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中居屋本是喜事,但按揭申請一關卻是不少準業主的惡夢。許多人誤以為有政府擔保便萬無一失,然而現實中,銀行內部審批暗藏不少「潛規則」,每年均有申請人因信貸紀錄不佳、收入證明不足、甚至揀錯樓宇種類等原因被拒諸門外,上會希望瞬間幻滅。
到底銀行審批的真正「死線」在哪?TU評級差、曾有破產紀錄、自僱或現金出糧被視為「無收入」,是否就注定與安樂窩無緣?本文將為你深入拆解銀行拒批居屋按揭的5大核心原因,並提供4大實用補救方案。這份自救全攻略將一步步教你如何評估自身風險、對症下藥,即使條件看似不佳,亦能扭轉劣勢,順利上會。
3分鐘自我評估:我的居屋按揭申請有潛在風險嗎?
不少人以為居屋有政府擔保,按揭申請就一定順利,但現實中「居屋按揭唔批」的情況時有發生。在正式遞交申請之前,花幾分鐘時間,用以下的清單自我評估一下,可以及早發現潛在的風險因素,做好準備。
第一步:信貸狀況檢查
銀行審批任何貸款,第一步總是檢視申請人的信貸紀錄,這是評估您理財習慣和誠信的基礎。
信用卡或私人貸款的遲還/拖欠紀錄
過去的還款習慣直接反映您對債務的態度。即使只是一次信用卡遲還紀錄,都可能在銀行眼中留下負面印象。如果曾有拖欠還款的紀錄,銀行自然會對您的還款能力和責任感產生疑問。
環聯(TU)信貸報告評級(G級以下屬高危)
環聯(TransUnion)信貸報告是銀行審批的重要參考文件。報告會根據您的信貸紀錄給予一個A至J的評級。一般來說,如果評級跌至G級或以下,已屬於高風險範圍。評級為I級或J級的申請,獲批的機會就非常渺茫。
是否為他人的貸款作擔保人
為家人或朋友的貸款作擔保人,意味著您需要共同承擔該筆債務的法律責任。銀行在計算您的總負債時,會將這筆擔保貸款計算在內,直接影響您自己的貸款額,甚至成為拒批原因。
第二步:個人及財務狀況評估
除了信貸紀錄,銀行亦會評估您個人的背景和財務穩定性。
申請人年齡(尤其最年輕者是否已近60歲)
申請人的年齡直接影響銀行批出的最長還款期。對於二手居屋,銀行普遍用「85減人齡」來計算還款期。如果申請人之中最年輕的一位也接近60歲,計算出來的還款期就會很短,導致每月供款額大增,銀行可能會因此認為您無法負擔。
於同一申請銀行有未清還的私人貸款
這是一個常見的陷阱。因為居屋按揭申請人很多時候只需聲明入息,銀行無法準確評估您的總負債。如果您在申請按揭的同一間銀行本身已有私人貸款,銀行為控制風險,避免向同一客戶過度借貸,便可能直接拒絕您的按揭申請。
破產紀錄(不論是否已解除)
破產紀錄是信貸中最嚴重的污點。即使破產令已經解除,該紀錄仍會在您的信貸報告中保留多年。對銀行而言,這代表著極高的信貸風險,幾乎沒有銀行願意批出按揭。
收入狀況(自僱或現金出糧會否被視為「無收入」)
對於自僱人士、自由工作者或主要收取現金糧的申請人,由於沒有固定月薪的糧單證明,銀行難以評估其收入的穩定性。在銀行初步審視時,這種情況有機會被界定為「居屋按揭無收入」或收入不穩定,需要提交更多證明文件去說服銀行您具備持續的還款能力。
第三步:物業條件審視
最後,您所選擇的物業本身,也是銀行批核按揭的重要考慮因素。
二手居屋的首次發售日期(樓齡是否超過30年)
房委會為居屋提供的按揭擔保期,是由物業的首次發售日期起計算。如果二手居屋的樓齡太高,例如已超過30年,剩餘的政府擔保期便會縮短甚至完結。失去政府擔保後,銀行會以私樓的標準作審批,要求會嚴格很多。
物業種類(房委會居屋 vs 房協樓宇)
並非所有資助房屋都有相同的按揭安排。房委會的居屋(如新居屋、綠置居)因有政府擔保,審批極為寬鬆。相反,房協的樓宇(如綠怡雅苑)並沒有政府擔保,銀行會將其按揭申請視作私樓處理,需要進行壓力測試,審批標準嚴格得多,被拒絕的風險也相應較高。
拆解5大「居屋按揭唔批」原因:銀行內部審批標準全揭秘
