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重啟停辦多年的私人參建居屋,正式推出「私人興建資助出售房屋先導計劃」(俗稱「樂建居」),為一眾無殼蝸牛提供全新的上車階梯。然而,這個看似吸引的計劃,在按揭安排上卻與傳統居屋截然不同,缺乏政府擔保,隨時成為申請者的「上車陷阱」。
究竟「樂建居」與傳統居屋、過往的私人參建居屋有何分別?申請資格、入息資產限額如何釐定?對比傳統居屋,申請人需要預備多少首期、能否通過壓力測試?本文將為你一文看清「樂建居」計劃的5大關鍵,從申請資格、項目選址,到深入拆解最核心的按揭差異及潛在風險,助你全面評估,做好萬全準備。
甚麼是私人居屋?從歷史到最新「樂建居」計劃
提起資助房屋,除了房委會興建的居屋,其實還有一種由私人發展商參與的「私人居屋」。這個私人居屋計劃多年來為市場提供了不少優質單位,而近年政府更推出了重啟版本—「樂建居」計劃,馬上為你由淺入深,從歷史背景開始全面解構。
解構私人參建居屋計劃 (PSPS)
計劃起源:為何在70年代末推出?
私人參建居屋計劃(Private Sector Participation Scheme,簡稱PSPS)最早在1970年代末出現。當時社會對資助房屋需求極大,政府為了加快建屋速度和增加單位供應,決定引入私人市場的力量。簡單來說,就是邀請私人發展商參與興建,目標是借助他們更具效率的建築資源,以輔助傳統居屋的供應。
與傳統居屋比較:業權與發展模式有何不同?
傳統居屋由設計、建築到銷售,均由房屋委員會一手包辦。私人居屋計劃的核心分別在於發展模式,政府會批出土地,讓新世界、恒基等地產發展商按指定要求興建,但單位的設計、用料以至屋苑配套,發展商有較大的自主空間。雖然由私人發展商承建,但建成後的單位銷售,包括定價、攪珠及揀樓等程序,則交由房委會統一處理,因此對申請者而言,整個私人居屋申請流程與傳統居屋幾乎一樣。
私人居屋計劃歷史時間線
1979年:計劃正式啟動
政府正式推出私人參建居屋計劃,作為「居者有其屋」計劃的輔助部分。
1981年:首個屋苑「油塘中心」落成
首個私人參建居屋屋苑「油塘中心」正式落成,標誌著這個公私營合作模式的成功實踐。
2002年:因應樓市調整而停售
由於1997年後的樓市環境出現重大轉變,政府宣布停售居屋,私人參建居屋計劃亦同步暫停。
2011年:復建居屋但未恢復私人參建模式
雖然政府在2011年宣布復建居屋,但當時並未重啟私人參建居屋計劃,令這個模式一度成為歷史。
「樂建居」重啟計劃:申請前必讀須知
2022年《施政報告》:正式宣布「私人興建資助出售房屋先導計劃」
在2022年的《施政報告》中,政府正式宣布重啟私人參與的資助房屋模式,並命名為「私人興建資助出售房屋先導計劃」,也就是坊間所稱的「樂建居」。
新舊計劃有何分別?政府不再提供「包底」擔保
「樂建居」與舊有的私人居屋計劃有一個根本性的分別,就是政府不再提供「包底」擔保。在舊有模式下,政府會承諾回購所有未售出的單位,發展商的銷售風險可以說是零。但在新的「樂建居」計劃下,發展商需要自負盈虧,承擔所有銷售風險。
政策目標:善用市場力量增加供應及提升質素
這個轉變的政策目標相當清晰。政府希望透過市場競爭,鼓勵發展商在符合資助房屋框架的前提下,興建更高質素、設計更吸引的單位,以確保銷路。此舉既能有效增加資助房屋的供應量,也有望提升整體樓宇質素,為市民提供更多元的置業選擇。
「樂建居」申請全攻略:一文看清申請資格、選址、單位規格
想成功申請全新的私人居屋,第一步就是徹底了解整個私人居屋申請的遊戲規則。這個名為「樂建居」的先導計劃,從申請門檻到單位規格都有清晰的指引。現在,我們就為你逐一拆解,讓你為上車做好準備。
申請資格與限制:我是否符合資格?
