擔?
在新機制下,居屋定價有一個明確準則。房委會推售的單位中,必須有至少75%的單位,其售價能讓一個達到家庭入息中位數的白表家庭,每月按揭供款不多於其入息的40%。這個方法確保了大部分單位的價格,真正符合申請家庭的實際負擔能力。
綠置居定價:比居屋更高的折扣率
綠置居的目標是鼓勵公屋租戶自置居所,以騰出公屋單位。因此,它的定價比居屋更具吸引力。一般而言,「綠置居」的折扣率會比上一次推售的「居屋」計劃的折扣率再高10個百分點,讓綠表人士有更大誘因向上流動。
房協及首置項目定價:折扣率如何計算?
除了房委會,房協和市建局等機構亦有提供資助房屋。
- 房協項目: 定價會參考最新一期居屋的折扣率、當時的市場情況和申請人的負擔能力等因素,較具彈性。
- 首置項目: 定位介乎居屋與私樓之間,其折扣率一般會比居屋低,旨在協助收入稍高、未能申請居屋但又難以負擔私樓的「夾心階層」首次置業。
資助出售房屋的轉售限制與補地價須知
成功置業後,業主需要遵守特定的轉售限制。了解這些規定,對您的長遠財務規劃十分重要。
不同時期資助出售房屋項目的轉售限制政策
政府近年收緊了轉售限制,以打擊短期炒賣。以「居屋2022」及之後的項目為例,限制期大幅延長:
- 首5年內: 業主不能以高於原價的價錢,在第二市場(即售予其他合資格的綠表或白表人士)轉售單位。
- 第6至15年: 業主可以在第二市場自行議價出售單位,毋需補地價。
- 15年後: 業主必須先向政府補回地價,才可以在自由市場上將單位出售予任何人士。
如何計算資助出售房屋項目的補價金額?
補地價是將單位由「資助」性質變為「私人」性質的關鍵步驟,其金額會隨市場樓價變動。計算方程式其實很直接:
補價金額 = 轉售時單位的評估市值 x (購入單位時的折扣率)
舉例說明,假設您當年以六折(即40%折扣)300萬元的價錢買入一個單位。15年後,該單位的市場估值升至600萬元。如果您想在自由市場出售,便需要補回地價。
計算方式是:600萬元 (轉售時市值) x 40% (當年折扣率) = 240萬元。
這筆240萬元的金額就是您需要支付的補價。
[獨家功能] 全港現有資助出售房屋互動地圖及資料庫
全香港的資助出售房屋項目數量眾多,要逐一尋找及比較資料,確實會花費不少時間及心力。為了讓您更輕鬆地掌握所有資訊,我們特意為您準備了全港首創的資助出售房屋互動地圖及資料庫。這個獨家工具整合了全港所有現存的居屋、綠置居、夾屋及其他資助房屋項目的詳細資料,助您為申請資助出售房屋2025做好最全面的準備。
如何使用我們的資助出售房屋資料庫
這個資料庫的設計非常直觀,旨在讓您能夠快速找到目標屋苑。它的核心是一個強大的互動地圖,同時也提供傳統的地區列表,滿足不同用戶的瀏覽習慣。
互動地圖功能:按地區、港鐵線、落成年份篩選
地圖功能讓您可以視覺化地探索全港的資助房屋分佈。您可以隨意縮放及移動地圖,或者使用我們設定的篩選功能,精準地鎖定心儀的選擇。您可以根據個人需要,例如上班地點或家庭網絡,設定篩選條件。例如,您可以沿著荃灣線,發掘每一個車站附近的屋苑,或者篩選出最近十年落成的項目,找到樓齡較新的單位。
顏色標記系統:快速識別不同計劃(居屋、綠置居、夾屋等)
為了讓您更有效率地瀏覽,我們用上清晰的顏色標記系統,讓您在地圖上一眼就能分辨出不同資助出售房屋項目的種類。例如,居屋項目會用一種顏色標示,而綠置居及房協項目則會用另外的顏色。這個設計能助您一目了然地掌握各區不同計劃的供應情況,省卻逐一點擊查閱的時間。
按香港十八區劃分:資助出售房屋列表總覽