滿心歡喜抽中居屋,以為上車在望,但最後竟然遇上「居屋按揭唔批」的窘境,這確實令人沮喪。居屋按揭雖然有房委會做擔保,審批普遍較私樓寬鬆,但銀行始終是商業機構,有自己的風險評估標準。以下我們將會逐一拆解銀行內部審批的五大關卡,讓你了解問題的根源。
原因一:信貸紀錄不良或環聯(TU)評級過低
壞賬紀錄的影響:政府擔保亦難過關
首先,最致命的因素就是壞賬紀錄。如果你曾經有貸款拖欠、撇賬,甚至被追數的紀錄,這會在你的信貸報告中留下一個嚴重的污點。即使居屋按揭有政府擔保,銀行仍然會將你視為高風險客戶。因為壞賬代表你的理財習慣與還款誠信出現問題,銀行基本上不會冒險批出任何新的貸款,所以即使是居屋按揭,也極有可能直接拒絕。
TU評級的隱形門檻:I級「必拒」與G、H級的高風險
環聯(TransUnion)的信貸評級是銀行審批的重要參考。雖然居屋按揭申請人一般不需通過壓力測試,但銀行必定會查閱你的TU報告。如果你的評級是最低的I級,幾乎可以肯定申請會被拒絕。如果評級是G級或H級,雖然未到「必拒」的程度,但銀行也會亮起紅燈,審批會變得非常嚴格,甚至可能要求你提供更多證明文件,或直接以風險過高為由拒批。
隱藏陷阱:頻繁查詢信貸報告與過多信用卡數的影響
有些細節容易被忽略,但同樣會影響銀行的判斷。例如,在短時間內向多間銀行或財務公司申請貸款,會導致信貸報告上有多次被查閱的紀錄,銀行會認為你財政狀況不穩,急需資金。此外,持有過多信用卡,即使每張卡的結欠不多,銀行也會將所有卡的總信貸額視為你的潛在負債,從而影響評估。
原因二:申請人或物業樓齡觸及上限
申請人年齡影響:一手與二手居屋的還款期計算法則
申請人的年齡直接影響最長還款期。銀行需要確保借款人在退休前有能力還清貸款。計算方式視乎一手或二手居屋。一手居屋較為寬鬆,公式通常是「95減人齡」或「105減人齡」。但二手居屋則嚴格得多,公式是「85減人齡」。舉例來說,一位65歲的申請人購買二手居屋,其最長還款期只有20年(85-65),每月供款額會因此大幅提高,若超出其負擔能力,申請便可能被拒。
物業樓齡的關鍵分界線:19年及30年的重要性
物業的樓齡是另一個關鍵。房委會提供的按揭擔保期是由首次發售日期起計30年。銀行普遍以樓齡19年作為分界線,樓齡19年或以下的二手居屋,較容易獲批足25年還款期。當樓齡超過19年,意味著政府擔保期剩餘時間不多,銀行會開始縮短批出的還款年期。一旦樓齡超過30年,政府擔保期完結,銀行便會將其視為一般私樓處理,按揭成數及還款期都會大幅收緊。
「樓齡過高」如何導致年輕申請者亦遭拒批
不要以為只有年長申請人才會遇上問題。即使申請人非常年輕,例如只有30歲,但如果他選擇購買一個樓齡已達29年的二手居屋,銀行考慮到政府擔保期只剩一年,很可能只願意批出極短的還款期,甚至因為風險太高而直接拒絕申請。所以,選擇物業時,樓齡是必須慎重考慮的因素。
原因三:在同一銀行已有其他未清還貸款
「免入息證明」的風險:銀行如何評估總負債
居屋按揭的一大特點是申請人只需申報家庭入息,而無需提交實質的入息證明文件。這本是方便申請人的措施,但如果你剛好在申請按揭的同一間銀行有其他未清還的私人貸款,這項便利就會變成風險。因為銀行無法單憑你的入息「聲明」,去準確計算你現有的總負債佔收入比率,也無法確定你是否有能力同時負擔兩筆貸款。
風險疊加原理:為何銀行不願向同一客戶過度借貸
在資訊不完整的情況下,銀行為了控制風險,傾向採取保守策略。如果將按揭貸款批給你,銀行在你身上的總貸款額便會增加,這稱為「風險疊加」。由於無法準確評估你的還款能力,銀行寧願放棄這宗按揭生意,也不願承擔潛在的壞賬風險,所以拒絕你的申請。
策略性避險:如何避免因已有貸款被拒
解決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策略性地選擇申請按揭的銀行。假如你在A銀行有私人貸款,那麼申請居屋按揭時,就應該選擇B銀行或C銀行。因為其他銀行沒有你的私人貸款紀錄,在審批時就不會遇到上述的風險評估難題,成功獲批的機會自然會較高。