入息及資產限額 (與最新居屋標準看齊)
計劃的申請資格,基本上是參考最新的居屋標準。換言之,申請者的入息和資產淨值都不能超過指定上限。以2025年的居屋申請作參考,二人或以上家庭的每月入息上限約為6萬元,資產限額約為123萬元;而一人申請者的每月入息上限則約為3萬元,資產限額約為61.5萬元。這些數字每年或會調整,所以遞交申請前,務必核對當時的最新標準。
首次置業要求:申請前24個月內不得持有住宅物業
與傳統居屋一樣,這個私人居屋計劃旨在幫助未有物業的市民置業。申請者及名列申請表上的家庭成員,在申請截止日期前的24個月內,都不能持有任何香港住宅物業的權益。簡單來說,這是一個為真正首次置業人士而設的階梯。
資格審查機構:由香港房屋協會(房協)負責
申請者的資格審查工作,將會由經驗豐富的香港房屋協會(房協)負責。房協在處理資助房屋申請方面有長久歷史,由它來把關,能夠確保整個審批過程公平而且嚴謹。
先導計劃選址詳情與土地供應
兩種供地模式:政府賣地 vs. 發展商自有土地
這個私人居屋計劃採用了兩種模式供應土地,增加了靈活性。第一種是由政府推出指定地皮,公開招標讓發展商競投。第二種是容許發展商,例如過去曾興建多個私人居屋的新世界集團,利用自己持有的土地儲備,向政府申請興建「樂建居」項目。
先導計劃選址(一):東涌第122區 (預計約1,600伙)
首個先導計劃選址位於東涌東,在迎東邨東北面,鄰近未來港鐵東涌東站。這幅地皮佔地約1.4公頃,預計可以興建約1,600個單位,為該區提供大量新的資助房屋供應。
先導計劃選址(二):柴灣祥民道 (預計約700伙)
另一個選址位於港島柴灣祥民道,鄰近康翠臺,佔地約0.5公頃。地皮預計可提供約700個單位。不過,此地皮在2025年的招標中,因出價未達政府要求而流標,這也反映了市場對新計劃的反應比較審慎。
單位規格與定價機制
實用面積下限:杜絕「納米樓」
為了保障居住質素,政府為「樂建居」單位設下明確的面積規定。所有單位的實用面積不得少於26平方米(約280平方呎),直接杜絕了近年備受關注的「納米樓」。此外,項目中至少要有七成的單位,實用面積不能少於34.8平方米(約375平方呎),確保大部分家庭都能有更舒適的居住空間。
定價機制:固定市價六五折出售
定價方面,機制相當清晰。所有「樂建居」單位的售價將會以市價的六五折出售,即是提供固定的35%折扣率。這個定價方式讓準買家更容易計算置業預算,增加了計劃的透明度。
銷售監管:價單須經房屋局局長審批
為確保售價公平合理,發展商在推售單位前,必須將擬定的價單呈交房屋局局長審批。這個監管步驟確保了發展商不能隨意定價,所有單位的售價都必須符合資助房屋的政策原意。
【獨家財務分析】私人居屋按揭必睇:與傳統居屋最大分別
談及最新的私人居屋計劃,大家最關心的環節,莫過於上車的財務安排了。因為在按揭這一環,私人居屋與傳統居屋存在根本性的分別,直接影響到你的首期預算和供款壓力。
核心差異:為何私人居屋按揭沒有政府擔保?
兩者按揭安排最大的分野,源於「擔保人」角色的不同。這個角色直接決定了銀行審批按揭的風險和取態。
傳統居屋:房委會作為擔保人,銀行風險低
在傳統居屋的安排下,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實際上扮演了擔保人的角色。萬一業主無法償還貸款,房委會有機制處理,銀行承受的風險極低,因此願意提供非常優惠的按揭條件。
樂建居:按揭安排與私樓看齊,由發展商作物業擔保
至於「樂建居」這類新式私人居屋,政府不再提供擔保。按揭安排基本上與一般私人樓宇看齊。物業的擔保責任落在發展商身上,例如未來若有新世界私人居屋項目推出,其按揭審批便會跟隨私樓市場的標準。
按揭成數大比拼:需要準備多少首期?