假如您偏好傳統的列表形式,我們也準備了按香港十八區劃分的總覽。您只需點擊感興趣的區域,就能看到該區所有資助出售房屋的完整列表,每個項目均附有詳細資料連結。
香港島(中西區、灣仔、東區、南區)
探索港島區的資助房屋選擇,從繁華的東區到寧靜的南區,了解各個經典屋苑的特色。
九龍(油尖旺、深水埗、九龍城、黃大仙、觀塘)
九龍半島是資助房屋供應的核心地區之一,您可以在此發掘市區內交通便利的眾多選擇。
新界(葵青、荃灣、屯門、元朗、北區、大埔、沙田、西貢、離島)
新界地區提供最多元化及最新落成的資助房屋項目,從大型新市鎮到離島屋苑,總有符合您生活模式的選擇。
資助出售房屋2025及未來供應預測:掌握最新供應藍圖
想成功申請資助出售房屋,掌握未來的供應情況是關鍵一步。清楚了解未來數年有哪些地區將有新單位落成,可以幫助你制定更全面的置業計劃。接下來,我們會根據最新的官方預測數據,為你詳細拆解未來幾年的資助出售房屋供應藍圖,讓你對資助出售房屋2025以至更長遠的供應有更清晰的掌握。
[獨家功能] 未來資助出售房屋供應數據儀表板
為了讓你更容易消化複雜的數據,我們特別設計了互動數據儀表板。這個工具將政府公布的預測建屋數字,轉化成清晰易明的圖表。你不需要再費時閱讀長篇的報告,只需要透過我們的圖表,就可以一眼看清全港的供應趨勢、地區分佈和項目類型比例,輕鬆掌握未來市場動態。
圖表分析:未來五年各區新單位供應量比較
從我們的區域供應圖表中可以見到,未來五年新界的供應量將會是主力,特別是北區、元朗及離島(東涌)這些新發展區。市區方面,觀塘區亦有較多單位供應。這個分佈趨勢清楚地顯示,未來大部分的資助出售房屋項目將集中在新發展區域,有意申請者可以多加留意。
圖表分析:各類資助出售房屋供應比例趨勢
除了地區分佈,了解不同房屋種類的供應比例同樣重要。圖表顯示,未來數年房委會的居屋和「綠置居」仍然是資助出售房屋供應的主要來源。同時,房協的資助出售項目也會提供一定數量的單位,為市場帶來更多元化的選擇。整體而言,傳統的居屋項目依然佔據主導地位。
未來五年(2025-2030年度)預測建屋量詳情
看過宏觀的圖表分析後,現在讓我們深入了解各個年度的預計落成項目。以下的列表整理了政府預測在未來五個財政年度中,將會落成的資助出售房屋項目。這些資料可以讓你對心儀地區的潛在供應有更具體的概念。不過要留意,這些是預測數字,實際落成日期和單位數量可能會因應工程進度而有所調整。
預計2025-26年度落成列表
來到最受關注的資助出售房屋2025年度,我們可以看到幾個大型項目準備登場。當中包括九龍城的啟德項目、元朗的朗天苑等,預計會提供數千個單位。對於計劃在短期內置業的申請者,這些項目絕對是焦點所在。
預計2026-27年度落成列表
進入2026至27年度,供應量預計會進一步增加。焦點項目包括離島東涌第103區的項目,以及屯門的兆湖苑。這些項目規模較大,將會為市場注入大量新單位,為申請者提供更多選擇。
預計2027-28年度落成列表
在這個年度,供應繼續維持在穩定水平。市區的啟德發展區將繼續有新單位供應,同時西貢區影業路項目亦是值得留意的選擇。新界方面,元朗橫洲的項目也會開始落成,進一步鞏固新界作為未來供應重鎮的地位。
預計2028-29及2029-30年度落成列表
展望更長遠的未來,供應量預計會達到高峰。多個位於新發展區的大型地盤,例如東涌東填海區、粉嶺北及元朗南等,都會在這兩年間相繼落成。這些項目屬於中長期供應,雖然距離現在尚有一段時間,但其龐大的規模足以影響未來數年的房屋供應格局。
發展階段分析:哪些項目快將推出?