原因四:曾有破產紀錄
破產令生效期間:法律上無法申請任何信貸
如果申請人正處於破產期,或者破產令尚未解除,根據香港法律,是無法申請任何信貸的,當中自然包括按揭貸款。在此期間,所有資產均由破產管理署或受託人管理,銀行不可能批出任何貸款。
破產令解除後:信貸紀錄的「疤痕」與重建信譽之路
即使破產令已正式解除,信貸紀錄上的「疤痕」依然會存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通常為8年)。雖然法律上你已可以重新申請信貸,但銀行在查閱你的TU報告時,仍然會看到這個破產紀錄。銀行會對你的還款能力和信譽抱持極大疑慮,要成功申請按揭,需要花費數年時間重新建立良好的信貸紀錄,逐步重建銀行的信心。
原因五:還款能力成疑(被視為「無收入」)
銀行要求提供入息證明的時機
雖然居屋按揭普遍豁免提交入息證明,但在某些情況下,銀行仍然會要求申請人提供相關文件。例如,申請人的信貸紀錄較差,或銀行對其申報的收入存疑時,便可能要求提供糧單、稅單等文件作進一步審核。若無法提供有力證明,便有機會被視為還款能力不足,最終導致居屋按揭唔批。
自僱或現金出糧者如何準備證明文件
對於自僱人士、自由工作者或主要以現金收取薪金的人士,他們在申請居屋按揭時,被視為「無收入」的風險較高。要證明自己的還款能力,應提早準備好證明文件。最有力的文件包括過去至少一年的稅務局發出的利得稅或薪俸稅單、顯示有穩定現金流入的銀行月結單(至少6個月)、強積金供款紀錄,以及與客戶簽訂的服務合約等。將這些文件整理妥當,主動向銀行展示,能大大增加批核的機會。
成功獲批關鍵:4大補救方案扭轉劣勢
面對居屋按揭唔批的困境,其實是一次重新審視及強化財務狀況的機會。銀行拒絕申請,通常是基於某些可量化的風險因素。只要能針對性地化解銀行的疑慮,證明自己是個可靠的借款人,依然有很大機會成功上會。以下四大方案,正是扭轉劣勢的實戰策略。
方案一:主動提交資產證明,解決「無收入」問題
房委會居屋按揭的一大特點是申請人只需「聲明」家庭總收入,而毋須提交實質入息證明。這項便利措施的原意是簡化程序,但對於部分收入不穩定、自僱或以現金出糧的人士,反而可能成為銀行的疑慮點。當銀行無法準確評估你的還款能力,便會傾向保守。因此,主動出擊,提交齊全的證明文件,是解決居屋按揭無收入問題最直接的方法。
必備文件清單:糧單、稅單、銀行月結單、強積金結單
要向銀行證明你的財務狀況穩健,一套完整的文件組合不可或缺。基本清單應包括:
* 最近三至六個月的糧單:這是最直接的收入證明。
* 最近一年的稅務局報稅單(稅單):官方文件,極具說服力。
* 顯示入息紀錄的銀行月結單:證明有穩定及持續的資金存入。
* 強積金(MPF)供款結單:側面反映你的受僱歷史及收入水平。
組織證明文件,突顯還款實力
提交文件並非只是將一疊紙張交給銀行。整理的過程本身就是一次展現實力的機會。你可以將文件按時序排列,並用螢光筆標示出每月的固定收入項目。如果收入有浮動,例如有佣金或花紅,可以附上一張簡單的計算表,展示過去一年的平均月入,讓審批人員一目了然。關鍵在於清晰地告訴銀行,你的還款能力遠高於每月供款額。
資產證明的加分作用:股票、基金、存款如何增強信心
除了固定收入證明,流動資產是另一項重要的加分項目。即使收入證明稍有不足,但如果你能展示擁有一定價值的資產,也能大大增強銀行的信心。這些資產包括:
* 股票持倉結單
* 基金投資證明
* 定期存款單據
* 其他物業的證明(如已供滿的車位)
這些資產證明申請人具備一定的財政儲備,即使短期收入出現波動,也有足夠的「後備資金」應付供款,有效降低銀行的貸款風險。
方案二:加入年輕聯名借款人以延長還款期
申請人年齡是銀行計算還款期的關鍵因素之一。特別是二手居屋,銀行普遍採用「85減人齡」來釐定最長還款期。若申請人年紀較大,例如已屆60歲,還款期便只剩下25年,甚至更短。還款期縮短,意味著每月供款額會大幅增加,這可能導致申請因未能通過銀行的負擔能力評估而被拒。