這個擔保上的差異,最直接就反映在按揭成數上,也就是大家最關心的首期金額。
傳統居屋:綠表最高95%、白表最高90%,免按揭保險
由於有房委會作後盾,傳統居屋買家向來都能輕鬆獲得高成數按揭。綠表申請者最高可承造九成半(95%)按揭,白表亦可達九成(90%),而且整個過程完全不需要經由按揭保險公司,省下一筆保費。
樂建居:須經按揭保險公司申請高成數按揭 (最高九成)
「樂建居」的買家若希望申請高成數按揭,就需要跟隨私樓的做法。即是說,買家必須光顧香港按證保險有限公司(HKMC)的按揭保險計劃,才能申請最高九成的按揭。這也代表買家需要支付一筆額外的按揭保險費用,並且要符合按保公司的入息要求。
壓力測試要求:上車門檻的隱藏關卡
除了首期資金,壓力測試是另一個決定你能否成功上車的關鍵,兩者在這方面的要求也是截然不同。
傳統居屋:買家普遍獲豁免壓力測試
在房委會的擔保下,銀行視居屋按揭為低風險貸款,因此絕大部分居屋買家都可獲豁免壓力測試,即使入息稍為遜色,只要供款能力獲銀行信納,一樣能獲批按揭。
樂建居:申請高成數按揭必須通過壓力測試
相反,由於「樂建居」的私人居屋申請需要透過按揭保險計劃才能做到高成數按揭,買家就必須嚴格遵守金融管理局的指引,通過銀行和按保公司的壓力測試。這意味著申請人的入息水平需要達到一定標準,門檻比傳統居屋高。
還款年期與每月供款比較
最後一點,是關於還款年期的分別。還款期長短,會直接影響每月的供款額。
傳統居屋:還款期最長25年
現時傳統居屋的按揭,還款期一般最長為25年。
樂建居:還款期最長可達30年
「樂建居」在這方面則較有彈性,因為按揭安排與私樓看齊,還款年期最長可以做到30年。雖然總利息支出會增加,但好處是能攤長還款期,有效降低每月的供款壓力。
樓宇質素與配套:私人居屋質素媲美私樓?
談到私人居屋,很多人最關心的一點,就是樓宇質素。畢竟是由私人發展商興建,質素會否比傳統居屋更勝一籌,甚至媲美私樓?這確實是私人居屋計劃的一大賣點。讓我們從設計用料、會所配套,到最新的品質監管,逐一拆解。
設計、用料與建築標準
為何普遍認為私人居屋質素更高?(以新世界、恒基等發展商為例)
普遍認為私人居屋質素較高的印象,並非空穴來風。私人居屋由經驗豐富的私人發展商負責興建,他們在發展私樓項目時,累積了一套成熟的建築標準與品質監控流程。為了維持品牌聲譽,發展商如新世界或恒基等,在興建私人居屋時,自然會傾向採用貼近私樓的規格。從屋苑的整體規劃、外觀設計,到單位的用料與交樓標準,很多時候都比同期興建的傳統居屋講究。加上新的「樂建居」計劃下,發展商需要自負盈虧,樓宇質素就成為吸引買家的關鍵,這更驅使他們用心打造項目。
「樂建居」的品質監管:引入獨立檢查人士驗收
為了進一步提升市場信心,新的「樂建居」計劃在監管上增加了新要求。政府規定,發展商必須聘請獨立檢查人士,為項目進行最後驗收。這個做法引入了第三方專業監督,確保建築工程符合合約標準及法定要求。這意味著,未來的私人居屋在交樓前,已經過一重專業的品質把關,對買家而言,這是一項重要的保障。
會所及康樂配套設施比較
經典案例:麗晶花園、康山花園設泳池等設施
私人居屋在屋苑配套上,往往能帶來驚喜。回顧一些經典屋苑,例如九龍灣的麗晶花園和港島的康山花園,它們早在八十年代落成時,已經配備了泳池、網球場等康樂設施。在當時,這些設施在資助房屋中相當罕見,幾乎是私樓的專屬配置。這也奠定了私人居屋「配套更佳」的市場印象,使其在二手市場上一直備受追捧。
新舊私人居屋在屋苑配套上的差異
早期的私人居屋,在設施上已經開創先河。至於新的「樂建居」項目,雖然具體配套要待發展商公布,但可以預期,為了增加吸引力,發展商會提供比傳統居屋更多元化的設施。不過,買家也需要留意,更完善的會所設施通常意味著較高的管理費。因此,新舊私人居屋在配套上的差異,除了設施種類,也可能體現在管理費的水平上。
轉售限制與補地價機制
轉售限制:禁售期與居屋看齊