在官方的建屋預測中,項目會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了解這些階段的意義,可以幫助你判斷一個項目推出的確定性有多高。簡單來說,我們可以將項目分為「建造中」和「規劃中」兩大類。
地基及樓宇建造中項目:供應確定性較高的資助房屋
如果一個項目已經進入地基或上蓋樓宇的建造階段,代表其規劃程序已大致完成,土地問題也已解決。這些項目的供應確定性非常高,通常能夠如期推出市場。對於短期內有置業需要的人士,應該重點關注這類即將落成的項目。
土地勘探及規劃中項目:中長期潛在的資助房屋供應
另一類項目則仍處於土地勘探、平整或規劃設計階段。這些項目代表了中長期的潛在供應。它們的變數相對較多,例如規劃細節可能會修改,或者施工時間表可能會有延誤。雖然它們不會在短期內推出,但卻是觀察未來數年房屋供應趨勢的重要指標。
土地來源分析:新發展區成未來供應重鎮
綜合所有數據,一個非常清晰的趨勢浮現出來,就是未來香港的資助出售房屋供應,將會越來越依重新發展區。過去在市區覓地插針式建屋的方式雖然會繼續,但大規模的單位供應,必定來自幾個正在積極發展的新區域。
值得關注的新發展區:未來資助出售房屋的潛在供應
目前最值得關注的新發展區主要有三個:北區的古洞北及粉嶺北、元朗的洪水橋/厦村,以及離島的東涌東填海區。這些地區的規劃完善,除了提供大量住宅單位,還會配備社區設施、交通網絡和就業機會,將會是未來數年資助房屋申請者需要密切留意的重要供應來源。
資助出售房屋常見問題 (FAQ)
申請資助出售房屋,綠表和白表資格最主要的區別是什麼?
申請資助出售房屋時,綠表與白表是兩種最基本的申請類別。它們最核心的分別,在於申請人本身的房屋背景。
綠表資格主要提供予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轄下的公共租住房屋(公屋)住戶,以及其他符合特定條件的人士,例如持有有效《綠表資格證明書》的公屋輪候冊申請者。這個設計的目的,是鼓勵現有公屋住戶自置居所,從而交還他們正在租住的公屋單位,加速公屋資源的流轉。
而白表資格,則是為不屬於綠表資格類別的香港居民而設。這類申請人通常是居住在私人樓宇的家庭或個人,他們需要符合房委會就每次資助出售房屋項目 2025 所訂立的入息及資產限額,並且在指定期限內並未持有任何香港住宅物業。
簡單來說,綠表是為公屋體系內的居民提供一個置業階梯,而白表則開放予體系外的市民申請。
成功抽中資助出售房屋後,揀樓及買賣流程是怎樣的?
成功抽中並獲邀揀樓,是整個申請過程中最令人期待的一步。整個流程環環相扣,清晰有序。
首先,您會收到由房委會或相關機構發出的揀樓通知書,信上會列明您的揀樓次序、日期和時間。
接著,在揀樓之前,您需要按要求再次提交入息及資產證明文件,以作最終的資格審核。
然後,在指定的日期和時間,您需要親身前往售樓地點揀樓。現場會即時更新可供選擇的單位列表。輪到您的時候,便可以從餘下的單位中作出選擇。
選定心儀單位後,您需要即時簽署臨時買賣合約,並且按規定支付訂金。
之後,您便需要著手安排銀行按揭貸款。當按揭申請獲批後,便可以聯絡律師,在指定時間內簽署正式買賣合約及辦理其他法律文件。完成這些步驟後,就只需等待項目落成及正式收樓。
申請2025年資助出售房屋需要通過壓力測試嗎?
對於房委會推出的資助出售房屋項目 2025,例如居屋和綠置居,按揭安排相對有彈性。由於房委會為買家提供按揭還款擔保,所以大部分參與的銀行或財務機構,都會豁免申請人的壓力測試要求。這讓一些收入剛好符合資格的申請人,更容易成功申請到按揭。
不過,這個安排主要適用於房委會的項目。如果是房協、市建局或其他機構推出的資助出售房屋2025計劃,按揭政策可能有所不同,部分項目或需要申請人通過壓力測試。因此,在選定單位和申請按揭前,直接向提供貸款的銀行詳細查詢,才能獲得最準確的資訊。
資助出售房屋的「關鍵日期」是什麼?它與收樓時間有何關係?
資助出售房屋的「關鍵日期」(Key Date),是指發展項目預計符合政府批地文件內所有條件的日期。這個日期會清晰列明在售樓說明書上,是買家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代表著發展商承諾項目完工的大約時間。
但必須注意,「關鍵日期」並不完全等同於您可以立即收樓的日期。根據規定,發展商需要在關鍵日期或之前,取得政府發出的「佔用許可證」(俗稱「入伙紙」)。獲發許可證後,發展商還需要一些時間處理內部行政程序,然後才會分批書面通知買家辦理正式的收樓手續。
所以,實際的收樓日期,通常會比關鍵日期稍晚一些。整個過程可能需要數星期或更長時間,視乎項目的規模和交樓程序的安排。總結來說,關鍵日期是預測項目完工的官方指標,而收樓時間則是在這個日期之後,發展商完成所有法定及行政程序所需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