聯名借款人 vs 擔保人:為何只有前者有效
在私樓按揭中,若借款人能力不足,可加入擔保人。但在居屋按揭的世界,情況有所不同。由於房委會本身已是最終擔保方,銀行一般不接受額外的私人擔保。唯一有效的方法,是增加一名「聯名借款人」。這位聯名借款人必須同時是物業的聯名業主,銀行會以較年輕一方的年齡來計算還款期,從而將年期延長至最長的25年(二手居屋)或30年(一手居屋)。
聯名借款人的資格要求(家庭成員及穩定收入)
要成為有效的聯名借款人,該成員必須符合兩個基本條件:
1. 必須是家庭成員:根據房委會規定,居屋的業主必須是申請表上的家庭成員。
2. 具備穩定收入:這位年輕成員需要有獨立及穩定的收入證明,讓銀行信納他有能力共同承擔供款責任。
計算實例:加入年輕成員後每月供款額的變化
假設一位65歲的父親購買一個400萬的二手居屋,申請九成按揭,貸款額360萬。
* 單獨申請:最長還款期為 85 – 65 = 20年。以年利率4.125%計算,每月供款約$21,438。
* 加入30歲兒子作聯名借款人:銀行會以兒子的年齡計算,可獲批足25年還款期。同樣條件下,每月供款降至約$18,228。
每月供款額相差超過$3,200,這對於銀行的負擔能力審批來說,是決定性的分別。
方案三:策略性選擇銀行及重整債務
有時候,按揭被拒並非申請人條件太差,而是選錯了銀行,或未有妥善管理好現有債務。
貨比三家:避開有壞賬或私貸紀錄的銀行
如果你在某間銀行曾有拖欠還款的紀錄,或者正有未清還的私人貸款,那麼向同一間銀行申請居屋按揭的成功率便會較低。因為銀行已掌握你的負債情況,風險評估會更嚴格。此時,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轉向其他沒有業務往來的銀行重新申請。不同銀行的審批尺度始終有輕微差異,A銀行的「高風險客戶」,在B銀行眼中可能仍在可接受範圍。
考慮結餘轉戶:整合債務以改善信貸評級
若你手持多項卡數或其他小額貸款,會令信貸報告(TU)上的信貸使用度偏高,影響評級。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法是申請「結餘轉戶」貸款。這等於將所有零散的高息債務,整合為一筆過、利息較低的私人貸款。這樣做的好處是,信貸報告上會顯示你清還了多筆欠款,只剩下一項固定還款額的貸款,有助於短期內改善信貸評級,為下一次按揭申請鋪路。
方案四:謹慎選擇目標物業
物業本身的條件,同樣是決定按揭批核的關鍵。尤其是二手居屋,樓齡及業權種類會直接影響銀行的取態。
樓齡是王道:優先選擇樓齡19年以下的二手居屋
對於二手居屋,政府的按揭擔保期是由首次發售日期起計30年。銀行為了確保整段貸款期都在政府擔保範圍內,對樓齡有嚴格要求。市場上不成文的規定是,樓齡19年以下的二手居屋,銀行普遍願意批足25年還款期及九成按揭。一旦樓齡超過19年,甚至接近30年,銀行批出的年期便會縮短,甚至要求更高的首期,增加上會難度。
了解房委會與房協分別,避開按揭「困難戶」
香港的資助房屋主要由房委會及房協提供,兩者在按揭審批上可謂天壤之別。
* 房委會居屋:擁有政府提供的按揭貸款擔保,銀行審批極度寬鬆,幾乎不需壓力測試。除非申請人有破產或嚴重壞賬紀錄,否則極少被拒。
* 房協樓宇(如綠怡雅苑、煥然懿居等):沒有政府擔保,銀行會將其申請視作私樓處理。申請人必須提供足夠的入息證明,並通過壓力測試,審批標準嚴格得多,是按揭申請的「困難戶」。
因此,在選擇物業時,了解清楚其背後機構,是避免按揭申請觸礁的重要一步。
真實個案與自救流程:由「居屋按揭唔批」到成功上會
理論講完,不如我們看看真實個案,從別人的經驗學習,往往最易入腦。面對「居屋按揭唔批」這個棘手情況,其實是有路可循的。接下來,我們會拆解一個經典個案,然後整理出一個清晰的自救流程,讓你掌握反敗為勝的關鍵步驟。
個案拆解:因一筆舊學貸被拒,如何三步成功上訴?