在轉售限制方面,私人居屋與傳統居屋的做法完全一致。業主需要遵守房委會就資助房屋訂下的轉售限制。一般而言,業主在購入單位後的指定年期內(例如首五年或十年,視乎當時政策而定),不能在公開市場上自由出售或出租單位。若想在禁售期內出售,只能在居屋第二市場轉售予合資格的綠表或白表買家。
補地價程序:如何在公開市場出售
當禁售期屆滿後,如果私人居屋的業主希望像私樓一樣,在公開市場上自由出售或出租單位,就必須先完成「補地價」的程序。簡單來說,補地價就是向政府補回當初買入單位時所享有的折扣差價。程序上,業主首先需要向房屋署提出申請,署方會委託估價師評估單位在當時的十足市值,然後根據當初的折扣率計算出應繳的補價金額。業主繳付補價後,便會收到解除轉讓限制證明書,之後單位便可在市場上自由買賣。
【全港最齊】歷年私人居屋屋苑名單及數據分析
歷年來的私人居屋計劃,為香港留下了不少經典的屋苑。這些由私人發展商興建的資助房屋,質素往往媲美私樓,成為了市場上的搶手貨。想知道全港有哪些私人居屋,以及哪些是值得留意的熱門選擇嗎?接下來我們就為你一一盤點。
按地區劃分:全港私人居屋完整列表
私人居屋遍佈港九新界,不少都坐落於交通方便的優越地段。以下為你整理了完整的屋苑名單,方便你按圖索驥。
港島區屋苑名單
- 康山花園 (Kornhill Gardens)
- 康翠臺 (Greenwood Terrace)
- 樂軒臺 (Lok Hin Terrace)
- 富景花園 (Fullview Garden)
- 富欣花園 (Harmony Garden)
- 逸港居 (Oceanic Building)
- 雅濤閣 (Grand View Garden)
- 愛蝶灣 (Aldrich Garden)
- 南濤閣 (South Wave Court)
九龍區屋苑名單
- 油塘中心 (Yau Tong Centre)
- 麗晶花園 (Richland Gardens)
- 宏德居 (Wang Tak Building)
- 富榮花園 (Charming Garden)
- 宏景花園 (Grand View Garden)
- 采頤花園 (Rhythm Garden)
- 嘉峰臺 (Kingsford Terrace)
新界區屋苑名單
- 富嘉花園 (Grandeur Garden)
- 富安花園 (Chevalier Garden)
- 富寶花園 (Saddle Ridge Garden)
- 富健花園 (Glorious Garden)
- 富輝花園 (Fu Fai Garden)
- 富寧花園 (Fu Ning Garden)
- 富雅花園 (Elegance Garden)
- 寶盈花園 (Bauhinia Garden)
- 澤豐花園 (Affluence Garden)
- 悅湖山莊 (Miami Beach Towers)
- 龍門居 (Lung Mun Oasis)
- 安寧花園 (On Ning Garden)
- 翠麗花園 (Tsui Lai Garden)
- 翠寧花園 (Tsui Ning Garden)
- 康盛花園 (Hong Sing Garden)
- 海悅花園 (Serenity Park)
- 雲叠花園 (Carado Garden)
- 大埔廣場 (Tai Po Plaza)
精選熱門二手私人居屋深度剖析
在眾多私人居屋之中,有幾個屋苑的名字總是特別響亮。它們無論在地點、質素還是配套方面,都稱得上是代表作。我們精選了幾個指標屋苑,讓你更深入了解它們的魅力所在。
港島區代表:康山花園
提到港島區的私人居屋,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太古的康山花園。它由恒隆地產發展,最大的優勢就是與港鐵太古站無縫連接,盡享交通便利。屋苑的間隔實用,用料質素高,整體規劃與鄰近的私樓太古城看齊,一直以來都是中產家庭心儀的選擇,在二手市場上極具指標性。