背景:月入穩定但忽略多年前的學生貸款紀錄
陳先生是一位年輕的專業人士,月入穩定,成功抽中居屋後,滿心歡喜地向自己出糧的銀行申請按揭。他自問沒有任何信用卡欠款,財務狀況良好,所以對按揭審批充滿信心。但他忽略了一件小事,就是一筆多年前申請的學生貸款,他一直以為早已全數清還。
首次被拒原因:銀行以「信貸紀錄不穩」為由拒批
幾星期後,陳先生收到銀行的通知,按揭申請被拒絕。銀行給出的原因是「信貸紀錄不穩」。這個模糊的理由讓他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自己信貸紀錄一向良好,問題究竟出在哪裏?
解決方案:索取TU報告、取回還款證明、撰寫解釋信
陳先生沒有放棄,他採取了三個關鍵行動。首先,他立即向環聯(TU)索取自己的信貸報告。報告顯示,原來他那筆學生貸款在數年前曾有一次遲了數天的還款紀錄。然後,他主動聯絡學生資助辦事處,取得所有貸款的還款紀錄及清還證明。最後,他帶齊文件,重新向銀行提交申請,並附上一封解釋信,清楚說明當年遲還款的因由,並強調該筆貸款早已全數清還,證明自己是個有責任感的借款人。最終,銀行重新審視其個案,成功批出按揭。
「居屋按揭唔批」自救流程圖
陳先生的個案給了我們重要啟示。萬一真的不幸遇上居屋按揭唔批,你可以跟著以下流程自救。
第一步:向銀行查詢被拒的具體原因
收到拒絕通知後,第一件事不是氣餒,而是主動向銀行職員查詢被拒絕的具體原因。雖然他們未必會透露所有內部審批細節,但通常會給予一個明確的方向,例如是信貸評級問題、申請人年齡過高,還是其他負債相關的原因。知道問題的根源,是解決問題的開始。
第二步:針對原因尋找解決方案(信貸/年齡/負債)
了解原因後,你就可以對症下藥。如果是信貸紀錄出問題,就如陳先生一樣,索取TU報告找出問題所在。如果是申請人年齡影響還款期,可以研究加入年輕家庭成員作聯名借款人。如果問題在於負債過高,或者被銀行視為居屋按揭无收入的申請者,就要準備好詳盡的資產或收入證明,向銀行展示你的還款能力。
第三步:若原銀行無法上訴,立即轉投其他銀行
假如你已針對問題提供了補充文件,但原先申請的銀行仍然維持原判,就不要再浪費時間。你应该立即整理好所有文件,轉向其他銀行申請。不同銀行的審批準則與風險取態都有差異,A銀行不批的個案,B銀行或C銀行可能願意承做。所以,同步向多間銀行查詢,是增加成功率的有效策略。
房委會 vs 房協:為何選錯樓宇種類會導致按揭唔批?