九龍區代表:麗晶花園、富榮花園
九龍區的選擇同樣出色。位於九龍灣的麗晶花園,是長實發展的早期大型私人居屋項目,規模龐大,社區配套完善。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屋苑內設有游泳池,這在當年的資助房屋中相當罕見,完全打破了傳統居屋的印象。
另一個不得不提的,就是位於旺角西的富榮花園。它被譽為「居屋王」,地理位置極之優越,鄰近奧運站,交通四通八達。屋苑單位數量多,而且間隔方正實用,深受買家歡迎,其成交價亦常常成為市場焦點,是資助房屋市場的價格風向標。
新界區代表:富嘉花園、寶盈花園
新界區亦有不少優質的私人居屋。位於大圍的富嘉花園,其最大賣點就是基座連接港鐵大圍站,住戶可以「落樓就上車」,盡享東鐵綫與屯馬綫的雙鐵路優勢。對於追求交通便利的家庭來說,這是一個難以抗拒的優點。
至於將軍澳區,由新世界發展興建的寶盈花園,可說是新世界私人居屋的優質典範。屋苑樓齡相對較新,鄰近港鐵將軍澳站,周邊商場及社區設施一應俱全。憑藉發展商的品牌效應和屋苑的精心設計,寶盈花園一直是區內最受歡迎的資助房屋之一,為未來的私人居屋申請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品質參考。
私人居屋申請常見問題 (FAQ)
最新「樂建居」與房委會居屋可否同時申請?
可以的。申請人能夠同時遞交房委會居屋以及「樂建居」這個私人居屋計劃的申請,以增加成功置業的機會。不過,需要留意的是,即使申請人幸運地在兩個計劃中都中籤,最終亦只能選擇購買其中一個單位的物業。因此,在遞交申請前,可以先評估不同項目的位置、戶型及個人需要,作出最適合自己的策略部署。
私人居屋的管理費是否比傳統居屋昂貴?
這是一個很實際的考量。一般而言,私人居屋的管理費有機會比傳統居屋稍高。主要原因在於屋苑的質素與配套設施。很多私人居屋,例如由新世界等知名發展商承建的項目,在建築用料、園林設計以至會所設施上,標準都比較貼近私人樓宇,部分更設有泳池及健身室等。這些更完善的配套自然會帶來較高的日常營運及維護開支,最終會反映在管理費之上。
購買二手私人居屋的按揭安排是怎樣的?
購買二手私人居屋的按揭安排,與在居屋第二市場購買二手居屋的規則大致相同。最關鍵的因素是政府為單位提供的按揭擔保期,這個擔保期通常是由單位首次發售日期起計30年。假如單位仍在擔保期內,合資格的買家便有很大機會獲銀行批出高成數按揭(最高九成),並且普遍獲豁免壓力測試。相反,若擔保期已過,銀行在審批按揭時便會將其視為一般私人樓宇處理,按揭成數會大幅降低,買家亦必須通過壓力測試。因此,在物色單位時,查清楚單位的「首次發售日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發展商會負責私人居屋落成後的維修保養嗎?
在新樓落成後,發展商會提供為期通常12個月的「缺陷保養期」(Defects Liability Period)。在這段期間內,假如單位出現因建築工藝或用料而引致的瑕疵,發展商有責任跟進及維修。當保養期完結後,屋苑公共地方及設施的日常管理與維修保養,便會交由全體業主組成的業主立案法團負責,並透過業主繳交的管理費來維持屋苑的長遠質素。
「樂建居」的揀樓次序會如何安排?
關於「樂建居」的具體揀樓次序,仍有待政府公布最終的銷售安排細節。不過,市場普遍預計,這個新的私人居屋申請及揀樓機制將會參考現行房委會居屋的做法。一般程序是先透過攪珠決定所有申請者的隨機優先次序,然後再按不同的申請人類別分組揀樓。通常,「家有長者優先選樓計劃」的家庭申請者會獲優先邀請,接著是一般家庭申請者,最後是單人申請者。大家可以密切留意房屋局的官方公布,以獲取最準確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