很多人以為所有資助房屋的按揭審批都一樣,但這其實是導致居屋按揭唔批的一大隱形陷阱。香港的資助房屋主要由「房屋委員會」(房委會)和「房屋協會」(房協)兩個機構提供,它們的按揭審批標準有天壤之別。選購前必須了解清楚,否則可能由穩操勝券變成上會失敗。
房委會居屋(新居屋/綠置居/白居二)
核心優勢:政府按揭貸款擔保
房委會推出的居屋,不論是一手的新居屋、綠置居,還是二手市場的白居二,它們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政府提供的按揭貸款擔保期。簡單來說,政府為你的按揭做了擔保人,萬一業主斷供,政府會先向銀行還錢。因為銀行的風險被大大降低,所以審批自然會非常寬鬆。
審批標準:極度寬鬆,免壓力測試、免按保
正因為有政府擔保,銀行在審批房委會居屋按揭時,標準是極度寬鬆的。申請人不需要通過嚴格的壓力測試,也不需要額外購買按揭保險,就能夠承造九成甚至九成半的高成數按揭。即使是處理較棘手的居屋按揭無收入個案,例如退休人士,銀行通常也只要求申請人作簡單的還款能力聲明,便有機會獲批。
結論:除非有嚴重信貸問題,否則極少被拒
總結來說,只要申請人沒有嚴重的信貸問題,例如破產紀錄或極差的環聯(TU)信貸評級,申請房委會居屋的按揭幾乎很少會被拒絕。這是最穩妥、最容易獲批的資助房屋種類。
房協資助房屋(煥然懿居/綠怡雅苑等)
核心差異:沒有政府擔保,審批與私樓看齊
房協推出的資助房屋,例如「煥然懿居」、「綠怡雅苑」等,雖然質素普遍較高,但它們與房委會居屋有一個核心的致命差異:房協本身並不提供按揭貸款擔保。沒有了這重保障,銀行在審批時便會將其申請視同私樓處理,態度立刻變得審慎。
審批標準:必須通過壓力測試,或需購按揭保險
由於沒有政府擔保,房協樓宇的買家如果想申請高成數按揭,就必須符合私樓的標準。這意味著申請人需要提供齊全的入息證明,並且必須通過銀行的壓力測試。如果入息不足,就需要增加擔保人,或者經按揭保險公司(HKMC)申請按揭保險,並支付相應的保費。
結論:按揭申請被拒風險遠高於房委會居屋
因為房協樓宇的審批標準與私樓看齊,所以對申請人的收入穩定性、供款能力及信貸紀錄要求都嚴格得多。因此,申請房協樓宇按揭被拒的風險,遠遠高於房委會的居屋。如果自身財務狀況較為勉強,選擇房協樓宇前必須三思。
居屋按揭常見問題 (FAQ)
申請居屋按揭的過程中有不少細節需要注意,稍一不慎便可能引致居屋按揭唔批。以下整理了幾個置業者最常遇到的疑問,幫助大家釐清概念,順利上會。
Q1: 退休人士「無收入」申請居屋按揭必定失敗?
不少退休人士會遇到居屋按揭無收入的問題,但結果並非絕對。關鍵在於物業是由房委會還是房協發展,兩者的審批標準有很大分別。
房委會居屋的處理方法:自我聲明與資產證明
對於房委會的居屋,例如新居屋或綠置居,由於有政府作為最終的按揭擔保人,銀行的審批標準會非常寬鬆。申請人即使沒有固定的糧單或稅單,也可以透過「自我聲明」的方式,申報自己有足夠能力還款,例如依靠子女家用或個人儲蓄。銀行一般會接納這種聲明,有時可能會要求提供一些輔助的資產證明,例如銀行月結單,以增加申請的可信性。所以,只要文件準備得宜,成功獲批的機會還是很高的。
房協樓宇的處理方法:審批嚴格,成功率較低
房協樓宇的情況則完全不同。因為房協本身沒有為按揭提供擔保,銀行需要自行承擔所有風險。所以,銀行會以審批私樓按揭的標準來處理申請。對於「無收入」的申請人,銀行會要求提供非常充足的資產證明,證明有持續的還款來源。整個審批過程會嚴格得多,單靠自我聲明並不足夠,成功獲批的機會也相對較低。
Q2: 按揭貸款人是否必須為業主本人?
這是一個很清晰的規定,答案是肯定的。
居屋按揭規定:貸款人必須是業主之一
根據房屋條例,所有居屋單位的按揭貸款申請人,都必須是該單位的業主之一。換句話說,名字必須同時出現在樓契和按揭契上。想由非業主的家人(例如子女)代為申請按揭是不可行的,這一點在計劃財務安排時必須注意。
Q3: 為年長家人做「擔保人」可解決年齡問題嗎?
很多人以為可以像私樓按揭一樣,透過增加年輕家人作「擔保人」來延長還款期,但這個方法在居屋按揭上並不可行。
釐清概念:私人擔保無效,必須用「聯名借款人」方式
首先要理解,房委會居屋的擔保人本身就是政府,銀行不會再接納任何額外的私人擔保。要解決因年長業主而導致還款期過短的問題,唯一有效的方法是將年輕的家庭成員加入成為「聯名業主」,並以「聯名借款人」的方式共同申請按揭。因為這位年輕成員同時是業主和借款人,銀行便可以用他或她的年齡來計算最長的還款期,從而降低每月供款額。